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芬专栏:以爱之名的指手画脚,到底有多伤人?


和两个朋友晓云和建志吃饭,晓云说,她70岁的老公刚刚离家出走。

建志笑道,晓云老公是个叛逆青年,受不了晓云的唠叨,她总是叨念:手机别放在枕头旁边睡觉、开空调就别穿那么少衣服….总之,就是对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指手画脚的,老公受不了。

晓云抱怨,为什么她周边的人,包括她妹妹、小孩,都不听她的话,而她是那么的”关心“他们。

建志又插嘴,“妳这种爱,别人接受不了啊!”

我忍不住插嘴,”这怎么是爱呢?这不是啊!”

建志说,“这是以负面情绪为形式而表达的爱。”

我说,“这种说法,就像是:丑陋的美人,高大的日本人(哈哈)一样,本身就是矛盾的反义词”。

但他们两位显然都振振有词的认为,这是一种爱。
 
 
我举例:我有一个朋友,他的母亲一个人独居在美国某城市,这个朋友每次接到他妈妈的电话,都是一堆的负能量,而他就需要“休养”好几天才能复原。

他的母亲显然负能量爆棚,而周边没有亲朋好友供她“出口”、“挂靠”,于是,她和隔壁邻居为了围墙的事情缠讼多年,美国打官司好贵的,又伤神,但显然老太太乐此不疲。我问,“难道,她爱她的邻居吗?”

我常说,生活中让我们烦恼的事情当中,几乎有80%以上都是自找的。我们可能原先就已经有一个需要“出口”或是“发泄”的负面情绪,然后在身边找到一个对象或是事件去“挂靠”。


有没有看到那种随时等待下一件事情让他生气、烦恼、忧虑的人?

我儿子从小就是一个非常焦虑的孩子,我那时买了一本童书给他,书名叫做“Mr. Worry”(忧虑先生),感觉他就是随时等待下一件让他担心的事情发生,然后就直接跳进去开始担忧。

反观我的女儿,就是天生比较平静愉悦的人,所以,同样一件事情我说出来,哥哥会立刻开始担忧、着急,可是妹妹却老神在在,毫无反应。

那本漫画书最后说到,忧虑先生最终的担心竟然是:生活中没有一件事可以让他忧虑了!真令他担忧啊!

所以,负面情绪的投射真的不是爱。
 
 
就拿这次疫情期间,我和儿女的互动来说:他们两人在美国疫情的震中——加州,我是属于“理性担忧”的妈妈,美国疫情开始后,我就让他们各自准备药品和口罩,并没有投射过多自己的忧虑在他们身上(因为我没有那么担忧)。

而这两个孩子,因为性格完全不同,我儿子在武汉疫情爆发、美国还安然无事的时候就去屯了几十个N95的口罩,但我女儿就没有准备口罩,后来大陆疫情缓解、口罩买得到以后,我还寄了口罩给女儿。

这个例子是在说,我们的内在情绪模式、习惯,一直都在影响我们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

说到这里,主要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养成一个习惯:每当情绪被触动的时候,也许你还是习惯性的去对治外面的人事物,没问题。但是,该做的做完了以后,我们可以问问自己:这种情绪是不是常常发生在我身上?我是不是经常感觉如此?会不会正是我有这样的情绪”嗜好、倾向“,所以常常在生命中招来这样的事呢?(根据我的观察,几乎都是如此)

我自己就不断地在生命中检视自己的惯性情绪,以及它的反应模式,和它在生活中为我“制造”的事件。


从最早的发现自己讨厌迟到、也讨厌别人迟到,厌恶愚笨又效率慢的人,到总是觉得自己被别人辜负、占便宜、不公平对待、甚至剥削等,我一直都在看着自己在生活中被各种事情、人物触动,接着就起反应(有情绪),现在大部分的时候我会立刻清醒,看到这是自己的模式又发作了,学着去感受那个很不舒服的感觉,接受当下的这个情绪。

当我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和自己的情绪感受时,那种被辜负、被不尊重的痛苦,已经消融大半。

当然,别人迟到或是效率低耽误我的事,我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愤怒了。

情绪平复之后,再去处理外面的人事物,效果特别的好。因为我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它自然就不会在我的“被迫害妄想症的头脑”的驱动下去回应人事物,所以我的日常感受、人际关系都会好很多,而“触发”我这些感受的人事物,自然也在生活中愈来愈少见了。
 
 
这是自我修行的方法,但是,如果你周围的人有这种投射负面情绪在你身上的情形,那么,该如何应对呢?

就拿上面的晓云和她老公来说,晓云其实是非常缺乏爱的,但是她以这种干涉别人私事和日常生活的方式来讨爱,实在是缘木求鱼的做法,只会把爱的人推的愈来愈远。

面对这样的人,我们需要先划定自己的界限,不让对方越界。方法是:不对她说的或是做的起反应。

晓云的老公越生气,晓云下次干涉他生活的几率就越高。还不如就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理会,这样没有一个钩子让晓云的能量可以挂靠,她自讨没趣之后,知道再也烦不到你,无法再用这种方式向你讨爱,也许她就会停止,至少,会收敛很多。
 
 
如果这个越界的人是你的至亲、或是爸爸、妈妈,你想要搞好自己的人生、和各种关系,适当的柔软也是必要的。

我有一个朋友,他最近从台湾地区飞到大陆,集中隔离14天。他的母亲很担忧,天天打电话来询问他怎么样。

这个就是很明显的“负面情绪挂靠”了,他在集中隔离的酒店,哪里都不能去,是最安全的,但是母亲还要担忧——因为他离开了,所以有恐惧。

我朋友他就主动每天打电话给妈妈,告诉她他很好,母亲也就放心了。我在隔离期间,父母其实也是想念我,相信也有担忧,但是我不让他们挂靠,所以他们也很“识趣”的不会打电话来“倾诉”他们的担心。

所以,面对亲人的“负面情绪挂靠”,除了不与他们起舞、不起反应之外(我是用这种方式),还可以用柔软的方式应对。柔软不是懦弱,否则,对方会逐步逼近,愈来愈占据你的生活空间。


差别就在于,柔软的前提其实是谦卑,很多人非常的刚硬,表面上是有性格、厉害,其实是出于傲慢,而傲慢的人,骨子里都是脆弱、自卑的,他们不想面对自己的无助感、和自我感觉不良好的感受,所以,就用强硬的外表来掩饰、保护自己。

这样的人,都需要自我和解,才有可能与别人和解,否则,总是死要面子,无法回归天真柔软的一面,那么生命中很多美好的事物和感受也会擦肩而过,不会进入。

有力量的柔软可能是,在对方倾诉他们的担忧、想要干涉你的生活时,轻轻松松带着笑意告诉他们:我知道了,你不用再说了。这种我说的“不粘锅”的回应方式,也会不留余地给对方再逐步逼近。不过注意,是“能量”上的“不粘锅”,而不是嘴上的逞凶斗狠。
 

第三种方式是,面对这样缺爱的人,我们可以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和安慰。

比方说我的母亲其实和晓云很相像,童年经历了很多坎坷的路程,所以非常缺乏安全感,总喜欢控制周遭的人事物,好让自己舒服。我就会时时的赞美她、安慰她,有时候也适度的规劝她,因为,我自己已经训练到不追求父母的认可、赞赏,他们早就拿我没办法了,所以,我和父母之间的界限划的比较好,他们就知道,有负面情绪自己要去承担,不能丢在我身上,用“干涉我的生活”来让他们好过。

所以,以上三种方式,我是混着使用的,效果真的很不错。最后,希望大家都能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不要以爱为名来伤害自己爱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疫情下的安全感,很廉价吗?
【健康大讲堂】疫情之下如何安抚我们不快的心情?6招拯救不开心!
致家长的一封信
李军 | 疫情中,我们如何助己助人-下篇
疫情中,让你和团队戴好“心理口罩”的四个步骤
情绪与转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