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信步数,正在暴露你的生活

      提到父母对孩子的监控,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小欢喜》里陶虹扮演的妈妈。

      这是大家脑海中最典型的中国式家长的监控方式——严格规定孩子的回家时间,晚一分钟就要不停地追问,每天在学校门口等着孩子放学,生怕孩子早恋,甚至开了个透明窗来监视英子学习过程的一举一动。

      所以提到监控,我们总以为是这样直白、粗暴、让人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双眼。

      但我要说的是,这样直接的监视在高阶父母看来都只是小儿科,他们还有一种观察你生活的方式,可能你从来没有想到过。

      在你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可能已经猜出了你一天的生活。不需要千里眼顺风耳,只要你刚好开着“微信运动”。

      微信步数的基础功能,视奸

      能意识到自己的微信步数都被父母“视奸”的人,一定都会对这样的场景深有体会:

      半夜12点,当你拉着舍友去操场散步,讲着朋友间的悄悄话时,妈妈突然一个电话打了过来,“这都几点了,你微信步数为什么还在动?”

      如果你在微博上查“微信步数”,就会看到一个中国父母监视子女的大型情景剧,各种时间段的微信步数都能成为你妈拷问你的证据。

      微信步数,让家长们又多了一条关心孩子生活的途径 / 微博@幼稚园小朋友是她

      比如,有的妈妈会在中午1点时发信息问孩子:“你今天不去吃饭了吗,只有14步路”。

      有的妈妈则是看到了18000的步数之后问孩子,“今天咋走这么多步,去哪耍了”。回答是“逛街”之后,马上又会追问,“男的女的,去约会了吗?”

      当然,大多数懂得“视奸”长久之道的父母,都不会这么直白地问你,他们很有可能在第二天视频时假装无事地问道,“你昨晚几点睡的啊,怎么看起来这么没精神。”

      熟练于微信步数“视奸”的父母,精通每个时间段每个数字所代表的内涵,也最懂得在什么时候恰到好处地询问你。

      “微信步数学”初级父母知道,早上9点步数不超过100意味着没起床,中午1点步数不超过300意味着没出门吃饭,晚上9点步数还不超过500则肯定是宅了一天。

      父母比你更清楚,6000步相当于3-4公里,而这正好是你上下班要走的距离。

      还不够高明的初级父母可能在这个时候就问你怎么回事,紧接着就是打草惊蛇暴露行踪,甚至会让孩子关掉微信步数。

      熟谙这一点的中级父母从不轻举妄动,他们会在观察了好多天的行程节奏之后,在早上10点而你却还是35的步数上,给你点一个意味深长赞。

      当然,如果早上9点你已经有了10000的步数,熟悉你调性的父母这时肯定明白,你不是去早起跑步了,而是彻夜在嗨。还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赞,你得自己明白。

      微信步数,往往就能暴露出你的行踪

      高级父母连一个赞都不愿意点,他们对你的行程步数早已熟稔于心,只会在发现连续异常后若无其事地问你,“最近有没有经常出去走走啊”。

      高级父母表面上一句话也不说,但内心活动早已是翻江倒海。做孩子的,往往要在被父母远程监视了很久之后,才意识到这件事。

      比如,当你有一天打电话跟妈妈撒娇,说今天感冒了不舒服,在家躺了一天。而妈妈一副早有料到的样子说,“难怪呢,看你今天都没走几步。”

      或者在早上9点的时候,突然被一个电话惊醒,爸妈找你没什么事,他们只会说,“没事没事,就是看看你起了没。”

      这时候你才能猛然惊醒,是什么暴露了行踪。

      关注微信步数,是父母的爱好

      在父母询问你的行踪之前,微信步数对于年轻人只是一个在自己出门旅游时才会点开看的内容,最大的作用就是看看今天还有谁比自己走的还远。

      所以,你不会想到,还会有人每时每刻都在刷这排单调的数字,像福尔摩斯一样在里面寻找蛛丝马迹。

      确实,父母远比你更关心微信步数。

      调查数据显示,使用微信运动比例最高的人群是50岁以上,大概占所有年龄层的三分之一。

      开启养老模式的爸爸妈妈们,快乐来源就那么几个,散步遛弯算一个,毕竟是占领公园、广场的主力军。

      2008年,北京紫竹院晨练的大爷大妈们,他们比你更关心微信步数

      微信步数不仅可以记录他们这项爱好,还可以通过别人的点赞获得认同感。爸妈本来就喜欢散步,现在散散步还能获得一大堆别人的赞赏。

      他们中很可能已经发展出了一种“微信步数亚文化”,遛弯点赞,互相激励,每天都立志夺得微信步数前三甲。

      连跟着父母一起生活的拆家狂魔哈士奇,跟爸妈出去遛一遛,都会累到回家只会乖乖睡觉。

      另外,“微信运动”的女性用户所占的比例高于男性将近15%[1],所以关心微信步数的更可能是妈妈。

      妈妈们不仅热爱运动,而且热爱关注自己朋友圈的运动情况。

      即使父母和你都在用手机、使用互联网,爸妈的关注点也可能跟你完全不一样

      她们坐在沙发上,可能突然会冒出一句,“哎哟,你张姨今天居然走了两万多步”,紧接着又是一句“你爸怎么也走了这么多,干啥去了”。

      如果她们发现自己离1万步还差两千,这时候就会从沙发上弹起来,开始在客厅里来回走路。

      微信步数,一个可以获得成就感的地方,顺便还监控了孩子,何乐而不为?

      关注你,就不会放过微信步数

      不过,虽然我们跟父母在“微信步数battle”的态度不一样,对特定的人投入更多的关注,却没有太多差别。

      一份对本科生和硕士生的研究表示,依旧有52%的人关心好友步数排名,而且女生比男生更关心[2]。

      没事就看看自己关注的人的微信步数,这一点上,我们跟爸爸妈妈们也没什么差别。

      如果你不能理解爸妈,想想暗恋时的心情大概就能理解了。你也可能通过微信步数,去猜测暗恋的那个人在干嘛。

      别人的几个数字,在你这里可能已经解读出了万字长文:

      今天只有50步,那他今天应该没有上课,窝在寝室里,是心情不好吗?

      3000-6000步,那他应该是在上课了,化个妆,说不定可以偶遇呢?

      啊,今天居然有1万多步,一定是出去玩了,和谁啊,是竞争对手吗?

      甚至,每天给对方点赞的人数都记得清清楚楚,突然多出的一个点赞都要猜想半天。你觉得张不开口告白,就每天给他的步数点赞,多余的话你不说,但送出去的那颗心总能看到吧。

      如果因为害怕而不敢表白,不如偷偷给喜欢的人点赞吧 / line广告

      见不到的人,都活在微信步数给的幻想中。

      谈恋爱中的小情侣也一样,通过监视微信步数的变动,送上恰如其分的关心,甚至作为某些场景下的关键证据。

      微博上就有一位网友吐槽,撒谎说自己整晚都在睡觉的男朋友,难道不知道有微信步数这个东西吗?

      如果真的有心,你的老板甚至都能通过微信步数来视奸你。说好了生病在家躺着,却有了一万多的步数,就得找你要解释了。

      微信步数传达的信息甚至还有可能成为破案线索。郑州警方就通过暴增的步数,抓到了偷51万现金的贼[3]。

      上班族们想在四点一线的生活里走出两万多步是几乎不可能的

      这样看来,比微信步数的排名更有价值的是其背后传达出来的信息。

      每一个想要刺探你生活的人,都可能在微信步数中找到自己的解读。只不过父母解读你的生活,可能远比其他人多。

      父母的生活习惯,真的不适合我

      如果父母监视我们的微信步数,只是点到“关心”为止,那我们似乎没有什么可吐槽的。

      毕竟,我们能跟父母沟通的机会实在太少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考上大学、开始工作、来到一个新城市生活,都是和父母渐行渐远的开始。和父母为数不多的关联就是微信群聊或者偶尔打一通的微信电话。

      聊天的内容也常常局限于简单交流日常,往往最终会演变为父母为主场的“你问我答”。越长大,越羞于表达,和父母越来越疏离[5]。

      在一项针对大学生亲子亲密度的研究中,600份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每天都和父母说说话的人只有十分之一,大多数人2-3天才会和爸妈聊天一次。

      想和父母坐下来好好聊聊天,对一些人来讲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 《小别离》剧照

      很多人可能是在向父母要钱的时候,才会好好聊几句。三分之一的大学生每周只有10分钟甚至以下是分配给父母的[6]。

      父母与大多数社交媒体脱节,也跟我们整个生活的脱节。我们在微博、QQ空间、豆瓣、知乎或者其他小众软件之间自主切换,到处记录我们的生活和想法,而父母却只有微信。

      微博、朋友圈...只要是父母看得到的网络平台,我们在发送消息前就会格外小心。但最简捷直接的方法还是屏蔽

      当我们在寻找暗恋对象的小号时,父母唯一能大展拳脚的侦探领域,就是微信。所以连微信运动上的熟悉,都成了他们了解我们生活的线索。

      偶尔被爸妈发现自己在偷懒,被他们嗔怪几句,未尝不是生活中新添的颜色。

      真正令人窒息的监视是这样的:他们不偶尔翻看微信步数,而是无时无刻都在关注;不是看完之后随意起个话题聊天,而是借此批评我们的生活方式。

      一项研究对数十对亲子进行了16次深度访谈,结果显示亲子对话的语气大量使用评价、批判、说教、警告或者命令的语句[4]。轻松的话题也能被他们谈出十项守则。

      太过相信自己生活哲学父母,可能不会理解,偶尔跟朋友出去夜游五环,不会影响肝脏排毒(而且根本没有排毒这回事);周末宅上一天,也不会马上变成胖子;每天早上九点起不是坏习惯,像他们一样六点起床反而会累一整天。

      更不会理解,他们每天的监视和指导,并不会让孩子生活得更轻松。

      生活方式不同很正常。在都市快节奏的年轻人,和每天操心如何养生养老的父母,如果能用同一套作息时间、同一种生活方式,才是问题。

      当父母想要通过微信步数来监视和指导我们的生活时,肯定不会料到,最终的结果可能只有两个:我们关掉了微信步数,或者关掉了聊天窗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不要让溺爱毁了孩子
孩子,我想对你说……
孩子丨有心是一条隐形的安全带
21年,就盼弟弟说一声“我平安”
母亲写给儿子的信
'爸妈,请放开你那如恶魔般的双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