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汉的覆灭,是桓、灵二帝导致的吗?前任皇帝们早已埋下了隐患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曹魏前,作《出师表》,文中提到自己对汉室衰败原因的看法:

文中提到的“桓、灵”,是指东汉时的汉桓帝和汉灵帝。桓帝时,宦官专权,卖官鬻爵盛行,政治腐败,发生了党锢之祸,桓帝本人荒淫无度,后宫嫔妃宫女无数。 而灵帝更是耽于享乐,宦官专政和党锢仍在延续,天下糜乱,终于爆发了黄巾起义,并由此埋下了东汉王朝倾颓的祸根。后世的古代知识分子们常将东汉覆亡的缘由归根于桓、灵二帝的昏暗。然而,东汉衰败乱象的根源,早在立国之初,一代英主光武帝在位时候便已现端倪,经历东汉历代朝廷的发展,直至桓、灵二帝时无可挽回。

一、光武帝没有把地方豪强这个乱象隐患处理好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地方豪强,是一类不可忽视的存在。秦汉之际的地方豪强大族,出自原战国六国贵族、地主后裔和秦汉王朝的贵族、功臣族人,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兼并土地,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足以动摇天下形势。章太炎就在《訄书·定版籍》里说:“豪彊之暴,酷于亡秦 。”

东汉建立后,光武帝刘秀大封功臣外戚“功臣增邑更封,凡三百六十五人。其外戚恩泽封者四十五人。”,然后“帝方以吏事责三公,故功臣并不用。”。即收回了功臣们的兵权,封以土地和爵位,在政事上以三公为负责,不重用功臣,避免了功臣们恃功而骄,给政权带来不稳定。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光武帝的这种做法,虽然消弭了当前的不安定因素,但这些获得大量土地赏赐的功臣外戚们,原本就是豪强的更加壮大;原本不是豪强的就成为新的豪强,反而埋下了另一个隐患。当然,我们也不能以现在的“事后诸葛亮”心态来苛求古人,结合当时的形式来看,光武帝的做法也是必然的政治妥协之举。

  • 刘秀的起事、称帝离不开豪强的支持。刘秀作为南阳汉家刘氏宗族,自己本身就是地方豪强一员,其母樊氏、姐夫邓晨,都出身南阳地方豪族。他的起事,还联合了南阳的另一地方豪强大族李通的势力。刘秀被推举为帝,也是麾下反莽豪强势力拥立的结果。从这方面来说,刘秀也难以对自己的支持者下狠手。

  • 地方豪强势力短时间难以卒除。豪强势力在东汉初立时已有相当的规模了,不少豪强在地方上俨然庞然大物,势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如皇后阴丽华的家族,亦为南阳大族,“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而且南阳阴氏还是政治势力较弱的家族,至于那些族内高官辈出的豪强,其势力更是可想而知。强行剪除他们,必然要引起天下动荡,对于刚刚建立的东汉朝廷是难以承受的。

豪强阶级的壮大,使得他们的贪欲也随着膨胀,以至于到了敢于反抗朝廷的地步。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朝廷为了掌握国内田的情况,“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这一政策触动了豪强地主们的利益,于次年建武十六年发生了抵抗朝廷的动乱,地方豪强大族组织武装力量,“攻劫在所,害杀长吏。”,其中以“青、徐、幽、冀四州尤甚。”

这也是东汉地方豪强大族第一次向朝廷亮出了獠牙。

虽然这一动乱被光武帝利用高明的政治手段分化瓦解消灭了,但由于东汉立国得益于地方豪强支持的根本性原因,地方豪族壮大的问题并没有被解决。“郡国大姓”们在光武帝这个强势君主面前不得不表示了臣服,朝廷得到了表面上的胜利,而豪强们则蛰伏下来,在历史的发展中继续壮大。

二、外戚和宦官专权的乱象始于桓、灵二帝之前,政治斗争激烈

东汉东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后,掌握朝廷实权的外戚、大将军何进在与宦官十常侍的政治斗争中失败被杀,导致了朝廷的大动乱,揭开了董卓入京专权、诸侯反董,乃至曹刘孙崛起、三国分立的序幕。

何进并不是汉代唯一专权的外戚。两汉之际,外戚专权一直是政治的痼疾,但凡皇后的兄弟乃至侄辈,基本都加封爵位官职,获得权力。当西汉高祖、武帝以及东汉光武帝、明帝等强势帝王在位时,尚能使大权不旁落,而一旦这些强势君主去世后,外戚们便开始掌握权柄。东汉的外戚专权始于第三任皇帝汉章帝,他在位时,皇后窦氏的哥哥窦宪“兄弟亲幸,并侍宫省,赏赐累积,宠贵日盛,自王、主及阴、马诸家,莫不畏惮。”,又在和帝时因军功“陵肆滋甚”,以至于了叛逆之心而被宦官郑众诛杀。除窦宪之外,何进之前的专权外戚还有邓骘、阎显、梁冀、董重,无不权势滔天。

就像恶性肿瘤引起一些致命的并发症一样,外戚专权这个东汉“政治之癌”引起了另一个并发症——宦官专权。除上述窦宪被郑众诛杀、何进被十常侍诛杀之事以外,从以下记载就可已看出,东汉时外戚和宦官斗争之频繁激烈:

  • 安帝时,邓太后之兄,大将军邓骘为宦官李闰诬陷,不久自杀。

  • 顺帝时,阎太后之兄,车骑将军阎显为宦官孙程所诛灭。

  • 桓帝时,梁太后之兄,大将军梁冀为宦官单超、徐璜等五人推翻。

除此之外,东汉还有外戚之间的斗争,如作为外戚的何进诛杀同样作为外戚的骠骑将军董重。

究其原因,外戚专权,必然架空皇帝权力,处在深宫的皇帝为了夺回权力,必然要借助其他力量。而由于外戚们把持了朝政,大多数的文武官员都是依附在强权之下,这些人就无法成为皇帝信任的力量。皇帝茫然四顾,就只能依靠同样处于宫中的宦官力量。于是就出现了外戚和外戚、外戚和宦官不断争斗轮流专权的恶性循环。

三、多年对北匈奴和羌族的战争造成了东汉财政的乱象

光武帝时,北匈奴崛起,不断入侵东汉边境地区,而东汉朝廷由于天下初定,为了避免在不利的情况下与匈奴发生战争,还为了安抚西域,用金钱买和平,价码是给匈奴“岁一亿九十余万”,给西域“岁七千四百八十万。”。虽然花钱买平安的代价相对战争来得小,但仍然不小的钱财支出也给财政带来了一定压力。明帝时的司徒袁安就指出:“北庭弥远,其费过倍,是乃空尽天下,而非建策之要也。”

明、章、和三帝时期,东汉对北匈奴展开了战争。自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开始,至终于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窦宪彻底消灭北匈奴结束。对北匈奴的战争长达18年,给财政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而对东汉朝廷财政最致命的打击来自羌族的叛乱。东汉安帝永初元年,羌族叛乱,“先零种羌叛,断陇道,大为寇掠。”,于是朝廷派出车骑将军邓骘和征西校尉任尚率领大军讨伐,由此拉开了东汉与羌族60年战争的序幕。

安帝时的羌乱让东汉朝廷花费巨大:“军旅之费,转运委输,用二百四十余亿,府帑空竭。”

顺帝永和元年,羌族又发生叛乱,这次的羌乱延绵二十余年,至灵帝时期才告一段落,军费则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军旅之费三百二十余亿,府帑空虚,延及内郡。”。

然而祸不单行,安帝永初三年,在讨伐羌族叛乱的同时,国内又发生了大饥荒,“三月,京师大饥,民相食。”、“十二月辛酉,郡国九地震。”“京师及郡国四十一雨水雹。并、凉二州大饥,人相食。”。东汉朝廷的财政面临着崩溃的边缘。

财政危机带来的另一个恶果是——卖官鬻爵。

为了筹集资金,应对对羌战争和国内的灾害以及各项支出,安帝永初三年,朝廷开始发卖官爵,出售的“商品”包括 “关内侯、虎贲羽林郎、五大夫、官府吏、缇骑、营士分别各不等。”,开启了东汉朝廷卖官鬻爵之先河——换而言之,官爵买卖的乱象早在桓、灵二帝之前就发生了。

官爵买卖的政治并发症是政治体系被严重破坏,腐败横行,吏治败坏,卖官人付出的成本在其上任后又转嫁给了百姓身上。这一乱象延续到灵帝时达到了顶峰,不但设立了官爵买卖的“商店”—— 西邸,甚至象征朝廷中枢权力的三公、九卿也被明码标价:“公千万,卿五百万。”,以至于钜鹿郡太守司马直不堪这种盘剥百姓的政策,在“上书极陈当世之失,古今祸败之戒”后,愤而自杀。

豪强难抑,外戚、宦官专权,财政危机,政治腐败,这些隐患早在桓、灵二帝之前就埋下了,在历史中生长蔓延,不断侵蚀着东汉政权的肌体。当然,我们也不能说而桓、灵二帝对政权的覆亡毫无责任,正是他们的昏庸乱政,又将这些恶疾不断放大,终于使得东汉王朝不堪重负,轰然倒塌。


参考史料:

《三国志》

《后汉书》

《晋书》

本文为长史如歌原创首发,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通知后定当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汉简史暨东汉时期中外大事记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开局即王炸,明章之治后的东汉为何没能表现出文景之治后的盛世
五分钟读完东汉史
东汉窦宪父子兄弟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为什么大破匈奴后那么容易就被赐死了?
精读系列第十二篇:大汉天声落幕之东汉衰
东汉的衰落源于黄巾起义?其后期政府的腐朽统治才是根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