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难道圣人才是盗者师?

庄子为何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难道圣人才是盗者师?

庄子,本名庄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先秦七子(“先秦七子”分别为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墨家的墨子及法家的韩非子)之一。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创立了哲学学派的庄学,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是位非常勤奋的作家,一生著书十余万言,后结集为《庄子》。现存的《庄子》有三十三篇,文字雄美,想象丰富,跌宕起伏,妙趣横生,善于通过寓言故事来说理。《庄子》一书不但反映了庄周的哲学思想,而且显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庄子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在庄子的著作中,曾有句影响后世深远的话,叫“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庄子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怪的观点”呢?这与他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圣人”之说,出自儒家与墨家,儒家墨家推崇圣人,而道家则反对推崇圣贤。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因而才有“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之论。

庄子认为儒家所谓的孝、悌、仁、义、忠、信、贞、廉等等,都是让天下之人压抑自己的本性而勉强为之的东西,根本不值得称道。圣人出现了,人的真性也就丧失了。天下大乱的根源在于圣人,而不在于那些打家劫舍的强盗们,所以叫:“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哲学是个很玄妙的东西,一般是很难看懂与理解的,庄子的高明之处不在于,能够把玄奥的哲学思想形象化、通俗化、故事化。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庄周“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来表达他的思想。诸如“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等就出自他的著作。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一语出自《庄子·胠箧》。为了说明这个观点,庄子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圣人与大盗之间共生共灭、共存共亡的关系。

先说盗。一般为人了防盗,都会把贵重物品将进箱子里,给锁起来来,以为,这样就万无一失了。而其结果,却是适得其反。

《胠箧》的开篇就说:“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现代文的意思就是:人们为了对付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小偷而做了种种防范措施,系紧绳结、加固插闩和锁钥,一般人都认为这样做是很聪明的。其实不然,一旦大强盗来了,他们根本不会费工地解绳、撬锁,百是直接背起柜子、扛着箱子、夹着口袋懿跑走了,贼们还唯恐你的绳结、插闩与锁钥不够牢固,害怕逃跑途中散开哩。

聪明人们先前的那些防盗措施,其实就是直接为了方便大盗而作的积聚和储备吗。世俗所谓的聪明人,难道不都是在大盗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难道不都是在替大盗守卫财物的吗?这就叫聪明反映被聪明误。

再说圣。为了说明“圣人”与“大盗”之间的关系,庄子又列举了齐国“圣人”田成子的盗国之举。田成子,原名陈恒,古音田、陈音近,也称为田恒,汉朝为汉文帝刘恒避讳,称为田常,是齐国田氏家族第八任首领。齐简公时,田常与监止为左右相。因不能相下,乃复修其父之政,继续以大斗出,小斗进的方法笼络民心。齐简公四年(公元前481年),田常诛杀了监止和齐简公,立简公弟骜为平公,自任相国,扩大封地,尽诛公族中强者,自此田氏专国政。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并于公元前386年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又被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

对于田成子窃国一事,庄子在《胠箧》中是这样评论的:“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专有齐国。”

田成子杀了齐国的国君也就窃据了整个齐国。他所盗窃夺取的并不仅仅只是齐国,连同齐国的各种圣明的法规与制度也一块儿劫夺去了。田成子虽然有盗贼的名声,却仍处于尧舜那样安稳的地位,小国不敢非议他,大国不敢讨伐他,所以,他们才能世世代代窃据齐国。

因此,庄子才说,圣人不死,大盗也就不会中止。即使让整个社会都重用圣人治理天下,那么这也是让盗跖获得最大的好处。只是,那些偷窃腰带环钩之类小东西的人受到刑戮和杀害,而窃夺了整个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这不就是盗窃了仁义和圣智吗?所以,那些追随大盗、高居诸侯之位、窃夺了仁义以及斗斛、秤具、符玺之利的人,即使有高官厚禄的赏赐不可能劝勉,即使有行刑杀戮的威严不可能禁止。这些大大有利于盗跖而不能使他们禁止的情况,都是圣人的过错。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庄子·胠箧》)

人常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所以,有圣人就有大盗,圣人只是为大盗准备,甚至圣人可能蜕变为大盗。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明面上是重圣人而治天下,实则是重利盗跖也。

庄子从讨论各种防盗的手段最终都会被盗贼所利用入手,指出当时治天下的主张和办法,都是统治者、阴谋家的工具,着力批判了“仁义”和“礼法”。庄子在文中一方面竭力抨击所谓圣人的“仁义”,一方面倡导抛弃一切文化和智慧,使社会回到原始状态中去。所谓“胠箧”,就是打开箱子。宣扬“绝圣弃知”的思想和返归原始的政治主张,就是《胠箧》的中心。只是,这样的观点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但是,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其观点也自有其积极向善的意义。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国学典籍】《庄子》---胠箧
为什么庄子要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庄子·外篇·胠箧10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胠箧》教案1
29-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二十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