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央视曝光过的这个村,靠“村歌”“唱”成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最美村庄,其作品还送给G20峰会外国元首


      在浙江省江山市大陈村,散发泥土芬芳的甜美村歌让人印象深刻。近年来,大陈村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村歌为抓手,推动文化和经济融合发展,成为推进农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方法。

       大陈村位于江山城区西北10公里处,下辖7个村民小组,有458户1376人,其中党员64人。村子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拥有600多年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如今走在青石小路、青砖黛瓦的古村落中,依然能感受到浓浓的乡愁文化。

 沐浴在晨光中的大陈村

       但过去的大陈村,却是个典型的后进村,因村办企业倒闭欠债68万元,2000年村民年人均收入只有4000元,村里垃圾满地,污水横流,是一个人心涣散的上访村。2001年因土地征用村民屡次闹访,作为负面典型被央视《焦点访谈》曝光。

      那么,大陈村何以蝶变?其内生驱动力在哪?以文化人,村歌兴村、村歌治村、村歌富村!这是大陈村给出的答案。

       一首村歌,“唱”出村庄和谐依靠文化的力量,“村歌治村”现已成为大陈村的一张亮丽名片。

       2005年,退伍军人汪衍君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他回乡办过企业、跑过供销、见过世面。一上任,他就认识到:“治村必须先治心,人穷志不能短。”想起在部队经常教战友们学唱歌来提振士气,汪衍君突发灵感,何不来一首村歌,让全村人一起唱,激发村民士气。

       2007年,他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与他人一起创作了第一首村歌《大陈,一个充满书香的地方》,2008年又根据汪氏历史传说,创作了第二首村歌《妈妈的那碗大陈面》。

古村落广场歌声嘹亮

       汪衍君带头唱,也让村民传唱。渐渐的,村歌成为汪衍君的治村“法宝”:开会有人迟到,罚唱村歌一曲;谁家里有了喜事,村干部带头唱歌祝福。在款款深情的歌声中,让村民们找到久违的自我归属感、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看到地上废袋果壳,村民会捡起投进垃圾桶;修缮祠堂影响风景,三户农户主动拆迁……

      从此,村歌在全村传唱,大陈村也因村歌出名,成为江山市第一个“幸福乡村”建设示范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十大最美村庄、国家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思想文化宣传工作示范点、中国村歌发祥地等荣誉。村歌还唱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被制作成国礼赠送给参加G20杭州峰会的外国元首。

       村庄干净了,村民心齐了,大陈村同过去判若两村。

大陈乡六个村两委干部共同表演《劳动号子》

          一首村歌,“干”出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振兴,文化振兴要先行。

          在大陈村的陈列馆内摆放着“全村福”,村民每年大年初一都会齐聚“村歌广场”,拍一张“全村福”,定格幸福时光。2014年拍第一张“全村福”时,全村来了807人,往后一年比一年多。今年受疫情影响,推迟至国庆节举行,全村1373人,前来拍照的却有1600人,不仅村民都来了,许多在外创业者带着在外地的子女也来了。1600多号人还齐声高唱《歌唱祖国》,场面无比震撼。

大陈村“全家福”晒幸福

       汪氏宗祠被确立为省级文保单位,拨款109万元进行大修;创新推出地面净、灶面清、桌面明、脸面亲“四面文化”。借外力,争取各类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撬动本村能人投资100余万元……从新农村建设规划到项目建设,一桩桩、一件件,一步一个脚印,成就了如今的大陈村。

孩子们在大陈村汪氏宗祠前嬉戏玩耍

       如何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胜势?

       为招引在外乡贤回归,大陈租下村里29处老房子,以优惠政策对外招商:村民徐芝燕回村投资30万元开民宿,仅3个房间,网上爆款价1314元;在外做淘宝生意的汪鑫,回村注册公司,卖“大陈”系列土特产。

 大陈夜市游客如织

       为品尝一口“妈妈的那碗'网红面’”,游客云集,去年大陈面馆一年手工面做到3000吨,是前两年的近十倍。此外,大陈村以“公司+农户”、“线上+线下”的方式,以“农户晒单+游客点单”的订单式,为游客提供农家乐、民宿、私房菜等服务,对游客所需进行统一分配,让村民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中获益。

一路歌声,演绎出美丽经济

村歌文化变成美丽经济,能富脑袋也富口袋。

老百姓开开心心把大陈村的乡村音乐唱出去,游客来体验村歌文化,把大陈故事变成一台音乐剧,变成一件件旅游商品,借助村歌催热乡村旅游。

年轻人也慢慢开始回乡创业。19岁就外出务工的汪江庆是村里的低保户,在外漂泊10多年,靠打零工养活一家人,收入也不稳定。看到村里旅游发展得越来越好,3年前,他回到村里开了一间小吃铺卖油炸粿,一年能卖10多万元,还能照顾年迈的父母。

现在大陈村平均每天接待1200多名游客,他们听完村歌后,就会到美食街游玩。现在村里还创作了音乐剧《你好江山》、《大陈见面》,用一台戏把游客留下来,为村民增收。

 

浙西首部红色实景剧《你好江山》震撼上演

浸润式孝廉剧《大陈见面》感人肺腑

借助村歌文化的叠加效应,大陈村乡村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2018年、2019年接待游客27万人次、30余万人次,分别带动周边旅游产业创收800多万元、1000多万元。目前,两部剧目已为村集体增收110万元,过夜游客同比增33%,点亮了乡村“夜经济”。

     同样受益的还有大陈小市,开设有大陈见面、豆腐西施等16家各具特色的小吃作坊和民宿,平日唱着村歌的村民们又多了一个身份——“店老板”,村民们真正实现了富脑袋又富口袋。

“村歌治村”经验启示

千招万招,把村党支部建好建强是最根本之招。大陈村坚持一切工作到村党支部、一切工作到网格,村党支部建在网格上、服务融在网格里。坚持党建统领,这是他们最重要的经验。他们创新推行寓意“党群一家亲”的党建工作法,全村党员与农户分别结对互助,做到了党员联户全覆盖。实践证明,坚持把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传统、政策、方法一体落实,就抓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和“金钥匙”。

千功万功,符合实际才是真功夫。大陈村挖掘自身人文历史,探索出“用村歌治村庄”路子,是符合实际、管用有效的。各地农村千差万别,要善于从本村实际出发谋划方案、开展工作。要坚持传承,让乡村留住记忆、留住文化、留住乡愁,同时,强化创新,积极探索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子,加快构建“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大陈村村民聚在村图书室一同唱歌

千道万理,抓住人心是硬道理。大陈村村歌为什么有巨大魅力?因为其寓教于乐,集思想性、艺术性、群众性于一体,是村民们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歌声,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特点,比一般的说教更容易为群众所接受。实践证明,村歌是乡村精神的象征,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可以做成农村标志性的文化符号。

 


千言万语,行动是最管用的语言。万事开头难,汪衍君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一把笤帚扫出新天地”。改变习惯是难事,一开始群众漠视。后来村两委干部带头扫,发动党员接力扫,鼓励全体村民跟着扫。行动是最有力的“语言”,让干部走进了群众的心,赢得了群众信任,改变了陈规陋习。千治万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是长治之道。大陈村在基层建设和治理中对实践摸索的方法,10多年不“换频道”,也不折腾,并不断汲取实践经验和群众智慧,使“后进村”蜕变成为乡村振兴的“明星村”。因此,凡是符合方向、切合实际、得到群众欢迎的决策部署,都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介休南庄:古村今又展新颜
嘉兴这28个村候选“十大美丽村落”,你最中意哪个?
郝峪模式:身居家门口 笑脸迎钱进
中国人口最多的村庄,全村只有一个姓,村民挤的被迫向海外发展
我国最“懒”的村庄,全村无人上班,亿万富翁却多如牛毛
山西有—悬崖绝壁上的村庄!全村仅有七户人家!堪称世外桃源!1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