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俗话说“父不进子房,官不进民宅”,究竟何意?

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老祖宗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总结了众多饱含生活哲理的俗语,如:“子不言父过,女不道母奸”“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亲戚不共财,共财断来往”“姐走门槛断,哥死侄不亲”“正月不剃头”“腊月不定亲”等等。

这些俗语老话虽然很多通俗易懂,但有些让我们绞尽脑汁很难理解通透,古人讲“父不进子房,官不入民宅”,看似平实简单,其实饱含深意,道尽普通人之辛酸,可惜十人九不知。

上句:“父不进子房”

顾名思义,就是告诫做父亲的人不要轻易进出儿女的房间。在中华传统文化礼制中,父亲在家中处于绝对的权威,按说父亲进入儿女房间并非什么大事,但又为何去不得呢?一般在儿女年幼之时,父亲出于对子女的管束的需要,偶尔进入孩子房间,并非不可。

然而,随着儿女年龄增长,女儿就不用说了,但男孩子也有自己的隐私和尊严,也需要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如果父亲不尊重孩子隐私,很容易会招致孩子的叛逆和顶撞,如果实在需要进入房间,一定要先敲门或征得子女同意,相互尊重才能让良好家风代代相传。

古人寿命短,历代帝王平均寿命才四十岁左右,成婚较早,男性结婚年龄在15-20岁,女性结婚年纪在13-17岁。子女成婚后,个人房间就更加私密了,房间里的东西不仅有自己儿女的,也有儿媳或女婿的,很多东西不方便别人看到,特别是私人生活时被人打扰更是十分尴尬。

很多父亲无意间进入儿子房间,发现里面竟然是儿媳,且衣着暴露,让人十分难堪,一旦传扬出去,会让人说家风不正、为老不尊,甚至会说有悖常伦。然而时下,很多老母亲却对自己儿子的房间分外关照,也让儿媳十分恼火。

下句:“官不入民宅”

“官不入民宅”,其实就是强调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官员冒失前往百姓家走访,会给百姓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也影响官员的权威,古代官员一般都是传人到大堂问话。

一般情况下,如果官员进入民宅,外人会认为这家人犯了事,或与官员有勾结,对这家人名声不好,同时官员造访,需要隆重款待,让百姓不堪重负,也有扰民之嫌,对官员的官声也不好。为此,古代官员一般很少会到百姓家中走访,大多时候都是走上田间地头解决实际问题。

当然,时下也有很多官员前往百姓家慰问扶贫,或到基层调研走访,只要是为了解决实际困难,这也未尝不可。

老祖宗流传的这些俗语,道尽了处世智慧,是对人世百态的总结和提炼,无论是父母还是官员,虽然身处上位,但也要充分考虑子女和百姓的心声,多读读这些俗语,对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会有很大启迪和帮助。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留言发表不同意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俗语“官不入民宅,父不进子房”,有何深意
俗语“官不入民宅,父不进子房”,来看看老祖宗怎么教育孩子
俗语“父不进子房”,下一句才是精华,值得深思,可惜十人九不知
俗话说:“父不进子房,官不进民宅”,是什么讲究?有道理吗?
古人讲“官不入民宅,父不进子房”,有何来由?尽显老祖宗的智慧
俗语“官不入民宅,父不进子房”啥意思?为何父亲不能进儿子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