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啥学院派大学生不能治病?

现在有种声音说中医主要分为两派,一种学院派,就是中医药大学,毕业不能看病。一种就是民间中医,学习三年就能治病。那么这种说法对吗?

我觉得基本是正确的。下边就谈谈我的看法。为何中医药大学毕业学了七八年不能看病。

第一:中医大学很多课程跟中医临床无关系。很多理化课程看起来高大上,但是对于辨证都是关系不大的。

第二:中医学生无中医思维。

相信大家都是现在所谓科学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新人。他们接受不了中医传统思维,或者中国传统文化。

比如很多中医黑喷中医阴阳学说。一看就是迷信思维,这属于典型的先入为主思维。其实中医阴阳无非就是一种分类方法而已,即便是现代医学也往往用阴阳代表,比如化验某些病毒就是以加号(+)或者减号(_)代替,实际也是一种阴阳衍生而已!

阴阳实际中国传统来分类的,比如白天为阳,夜间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人身上部属于阳,下部属于阴;五脏属于阴,六腑为阳。

一个发热高烧,面红,口唇红,脉滑数,大便干,尿黄为阳证。一个低热,面黄,舌淡纯白,脉细弱,大便稀溏,尿清,为阴证。所以这种方法很好利于我们临床分辨疾病性质,而不是为了迷信的所谓阴阳。

经典《伤寒论》就是阴阳代表,分为三阴三阳,也是细化了疾病分类,而里边各种方证都是阴阳相互结合的。比如麻黄汤对应桂枝汤;小柴胡对应大柴胡;小青龙对应大青龙等等。

作为中医必须以传统思维学习中医。

再比如简单的中医说法,比如肝郁,一些人认为肝功能不好了,去查肝功。其实就是错误理解中医所说肝郁,不是解刨学意义上的肝脏问题。

再比如肾虚,也不是肾脏问题。赵绍琴教授就指出,治肾病很多就是补肾显然是错误的思维,这种效果怎么会好呢?

第三:大学课程不系统,都是碎片化知识。

大学课程很多都是东拼西凑的,不成系统,比如感冒来说,虽然他们分风寒风热,有麻黄汤,有银翘解毒散,看起来伤寒温病都纳入方剂学,然而这种方法表面看合理,实际错误的。因为伤寒温病思维截然不同,必须深度理解伤寒温病前提才能准确运用方剂。

比如老师说伤寒温病,都可以发汗,这句话说起来没错,但是有实际区别的。比如伤寒需要辛温麻黄桂枝辛温发汗,这种方法副作用就是伤阴;而温病发汗多数辛凉办法发汗比如薄荷荆芥淡豆豉,主要因为温病本身是热证不需要大力汗,如果误用麻黄桂枝显然火上浇油,而伤寒选用荆芥淡豆豉等发汗力量不足又不实用。

所以运用麻黄汤银翘散必须深度理解温病伤寒本质。

再比如小柴胡汤,方剂学属于和剂范畴,岂不知小柴胡本来仲景治疗外感为主,兼之杂病。甚至仲景直呼柴胡证,可见无论何种疾病只要出现柴胡证就按图索骥就能奏效,岂是一个和剂就能概括的?!

现在学院派学的虽然多,但是不能融汇广通,即便你能全部背下方剂也不能临床运用。就像张无忌小时候,谢逊让他死记硬背各种武功秘籍,谢逊不求他能理解,为了就是让他记住,像储存卡一样,等大了理解了就可以。

所以现在中医大学出来学生,就是中医幼儿园而已,所以不能系统掌握,都是碎片化东西所以不能治病。

而跟师虽然知识面不广泛,但是系统,所以系统才是中医,一个完整中医必须具备的知识。而不是啥也都懂,啥也不行;正所谓样样通样样稀松!

再比如糖尿病(消渴)教科书多数养阴,清热为主,但是遇到一些特殊的比如寒热错杂他们就不会治了。

比如我遇到一例糖尿病人,临床表现口苦口干口渴,肋痛,腹胀,大便稀,按照仲景六病辨证,属于少阳病,方证是柴胡桂枝干姜汤,投之即效,不仅血糖下降,症状也改善,比如口干便溏都好了!

还曾经治一例糖尿病,口干口渴不欲饮,腹胀恶心,尿黄便干,舌苔厚燥。这种不能养阴,不能攻下,辨证三焦湿热内蕴,给与杏仁石膏汤加减而奏效。

所以清热养阴治糖尿病虽然是大法,但是也有很多特殊案例。这就是大学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的碎片化知识导致的。

中医学生五六年,没有学到真本领,都是一些碎片化知识肯定不行。所以我建议,不要研究生才学《伤寒》才学《温病》。应该大一就开始学习伤寒或者温病,因为伤寒温病都是系统知识,临床看无论是传染病还是内科临床都有机会运用,而且我保证五年出来都比现在很多中医十年主任都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盘点2012===我用过的16张经方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太阳篇总结
(12)浅析伤寒论之病脉证治
灵素之问 |《伤寒论》坏病正义
记录的医案22个,用过的方子15张。
无忧山论医集之六:温病与伤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