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征路上,军长看着冻死的战士问:军需处长在哪?战士:他就是
前言
冰天雪地,周围一片死寂。
红军战士们披着自制“棉衣”,顶正暴风雪,一步步艰难行军。
漫天飞雪,狂风呼啸,眼前这“高耸入云”的雪山,似乎要将“闯入”的红军战士们全部“撕裂”。
图|红军长征
军长早已将战马让给了伤员,自己在队伍前方为战士们开路。
看着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军长的心里不禁担心起来,“战士们到底能不能挺过这一关”?
然而就在此时,正在行军的队伍突然放慢脚步,战士们聚集在一个光秃秃的树干下神情庄重,不知道在议论着些什么……
一、冻死的军需长
队伍中的躁动,引起了军长的注意,立即加快脚步,朝着战士们围着的地方跑了过去。
然而,眼前的一幕,却让军长愣在了原处,久久无法平复自己内心激动的心情。
光秃秃的树干下,一个身着单衣的老战士早已被冻僵,“一动不动,好似一座雕像。”
军长再也无法压制内心的愤怒,转身朝着人群大喊:“军需长,叫军需长过来!”发怒的军长好似一只狂暴的雄狮。
然而令军长感到奇怪的是,原本一向令行禁止的士兵们,此刻竟然全部将他的话当成了“耳旁风”,没人理会,也没有人离开。
“警卫员,去把军需长给我叫来!”
军长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怒火,仿佛下一秒就要爆发出来。
这时,有位战士在军长耳边小声说道:“军长,他就是我们的军需处长。”
战士的话让刚刚还异常愤怒的军长瞬间“冷静”下来。将军沉默了,久久站在原地不愿离去。他缓缓“举起”了庄重的军礼,是对这位“冻死的军需处长”最崇高的敬意。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额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相信很多人对这一片段都有记忆。《丰碑》是当代作家李本深先生,根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主题,所描写的一篇故事类的小说。
图|冻死的红军战士
他笔下的这位“冻死的军需处长”,为了能够让战士们穿上棉衣,不惜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这位军需处长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大无畏奉献精神。
也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这位军需处长一样的人,红军战士们才能够克服万难,完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壮举。
不得不说,“长征精神”就是许许多多革命先辈,用生命和热血为我们铸就而成的!
有人说,李本深先生笔下的“军需处长”的原型,是一名叫做胡军的革命先辈。
通过能够查阅到的一些相关资料显示,胡军(1889-1935),生前为红四军某师军需处长,在红军长征过雪山时因严寒牺牲在行军途中,并人们称为“冻死的军需处长”。
种种证据表明,胡军很有可能就是我们当年所学的那篇课文中的“被冻死的军需处长”。
但是也有一些人对此质疑。
他们认为《丰碑》一文中作者所刻画的“军需处长”,只是一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具有了强烈的文学性。
但是在我看来,不论“冻死的军需处长”到底有没有参考原型,我们都不可否认,在当年的那段艰苦历程中,的确有许许多多的革命先辈们,永远地倒在了“长征”路上!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那么当年这场堪称“人类极限”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底是如何做到震惊世界的?
二、“二万五千里长征”
1927年,蒋介石反革命政府公然“叛变”,向共产党发起肆无忌惮地攻击,“大革命”也由此宣告失败。
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前苏区变化图
失败的原因其实有很多。
除了客观上的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之外,在主观上,在大革命时期,共产党犯了右倾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
所以在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便开始高举“革命旗帜”,在逐渐探索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并且在国内很多地方,建立起了属于红军自己的“革命根据地”。
在红军长征前,党领导的红军在全国已经创建了十余处“革命根据地”。
而在蒋介石反动派的眼中,我党所创建的这些革命根据地,却成了他们“称霸”全中国的“眼中钉肉中刺”。
自从1930年底起,国民党军队便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开始接连向我革命根据地发起大规模的军事“围剿”,企图彻底摧毁我党的国民党根据地,消灭革命力量。
与此同时,在面对反动派的多次“围剿”时,红军战士也在我党领导人的带领下,进行顽强的抵抗,哪怕我们明显是吃亏的一方,但我红军战士依旧同仇敌忾、勇往直前。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骑”已经侵入了我国东北大地,东北三省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当中,与此同时,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安危也在遭到日本侵略者巨大的威胁。
然而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国民党反动派仍“热衷于”剿共,对于日军毫不理会。
甚至当共产党主动提出“共同抗日”时,国民党仍无动于衷,并始终坚持着蒋介石提出的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荒谬政策,实在可笑至极。
图|红一方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经过要图
就这样,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入侵,蒋介石国民政府不但一再选择退让,并且还是加大对我共产党根据地的全面“围剿”。
然而在敌人发起的连续四次“围剿”作战中,我红军战士全部取得了胜利,让敌人为自己“愚蠢的行为”,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连续四次对共产党革命局地的“围剿”接连失败,让蒋介石开始变得愤怒不已。
1933年9月,蒋介石再次调集五十余万兵力,向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五次“围剿”作战。
然而我军在面对此次战役时,内部却出现了“左”侵教条主义等错误指挥。
使得我军战士浴血奋战整整一年多的时间,都没能取得“反围剿”的胜利。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也因此被迫开始撤离革命根据地,实现战略转移。
从1934年10月开始,在为期两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25军陆续开始从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地区进行战略大转移!
红军长征的主要目的,是要摆脱当下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封锁和包围,为祖国的抗日事业保存有生力量。
而其最终目的,正是要北上抗日,与妄想侵占我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斗争!
然而,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红军战士所要进行的这场“战略转移”,可以说是几乎不可能完成!但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共产党”,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也即将发生!
三、“过关斩将”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开启“长征”。
此时的红二、红六军团建立起湘鄂川黔边区革命根据地,等待与中央红军会合。
为了阻止中央红军顺利行军,蒋介石设置了所谓的“四道封锁线”,其中第四道便是湘江,企图将红军全部歼灭于湘江以东区域。
图|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示意图
10月至12月期间,中央红军战士浴血杀敌,但是在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时,却遭到了敌人猛烈的打击。
虽然我军取得湘江战役的胜利,成功突破“四道封锁线”,挫败了蒋介石反动派的企图,但却损失惨重,原先的8万多人也锐减为3万多人,战役的残酷程度可想而知。
毛主席对眼前的情况作出了全面的分析,并进行了及时的调整:放弃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防御力量薄弱的贵州。
在毛主席等人的共同努力和促进下,红军最终成功占领贵州遵义,并开展了具有决定意义的“遵义会议”。使毛主席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得到确定!
随后,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中央红军战士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克服艰难险阻,成功“跳出了”国民党的包围圈。
红军战士再一次获得了长征路上,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次重大胜利。而在之后的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危险”等待着红军战士们。
四、爬雪山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雪山,是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自然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行进至四川境内,在顺利飞渡大渡河之后,中央红军来到的了川西北地区。根据对中央红军的行军路线进行分析,当时去陕甘一带的路线只有三条:
第一条路线是沿着四川边缘继续行军,可以直接到达陕南汉中一带,之后在继续北上。这条路可以说是三条路线中最好走的一条,并且沿途生活的老百姓也多,可以向老乡们抽粮,解决部队粮食不足的问题。
图|夹金山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在这条看似是“最佳选项”的路上,敌人的把守却是最严格。并且很多敌人早已“守株待兔”,等待红军战士们“自投罗网”。如果真的到那时,长期跋涉的红军战士会很难突破敌人的封锁。
第二条路线是向西北方向绕道,最后转战到陕甘。这条路线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是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沿途几乎没有原住民,人烟稀少,不利于中央红军筹集生活必备品。
既然前两条路都不可行,便只剩下了最后一条,也是唯一一条可行的路线:翻越四川北部的高山,穿过松潘境内的草地!这是在地图上看起来距离最近的路线。
不仅如此,红军选择爬雪山过草地的路线,也可以避开当时抱有“敌视态度”的藏族区,从而减少一定的“干扰”。
并且,雪山和草地是国民党反动派不敢涉足的地区,在这里他们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围追堵截,从而更大程度上减少了来自国民党方面的“威胁”。
1935年6月,中央红军来到川康边地区,挡在众人眼前的,是一座高度接近五千米的夹金山。
夹金山是一座常年积雪,并且变化无常的雪山,当地人得知红军战士要爬这座雪山后,都连连说道:“绝对不可能!”因为在当地,别说是人,就算是天上飞的鸟,都很难从夹金山飞过去。
当地百姓称这座山为“神仙山”,只有神仙才能够翻越这座山。但是即便环境如此恶劣,我红军战士还是义无反顾地登上了这座雪山。
在指战员的鼓舞下,红军战士们相互搀扶着,年龄大的带领年龄小的,走得快的帮助走不动的,红军战士排着队向山顶走去。饿了、渴了,战士们就在一旁随手抓一把白雪,累了就靠在一旁的树下休息。
图|梦笔山
爬雪山是6月份发生的事情,红军战士不会想到,原本还是骄阳似火的夏日,现在却突然来到了冰天雪地的雪山之上,没有足够的棉衣御寒,是很多红军战士需要极力克服的苦难。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丰碑》中的场景,很有可能描写的就是红军翻越夹金山时的场景。
指战员为了让战士们减少寒意,特意在登山前烧了一大锅辣椒水,每位战士喝一碗后,便匆匆上山。
然而即便如此,高原反应以及极度寒冷的天气,还是成了红军战士们前进路上最致命的“拦路虎”。
在爬雪山的时候,一些有经验的老红军战士会特别叮嘱身旁的年轻战士:“在山上,不准说话,不准笑,要不然山神就会把你'打死’。”
老战士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如此大规模人数进行登山,如果发出过大的声响,很有可能就会引起“雪崩”,从而给红军带来致命的危害。
曾经有一个老兵在回忆起当年爬雪山的情景时,不由得落泪:“下雪山时,好多人都掉进了雪坑里,一旁的战士谁也不敢救,也不能救!外边的雪很快就把他们埋住了!”
1936年6月,红四方面军某连的战士们,在翻越夹金山时,倒下了44人,永远地“留”在了雪山之上。
最终红军战士们还是“征服”了这长征路上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之后相继又爬过了梦笔山、长板山等一系列雪山。
6月12日,中央红军的战士们在翻越几座大雪山后,终于与红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顺利会师。红军两大主力部队成功会师,兵力达到十万余人,使得战士们的士气空前高涨!
图|雪山上的无名烈士墓
尽管在攀登雪山的路上危险重重,但是红军战士们心中信念坚定,并没有被大自然的困难所吓倒!这种顽强坚定的革命意志,也正是造就长征精神的重要历程。
五、“过草地”
当两只红军主力克服万难,终于“团聚”到一起时,没有人会想到,张国焘即将发起的一场“分裂危机”,差一点就让中国的革命毁于一旦。
当时摆在红军面前的有三条路。
第一条是东出四川;
第二条是从里番出平武;
而最后一条便是一路向北越过茫茫草地。
虽然当时共产国际曾给予我们很多指示,告诉我党只要打通北部边界,便能够获取来自苏联的物资援助。
但是想要跨越茫茫草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不是到万不得已,相信没有人愿意去走向那片荒无人烟的草地。
1935年6月29日,为了研究红军下一步动向,特意在两河口一带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决定两支红军主力兵分三路,向松潘地区前进。
但非常遗憾的是,当我红军战士已经达到既定作战区域,孤军深入时,张国焘却因“一己私利”,使战机丢失。
待蒋介石的军队反应过来时,巨大的兵力差距不得不使得《松潘战役计划》流产,红军战士也不得不走上那片“魔怪之地”。
很多不了解真实情况的读者可能会感到有些不解,草地有什么危险的?那不比爬雪山轻松多了?实则不然!
诺尔盖草原平均海拔三千五百米以上,纵长500多里,横宽300多里,可以说这里就是沼泽遍地、飞鸟不至的“无人区”。甚至要比很多小说作品中所描写的“洪荒之地”还要荒凉和危险。
图|诺尔盖草原
8月中旬,红一方面军的战士们开始陆续踏上这片草地。红三团的战士们在“毛儿盖”地区进行了简短的停留,简单地收集了一些食物,保证日后的粮食充足。而其中很多食物都是向当地藏民们“借”的。
但是即便如此,缺少粮食的问题,对于红军战士来说依然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在红军高草地时,有些战士实在没有食物可以吃,啃树皮和皮带,那都是常事。
甚至有些战士会去拨翻牛羊粪便中未消化的青稞麦粒充饥。有些战士实在饿得走不动路了,便只能“趴”在草地上静静地等待着。
因为在一些无人区,实在是搞不到任何一点粮食。
在红军过草地时,除了“食难”之后,还有另外两难,“行难”和“宿难”。
所谓“行难”,就是红军战士们在行走过程中比较艰难。虽然是在草地上行军,但还有很多地方是大家肉眼所发现不了的沼泽,也就是说红军战士们所走的每一步都必须要小心,只有找到那些有草根的土地,才能够放心大胆地落脚。
如果不小心陷入沼泽后,越挣扎便会陷得越深。往往解救一名陷入沼泽的红军战士,就需要好几位红军战士配合才能完成。
不仅如此,很多沼泽中的泥水还携带“毒素”,如果接触到战士受伤的部位,就会出现轻则红肿瘙痒,重则溃烂化脓,情况十分危险。
而对于“宿难”来说,草地上大多是泥泞之地,很难找到干燥的地带休息。不仅如此,草原上的昼夜温差也很大,如果不能够保持衣物干燥,也会增加战士们生病的概率。
在红军长征中,减员最多的就是在“软草地”上。“很多战士好好走着,歪下去就死了。晚上宿营睡成一排一排的战士,早上起来就全不见了!”
图|红军战士吃剩的皮带
草地的恐怖之处,是大家所想象不到的。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导致很多红军战士掉了队,但是这些掉队的战士却不需要任何人引导,便能够跟上大部队的脚步。
因为红军战士们只要沿着路边的一具具战士遗体,便能够找到前方的部队!
“天当被,地当床,暴雨来了当蚊帐!”在部队即将走出草地的最后几天时间里,这样“长眠”于草地里的战士数量也开始激增,用“成片成堆”来形容也是毫不夸张!
经历过这段艰苦岁月的革命战士们,都不愿主动去回忆过草地的那段时光!红军在过草地的时间里,仅营级以上的干部,就牺牲了50多名,堪称之最。
“没走过草地,难知长征苦。”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三大主力顺利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胜利结束!
结语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其间总共跨越十二个省份,突破十个地方军阀武装的包围,“闯过”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翻越十八条山脉,渡过二十四条河流。
红军战士们所经历的艰辛,仅凭几行文字难以说清,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够体会什么叫做“人类行军史上的奇迹!”
图|人民英雄纪念碑
也许有人会认为,红军长征就像是当年犹太人出埃及、亚历山大东征、汉拔尼翻越阿尔卑斯山……但无论怎样的比喻,都似乎显得不是那么恰当,因为“长征”是举世无双的一次运动。
“长征”所表现出的精神,足以激励这个有着十几亿人民的民族,让其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而反观现如今的一些年轻人,在遇到一丁点的困难时,便心态炸裂、失去斗志。
“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革命先辈们用生命“总结”的长征精神,我辈胆敢遗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6-08-01】长征故事“震双耳”
长征时红军曾走过大草地,现在变成这副模样,老红军来了都不认得
国民党中将忠堡被俘,随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血火之中完成蜕变
张振汉与红军炮兵们背驮着山炮过雪山草地
得到毛主席称赞的“傻子”战士谢宝金,晚年在博物馆里嚎啕大哭
80多年过去,红军长征时“吃人”的草地,如今被整治成什么样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