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脾胃、祛痰湿,你吃对了吗?

老中医经常讲“百病皆由痰作祟”、“顽痰生怪病”。这个痰可不只是我们由呼吸道咳出的痰,而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痰,是指我们吃进去的水谷在代谢的时候不畅通,不能转化成被人体利用的气血津液,而是产生了废物,就是中医所说的痰,也就是痰湿。它随着气血运行在我们的全身流窜,就会引发许多问题,或者疾病。比如说,痰湿停在肝脏就是脂肪肝,停留在肌肤就是肥胖,上窜到头部就会出现头晕脑胀,在心脏就可能心慌气短,等等,等等。所以我们看到祛痰湿的很多中药,或者药食同源的食物,也会同时有消胀止呕、清利头目、利水消肿等不同功效,就是这个原因。而痰的产生主要是脾的运化功能失调引起的,所以脾是生痰之源,健脾、护脾,不伤脾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健脾胃,祛痰湿,你都吃对了吗?

常见的药食同源健脾胃,祛痰湿的中药有白扁豆、山药、、薏苡仁(薏米)、芡实(鸡头米)冬瓜皮、茯苓、莲藕、党参、豆蔻、砂仁、黄芪、赤小豆、生姜、白芥子等,我们就来介绍一下。

一、煮粥搭配

白扁豆与山药:白扁豆味甘微温气香,甘温补脾而不滋腻,芳香化湿而不燥烈。有健脾养胃化湿和中,止泻止带作用。山药甘平,补气养阴,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两者一起食用,可以增强健脾止泻的作用,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女人带下等。

芡实与山药均具有补止泻的功能,性质平和,不腻不燥,既补又涩,用于虚泄泻及肾虚滑脱不禁之遗精、带下。芡实收敛固涩强于山药并能除湿,只入肾而不及于肺。山药之补力较芡实为强,人肺肾三阴经,并能兼补肺阴而止咳,平补气阴而治消渴。

薏米与冬瓜皮:薏米长于健脾利水,冬瓜皮长于利水消肿,两者一起食用,有健脾利水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因湿热盛而脾虚导致的浮肿,小便短少等。所以吃冬瓜的时候,不要把皮全部削掉,连皮一起煮有利水消肿的作用。

薏米茯苓:都能健脾利湿,均归经,对于脾虚湿盛之证,常相须应用。但薏米用缓和,需要大量才见效果;薏米又入肺胃经,性寒能除痹,排脓,解毒散结对于湿痹拘、肺、肠赘疣、癌肿为常用。而获苓性平和,为利水湿之要药,其利水渗湿、健之力较薏米为强对于水肿,无论寒热虚实均可配伍使用。取其利水健之功,常用治饮病眩晕心悸咳嗽等,为治饮病之要药。茯苓又入心、肺、肾经,心安神作用,常用治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

二、煲汤配料

茯苓与党参茯苓甘淡而平,以利水渗湿为主,且有健脾助运作用党参甘平,最善健脾益气。常配伍组成药对,增加健脾益气作用适用于胃虚弱之食少便溏、体倦脾虚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等。

茯苓与黄芪茯苓甘淡,具有健利水渗湿作用;黄芪甘温,长于补气升阳,健利水消肿。二者合用,使健益气、利水消肿之增强。适用于胃气虚之食少、体倦、便溏虚所致的水肿、自浊、白带增多者。

豆蔻与广藿香:都是常用的芳香化湿药,皆辛温,入、胃、肺经,都能芳香化湿,和中止呕,用治湿浊中阻,胃气滞之脘腹胀满,不思饮食以及胃呕吐,湿温初起等。豆蔻辛香善行脾肺气滞,理气消痞,开胃进食作用优于广藿香,可用于宿食不化,痞食少等又温中行气,治疗以胃寒为主的呕吐。广藿香芳香辛散,发表解暑,用治夏日形寒饮冷,外感于寒,内伤暑湿所致暑湿表证止呕作用广泛,尤善治疗湿阻呕吐。

三、炖肉调味

豆蔻与砂仁豆蔻辛温香燥,温中化湿,健胃止,行气止痛砂仁辛散温通,醒和胃,行气止痛,温脾止泻,理气安胎。豆蔻芳香而气清,功专于中、上二焦砂仁香窜而气浊,功专于中、下二焦。两者常相须为用,以宣通上、中、下三焦之气机,有开胸顺气,行气止痛,醒开胃,和中消食之功治疗胃虚寒,或湿浊内蕴所致的纳呆食少、胸闷不舒、腹胀痛反胃逆等症有良好效果。再加上点丁香,我曾经写过一篇《调味料中不可缺少的三味》中有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四、外用灸贴

生姜与白芥子:生姜辛,微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毒。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塞痰咳嗽,鱼中毒。肺经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但作用较弱,多是作为辅助之品。温肺散寒、化痰止咳,对于肺寒咳嗽,不论有无外感风塞,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白芥子辛,温。归肺经。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入肺经。气锐性利,善走散,温通力强,能温肺豁痰,利膈宽胸,正如《本草求真》所云:“能治胁下及皮里膜外之痰,非此不达。此两者多用于三伏灸贴、三九灸贴等各种灸贴、敷贴。

五、注意区分

党参与明党参两者均味甘而人肺经,皆能补益肺。党参味甘性平,主入肺经,长于补中益气、健益肺,善于治疗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又能补气生血,可治气血双亏,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神疲乏力。明党参味微苦而性微,主肺脾经,善于润肺化痰,养阴和胃,主治肺热咳嗽,呕吐反,食少口干肝经有滋阴平肝、清肝降火之功,可用于治疗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的目赤眩晕;此外还有解毒之效,可用于疗疮

茯苓与茯茯苓,偏入气分,长于补利湿宁心,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呕恶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茯苓皮,最善走表,善利肌表之水,功效方面以利水消肿为长,临床多用于皮肤水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调理孩子脾胃养生第一膏:八珍糕
夏天无食欲?手把手教你制作—健脾益胃八珍糕
四君子与美容酒方
『民间效验方』中成药:去湿气最好
春天最宜“养肝补脾”,三种平补药材,让你远离春燥上火
脾胃虚弱,百病生,一剂清朝宫廷养生秘方,延年益寿、美容养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