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冯玉祥提着灯笼到蒋介石处,边走边说:太黑暗了!太黑暗了!

前言

1946年的一天上午,冯玉祥正怒气冲冲的去往蒋介石住处,手中还大摇大摆的拿着一个灯笼,当时正是白天,路上的行人都目光怪异的看着冯玉祥。

到了蒋介石家中,冯玉祥拿着这盏灯笼,唉声叹气的对他说:“唉,这世道太黑暗了!”,蒋介石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两人最后不欢而散。

冯玉祥白日打灯笼的用意是什么?两人是如何从亲如手足的结拜兄弟变成拔刀相向的敌人呢?这一切还要从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停战协议开始说起。

图|蒋介石和冯玉祥

一、蓄意挑战,借灯讽刺

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日本终于侵略者投降,中国迎来了久违的和平,各地都是人民群众庆祝抗日胜利的欢呼声。

就在举国上下沉浸在喜悦中时,国民党的阴谋已经悄然而至。

蒋介石为了挑起内战,特地准备了一出“鸿门宴”,美名其曰: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

中国刚刚结束战火,当务之急是贯彻“和平、民主、团结”的统一原则,把伤痕累累的家园建设起来。一旦爆发内战,无辜的百姓将会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即使知道蒋介石心怀鬼胎,毛主席还是坚定地说:“可以去,必须去,由于有我们的力量、中国的人心、蒋介石自己的论难、外国干涉的四个条件,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

于是毛主席带着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的希冀,开始了为期一个多月的重庆谈判之旅,期间国民党多次表现出不愿合作的敷衍态度,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人据理力争,双方终于在1945年10月10日的下午签订了《双十协定》。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领导人,不愿意让出解放区的政权,执意要将西部地区的主力军队调回华南、华北和华东地区,与共产党形成势均力敌的对峙局面。

但碍于举国上下期盼和平的统一局面、毛泽东等人对内战的强烈抗议,国民党只能在口头上表示要与共产党和平相处,避免内战。

《双十协定》对国民党并没有多少约束力,他们将此次重庆谈判的战线拉长,就是在为主力军的回归争取时间,实现他们夺取国家政权的阴谋。

图|蒋介石

就这样,在重庆谈判的掩护下,国民党一边不声不响地为内战做准备,一边利用权力压榨百姓,既没有遵守团结合作的协定,也没有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

蒋介石独裁专制的丑恶嘴脸引起了许多爱国人士的不满,就在重庆谈判后不久,郭沫若就作为民主党派的代表,在重庆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他提出:

人选权在主席,即使增加的国民党政府委员都是党外人士,那他们也不仅没有决定权,连建议权也没有,恐成伴食大臣,参政会即食一例,政府既有决心和诚意,应决心使政宪达到。

国民党的独裁压力俱增,他们只能假意同意民主党派的要求,背地里派出特务阻挠他们的集会、演讲。

当《和平建国纲领》在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后,郭沫若决定带领一众追求民主的爱国人士,在校场口召开一场热血沸腾的政协成立大会。

1946年2月10日上午9点,郭沫若作为代表准时上台发言,李公朴、章乃器、施复亮、马寅初等人站在主席台侧面候场。

此时的校场口已经挤满了观看大会的群众和学生,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和平、民主的向往,正是他们的力量支撑着民主党派一往无前。

就在郭沫若准备开始演讲的时候,突然发现前排有些身着中山装或是长衫的人,他们既不像普通群众,也不像稚嫩的学生。

郭沫若敏锐地绕会场看了一圈,发现主席台的两侧也有这类着装的人,他们脸上的表情凶神恶煞,一点儿也不像是支持的样子。

图|郭沫若

此前在参加小型演讲的时候,郭沫若就曾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攻击,这些“格格不入”的人引起了他的警觉,于是赶紧让人把参会的小孩儿和老人送到安全的地方。

等到主席团的成员全部上台后,那些观察已久的国民党特务一拥而上,想要扰乱政协成立大会的召开。

其中一个叫刘野樵的人冲上主席台,冒充市农会的代表人上台讲话,会场瞬间乱作一团,有人高声大喊:“不准扰乱会场秩序!不许扰乱会场秩序!”

李公朴、郭沫若等人试图控制住现场的秩序,没想到那些人竟然在衣服里藏着铁棒和木棒,他们一股脑跳到主席台上,矛头直指民主党派。

趁着现场混乱不堪,这些人把攻击重点都放在了李公朴、马寅初、章乃器等人的身上,郭沫若见状想要阻拦,却迎来施暴者更激烈的殴打。

整个主席台都是散落的鞋靴、眼镜、碎纸片和大片的血迹,郭沫若等人被打得鼻青脸肿,身上的衣衫也破烂不堪。

这场精心准备的会议被打乱,国民党的阴谋得逞,有一些围观群众实在看不下去,主动向周边的宪兵队求援:“这可是政协代表,打不得,你们必须得保护他们!

主席团成员这才在宪兵队和群众的保护下安全离开暴乱现场,转危为安。

即便被国民党威胁至此,郭沫若仍然没有放弃争取民主,他负伤参加了中外记者招待会,控诉了国民党在校场口的恶行,忿忿不平的说:

今天惨案的发生关系到政府的威信,因为政协的五项协议是在蒋主席主持的会议上经全体起立,很严肃的通过的,像今天这种行为,实无异于对蒋主席本人的侮辱。

图|民主党派成员李公朴

郭沫若的发言引起了大众对国民党的强烈不满,各界针对校场口暴行谴责蒋介石的独裁,冯玉祥得知这件事后,气得火冒三丈,不日便打着灯笼来到蒋介石家中。

蒋介石听到守卫通报后来到大门口迎接冯玉祥,好友手上的灯笼吸引了他的注意,蒋介石好奇地问:“盟兄,你白天打着灯笼干什么?

冯玉祥做苦恼状,扶着额头说道:“唉!这世道太黑暗啦,不打灯笼,我啥也看不见!”说罢也不去看蒋介石呆愣的神情,径直就往院里走。

冯玉祥比蒋介石年长5岁,是他的义兄,进到房中也不管主人的态度,大剌剌的坐在椅子上,又对蒋介石说:“老弟,还是你屋子里亮堂,我是专门来你屋里寻光明的!

说完这句话,冯玉祥才吹灭手里的灯笼,玩味地看着他。

蒋介石这才反应过来,冯玉祥此番前来是在用灯笼,讽刺国民党的黑暗呢!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又不好当面发作。只能派人拿出两杯茶搪塞过去。

两个人在屋中各怀心思地喝完茶,闹得不欢而散,这对曾经亲如手足的好兄弟,终究不是同路人。

二、北伐结义,频生嫌隙

我是说明了的,你若真正为实现三民主义,我们就在一起干;你若不拿人民当主人,而拿人民当奴仆,我是不能同你在一起的,不但不能在一起干,是非打倒你不可。

这是冯玉祥在彻底决裂后给写蒋介石的回应。

自古兄弟反目的戏码屡见不鲜,而冯玉祥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一朝恶化的,从他们结盟时的初衷便可窥见一二。

图|办公时的冯玉祥

冯玉祥自小家境贫寒,11岁起就挂名当兵,15岁就入了伍。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士兵,升任为国民党军事部长,一路上披荆斩棘、历遍艰辛,是真正能体会到民众苦楚的将领。

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追求民主、和平是冯玉祥的毕生信仰。

1926年,饱经风霜的冯玉祥从苏联考察完毕后回到中国,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将退守在绥远的国民军凝聚起来,举行了轰动全国的誓师大会。

最终,他以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的身份率领全体将士加入国民党,成为北伐战争中最重要的主力军队之一。

而蒋介石与冯玉祥的成长经历恰恰相反,他从小上学堂、入军校,受过正统的军官教育,与基层人民接触的机会很少,用“平步青云”来形容他的参军之路再合适不过。

北伐战争爆发时,蒋介石正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等冯玉祥加入国民党后,蒋介石第一时间派出孔祥熙前去拜访。

两个人的第一次会面是在徐州,那时蒋介石只想让军事实力雄厚的冯玉祥为他所用,不惜带着大队人马,乘车20多里地提前到达黄口车站,耐心等候他的到来。

冯玉祥一出车站,便看到了姿态谦卑的蒋介石,后来回忆起两人初次见面时的场景,冯玉祥说:“总司令地位甚高,而如此谦下、如此周到,真是从学养中得来。

不论是出于怎样的利益考量,两人的第一次见面确实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屋子里的讨论声一直到深夜才停下。

这次谈话后,冯玉祥对蒋介石大加赞赏,他称:“这是我们的第一次会晤,见其风采及言谈态度,无不使我敬慕大有相见恨晚之情。”至此,两人开始了密切合作。

图|蒋介石、宋美龄与史迪威

蒋介石被逼下台的时候,冯玉祥急忙找到第三集团军的总司令阎锡山商量对策,并公开表明自己坚决拥护蒋介石的立场。

当时冯玉祥还特意发了一封电文,里面义正言辞地写道:“介公一身紧系党国安危,无论如何艰辛,无论如何谤毁,必须努力完成革命工作。

有了冯玉祥及其第二集团军的支持,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势力更加稳固,继续统领国民革命军。这时候,两人的兄弟情谊正浓,北洋军阀彻底覆灭后,他们做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

1928年的一天,蒋介石和冯玉祥在在第二集团军司令部互换兰谱,正式结成异姓兄弟。

冯玉祥的谱书写道:“结盟真意,是为主义,碎尸万段,在所不计。敬奉介石胞弟惠存,谱兄冯玉祥谨定。”

谱书中写得清楚明白,冯玉祥结盟只为“主义”,没有一字虚言。反观蒋介石的谱书:“安危共仗,甘苦共尝,海枯石烂,生死不渝。敬奉焕章如胞兄惠存。”

这份用词华丽的“海誓山盟”,与冯玉祥的真情实感形成了鲜明对比,从结拜的兰谱中便预示了两人注定不和的关系。

北伐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暂时恢复宁静,这对结拜兄弟最开始的相处倒还融洽,只是冯玉祥手握重兵的事实,让蒋介石十分忌惮。

为了不让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蒋介石开始处处打压冯玉祥,试图挑起各个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

冯玉祥在北伐战争中立下了卓著功勋,第二集团军牺牲巨大,平津理应交由他统治。但蒋介石却让阎锡山(第三集团军司令)平白得了这块地盘儿,任命他为平津卫戍司令。

冯玉祥得知这个消息后,气不打一处来,时常宣扬蒋介石的背义之举:“我可认识蒋某人了,我们死人,别人做官,真不是东西!

图|冯玉祥

紧接着,蒋介石又往军中塞了许多战斗力参差不齐的杂牌兵种,继续瓦解冯玉祥的军中势力。

国民党政府也随之发布了《军事善后整理案》和《军事整理案》,认为各个军事集团每年要花费的资金实在太多,这些“超负荷”的开支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经济压力。

蒋介石把这张“同情牌”用得恰到好处,把“独裁”的自私行径上升到了国家利益。

趁着人民群众反响热烈,蒋介石又提出了“淘汰制”的裁军方案,除了由他统领的第一集团军之外,其他的军队都要按照比例裁军。

这还不算完,蒋介石筹备妥当后又在南京召开了全国编遣会议,阎锡山和冯玉祥分别提出了意见相左的方案,蒋介石为了一己私利,当众否决了冯玉祥的意见。

刚正不阿的冯玉祥看不惯蒋介石两面三刀的做派,不愿继续参加会议,随便找了个借口就拂袖而去,这对兄弟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编遣会议之后,蒋介石想要正大光明地夺取冯玉祥、阎锡山和桂系李宗仁等人的实权,用“非正当理由”大肆裁撤各大集团军中的精兵。

蒋介石如此行事,无非就是想一家独大,将所有的权利都收归中央管辖,实现他独裁专制的目的。

面对蒋介石不留情面地敲打,冯玉祥等人终于奋起反抗,拒绝履行这份专断的裁兵协议,吹响了中原大战的前奏。

图|冯玉祥、蒋介石与阎锡山合影

蒋介石知道冯玉祥的实力不可小觑,与他硬碰硬不是明智之举,于是在开战之前,蒋介石就让手下四处散播冯玉祥和苏俄勾结、企图占领山西推翻阎锡山的言论,让他腹背受敌。

眼看冯玉祥失去了阎锡山的支持,蒋介石又开出诱人的条件笼络他的心腹,结果两人还没等到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冯玉祥就连连失利。

在中原大战爆发后,各军阀领导人成立反蒋联盟攻击南京国民政府,试图挑战蒋介石的权威。可惜这场军阀混战还是以失败告终,冯玉祥引以为傲的西北军也没能逃过溃败的命运。

三、内战爆发,兄弟决裂

蒋介石接二连三的背信弃义、专横独断,已经让冯玉祥失望之极,他的军队交由国民党改编,自己也迫于形势不得不放弃手中的职权,隐居在山西一带,这对结拜兄弟的缘分看起来走到了尽头。

直到日本关东军故意制造九一八事变,让东北三省乃至全中国都岌岌可危时,蒋介石才重新招揽冯玉祥。

要想有力打击日本侵略者,光凭蒋介石一方的力量是不够的,他与汪精卫只能暂时放下恩怨,联起手来与日军抗衡。

与此同时,蒋介石也对冯玉祥、阎锡山伸出了“援手”,公开表示:“冯、阎等人实际上并未背叛本党,反对攻击者,系对我蒋某个人……故对党内同志、对总理,我承认是有罪的人,而今忏悔,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党国,赎我罪恶。

此番道歉言辞恳切,冯玉祥对他的态度也开始松动。

没过多久,冯玉祥就收到了蒋介石亲自发来的电报:“一切请以国事为重,请大家到南京赶紧商议救国大计,倘于国事有利,我随时准备下野。

图|冯玉祥

为了证明自己请冯玉祥出山的决心,蒋介石又派出孔祥熙去拜访他,表面上诚恳的致歉和邀约打动了冯玉祥,当即便回他:“我们一定要抗日,以往的事情,可以不追究。”

这对分别一年有余的结拜兄弟终于再次见面,那段剑拔弩张的过去仿佛没有发生过一样。

蒋介石如初见一般站在车站迎接冯玉祥,一见到他的身影便扑过去握住他的手,状似后悔的说道:

过去都是我做兄弟的过错,把国家闹到这样地步,可是大哥也有不对的地方,那就是太客气,不当面指出兄弟的缺点。现在国难当头,我们必须精诚团结,才能挽救危亡,希望大哥随时指教,不要再客气了。

性情耿直的冯玉祥,看这位义弟能在国难当头认清形式,便觉得可以和他恢复此前的合作关系,联手抗击日本侵略者。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又挑起了淞沪战争,蒋介石派出十九路军与第五军与敌军作战,日军在国民党的炮火下节节败退。

后来日军找到了防守较弱的浏河,集中火力从这里突破打得国民党措手不及,只能退回第二道防守线。

谁知蒋介石在这个关键时候,竟然选择了不抵抗政策,还主动与日军谈判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这场伴随着流血、牺牲的荒唐闹剧结束后,蒋介石和汪精卫不仅没有选择一致对外,反而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对共产党进行大力围剿。

冯玉祥得知蒋介石卖国求和的无耻行径后才反应过来,看似感人肺腑的致歉恐怕只是为了利用他制衡汪精卫,“攘外必先安内”也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

蒋介石在国家存亡面前,竟然只顾自己的得失?冯玉祥猛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这个惯会“装模作样”的义弟。

图|冯玉祥和蒋介石

冯玉祥不屑与这样的人为伍,他负气来到泰山调整思绪,重振士气建立了抗日同盟军,与共产党站到统一战线上。

谁抗日谁就是我的朋友,谁不抗日谁就是我的敌人。”这句话就是他对蒋介石的威逼利诱最有力的回击,他还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对蒋介石媚外独裁的不满,两人之间的关系一度降到冰点。

后来经过西安事变,国共两党终于统一了抗日战线,蒋介石与冯玉祥剑拔弩张的关系这才有所缓解。

抗日战争期间,冯玉祥为了顾全大局甘愿听从蒋介石的调遣,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事情他都愿意做,只是当蒋介石表现出独裁行径时,他还是会直言进谏。

好不容易熬到了抗战胜利,中国马上就要进入和平建国的关键时期,蒋介石却在美国的煽风点火下决定发动内战,这件事直接导致了冯玉祥和蒋介石的关系彻底决裂。

国共相争受苦的还是无辜的人民群众,冯玉祥虽是国民党将领,但始终站在“和平建国”的一方,坚决反对蒋介石挑起战争。

1946年6月,蒋介石不顾人民追求和平的共同意愿,单方面撕毁了国共两党签订的停战协议,内战全面爆发。

尽管冯玉祥念着往日的情分,规劝蒋介石不要把共产党当成敌人,两党和平相处才是对国家和人民最有利的,蒋介石还是铁了心要“一家独大”。

冯玉祥劝说无果后愤然离去,只身前往美国生活。

图|冯玉祥和蒋介石

国内的战火愈演愈烈,平津的学生联合起来组成“华北学生反饥饿、反内战联合会”,短短五天的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6000多名爱国学生积极响应号召,到南京举行反战游行。

蒋介石不仅没有悔改之意,反而派出国民党官兵用武力镇压学生运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此时的冯玉祥远在美国,看到这则新闻后还是被蒋介石的恶行气得暴跳如雷,他立即在《世界日报》上发表了《告全国同胞书》,强烈斥责了蒋介石对待爱国学生的暴力行为,公开“反蒋”。

这对旧时的结拜兄弟正式决裂,蒋介石也迅速反击道:“在党国艰困之际,却反过来辱骂我们的党,骂我们的领袖蒋先生,这是叛党行为,是无人格、无骨气。他这是接受了共产党的津贴!

国共内战期间,冯玉祥高举“反蒋”大旗,集结爱国人士建立了旅美中国和平民主联盟,带领美国的华人同胞们积极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宣传和平民主,反对美国政府支援蒋介石打内战。

他还公开在《民族报》上发表自己与蒋介石决裂的原因,严厉申斥道:“蒋政府是所有中国坏政府的顶点,无论多少外国金钱也不能挽救他的垮台。

冯玉祥身在大洋彼岸,心却与中国同胞紧密联系在一起,即使被蒋介石断绝一切经济来源、开除党籍,也没有放弃对和平、民主的追求。

图|冯玉祥在美国举行反内战演讲

结语

冯玉祥和蒋介石因战争结下不解之缘,他们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霜雨雪,也从无话不谈的好兄弟变成势不两立的仇敌。

1948年,66岁的冯玉祥和家人乘坐苏联客轮“胜利号”,准备回国参加政治协商会议,行进途中轮船突然失火,冯玉祥和女儿不幸在事故中身亡。

这对隔着太平洋的“宿敌”,最终还是由冯玉祥率先退场。

要敢说、要敢做,要为人民受难,要为人民死。”这是冯玉祥提前给自己立下的遗嘱,这个顶天立地的爱国将领,最终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国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8年一国军军官被下令枪决,行刑前他拒绝下跪,高呼:毛主席万岁
国民党中央军,十大权力人物
蒋介石有12位结拜兄弟,都是谁,最后的结局如何
1945年,爱国将领高树勋第一个临阵起义后的结局如何?
1948年,国军军长在南京被判处死刑,临刑前高呼:毛主席万岁
1945年,十二个战区的司令长官都有谁,他们最终的结局如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