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用小儿敷脐疗法

小便不通

一般新生儿在出生后就有小便,若两天以后仍没见小便,则为新生儿小便不通。但必须排除先天畸形引起的小便不通。

(一)主治:

先天不足,元气衰弱、膀胱气化不利,所致小便不通。

方药及用法:

1)苏叶汤(《理瀹骈文》):苏叶10g

加少量水煎开,布包,暖蒸脐部。

2)五苓散(《伤寒论》):白术10g 茯苓10g 猪苓6g 泽泻6g 桂枝3g

水煎内服少许。主要用药渣布包,湿热暖蒸脐处。内服药量视年龄而加减。

3)家传秘方:葱白茎3枚、蚯蚓3条加水少许,共捣如药泥,微加温贴于肚脐处,外用暖水袋暖之。

(二)主治:

肠热郁结、胸腹胀满、膀胱气化不利,导致小便不通。

放药及用法:

1)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生地黄10g 木通6g 灯心6g 甘草6g

加水少许煎开,用布包药渣,湿热外敷肚脐处。

2)豆豉膏(《医宗金鉴》):淡豆豉10g 田螺10g

加葱白捣如泥,用芭蕉根汁调贴脐上。

3)奇香灸(《理瀹骈文》):葱装麝香、加食盐共为药泥,填满脐部,再用暖水袋持续暖之,再用艾叶灸脐部。

4)家传经验方:葱白汁调冰片少许,琥珀10g,共为药饼,塞贴脐部,外用暖水袋持续暖之。以小便利为度。


 

胎黄

新生儿出现胎黄一般在10天之内全部消失,称为生理性黄胆,不须治疗便可自愈,如超过10天以上仍不消失,称为胎黄。

(一)主治:

孕期母受湿热、胎儿湿热内盛、生后胎黄不退者。

方药及用法:

1)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茵陈蒿五苓散

将上药为细末,和蜂蜜为饼,贴肚脐处,外用暖水袋温暖脐处。药量视年龄而异。

2)家传经验方:茵陈20g 栝楼根10g

上药共为细末,用明矾水调成药饼,塞贴肚脐处,外用暖水袋暖之。

(二)主治:

胃热郁结、热邪入内、引起胎黄不退者。

方药及用法:

1)茵陈蒿汤(《伤寒论》):茵陈10g 栀子10g 大黄3g

上药共为细末,用蜂蜜调成药饼,贴于脐部,外用暖水袋温暖脐部。

2)茵陈汤(《幼科准绳》):茵陈20g 栀子10g 大黄2g 芒硝1g 木通6g 寒水石6g

上药共为细末,用蜂蜜调成药饼,贴于脐部,外用暖水袋温暖脐部。

(三)主治:

先天不足、气血两虚、胎黄不退。

方药及用法:

1)加减泻黄散(《幼科准绳》):黄连10g 茵陈10g 黄白6g 黄芩6g 云苓10g 栀子6g

上药共为细末,用蜂蜜调成药饼,贴于脐部,外用暖水袋暖脐部。

2)家传经验方:茵附20g 大枣20

上药共为药泥,做成饼状,贴肚脐处,外用暖水袋温暖之。



小儿时行疾病

 

小儿感冒

小儿感冒,多经呼吸道或皮肤感受外邪,导致机体失调而发病。好发于冬春两季,临床上分为风寒感冒及风热感冒两种。其症状主要是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另外小儿感冒往往会出现夹痰、夹食、夹惊等兼症。临症治疗时必须加以注意。

(一)主治:

风寒感冒、发热恶寒、无汗者。

方药及用法:

人参败毒散(《小儿诸症直诀》):柴胡10g 前胡10g 川芎10g 枳壳10g 羌活6g 独活10g 茯苓15g 桔梗10g 党参10g 甘草6g

将上药加少量水,煎熬后用布包药渣,暖敷肚脐处,外用暖水袋持续暖之。

(二)主治:

风热感冒、发热恶寒、有汗者。

方药及用法:

1)和解汤(《幼科准绳》):羌活10g 防风10g 党参10g 川芎10g 葛根10g 升麻6g 芍药10g 甘草6g

加少量水煎后用布包药渣,湿热暖肚脐处,外用暖水袋持续暖之。

2)家传经验方:淡豆豉10g 桑叶3g 大枣10

共捣如泥状,外加少量醋熬开,用布包好暖肚脐处,外用暖水袋持续暖之。


百日咳

百日咳又称顿咳,是百日咳杆菌通过呼吸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两季为多。临床特点为阵发痉挛性咳嗽,咳后伴有鹭鸶鸟鸣样回音,1日数次到数十次发作,每次发作均吐出大量枯痰。病程较长,可延续100天,故称百日咳。中医学称为“鹭鸶咳”、“鸡咳”、“天哮呛”。

(一)主治:

百日咳初期。

方药及用法:

1)鹭鸶涎丸(《验方新编》):细辛3g 射干10g 石膏15g 蛤壳10g 杏仁10g 牛蒡子10g 麻黄10g 青黛6g 山栀10g 天花粉6g 甘草10g

用鹭鸶涎将上药调成药饼,贴敷肚脐处,或将上药为细末,填塞肚脐处,外用清热化痰膏贴封。同时用上药做一药饼,贴胸部膻中穴,外用清热化痰膏贴封。

2)家传经验方:百部为细末30g

用鸡苦胆汁调成药饼,分别贴胸部膻中穴及肚脐穴各1个,外用清热化痰膏或地仙膏贴封。

(二)主治:

百日咳痉挛期。

方药及用法:

1)杨氏治顿咳证方(《儿科经验述要》):细辛3g 杏仁10g 百合10g 银杏肉3g 款冬花15g 桑白皮10g 秋石3g 人中白3g 竹蜂3g

加少量水煎熬后,用布包两包,分别于胸部膻中穴和肚脐处湿热敷。每日临睡前1次,每次半小时。或将上药填塞肚脐处,外用清热化痰膏或地仙膏贴封。

2)家传经验方:青黛粉10g

用鸡苦胆汁调成饼状填贴脐处,外用清热化痰膏或地仙膏贴封。

(三)主治:

百日咳恢复期。

方药及用法:

1)保赤散(《验方》):巴豆霜6g 朱砂6g 神曲10g 胆星10g

将保赤散填塞肚脐处,外用清热化痰膏或地仙膏贴封肚脐处。

2)家传经验方:五倍子为细末10g

用鸡苦胆汁调药,塞满肚脐,外用清热化痰膏或地仙膏贴肚脐处。



小儿杂病

 

小儿发热

小儿发病多有发热,许多疾病的初期首先表现发热,也称小儿发烧。凡遇有小而发热必须认真地观形、察色、看指纹。详细地询问病史,尽量早期做出诊断,然后按病种给予治疗。对于临床上一时尚难查明原因的发热患儿,中医学多按以下几种情况对症处理。

(一)主治:

表热。因外感风寒引起发热、恶寒无汗者。

方药及用法:

1)十神汤(《医宗金鉴》):升麻10g 葛根10g 麻黄6g 香附醋炒10g 陈皮6g 苏叶10g 赤芍10g 川芎10g 白芷10g 生甘草10g 生姜6g

上药加少量水煎熬后用布包药渣,暖敷肚脐处,外用暖水袋继续加温。每次持续约半小时。

2)牛黄清心丸(《痘疹世医新法》):牛黄黄连黄芩生山栀郁金朱砂

将上药丸填塞肚脐处,外用清热解毒膏贴封。热甚而一时原因不明者,再将牛黄清心丸放在百会穴及膻中穴各1丸,外用清热解毒膏贴封。

3)家传经验方:梨叶15g 葛根15g 生姜10g

(二)主治:

里热。因因肥甘过度内生热,面赤唇干、小便涩、大便秘者。

方药及用法:

1)调胃承气汤(《伤寒论》):大黄1g 芒硝2g 甘草10g 生姜10g

上药加少量水煎熬后,用布包药渣,暖敷肚脐处。

2)家传经验方:郁李仁3g 栝楼根3g 桃仁2g

将上药共捣如泥状,填塞肚脐处,外用暖水袋暖之。

(三)主治:

虚热。因病后虚弱,营卫尚未调匀,引起发热、无力、倦怠者。

方药及用法:

1)竹叶石膏汤(《伤寒论》):党参10g 竹叶10g 石膏10g 麦门冬10g 半夏6g 甘草10g 生姜10g

将上药加少量水煎熬后,用布包药渣,暖敷肚脐处。

2)家传经验方:黄芪10g 柴胡10g 石膏15g

上药共为药粉,蜂蜜炼为药丸,填塞肚脐处,外用解热安神膏贴封。

(四)主治:

实热。因体内积热过久,引起午后发烧、有汗、小便赤者。

方药及用法:

1)大柴胡汤(《伤寒论》):柴胡10g 黄芩10g 芍药10g 半夏6g 枳实5g 大黄3g 生姜10g

将上药加少量水煎熬后,用布包药渣,湿热暖敷肚脐处。必要时加敷头部百会穴及胸部膻中穴。

2)家传经验方:灯芯草炒黄为极细末,用麻油调成药饼,贴肚脐处,外用解热药膏贴封。

应用是一定要经过正规医生同意,不可擅自使用,以免耽误宝宝健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儿】【】【】
薛氏祖传秘方(小儿疳积)
全国名老中医验方选集(秘方、验方集锦)
翁氏家传验方(九)
孩子反复尿床不用怕
【文摘】杨恩梅家传15代特效秘方:杨氏五虎丹根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