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逆龄的12种习惯:如何让大脑年轻10岁?(上)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Brian Pennie 14岁时因为焦虑而染上毒瘾,但是很幸运他最后戒掉了。并因此对另一个东西——人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新的上瘾让他发现了让自己的大脑年轻10岁的秘密。只要你养成他总结出来的这12种习惯,你也会越活越年轻。原文标题是:12 Age-Reversing Habits: How I Made My Brain 10 Years Younger。篇幅关系,我们分两部分刊出,此为第一部分。

资料来源:Brian Pennie的大脑的原始扫描图片,左为2013年,右为2018年。照片显示的前连合的切片,用于比较大脑扫描的标准解剖结构。

划重点:

大脑具有可塑性

这些习惯可以改变大脑:

  • 观察但不参与

  • 研究问题而不是答案

  • 不要被情绪绑架

  • 专注于当下

我从小就被焦虑折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焦虑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渴望摆脱这种焦虑。

我从14岁开始服药,到20岁时就开始成为海洛因成瘾者。我用了15年的时间来破坏自己的身心。但是我很幸运。经过了我一生当中最痛苦的沉沦之后,我被迫从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这个世界。

生活给了我第二次机会,我没有浪费每一秒钟。有人也许会说我只是换了一种瘾。但是我喜欢把它叫做强烈的好奇心,因为我对人生产生了痴迷。

那是在2013年10月,从那时起,我的身份变成了博士生,作者,改变人生策略师,以及爱尔兰两所顶尖大学的讲师,都是神经科学领域的。

我的好奇心也将我引领到了自我成长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设计了一套程序来帮助我驾驭自己的新生活。这套程序养成的习惯不仅帮助我取得了外在的成功,也改变了我的身体、情绪以及心理健康。

幸运的是,我在脱瘾期间参与了脑成像方面的研究。我们把5年前我那成瘾性大脑的扫描与我现在的大脑扫描进行了比较,前后的差别令人难以置信。

借助创新性的测量手段,我还得以去探索大脑的预测年龄。令人惊讶的是,我逆转了我的大脑年龄,我的大脑现在比我这个年龄的正常人的还要年轻近十岁。

接下来我会描述了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变化的,然后再讨论一下让我的大脑年轻10岁的12种逆龄习惯。

我们可以如何改变大脑

大脑的可塑性

我们的大脑是可塑的,就像橡皮泥,我们的经历决定了它们的形态。这个过程最好的比较就是锻炼身体。比方说,举重三十次不会让你的肌肉变结实,但是每天三十次坚持一年就可以。你的大脑也是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在康复之前,我是个焦虑强迫症。我总是感到紧张、不安和焦虑。我不是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潜在威胁,就是在寻找减轻自己没完没了的焦虑的办法。慢慢地,我把我的大脑变成了一部调教好的焦虑机器。

任何消极的感觉、思想和情绪都是一样的。不管你是在生气、自我怀疑还是恐惧,只要的大脑对那些情绪形成了依赖,它最终都会变成那种形态。

值得庆幸的是,你也可以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去塑造自己的大脑。比方说,通过定期的正念练习来利用神经可塑性的力量,你可以变得更有韧性,更能集中注意力并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下面的大脑图像是我自己的大脑的扫描图。左图是在2013年进行的一项研究的一部分,当时我刚刚戒毒成功两天。右图成像时间是2018年5月,是一部关于压力的电视纪录片的一部分。

作为外部比较,右上图显示的是我在2011年深陷毒瘾的时候的扫描图,而右上图则是在近十年后的2020年2月拍摄的。

资料来源:2013年和2018年对我的大脑进行的未经处理的扫描图。照片显示的前连合的切片,用于比较大脑扫描的标准解剖结构。由于在不同的MRI机器上扫描的分辨率不一样,因此很难进行精确的切片比较。

脑龄

我们在三一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实验室致力于预测大脑的年龄。我们通过分析大脑的灰质密度来计算大脑的预测年龄(brainPAD 分数)。大脑预测年龄跟死亡风险提高、认知能力下降、痴呆症风险增加以及身体机能下降均有关。

2013年的时候,我预测的大脑年龄比我的实际年龄“年轻”了2.84岁。对于一个有15年药物成瘾史的人来说,这个结果令人惊讶。然而,2018年的时候,我的大脑又变年轻了,比我的实际年龄小了差不多10岁!

前后两次扫描相去5年,这意味着我让自己的大脑又年轻了了6岁以上。从视觉上很难识别出灰色密度的差异,但是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在下面的紫色圆圈中看到特定的差异。右侧的扫描结果看上去也更加明亮。

资料来源:对我的大脑在2013年和2018年进行的灰质扫描。2018年扫描的图像灰质密度更高。与前面的比较性扫描不同,这些扫描利用了分析所需的标准化技术进行处理。

改变了我大脑的12种逆龄习惯

以下的很多习惯在科学上跟大脑的变化有关。其中包括冥想、减轻压力、睡眠和营养等。

很多的其他因素跟大脑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就像神经可塑性所证明的那样,所有类型的学习都会给大脑带来变化。

1.观察但不参与

“自我”是指你的自我概念,你的故事——是指你认为自己是谁。如果你正在遭受某种痛苦(比方说我就遇到了焦虑),那么跟“自我”断开会赋予你体验更大的幸福感的自由。

自我观察是冥想的一种形式,这种冥想可以帮助你做到这一点。自我观察需要你认真观察自己的思想、感受以及身体感觉。

比方说,如果我要你观察一下自己身体的紧张程度的话,你可以退后一步,先关注特定区域,比方说喉头的一紧,或者紧绷的胸部。如果我问你的焦虑想法和感受,你也会观察到这些。你也许在担心钱,为什么胸口这么闷,或者为什么除了你之外的所有人似乎都能应付得过来。

关键是,你可以从观察者的角度去观察焦虑的思想、感受和身体感觉。但前提是这种做的时候,你必须抽身出来。

关于这个用云来打比方最合适。把你的想法、感受或身体感觉想象成天空中漂浮的云彩。有时候那会是乌云密布充满愤怒。有时又是风轻云淡心平气和。但“你”不是云彩。你是蓝天,你在观察云。你只需要观察它们,看着它们飘过。

观察自己不仅可以提高自我意识,还可以让你在充满挑战的情况下保持超然。你有能力去观察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而不是被它们所控制。

尽管对大脑在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但有一些研究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希望,其研究对象是所谓的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DMN),又叫做“走神”。

当我们的头脑没有方向,从一个想法漫无目的地漂移到另一个想法时,DMN就开始活跃。这跟沉思与想太多有关,这两个都可能会对我们的个人福祉产生不利影响。

有意识的自我观察可以降低DMN的活跃度,可以让我们忙碌的头脑安静下来。有一项研究表明,与不进行冥想的人相比,冥想的人的DMN区域激活度较低,研究对此的解释是后者提到“我”的次数减少了。

现如今,我跟焦虑已经建立起美好的关系。在遇到挑战的情况下,我仍然会感到焦虑——毕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在自我观察的帮助下,我会目送着它飘过去,而没有投入进去。

2.寻求问题,而不是答案

我们每个人时不时都会有束手无策的感觉。但是在困惑的时候,我发现研究问题比寻找答案更能揭示生活的复杂性。

我经常会问自己以下这7个问题:

  1. 这种情况下那些地方是我可以控制的?这是一个很有力的问题,因为我们能控制的东西很少。很多人把这个看成一个问题,但是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可以控制的东西上的话,你就会意识到这不是弱点,而是优势。

  2. 你一直在回避的东西是什么?一直拖下去当然会比较容易,但到头来那东西总工会找你算账的。很多情况下你知道该怎么办,但是尽管有证据,你总是回避去做。

  3. 我的导师对此会怎么想?这个问题能让你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更好的是,从你非常欣赏的某人的角度是审视。旁注:你不必当面去了解你的导师。我的很多倒是已经逝世好几百年了,他们大部分都是来自书籍。

  4. 明天的我会怎么想?一切都是在有背景的情况下发生的,而我们的决策通常会在那个背景中体现出来。这就是这个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的原因。就像用导师的眼光来看问题一样,你也可以用将来的自己或者过去的自己(哪个合适用哪个)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5. 如果我对这个说“是”的话,我就得对什么说“不”?乔布斯曾经说过,只有学会说不,你才能把注意力放在生活当中重要的事情。我喜欢这句话,因为它帮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效力。不管是我们的关系、职业还是健康,我们都需要反思什么才是自己最珍视的。然后,当我们对一样东西说“是”时,我们知道自己并没有对一样更重要的东西说“不”。

  6. 这个跟我的价值观一致吗?人经常会做出跟自己的价值观不一致的决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最常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问问自己这个很简单的问题。下次当你在做什么的时候,在感觉不太对劲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它跟你这辈子最珍视的东西有没有冲突?

  7. 如果我尝试做这个,可能会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有时候最坏情况未必像你想象的那么糟。如果的确很糟糕,你也可以通过思考这个问题来做好应急准备。

这些问题也许没有改变我的大脑,但是只要我陷入困惑时,问问这些问题就能够帮助我理清头绪。

3.不要(或减少)被情绪绑架

你有没有试过被恐惧动摇过或者征服过?我有。在药物成瘾之前以及期间,我很容易就会被恐惧压倒——这是我的常态。Daniel Goleman称之为情绪劫持,你的杏仁核(大脑的恐惧中心)就像报警器一样发出尖叫。

在当今世界,激活应激反应(是战还是逃)的往往不是外部环境,而是我们自己的大脑。

然后这又有两种不一样的类型:反思改变不了的过去,担心想象中的未来。这些来自内部的压力因素是最糟糕的触发器。外部的压力源来了又去,但内心的挣扎远不消逝。

这些内部压力源的有趣之处在于,它们并不存在——无论如何,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那只是我们思想的投射,而且有些完全就是荒谬的。

我的焦虑是因为童年时期受到的创伤而引起的,那主要体现在身体感觉上。自打记事以来,我就对自己的心跳、呼吸和脉搏感到恐惧。如果有人要我感受自己的心跳,或者甚至要我来谈一谈,我的杏仁核就会像圣诞树一样亮个不停。

这种情绪劫持会激活我的下丘脑(大脑的中继站),然后向我的垂体发出信号。这些反过来又会向我的肾上腺发出信息,让血液释放皮质醇。

而皮质醇是主要的压力激素,会让你的身体做出或战或逃的准备。但是,你既不能逃离自己的大脑,也不能跟它打架。那该怎么办呢?

我开始慌了。这种快速的身体反应可以让你摆脱当下或潜在的危险。不幸的是,危险就在我的脑子里,我既不能跟它打,也不能逃。

不过现在我已不再为情感劫持而烦恼了。通过自我观察和冥想(请参阅下面的第4点),大脑的理性部分,也就是皮质可以评估这种情况。我很快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没有危险。然后,皮质会去激活杏仁核,从而抑制杏仁核通过下丘脑分泌皮质醇,进而让我进入体内平衡状态,减少体内的焦虑感。

4.专注于当下

研究表明,定期的正念练习会削弱杏仁核劫持情绪的能力。有两种形式。首先,杏仁核的物理尺寸会缩小。其次,杏仁核和与恐惧有关的皮质部分之间的联系会被削弱,而跟高级大脑功能(即自我意识)有关的联系则得到强化。

我自己的正念练习给带来了我这两个好处。我大脑的恐惧中心实际上缩小了,其结果是,我再也不像以前那么焦虑了。当然,压力大的事情仍然会挑战我,但是通过给刺激和反应之间制造出空间,我不再被自己的情绪所束缚。

研究还表明,正念可以延缓大脑的衰老。最近有研究表明,冥想者的大脑年龄估计要比不冥想的人的大脑年龄小7.5岁。有趣的是,据估计,年龄超过50岁的冥想者,实际年龄每增加1岁,其大脑反而会年轻1个月零22天。

如果你不熟悉正念的话,可能会发觉很难入门。原因有2方面。一是正念有多种技巧,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关注点。二是,讲正念的东西对于新人来说比较晦涩难懂。

但是,正念的核心其实很简单,用“留意”的状态描述最合适。如果你留意了,你就会觉察到到。如果你不留意,那么你就觉察不到。(编者注:百度百科——正念这个概念最初源于佛教禅修,是从坐禅、冥想、参悟等发展而来。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关注、觉察当下的一切,而对当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断、任何分析、任何反应,只是单纯地觉察它、注意它。)

译者:boxi。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拼命工作,得到的只是焦虑”不懂这个原理,越努力越焦虑
《高效休息法》让大脑获得真正休息的方法
你被焦虑、失眠困扰吗?你试过冥想吗?给自己十分钟,提升专注拒绝焦虑
冥想对我们的大脑有何影响?
冥想有益于您的脑力和情绪的15种方式
《高效休息法》书中的精髓:在繁重的工作及生活压力下,我们如何有效地休息,塑造不易疲劳的大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