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荫榆牺牲前壮烈一幕:指责日军挨户寻女人,被日军枪杀抛尸河中

三姑母住在盘门, 四邻是小户人家, 都深受敌军的蹂躏。

据那里的传闻, 三姑母不止一次跑去见日本军官, 责备他纵容部下奸淫掳掠。军官就勒令他部下的兵退还他们从三姑母四邻抢到的财物。街坊上的妇女怕日本兵挨户找‘花姑娘’, 都躲到三姑母家里去。

1938年1月1日,两个日本兵到三姑母家去, 不知用什么话哄她出门, 走到一座桥顶上, 一个兵就向她开一枪, 另一个就把她抛入河里。

他们发现三姑母还在游泳, 就连发几枪, 见河水泛红, 才扬长而去。

以上这段话,出自杨绛的回忆录。其中“三姑母”所指的便是杨荫榆。

杨荫榆这个名字,相信有不少读者都是在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中知道的,包括我也是。确实,是可以说是鲁迅“带红”了杨荫榆。但这对于杨荫榆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她因鲁迅的文章,背负了多年的骂名。

在鲁迅笔下, 她是推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奴化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凶兽样的羊,羊样的凶兽”。

确实,杨荫榆早些年是做过一些不道德的事(女师大风潮),但她的晚年却是值得歌颂的。尤其是在侵华日军面前, 杨荫榆不畏强暴的言行, 更是表现了她作为中华儿女的民族气节。

我总觉得,杨荫榆早些年所做那些事的“风头”,因鲁迅的原因压过了她晚年所做的牺牲,甚至大多数人都已经遗忘了。

所以,本文便简单写一写杨荫榆此人,以及她晚年的一些事。

01

杨荫榆出生于1884年的江苏无锡。

1901年时,年仅18的杨荫榆便在“父母之命”下,跟当时住在无锡的蒋家少爷订了亲。据有限文献记载,当初两家订亲之时,杨家只求门当户对,并不知道蒋家少爷的底细。

也是因此,这对新人在洞房花烛之夜,初见之时,便闹了矛盾。

杨荫榆嫌弃对方是一个愚蠢无能的低能儿,嫌弃他和自己毫无半点共同语言。于是,洞房内便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杨荫榆不同意这门婚事,吵来吵去两人便扭打在了一起,杨荫榆甚至还抓破了新郎的脸皮。忧心忡忡,两人一夜无眠。

杨荫榆一等到天亮,便毅然返回娘家。等蒋家婆婆上门来接之时,杨荫榆索性就跟蒋家翻了脸。就这样,杨荫榆结束了这段旧式婚姻。

虽说杨荫榆的婚姻结束了,但她的心里却一直记得这件事。这事对她的打击也很大,自此之后,杨荫榆永远是孤身一人,再也没有结婚。也是经过这件事之后,杨荫榆变得更为成熟,跟与她同龄的女人相比,也更为勇敢,更为超前。

次年,也就是1902年,杨荫榆进入了教会学校学习。两年之后,杨荫榆又转学至上海务本女塾。值得一提的是,这所学校跟1902 年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女学并驾齐驱,是一座为社会培养女性作出努力的私立女子学校。

1907年时,杨荫榆参加江苏省官费留学考试,合格后于这年7月前往日本留学。6年之后,也就是1913年,杨荫榆学成回国。回国之后,杨荫榆便在江苏女子第二师范学校担任教务主任,并兼任生物解剖教师。

后又于1918年,杨荫榆赴美留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922年,杨荫榆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回国,在上海教书。

再之后,杨荫榆于1922年,在“女师大”担任校长之职。也是在这个时候,在女师大的风潮之中,她受到了鲁迅的嘲讽,从此仿佛成了一条人见人打的“落水狗”。

02

众所周知,“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使我国女性的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可是,在当时那个大环境之中,在杨荫榆担任“北师大”校长之后,她的办学理念居然还停留在“戊戌变法”时期,她还在把女学生往“贤妻良母”培养。我想,杨荫榆这一办学理念,或许跟她从未亲历过“五四运动”有关,因为那个时候,她一直在国外留学。

除此之外,杨荫榆还不允许学生参加政治活动,并且把如“游街”此类的爱国活动斥为学风不正,横加阻挠。

也是因此,校长杨荫榆引起了学生们的不满,引起了所谓的“驱杨风波”。当然了,这一事件的发生,还与另一件事有关。

就是在1924年时,部分学生因南方水灾及江浙战争的原因没有按时报到。杨荫榆便决定强制整顿校风,她对未按时返校的学生作了退学处理,但如果跟她关系好的学生,杨荫榆便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想,这件事才是“驱杨风波”发生的根本原因。

许广平

“驱杨风波”发生之时,学生们都不待见杨荫榆。而杨荫榆呢,她又借着校评议会的名义,私自开除了刘和珍、许广平等6名学生。

“开除”事件发生之后,女师大学生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驱逐杨荫榆,并出版了《驱杨运动特刊》。之后,鲁迅、钱玄同等人也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表示坚决支持学生们的行动。

再之后,杨荫榆便带着警察宣布解散部分班级,并让所有住校生立即离校。

杨荫榆这一决定,得到了许广平为首的学生们的激烈反抗。杨荫榆见学生们如此,她索性便让学校所有教职工离校。而这一举动,直接就导致了学校处在了瘫痪状态,甚至学生们连饭都吃不上了,只能靠饼充饥。

而杨荫榆则直接在报上发表了声明,她把女师大所发生的一切纠纷,都推到学生们的头上,并且辞去了校长一职。

之后,政府停办了女师大。鲁迅则参加了校务维持会,该会的主要作用,便是驱逐杨荫榆。

再之后,在1925年8月7日时,杨荫榆黯然的离开了北京,回到了故乡苏州,回到了原点。

03

自从杨荫榆辞职离开北京之后,她也慢慢的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了,一直到其晚年,才又被人所知。

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日军侵占苏州之时。

那时,日军找到了杨荫榆,他们希望她出任伪职,但被杨荫榆拒绝了。所谓“伪职”,便是在伪政府中做事。而那时,杨荫榆只是一个普通教师,生活过得极为贫苦,这样的她都拒绝了这“高薪工作”,这也说明了杨荫榆是有骨气的。

之后,在日军于苏州开始烧杀抢掠的暴行之后,杨荫榆又曾多次到日军司令部提出抗议。而她的这股勇气,这份胆子,又有几个女人能做到呢?

再之后,杨荫榆在日军追逐逃命的妇女之时,跑出来拦截日军,与日军交涉,当众斥责日军的暴行。她的这份胆识,也没有几人能及吧。

虽说,后来杨荫榆因这种种事被日军盯上了,被日军骗出家门后枪杀又抛尸河中,但她作为中华儿女的民族气节、她的晚节还是应当肯定的。

文章结尾,借用杨绛老先生的一句话:如今她已作古人;提及她而骂她的人还不少,记得她而知道她的人已不多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杨荫榆)蒙尘的榆荚(海外文摘·文学版)(柯川)
鲁迅笔下的“寡妇”“专制魔君”,为救女学生,被日本兵枪杀
被鲁迅痛骂的杨荫榆,死前被两位日本人带走,木匠目睹被杀过程
丁小琪随笔:杨绛和姑姑杨荫榆
钱锺书&杨绛(2):杨绛的姑母是曾在鲁迅笔下“死”过的杨荫榆
鲁迅《替豆萁伸冤》和曹植《七步诗》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