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屩、履、屣、屦、屐、鞵、鞮,来来来,认字时间到!

李大嘴大嘴读史

读《汉书·隽不疑传》,官员隽不疑前去拜见大特务头子暴胜之,隽不疑进门的时候架势十足,暴胜之“躧履起迎”。

很复杂的一个字“躧”,读作xǐ,“躧履”的意思就是鞋子没拔上后跟,就趿拉着出来了,形容一种急切的心情。

广告

读《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才子王粲名声在外,当王粲拜见蔡文姬的爸爸蔡邕时,蔡邕心情激动,“倒屣迎之”。

“屣”同样读作xǐ,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争于迎客,将鞋穿倒,这里也同样是形容心情的急切。

其实,这还不是最急切的。《三国演义》第三十回,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许攸前来投靠曹操,曹操高兴得飞起来,“不及穿履,跣足出迎”,连鞋子也不穿了。

接着鞋子的话题。

再看《诗经·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这里有一个“屦”,读作jù。

再看《史记·平准书》:“布衣屩而牧羊。”这里有一个“屩”字,读作juē。

再看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这里有一个“屐”,读作jī。

再看清代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先朝所御皮鞵,长尺有二寸。”这里有一个“鞵”,读作xié。

再看章太炎《东夷诗》:“下堂寻革鞮,革鞮忽已失。”这里有一个“鞮”,读作dī。

“屩”、“履”、“屣”、“屦”、“屐”、“鞵”、“鞮”,好吧,有点晕。

让我们抽丝剥茧,分类认字。

“屦”和“屩”指的都是草鞋,用草或者麻编成,“葛屦”就是用葛编成的草鞋,好处是制作简便,穿着透气。

周朝有专门的机构和专业人员为周王及王后制作草鞋,这些人叫“屦人”,都是在编的“正式工”,编制办给出的是连同官员、学徒在内一共有十六个编制。

据《周礼·天宫·屦人》记载,屦人的职责是“掌王及后之服屦”。国王和王后夏天穿的鞋一般是葛草编的草鞋,而且草鞋需要和服饰颜色、款式搭配,“玄端黑屦”、“素积白屦”,意思就是黑草鞋配黑衣服,白草鞋配白腰带。

“履”、“屣”都是布鞋,用麻布、绸布等制成,这个花样就比较多了,诗词文章中出现得也比较多,属于大路货,式样上花头也不少。

“屐”其实就是木拖板,鞋底有两个齿,最初是作为雨鞋存在的,魏晋时期全民热捧,日本常见的木屐就是那时候传过去的。

李白在《浣纱石上女》里写道:“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把木齿涂成金色,亮瞎眼了。

《晋书·谢安传》中有一个“折屐齿”的典故。当淝水之战的捷报传来,正在下棋等候消息的谢安装逼,故作镇定,表情淡然接着下棋。但棋局结束之后,走路匆忙,“不觉屐齿之折”,连屐齿断了,走路脚高脚低都不觉得,暴露了心中实在是狂喜的。

在木屐的诸多种类中,有一种“谢公屐”值得一提。谢安的后代、著名文人谢灵运曾发明一种木屐,屐齿可以拆卸,专门用来登山。据《南史·谢灵运传》,“登蹑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

“鞵”、“鞮”指的是皮革制作的鞋子,这个也没什么可多说的。我们现在所说的“皮鞋”其实最早是写成“皮鞵”的。

另外,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

千百年来,中国的鞋子都是不分左右的,中国人穿鞋子都是用一个鞋楦,做出两只一模一样的鞋子的,这些不分左右脚的鞋子被称为“正脚鞋”。因为在古人眼里,两只鞋必须一模一样,不一样的“鸳鸯鞋”则被视为不洁。据说,中国人制作的第一双分左右的皮鞋,诞生于1876年,到现在也不过只有一百多年。

平台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鞋文化是汉服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汉服鞋子名称说明及图解
古人说“鞋子”
古代女性最喜欢什么颜色的凉鞋?过去青楼女子爱穿拖鞋的原因
中国人都是怎么穿鞋的?
客家人旧时脚穿的“鞋”。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从古至今鞋子是怎么演变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