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打骂更伤孩子的,是父母的不理解

已有16000+父母订阅了第壹阶

家长心中的入学准备教育机构

文章转自钱志亮工作室

南京六合区一名13岁的男孩,给家人留下一张字条,就离家出走了。

原来,男孩成绩不是很理想,他本身已经很自卑了,可父亲还总拿他和别的孩子做对比,加上他不满父亲一直以来粗暴的管教方式,心理压力特别大,便决定离家出走。

他留给家人的字条上这样写道:

“爸爸,我走了,你不用找我了,以后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你不该有我这样的儿子,再见了,爸爸。”

男孩父母报警后,民警调取监控,几经周折,才找到男孩。男孩委屈地说:“他不喜欢我!他觉得我这不行那不行,我就只能走了。”

结合许多生活中的实例,不难发现,大多数父母和孩子沟通出现问题、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叛逆难管教,根本原因在于父母不懂得、或者不愿意去理解孩子。

就像上述例子中,孩子成绩不好,本身就会自责、自我否定,父亲却不能理解孩子的这份心情,依然采取批评、打击的粗暴教育方式,效果必然就适得其反。

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爱和付出,无可挑剔,可却很少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倾听、理解孩子。

不理解孩子,就容易走入教育的误区,采取错误的教育方式。

不理解孩子,就容易伤害孩子的心,失去孩子的信任,破坏亲子关系。

能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教育孩子的关键,有利于孩子性格、情商的良好发展。

村上春树曾说:

“世间许多人,需要的其实不是实用的忠告,而恰恰是充满暖意的附合。”

父母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父母的一句“我懂你”,努力去理解孩子,会比任何说教和劝诫都来得有效。



01

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情绪

有一句话说:“人表达的永远不是他所说的内容,而是渴望被理解的心情。”

曾看过一个网友@谢蒙恩发的帖子,印象很深:


高三快结束的时候,因为压力大等各种原因,产生厌学的情绪。

所以,我打电话跟我爸说:“我不想上学了,你来接我回家吧。”

他当时二话没说,开车来学校把我接回家了。路上什么也没问,很安静,但气氛也很安全,爸爸没有任何责备的表情。

回到家中,妈妈也没有责备我,虽然她干活很忙,但是还是停下手中的活,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手擀面,我吃了两大碗,那是我这辈子吃的最好吃的手擀面,我现在都记得那个味道。

爸妈是没有读过书的农民,他们也不懂学的事情,也不太会安慰人,他们只会用他们的方式,但这种无声的爱,让我瞬间被治愈,感觉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无论多大的孩子,当自己的情绪被父母理解和接纳的时候,他会感受到满满的爱和安全感,获得面对挫折的力量。



我见过很多父母,当孩子摔倒了惊慌哭泣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愤怒和制止孩子:

“你有什么用?”“男子汉,流血不流泪。”

当孩子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时,责怪孩子自私、小气,强迫孩子分享: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当孩子被老师批评,回到家里生气又难过的时候,随意猜测孩子:

“你要没做错事,老师怎么会说你?”
“怎么不批评别人,肯定是你的问题。”

那种不被父母理解的感觉,比起“身体上的疼痛”、“玩具被夺走”、“被老师批评”,才是最让孩子委屈、伤心的。

很多时候孩子发脾气、叛逆,也是因为背后没被理解的情绪。

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小,就觉得他的感受无关紧要,认为孩子不懂难过、孤独、愧疚等情绪。

有时候在大人看来无关紧要的小事,对孩子来说却是天大的事。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不要急于评判孩子,首先应该关注他的情绪和感受。

这就需要家长放低自己的姿态,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他的感受和心情;

教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告诉孩子:“我知道/我懂得/我理解······”

理解了,就不会有那么多愤怒不满,就能走进孩子的心,亲子沟通随之变得有效率、有效果。

被理解的孩子,情绪得到接纳和正确的处理,会成长得通情达理,性格平和,情商更高。


02

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一个初中女生,从小喜欢写作,写了56本小说,30多万字,被爸爸以“学习更重要”为由,全撕了,课外书也全封了。

孩子说:“爸爸,我一直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你把我的书都撕了,我的魂没了。”

听着让人觉得无限悲凉。

节目《少年说》中,一个初中女孩学习退步了,被妈妈停掉了舞蹈课。

女孩在天台呐喊:“妈妈,我真的很喜欢跳舞,希望妈妈能支持我的梦想。”

然而妈妈不为所动,唯一的让步就是提出非常高的成绩排名目标,孩子达到目标才能继续上舞蹈课。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父母,就像这两位家长一样,总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忽视孩子的想法和喜好,用自己的经验给孩子做选择做决定。

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说: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感受,尊重他们有做决定的权利。”

大多数孩子,即便放弃自己的志趣,走上了父母一手安排的道路,达到了父母精心设定的目标,他也会很容易得“空心病”,产生无意义感,很难感受到生命中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父母理解孩子,应当懂得倾听他的想法、看到他的真实需求、尊重他的选择,而不是“为你好”的干涉和控制。

不要因为他是孩子,就觉得孩子的想法不成熟、不正确,用自己的经验来评判和控制孩子。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儿子,大学选了蒙古学专业,虽然十分冷门,但白岩松还是愿意支持儿子。

有人曾问过白岩松:“你的儿子选的专业这么冷门,你就不担心孩子未来的工作吗?”

其实没有父母不会担心孩子的就业问题,但是白岩松说了这么一句引人深思的话:“我只是孩子生命中的观众,而不是编剧。”

是啊,真正智慧的父母,应该明白孩子才是他人生的主角,自己应当做好的是“陪伴者、欣赏者、援助者的角色。

在孩子热爱的事情上,尽力创造条件给他发挥和进步的机会,这种热情和自信,也会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

原则范围内,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选择做决定,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

喜好和想法,能被父母理解、尊重的孩子,才是真正把握了自己人生的主动权,会发挥出最大的成长潜能,带着父母的信任和支持,走得更好更远。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有一段话说得好: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父母充满暖意的理解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爱和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不可爱的行为,其实是在呼唤爱
长大后自卑、自我价值感低的孩子,多半与父母这3个行为有关
白岩松: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家长多说4句话,孩子长大后情商高
读懂孩子真的很难吗?家长可以从这3方面入手,会有想不到的结果
如何与孩子沟通才是最有效的呢?
再优秀的育儿观念,一旦对孩子动手了,后续难预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