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明是“赔款”,却被说成是“送款”,弱国太可怜了

公元979年,赵光义解决了威胁宋统的最后一个中原割据政权——北汉。接下来,赵光义开始着手应对北方的契丹人。

虽然赵光义是个有为之君,但比起他哥哥来还是略逊一筹。和契丹人之间的战争打了二十年,赵光义没能在契丹人身上讨到半点便宜,反倒连年损兵折将,致使北宋国力大衰。

赵光义这样的皇帝都拿契丹人没办法,更别说那些能力不如他的赵氏子孙了。赵光义之子宋真宗登基未久,契丹人就汹汹来袭,大举南侵。

这场旷日持久的侵略战争持续了八年,大宋首都开封受到了威胁。估计若非寇准逼着皇帝御驾亲征,在澶州打了场漂亮仗,恐怕南宋小朝廷的历史得提前一百年。

我们知道,这场反击战结束后,北宋与辽人定下了“澶渊之盟”,双方暂时休战。不过,这份和平着实来之不易,北宋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辽人提出的要求很简单,无非是向大宋“敲竹杠”。你宋人想要不挨揍,就得准备金银细软,用钱买和平。看在孔方兄的份上,辽人终于罢战,北宋迎来一段复苏期。

在盟约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北宋想要过上好日子,每年得拿出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布。不过,之所以辽人答应这一交易,并不是因为北宋肯掏钱,着实是因为双方打了这么多年,契丹人也有些吃不消了,他们没有彻底拿下北宋的底气,所以才退了一步。

所以说,只要契丹人恢复国力,有了征服北宋的把握,一定会卷土重来。届时,“澶渊之盟”不过是白纸一张,根本不具备约束力。

宋真宗驾崩后,仁宗登基,“咸平之治”结束,北宋爆发内乱。宋真宗好不容易让国家步入正轨,没想到一场内乱使他的努力付诸东流,国库中的存银全都耗在了镇压内乱上。屋漏偏逢连夜雨,大野心家李元昊于西夏称帝,与北宋分庭抗礼。

为了镇压西夏,仁宗不得不派兵远征西夏,总共与李元昊打了三场恶战。遗憾的是,这三场战争均以李元昊完胜告终。辽国看北宋没戏唱了,立即将军队开到边境,趁火打劫,打算从北宋身上榨点甜头。

大国之间的“敲竹杠”,自然不能像老百姓一样撒泼耍无赖,得拿出一套有理有据的说辞。契丹人找了两个借口:一是李元昊这小子与我朝辽兴宗交好,北宋打西夏无疑是在打辽国的脸;二是这么多年北宋在两国边境修了不少防御工事,有北上入侵辽国的野心。

说完了理由,契丹人又提出了要求,那就是让北宋割让原来北汉的领土,以及若干关南土地。虽说在交涉过程中,北宋大臣将辽国使者骂得哑口无言,但毕竟两国外交靠的不是嘴皮子,想要让对方屈服还得靠硬实力——军事。

显然,这一时期的北宋,根本没有余力抵御辽国。所以,北宋做出妥协是必然的结果。1042年六月,宋仁宗派富弼北上辽国,与辽国皇帝进行谈判。北宋的态度是,割地不可能,增加岁币或派公主和亲倒可以考虑考虑。表面上看,北宋颇有底气。实际上,北宋只是想变割地为赔款而已,还是向契丹人服了软。

谈判进行了几个月,辽人见北宋始终不肯松口,终于退了一步,决定同意北宋提出的要求,让宋人增加岁币。由此可见,辽国根本没想与北宋打这一仗,这一切都是虚张声势罢了。为了羞辱北宋,辽国皇帝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在名义上将“送”岁币改为“献”岁币或“纳”岁币,这些都要体现在国书中。

虽然本质上没什么区别,都是给辽人送钱,但一字之差意义相差甚远。“送”是建立在平等关系下的,“献”则是以下献上,“纳”虽然比“献”好上许多,但却成了一种义务。

事急从权,宋仁宗觉得如今北宋已经在经济上吃了大亏,再在名义上吃些小亏也无可厚非,毕竟弱国无外交。于是,双方重新签订和约,和约的内容为:每年向辽国纳二十万两白银,三十万匹绢布。史料上,将这起外交事件称作“重熙增币”。

这起外交事件的结果比较微妙,西夏见辽宋重新缔结盟约,立即对辽表示不满,反倒重新向北宋称臣。在此之后,西夏与辽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先后打了三场仗,均以西夏获胜告终。在此期间,北宋获得了为期数年的发展机遇,倒也算是因祸得福。

参考资料:

【《宋史》、《资治通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朝“岁币外交”的惨痛教训
李继迁既吃大宋,又拿大辽,西夏越来越强!(两宋繁华往事221)
党项悲歌 - 西夏 西夏 (九)
辽夏战争始末
大宋“伪装者”:一千年前的北宋,商人、僧侣、使臣可能都是间谍
清平乐下不清平:庆历增币的背后,大宋被逼无奈,大辽趁火打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