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命里的钱、命里遇到的人、命里的事业等,都在自己的认知范围之内。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以上两种观点联系在一起来解读,就会发现,遇到一个好老师,就会提升自己的认知,从而改变命运。
很多人改变命运,都是从“茅塞顿开”的那一刻开始的,或者从某一件触动心灵的事情开始的。
01
尊师道:立业。
明代顾起元在《客座赘语·师法》中说:“数十年前,士人多能持师道,以训弟子。”
师道,是老师教育学生的过程。
教育有没有效果,这就不能一概而论了。有的学生很听话,学习成绩很好;有的学生对老师不敬畏,学习态度很差。
还有一些家长,对老师说话,夹枪带棒,导致孩子也跟着瞎胡闹。这样的家庭,肯定是很糟糕的。
那些尊重师道的学生,他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术业有专攻”,能够有一技之长。甚至他们会成为老师的关门弟子。
作者“尤末”写过一篇文章:刚刚进入高一的时候,全班的数学成绩很糟糕。
数学老师张敏之——一个胖胖的老头,总是热情洋溢地在讲台上讲课。但是同学们听得无精打采,甚至有人在课后,学老师讲课的样子,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第一次模考,全班的数学,就没有一个及格的。气得张老师,直接住院去了。
老师病倒了,很多同学过意不去,就去医院探望。
走进病房,发现老师并没有唉声叹气,还把教案拿起来,认认真真地写——这一幕,感动了同学们。
从那以后,大家对数学课认真起来。高考时,全班的数学成绩,到了全年级第二的水平。
我们还知道“程门立雪”的典故。怀着对老人的尊重,不打扰老师休息。从而感动了老师,得到了老师的真传。
从不尊重老师,到对老师毕恭毕敬,改变的不仅仅是态度,也会是学习的成绩。
一个人敬畏谁,就一定会从谁的身上汲取智慧的营养。这就是,同样一个班级,每一个人的成绩不一样的主要原因。
著名作家克雷洛夫说过:“埋没在底层的人才真正值得敬重,他一辈子辛勤,一辈子奔忙,不求声誉和光荣,只有一种思想给他鼓动,为公众利益而劳动。”
老师是底层的劳动者,你尊重老师,就是尊重底层人,无差别心地待人。这样的你,万物都可以为师,学到就是赚到。
02
为师表:立德。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会被老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
遇到一个师表很好的老师,我们就会变成一个有道德的人。厚德载物,就从这里开始。
著名画家丰子恺,在《怀李叔同先生》中,讲了很多的师生故事。
李叔同上音乐课,有的同学不听,还看别的书;有的同学随地吐痰,洋洋得意。
下课的时候,李叔同喊住看书、吐痰的学生,轻声地交代:“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
出人意料的是,李叔同对这两位同学,深深鞠躬,表示自己的歉意。
这个突如其来的举动,让学生无地自容,面红耳赤。
后来学生改变了状态,读书也认真起来,对人的尊重是学会了。
受到李叔同的影响,丰子恺浑身充满正能量。
1928年,30岁的丰子恺与李叔同约定,每隔十年创作一集《护生画集》,直到老师百岁。
李叔同过世后,丰子恺继续履行约定,就算抗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他也在夜里作画;非常时期,他被关进牛棚,还在画。
丰子恺得了癌症,在上海的老宅里,也在画。耗费46年,终于把六集《护生画集》完成。
诚信的品质,令人叹服。
遇到一个正能量的老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朝着阳光出发。也许赚钱不多,但是精神财富是无穷的。
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命运沉沉浮浮,但初心不改,终究被社会认可。
03
记师恩:立身。
有的人,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报。从而被人拉一把的概率很小,命运是孤苦的。
那些知恩图报的人,会有更多的贵人来帮助。在努力报恩的过程中,自己也会积极地改变,从而命运就变好了。
在我的老家,有一个80后,听说老家的老师孤苦伶仃,房子也漏雨,就邀约几个同学,把老师的房子修好了。
老师没有子女,过世的时候,也是这个80后安排落葬的。
80后在外头做生意,总是红红火火。到老家,总是被父老乡亲欢迎。
我相信,他的生意做大做强,一定和感恩有关。
恩在心中,就可以善待任何人。客户、父母、兄弟姐妹、师长......都会成为他的保护神。
相比之下,把得到当成理所当然的人,就糟糕多了。
老师教你学问,本质上是不图你报恩的。但是你报恩了,就形成了善有善报的格局,对命运是没有坏处的。
04
什么是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如果你不懂得教师节,你就不会被推动,不会被唤醒,你是在昏昏欲睡。
也许一部分老师,确实不太好,但那是少数人。不要把少数人的行为,归于一个大群体。
学生也好,家长也好,你们对老师的态度,就是你们改变命运的态度。
有一首歌唱得好:“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
又是一年教师节,祝老师们幸福快乐,桃李芬芳。
又是一年教师节,愿同学们,知书达理,一展宏图。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