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黛玉为何会有“风霜刀剑严相逼”的感受?

文:张黎明 原创首发:红楼梦赏析(ID:hlm364)

黛玉是大观园中最出众的诗人,按说,以她十来岁的青春年纪,应该多写歌唱美好时光、抒发心中理想的诗词,然而她却在第二十七回写下了感叹身世、悲凄无比的《葬花词》。这首诗以花自喻,诉说了自己寄居贾府、陷于孤立无援的处境,其中如“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等句子,反映了她所遭受的巨大的痛苦和煎熬。登高车租赁

认真读《红楼梦》的朋友们大约会奇怪,黛玉虽说是父母双亡而寄居贾府,但上有贾母这样至高无上的人物呵护着,下有一大帮丫鬟、婆子悉心伺候着,吃穿用度与贾府其他姑娘没有什么差别,应该说无人敢慢待她、欺负她,怎么她还很不满足,竟然会有“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样凄惨的感受呢?她心里到底有什么难以言说的苦楚呢?

先看看黛玉初到贾府时遇到的情景。

当时黛玉风尘仆仆、远道而来,在与贾母等一大批亲戚见面之后,贾母命人带黛玉“去见两个母舅”。两个母舅一个是荣府长房贾赦,另一个是二房贾政,都是荣府中地位显赫的男主人,也是黛玉母亲贾敏的亲哥哥。

按常情,妹妹英年早逝,黛玉作为留下的骨血,如今千里迢迢投奔舅家,舅舅无论如何都是应该见一见的。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黛玉远道投奔贾府,现在专门去拜见母舅,意味着期待两位母舅对自己寄居一事表示认可,谁料结果却是大舅避而不见,二舅不见踪影,想想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呢?

两位舅舅如果能见到其中的一位,对于黛玉来说也算是一种安慰,偏偏两位舅舅都见不到,这样的事就端端让黛玉给碰着了。黛玉初到荣府遇到的这一切,不能不让读者隐约感觉到,黛玉在荣府被漠视、被冷落的命运,似乎从一开始就悄然注定了。

两位舅舅对黛玉不怎么热情,也很难说是他们在刻意冷落外甥女,因为没有这样做的理由。当时黛玉只有六岁(另有说法是十三岁等),应该说年龄尚小,与舅舅见了面其实也没啥可说的。而贾赦、贾政作为大老爷们,也可能觉得小孩子家,有老太太带领一家女眷迎接一下就可以了,不必非要他们出面去接待。两位舅舅未见外甥女,放到别人身上可能不是什么事,但放到敏感的黛玉身上,可能会在她心里投下一些阴影。

其实,贾母作为外祖母,王熙凤作为荣府的管事人,对黛玉的关怀与照顾还是大家公认的,保证了黛玉在长达十多年的寄居生活中,至少在物质供给和享用方面无虞。

但话又说回来,贾府再好,毕竟比不上在自己家里;外祖母再如何疼爱、呵护她,都比不上父母的骨肉之情,因而对于黛玉来说,寄居贾府实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失去母爱、父爱的黛玉,一颗心本来就是破碎的,加上自小又病魔缠身,虚弱的身体成为她生命的负累,如今投奔到舅家来,这里的一切都让她感到压抑和不安,使她时刻都在产生着强烈的疏离感。

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久居,无论是谁,要完全做到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对外界的一切压力都能应付自如,实在是难上加难,更何况是黛玉这种敏感多疑而又自卑自尊的小女子。

于是,面对贾府中的繁华热闹、别人家的笑语温情,乃至自然界的秋风秋雨、落花飞絮,她都会触景伤情、自怜自叹,心中似有无限的惆怅与凄楚。她从心理上无法做到随遇而安,在精神上很难达到自由舒展,生活中任何风吹草动,对于贾府本家的姑娘可能无所谓,但在她这个“亲戚”的内心则会掀起一场场波澜,让她无法以客观的眼光去看待,难以平心静气地去应对。

于是,黛玉总是被忧郁感伤的情绪所控制,因而一系列误解、误会便源源不断地产生了,贾府不是她可以安放青春和理想的伊甸园,而成了她一步步走向幻灭的深渊。

第二十六回写了这样一件事:黛玉到怡红院串门,竟然破天荒地吃了闭门羹。读者看得很清楚,黛玉被晴雯拒之门外,从头至尾就是一场误会,如果黛玉再能多说一句话,比如自报家门或直接喊晴雯的名字,误会也就不存在了,进门的障碍也就消除了,晴雯胆子再大再任性,如何敢不给黛玉开门呢!或者当事人不是黛玉,换成其他人,就算被晴雯顶撞或慢待了,应该也不会有多大的问题,谁会和一个丫头计较那么多呢!而且,黛玉叫门受阻,完全是晴雯的问题,与宝玉半点都不沾边,但黛玉却把所有的账都算到宝玉头上了。

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挫伤,于是便丧失了正常的思维,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便会朝负面的甚至坏的一面去想,结果芝麻大点儿的问题,便迅速地升级为斗大的问题。

黛玉遭到拒绝后,先是“不觉气怔在门外”,想跟晴雯理论,却忽然想起自己“到底是客边”,于是马上觉得自己低了一头,只好伤心落泪。继而听见宝玉和宝钗的说笑声时,黛玉更加感到落寞、凄凉,忽然想起之前她扬言要到舅舅那里告宝玉的事,于是便想当然地推断,一定是宝玉把这话当真了,故意在冷落她。这样认定之后,黛玉“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以上这段文字,把黛玉自尊、自卑、自怜、自哀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黛玉身体本来就差,导致她心理上、精神上总是负担过重,最后影响到她对世界、对事物的看法出现偏差;而思维、判断上的失误,反过来又造成她心理和精神的失衡,最后给她的身体带来更大的损伤。

总之,身体、气质、个性、思想等方面的缺陷,加之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特殊家境与成长环境,让黛玉陷入了一个不由自主、难以自拔的怪圈,使她的心灵总是不得安宁,在受挫、沮丧和哀怨状态中疲于奔命,一点点地消耗着青春的生命。

父母双亡以及寄居生活所引起的缺憾、自卑和压抑,成为黛玉始终挥之不去的梦魇。第四十五回,黛玉在和宝钗“互剖金兰语”时,一不留神又感叹起了自己的身世和处境。尽管吃穿用度一概由贾府毫无保留地供给,贾母也的确待黛玉为自己心尖子上的肉,但由于黛玉毕竟是作为孤儿投靠而来的,而非贾府中的正牌主子,于是她便对“婆子丫头们”的嫌弃十分敏感,周围的任何闲言碎语一经传到她耳朵里,都可能会被她无限放大,使她一颗脆弱的心饱受煎熬。

黛玉与宝钗是年纪相当、身世相似的青春伙伴,而且又是婚姻上的竞争者,因而黛玉便常常将自己与宝钗作对比,更加感到自己孤立无助、境遇凄惨和前景渺茫。宝钗母亲、哥哥都在身边,婚姻大事有母亲替她张罗,而黛玉基本上是要靠自己孤身应对一切,尤其是婚姻大事无人为她做主,她如何能做到无忧无虑、乐观开朗呢?

物质生活方面她并无后顾之忧,但精神生活上谁了解她的心思和需求呢?贾府将她安排到潇湘馆,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满足了她的需要,但谁能体味到她心灵深处的孤独和悲凉呢?

正由于有如此仄逼与险恶的环境,黛玉才会有“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样凄厉的感受,又由于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独特经历,她正值青春的年纪,对于人生便比其他人多了许多悲惨的体验。她心中不断积郁的忧伤无处诉说,于是便寄情于诗词这种适合直抒胸臆的文学样式,她的大部分诗,都沉浸在一种忧伤哀怨的情愫里。

《葬花吟》应该是她的代表作之一,诗中弥漫的浓郁的感伤情绪,令每一位走近她的读者喘不过气,似乎每一句诗都渗透着她一生的眼泪。在这首诗中,有“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哀叹,有“柳丝榆荚自芳芬,不管桃飘与李飞”的愤懑,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怒吼,也有“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怆,把她寄人篱下、心中之苦无法诉说的感受,描写得淋漓尽致、惊心动魄。


-作者简介-

作者:张黎明,先后在国内100多家报刊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及学术论文共900多篇,出版散文集《瞬间的灿烂》、励志类读物《做个知本家》(与张琦合作)、长篇小说《前途无量》、红学研究随笔集《万千滋味品红楼》。现任《新课程报·语文导刊》执行主编。本文首发于红楼梦赏析(ID:hlm364),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夕瑶:1382439316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妹妹进贾府,两个母舅为何避而不见?贾政对黛玉是什么态度?
看懂了黛玉进府,才能看懂什么叫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红楼梦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明明养尊处优,却整天哭哭啼啼,林黛玉口中的风刀霜剑,在哪呢?
葬花吟里三句诗,早已撕开王夫人的画皮
君笺雅侃红楼—林黛玉咏出《葬花吟》,真是贾府风刀霜剑严相逼了么?其实未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