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继盛唯一无“政治味道”的《焦山诗》写在“退隐”时-今日头条

杨继盛唯一无“政治味道”的《焦山诗》写在“退隐”时

原创2023-06-14 22:50·Love Radio

杨子怀人度扬子,椒山无意合焦山。

地灵人杰天然巧,瞬息神游太古间。

杨继盛《焦山诗》墨迹

这是杨继盛游焦山时留下的一首《焦山诗》,真迹现存镇江博物馆仰止轩。仰止轩于嘉庆十八年(1805)八月初十落成,专门展出杨继盛椒山先生的“忠贤遗墨”。

杨继盛的八年仕途可总结为:三年在南京,一年在狄道,三年在狱中,还有一年奔波在贬谪、升迁途中。椒山诗文大多出自三年狱中,主基调可以用四个词概括:浩然正气、忧国忧民、慷慨悲壮、辛辣讽刺。这首《焦山诗》出自椒山被贬狄道一年后,得“一岁四迁”时的第三迁途中,唯独这首诗的文风区别于其他诗文风格,可以用三个最概况:最轻松、最易趣、最山水。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清同治版《焦山志》卷二十三“艺文”记载:“容城杨子椒山访唐子荆川到此,因焦山名与己号音相同也,喜而赋之。”研读杨继盛文献史料可知,椒山游览名胜留下诗文这并非第一次,因焦山与椒山音同字不同而彻底的一改昔日文风,未免有些牵强,其深层次的写作背景实则是杨继盛“一岁四迁其官”时“出仕与退隐”的心理变化。这要从《焦山志》这段记载中的两个关键要素说起。

《焦山志》

一是时间:嘉靖壬子冬,即嘉靖三十一年(1552)冬天。这一年正是杨继盛被贬狄道重新被启用且“一岁四迁”之年,第一迁是诸城知县(五月十一离开狄道,七月十二到诸城);第二迁是南京户部云南主事(十月初六离开诸城,二十日到南京);第三迁是北刑部湖广司员外(十一月初八离开南京,十六日到淮安);到淮安又接报第四迁,升兵部武选司员外郎。从时间上来看,自第二迁十月初六到第四迁十一月十六都可以算作冬天,为何是在第三迁之际呢?

二是约见人:唐荆川。唐顺之号荆川,出身江苏武进的官宦名门,是嘉靖三大家之一,不仅是学术大家,还是一位抗倭军事名将,是大明王朝当之无愧的文武奇才。嘉靖十九年(1540)唐顺之第二次被罢官,削职为民,壬子年正在宜兴隐居治学。是时,杨继盛迁南京户部,同在江苏,宜兴在南京东南方向150多公里,镇江焦山在南京西北方向70多公里,因此从时间和两人所处方位分析,椒山约见荆川应该是在第三迁,即升迁北刑部湖广司启程北上回京之际,也就是“十一月初八到十一月十六日”这九天当中的某一天。期间,杨继盛呈现出什么样心理变化呢?

《诸城县志》

一是在第二迁则有弹劾严嵩之意。乾隆版《诸城县志》记载,杨继盛接报第二次升迁,十月初六离开诸城,启程去南京时与送行的同僚说:“严嵩擅权纳贿,害天下,至京师,必劾之。”十月二十二日到南京户部赴任当天又接报第三次升迁。事出反常必有妖,他清醒的知道,异乎寻常的快速升迁是严嵩拉拢他“为己所用”的信号,已经被贬谪狄道一年的杨继盛当然知道仕途险恶,于是在出仕与退隐之间纠结,想起第二次被罢官、隐居治学达12年之久的友人唐顺之,唐顺之也是严嵩的故人,于是约见荆川听一听他的高见。这点可以从两人约见之后,荆川《与杨椒山书》中不难看出,荆川先是赞扬椒山有“忘身许国,不回不挠”的豪杰之志,又委婉的劝说椒山“施为欲似千钧弩,磨砺当如百炼金”。

二是在第三迁决定“告病不出”。与荆川见面之后,椒山决定暂时告别仕途,隐居治学。《自书年谱》有这样一段记载:“先是得刑部报,即图归家,以敕命事焚黄祭先父母,即告病不出,即得兵部,则翻然而思:一岁四迁其官,朝廷之恩厚矣,尚何以有身为哉,遂思所以报国之道。”大意是,第三次升迁北刑部、也就是约见荆川后,椒山已经谋划好,回容城祭告父母,然后就“告病不出”即隐居。刚做了隐居决定没几天,十一月十六到达淮安又接报第四迁,于是,椒山又开始纠结:“皇上这么器重我,我却想隐居,对得起皇恩浩荡吗?”又推翻了隐居的决定,开始思报国之道。这种纠结在杨继盛入狱后《与少司寇吉阳何公书》中也得到印证:“得敕命后,即告病山居,涵养数年,然后出而任事。此弟定志也。不意方投文书,即有此转……以未成之学,疏直之性,进则有败坏之凶,退则有避事之罪。”

综上可知,杨椒山在第三迁时与唐荆川见面,之后决定暂时告别仕途隐居治学,于是心情大好,一身轻松,写出了这首弥足珍贵的没有任何“政治味道”的纯玩儿诗,这就是《焦山诗》的深层次创作背景。只可惜这种“无官一身轻”的惬意只维系到离开镇江焦山北上,到淮安时又接报第四迁时,“遂思所以报国之道”,又彻底推翻了“请告山居”的决定,赶在春节之前回京赴任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把铲除内贼严嵩作为报国之道。这才有了中国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杨继盛弹劾严嵩的铁脊壮举。

有个疑问:镇江焦山位于扬子江中,山不在高,有东汉名士焦光隐居而得名,开焦山隐士文化之先河,成为千年以来历代文人墨客游览、题字留名的名胜之地。“容城杨子椒山访唐子荆川到此”留下《焦山诗》,而嘉靖八大才子之一荆川的才学在椒山之上,翻遍《焦山志》艺文和《荆川先生文集》却未见到唐子为这次历史性的约会留下只言片语。原因何在?下期解读《杨子椒山约会唐子荆川约成历史误会》。(作者/郑建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凤阳巡抚唐顺之行草书《杜甫诗卷》
叶桂桐 |《金瓶梅》作者诸说分析
【金瓶梅解读】张进德:​《金瓶梅》作者诸说 | 古典名著
明代名臣邱橓
千古不朽丁公祠
【觅文记】唐顺之:本色卑,文不能工也(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