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份研究将彻底改变你的2020年:量子物理如何影响每一个普通人

编辑的话:

这是 2019 年 Boma 最受欢迎的一场演讲。

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科学研究并不是我的专长,但不得不说,这场演讲确实改变了我的世界观。

因为它,我的 2020 年可能会变得很不一样。

所以今天,我重新整理了演讲内容,再次推荐给你。

演讲者是哥伦比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王健,他是诺贝尔奖得主 Eric Kandel 的门徒,也是全球生物医疗领域最大的投资公司奥博资本的合伙人兼亚洲部创始人,坐拥十几亿的产业。

但他讲的内容不是关于生物科技的,而是关于:

他是如何在研究量子物理的过程中,发现了人作为人活着的终极意义;以及一个普通人如何以一种新的世界观去看待自己,看待你所追求的理想,和你所处的现实环境。

今天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意味着真正的“新的一年”正式开始了。

希望这篇演讲能带给你新的世界观和新的思维方式,去面对生活的痛苦和难题,让你有力量把这一年过得更好。

王健

笔名光子,著有《我·世界》、《世界边缘的秘密》。

哥伦比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诺贝尔奖得主Eric Kandel门徒,全球最大的专注于生物医疗的投资公司奥博资本(OrbiMed)的投资合伙人,奥博亚洲(OrbiMed Asia)创始人,现任创想生物执行董事长。

1

传统的世界观:

人在宇宙中是渺小、短暂、无意义的

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末,那时候家里很穷,只有一台家用电器,就是一个收音机,一打开,那种穷马上就忘掉了。因为收音机里跟我说,我是非常幸运的,我是生在红旗下,长在蜜糖里。

接下去那个收音机又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我高中学了理科,歪打正着,我特别喜欢数学和物理,跟我今天讲的话题有不少的关系。接下去收音机又说了,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于是我大学报考了生物。

我后来越来越发现,这收音机里面告诉我的东西是有限的。我真正关心的东西它没告诉我。比如说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到底是什么东西组成的?宇宙有多大?我为什么就莫名其妙地在这里?人为什么要活着?

我一直对这些问题非常好奇,所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去真正地理解今天的科学发现了什么。

对一般人,生活的目的,人为什么活着,说老实话,过了一定年纪就不太去想了,因为觉得无聊、没用。我发现一般人即使不知道终点在哪里,却都在狂奔,而且在越来越快的狂奔——中学毕业了就要考好的大学,当了Director就要当VP。

他们是在一个既定的轨道上不断地往前,并不知道这个轨道是通向哪里的,但是他还在飞奔,越来越快,越来越急切。

人们的眼睛都是往外看的。应该怎么做?很简单,马云是那样做的,我模仿他就行了!媒体告诉我要这样要那样,按媒体说的做就行了!或者问周围的朋友我应该怎么做。看见外面有更多的财富,有更好的赚钱方法,就干,去获取更多的财富,获取更多的金钱。有什么办法能够攫取荣誉和地位,也会去做。

他们没有想:我内心里深处想要什么?什么能让我满足?什么能让我快乐?什么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的道路?很多人没有勇气去想这些问题。这就是绝大多数人拥有的传统人生观,它实际上来源于传统的世界观。

传统的世界观很简单,醒来以后就发现自己在一个巨大的宇宙里面,你可以把它比喻成一个迷宫。迷宫是永恒的——你来之前,走之后它都在那里;而你是渺小的,短暂的,我们来了又走了,雁过无痕,没有什么意义、没有什么影响。

这种情况下,向前狂奔是没有任何结果的。你最后当上了公司的董事长,你赚了再多的钱,心中还是无法满足。传统的世界观是很多人空虚,很多人抑郁,很多人不满足,很多人痛苦的根源。

而今天我要向大家展示的是,我在这一段发现之旅里面所看到的一个新世界。

2

科学发现颠覆传统世界观:

其实你不知道,你有多重要

近代的科学已经发现了,传统的世界观里有巨大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

佛家一直讲“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科学里面的发现,引起我们很多思考。

大家都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什么组成的?人们本来以为原子是实心的,跟钢球一样,但是居然发现原子绝大多数部分是空心的。

如果你把一个原子放大成一个30楼长宽高的球体,中间真正实的部分有多少?绝大部分是空的!中间实的部分就是原子核,从大小上来说,大概只有芝麻粒那么大。一个看上去很实在的东西,硬邦邦的东西,居然全是空的。

▲ 原子内部99.99999%是空心的 ©️woobleweb

有人会说,中间的这颗“芝麻”还是实的!我们已经知道这个“芝麻”是原子核,原子核是中子和质子组成的,中子和质子还可以一级一级分下去,就是所谓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又是什么?基本粒子有两个状态,一种状态就是所谓的粒子态。什么是粒子态?大家很容易想象,像子弹一样的,是具体的、实在的、一颗一颗的。但是它还同时有另外一个状态,也就是波的状态,就是说所有的物质,任何东西,都有波粒二象性。

波又叫几率波,它不是一个东西,几率波是可能性的大小,在随时间变化。

▲ 是粒子也是几率波

这听上去特别玄,我想实打实地跟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几率波的大小随时间变化。让我们看看你在这个房间里面出现的几率,每个周末里面的数值是多少?

今天大家都来了,数值就是100%——你在这里出现的可能性是100%,因为你已经来了。到下个周末,大家都决定不来,这里没活动,没人到这里来,下一次是0%。再下一个星期,Boma又来了,有一个好活动,你在犹豫,你说我不见得安排得了时间,你来的可能性是50%。

随着时间,你就会看到你出现在这个空间里面的可能性,从100%变成0%,又变成50%,这个就叫几率波,就是一堆数字,一堆可能性。

现在问题大了:你看它的时候,有被观察的时候,它是粒子。但是没被观察的时候,是一大堆可能性。我觉得大家都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知道这个信息已经九十多年了,但是没有人把这个和现实生活连起来。

我想强调的是,我们这个房间看见的所有的东西全是这样的,因为它由基本粒子组成的,基本粒子没被观察的时候,都是几率波。这一发现对整个世界应该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这是当时让玻尔是非常震惊的一件事。他说:所有我们认为真实的东西,都是由我们不能称之为真实的东西组成的。

▲ 尼尔斯·亨利克·戴维·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1922年因“他对原子结构以及从原子发射出的辐射的研究”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玻尔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他还是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对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我们可以把整个世界比喻成一个巨大的数字的“boma”,像一堆篝火在熊熊燃烧,但它不是真正的篝火,而是数字的篝火,这些数字在上下乱跳,因为这些粒子在不同的人看的时候,在某个地方出现的可能性,都是随时间变化的。

我们大家围着这个篝火看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意识比喻成一面一面的镜子,每个人都有一面镜子,大家面对着同一堆篝火,数字的篝火,在镜子里面就会有影像,每个人有一个影像。它们实际上每个是不同的影像,因为非常的相似,我们以为是同一个影像。

首先,我们的错误在于,我们认为我们所经历的这个物质世界是真实世界,实际上它是一个影像。其次,我们的错误在于,我们以为我们在共享这个影像,我们并没有在共享这个影像,我们各自的影像之间有着非常细微的差别。

这个在物理上面我们可以谈得更深,因为每个人所处的重力场,他的相对速度都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个,每个人的时空都有非常细微的差别。我们人类是没法感受这个差别的,但是我们的世界之间是有“缝隙”的,每个人都有他的世界。

传统的世界观已经千疮百孔了:我们以前认为我们来之前就有一个固定的、巨大的迷宫,它已经在那里了;走之后,也还有这个迷宫。现在我们发现,我来了,看见这个迷宫,这个迷宫才成为迷宫。

所以我们没有那么渺小。我不在的时候,世界根本就是一堆可能性,因为我在了,我看了,它才成为我看的样子。

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一件事情。

3

新的世界观意味着什么?

朝着内心的渴望努力,就很可能得到

这样一个新的世界观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你就像站在一个迷宫里面,你如果仅待在你那个通道,不向你想去的那个通道走,那个通道就不会变成现实。我们并没有在找一个迷宫的出口,我们在一边创造,一边探索,一边体验这个迷宫。

我给各位讲一个小故事,真正的把这样的新世界观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31年前,我20岁的时候:

那个年代,所有人都是很穷的,像刚才讲的那样,我就想到国外去看一下,我想到美国读书,就要考托福,托福是要交费用的,大约20多美元,和今天的报名费差不多,那个时候对我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但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货币在那个年代管制是更严的,根本是到处弄不到美元。我父母都没上过大学,我周围没有一个人出过国,我到处去问遍了,完全弄不到美元。一直到马上报名就要截止了,就是截止的倒数第二天。

我想我在家里这样待着也不行,我有一个常识,美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我必须得出去,那个时候我没有另外一个常识,美元也不会掉在街上。我是处于绝望,骑着车就出去了。我那个时候在武汉,满街乱蹿找美元,这怎么可能找得到?到傍晚的时候,又饥又渴又累,我推着车,打算放弃了。突然,我看见面前有个牌子,上面写着“美元由此去”!

大家可以想象我那个时候的震惊,这个震惊一直影响了我30多年。上面写着“美元由此去”!我不知道我是做梦还是什么,不可能有这样的奇迹,我就顺着那个牌子的方向去了,走到一个窗口前面,对方说“是啊,这里可以人民币换美元!”

他说有很多的公派出国的人,要美元考托福,凭单位介绍信就能换。我真是被救了,我正好有一个亲戚是一个厂的厂长,他的单位可以给我开介绍信,我这才换了美元。

这对各位可能是小事,那么久远的事情,这么少一点钱,但是各位可以想象,30多年前,对一个20岁几近绝望的人,这是多大的影响?如果没有那20多美元,我可能今天就不会站在这里跟各位交流。

所以你一定要不顾一切地冲进你要去的那个轨道,你如果不去那个轨道,那个轨道就没法变成真的。

大家一定要记得,有很多的可能性,而且很多可能性不是你事先就知道的,你要相信上天,你要相信生活,你要努力向你所要的方向去。

4

事实上,

大部分人都站在错误的位置看待自己

让我用另外一个比喻来描述生活。生活就像一个自编自导自演但是也是自己观赏的电影。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实际上是要寻求一个独特的经历。

这听上去特别简单,甚至是绝对的自由,就是我心里内心想要什么,往那边努力就可以了。但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努力。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根本没有问自己想要什么。

很多人有些时候心里稍微想想,但是认为自己想要的不可能实现,更多的时候我们在干嘛呢?在看手机,看电视,看别人在干什么,我怎么去模仿,什么是我马上就可以达得到的。没有去想我心里真正想要什么,怎样的生活道路才是我独特的生活道路,怎样的生命的目的,才有我独特的意义?没有人向内看。

这样生活一辈子行不行呢?也许是可以的吧?我们怎么知道呢?有个很简单的方法,直接去找要死的人,说你一辈子都是听别人的,你一辈子都是没有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你觉得这个行吗?你后悔吗?

还真有一个人去问了濒死的人,这个人叫邦妮·韦尔(Bronnie Ware)。她选择了一个特别奇怪的职业:照顾濒死的人。有很多病入膏肓的人,只有几个星期好活,没人照顾,她就当护士,跟别人发展非常亲密的友谊,向别人了解,你一辈子下来,最后悔的有哪些事?

遇到很多这样的人之后,邦妮总结成一本书,叫作《临终前最后悔的五件事》,这本书讲了人在濒死的时候。中间最最后悔的一件事情,我给大家读一下,这是她经过了很多的了解,出现最频繁的后悔:

“我要是有勇气过对自己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别人认为我应该过的生活就好了。”

我们有多少人在“别人认为我们应该过的生活”中过着?又有多少人有勇气追求自己想过的生活呢?这句话让我想起杨绛在百岁生日的时候的另外一句话:

“我们曾如此渴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我们都是务实的人,她说的这句话,你退一步想,会有点奇怪。什么叫“与他人毫无关系”?我们大家坐在一起,肯定是有关系的。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是70亿人中间的一员,如果把这些人比喻成满天的繁星,我们就是中间非常普通的那一颗。

当你看着繁星的图说“我就是那一颗”的时候,你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你如果真的是那一颗,你就没有办法跳到星空之外,指着自己来进行描述。

你永远都离不开你自己,你永远都得从你的瞳孔里面向外看,你实际上是站在太阳系的最中间,站在太阳的位置,你只能向周围环视,永远不能跳出生活,在生活之外描述自己。

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在你的舞台上面,再有权势的人要找你,都得从四面八方到你这个中心来找你,否则找不到你!

很多人没意识到这一点。他只在乎别人认为怎样,马云是怎么干的,他就这么干,那是非常愚蠢的。告诉你,在你的命运里面,你是命运之车的唯一驾驶员,这车是你在开,你要去哪儿,这车就去哪儿。你在那里停着哭,那辆车就在那边停着。只有你知道你内心的渴望。

所以不要一开始眼睛就往外看,模仿别人,看媒体怎么说,周围人怎么说,父母怎么说。不要问别人,第一个要问自己,要向内看,你内心有怎样的渴望?你想把你的车开到哪儿去?

你是你的生活的中心和主宰,你要面对自己的内心的渴望,去追寻这个渴望。不要跟它搏斗,不要一直战斗。

5

我的追求与战斗

我给大家这个建议,是因为我曾经战斗过。

我从斯坦福毕业后,做得越来越顺,相对来说比较成功。最近12年里面,我的公司是在生物医疗界全球范围内最大的投资公司,我是里面的全球合伙人,亚洲部是我创建的,亚洲部管理着11亿美元,投了50多家公司,我们整个公司管理着130亿美元左右,所以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我心里一直在研究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人为什么活着,就看量子物理,又看相对论等等,我发现一个崭新的世界在我面前展开了,而周围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我很想告诉大家,怎么办呢?当然一个直接的方法是写一本书,但我内心很矛盾。

写书是我内心的渴望,这个渴望和我在做的事情之间有非常大的冲突。时间少,这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我害怕。失败了怎么办?而且你假如认为自己说的是真理,你都是很可能被嘲笑的,当时哥白尼说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他马上就被嘲笑了;毕达哥拉斯认为地球是圆的,他也被嘲笑了。

我说量子物理告诉我们有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我说的有任何道理的话,肯定也是会被嘲笑的。老子就说过,不笑不足以为道。

我内心很矛盾,谁有成功的先例?巴菲特写书了吗?所有成功的投资人都没有写书,你为什么写书?所以心里有这样的矛盾。但是,我越研究,我越理解,我就越是坐不住,我不能自欺欺人,我不能跟人说你要这样,追寻自己内心的渴望,你又不追寻内心的渴望。

我问自己,你讲的生命的独特价值何在?这样的问题多了,我最后就屈服了,我在好几位朋友的鼓励下写了第一本书,《我·世界》,真的就有人出来对我进行讽刺打击了。

但是更多的人是鼓励的,有人告诉我,你导致我想到了很多我以前不想的问题,有的人甚至说你改变了我的生活,这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我在这种鼓励下又写了下一本书《世界边缘的秘密》。

今天下午,我想用我菲薄的力量告诉大家我所看到的崭新世界,我不是说要说服你什么,而是要告诉你另外一种可能性,你自己可以研究,你自己可以决定它是真的还是假的。

因为只有你才能做这种决定,因为只有你,才能知道自己真正要到哪里去。谢谢大家。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如果你对世界、对自我的认知因此发生了一点点变化,请把它转发推荐给你的朋友们。

每一次认知的革新,都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个了不起的改变。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合作/洽谈/转载 #

cn@boma.global

# Boma全球 #

www.boma.global

# Boma中国 #

www.bomaeast.com

Boma是全球第一个去中心化的知识网络,旨在将认知转化为影响力。Boma全球由TEDx创始人和奇点大学前全球战略官劳拉·斯坦(Lara Stein)创立。在中国,我们呈现世界最新鲜和前沿的认知,持续发掘中国本土智慧,深耕打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世界:人类意识的觉醒
足以颠覆你世界观的9本书(3)
拥抱不确定性——读《可能性法则》
闻名于世的著名科学定律薛定谔的猫的真正意义!
科学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科学的有限性、局限性与唯物主义的修正
长生不死?也许已然发生只是你不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