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避免养育一个胆小的孩子?一个心理学实验给出了4条忠告

昨晚带孩子在公园玩耍,碰见以前住在一栋楼的邻居,她抱着5岁的儿子跟在一群抓强盗游戏的小孩后面看别人玩耍。

邻居让她孩子喊我“阿姨”,小孩怯怯的看了我一眼,便趴到妈妈的肩上,用后背对着我。邻居越拉扯和命令他招呼人,那孩子就把头埋得越深。我连忙制止了邻居。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忧愁:

孩子看见陌生人就想躲,不敢打招呼,甚至连正视别人都不敢;去游乐场所玩绝对不坐滑滑梯,拖都拖不上去,强行拽上去了一定会大哭;晚上睡觉绝对不许关灯,因为怕黑怕妖怪;被别的孩子打了从不敢还手,有的甚至连躲闪都不会……

家长不免又气又心疼:为什么我家孩子如此胆小?他究竟在怕什么?

真相是:孩子的恐惧感不会与生俱来,大部分孩子胆小怯懦,是被我们大人养出来的。

孩子胆小就是内向吗?

很多人认为胆小就是内向,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据大部分网络资料归纳如下:

内向的人通常很安静,喜欢一个人独处而不喜欢接触人;比较保守,与人保持一定距离;头脑清醒,做事可靠有计划,考虑问题谨慎全面;喜欢有秩序有规律的生活。

胆小的人往往会对某件事某个人甚至某个物品感到害怕、畏缩,主要表现为过于拘束、没有自信,不能独立,不敢尝试,害怕失败,遇事喜欢退缩和逃避。

内向是人性格的一种,相对于外向而言,没有好坏之分,如果性格内向,家长不必强行改变,顺其自然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而一般来讲孩子胆小往往是内心缺乏安全感。所以对于胆小的孩子,家长就要干预,正确认识孩子胆小的原因,及早帮助孩子解脱困境。

孩子的恐惧是怎样形成的?

前面说到孩子的恐惧感不会与生俱来。这一点很好理解,比如我家孩子现在一岁,见到什么都要伸手去碰,看见猫狗就要扑上去,在饭店吃饭看见水缸里的黄鳝伸手就捞,看得我起鸡皮疙瘩。

然而有个因残忍而臭名昭著的心理学实验,却成功的让一个9个月大的婴儿从“初生牛犊不怕虎”变得“胆小如鼠”,这就是小艾伯特实验。

1920年,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布罗德斯·华生,和他的助手罗莎莉·雷纳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了这个实验。华生从一所医院挑选出当时只有 8 个月零 26 天的艾伯特接受该实验。

实验前的一系列基础情感测试显示:

第一次将小艾伯特和白鼠、兔子、猴子等小动物放到一起,艾伯特对于这些毛茸茸的东西表现得很兴奋,毫无害怕和恐惧

两个月之后进行实验,当艾伯特好奇的伸手触摸小白鼠时,华生和助手就在他身后用铁锤敲击铁棒,铁棒发出刺耳的响声,艾伯特立即缩回了小手。

当艾伯特再触摸小白鼠时,铁棒又发出刺耳的响声,小艾伯特丢开小白鼠,并大声哭起来。随后,只要艾伯特想去摸小白鼠,华生和助手就会敲击铁棒。

重复多次之后,可怜的小艾伯特只要一看见小白鼠,就会露出惊恐的表情,并且哭着转身,哪怕华生不再敲击铁棒。

该实验让小艾伯特形成接受性恐惧,并把恐惧具象化的过程是:巨响出现,引起恐惧→白鼠与巨响同时出现,引起恐惧→白鼠出现,引起恐惧。

因此,对小艾伯特而言,小白鼠就代表着巨响,因为对巨响感到恐惧,也就对小白鼠产生了恐惧。

之所以给读者讲这个实验,是因为许多孩子恐惧感的产生,就像小艾伯特想触摸小白鼠时被巨响惊吓,而这些惊吓总是来自父母。

我自己就是一个错误的例子。

有次我带儿子去超市购物,在收银台前排队时,我儿子眼尖一下看见地上一条宠物狗,儿子激动得哇哇叫,同时想挣脱我的怀抱去摸狗。

狗的主人就排队站在我前面,她一番好意立刻蹲下身子把狗抱起来,我儿子也兴奋地伸出了手。看到狗伸着舌头马上要挨到儿子了,护子心切的我本能的大叫起来,这突兀的喊叫吓得我儿子身子一震,抱住我的脖子大哭。

我很后悔:因为我意识到真正吓到儿子的不是狗,而是我惊恐的反应

如何避免养育一个胆小的孩子?

知道孩子的恐惧感不会与生俱来,了解孩子面对陌生事物时家长的引导是重要因素后,我们应怎样避免孩子变得胆小呢?

一、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捧在手里怕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生怕孩子有一点闪失。结果造成孩子缺乏主见,胆小和严重的依赖性。

明星朱雨辰40岁时,71岁的朱妈妈还在全权照顾儿子的日常生活。她每天凌晨4点起床给儿子熬梨汁,每天熬一个半小时以上,竟然坚持了十年,连儿子的婚姻问题她都要干涉。

朱妈妈曾说她完全没有自我,她是用整个生命在对待儿子。殊不知,这种过度保护是以爱之名在控制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我发展的天性,他们敢于尝试勇于冒险。过度保护会阻碍孩子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孩子变得怯懦、柔弱、怕与人交往。

二、不要吓唬孩子

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时,喜欢吓唬孩子。比如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再不睡觉我就让怪兽把你抓走……

《中毒的父母》里说到: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家长随口编的话,会让孩子长久陷入恐惧之中,久而久之,孩子会有心理阴影,变得越来越胆小。

我的曾外祖母在她96岁高龄时,因一次和我外祖母吵架喝农药去世。正好头一天我随父母去外婆家,拿蒲扇给曾外祖母扇风,扇子手柄不小心撞到了老人家额头。

回到家我随口跟奶奶说过这个细节,结果听说老人家过世了,我奶奶似笑非笑地对我说:“该怎么办哩?你用扇子把你家太婆撞死了。”当时我只有4岁,吓得脸都白了。

奶奶这句话让我恐惧和内疚了5年,使我整个童年我胆小、自卑、自责、恐惧,直到后来知道真相。

三、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现象叫“成见威胁”,意思是一个人如果被贴上某种标签,他就会担忧或焦虑自己的行为印证别人对他的偏见,这种焦虑会影响其正常的行为表现,从而使他的表现真的变差。

比如:孩子上学哭哭啼啼,家长就说“真是没用,上学有什么好哭的,老师又不吃人”,给孩子贴上了没用的标签;家里来了客人,孩子比较羞涩没按照家长的指令称呼客人,家长就说“看到人都不叫,不懂礼貌”,给孩子贴了没礼貌的标签……

家长对孩子种种畏惧的表现要细心分析,找到原因,引导孩子克服心理障碍,独立勇敢解决问题。不要图一时最快对孩子横加指责,这样做只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害怕和退缩,再遇到相同情况还会如此。

四、允许孩子犯错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写到:儿童的成长离不开练习和活动,儿童会按照一定顺序发展自己的智力,为此做出不懈努力。

每个孩子都有自我发展的天性,要给孩子充分自由,放手让孩子尝试,不要怕孩子做不好,即便是做错了,失败了,对孩子来说也是宝贵的经验。

我家孩子一岁之后要求自己吃饭的意识越来越强烈。我们喂饭他会把头偏向一边,然后爱自己用勺子挑饭甚至用手抓饭吃。

我便让孩子自己吃,但他爸爸看不下去,受不了孩子自己吃饭,地上身上桌上手上脸上全是饭菜,还担心孩子把碗摔碎,就不准孩子自己吃,被我制止了。

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是从不会到会,何况一个孩子。我们应该为孩子的勤劳感到欣喜,学会忍受孩子把家里弄脏,给孩子自己动手的自由,让孩子在一次次的尝试中,靠自己的力量,突破自己,渐渐变得更自信、更勇敢。

毕竟,我们不能为了不打碎一个碗,而打碎孩子想要自我发展的信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残酷的实验告诉你,孩子为什么胆子小
他1美元换来婴儿做残忍实验,却跻身最伟大心理学家,毁掉无数人的童年
邪恶心理学家用婴儿做实验:我就是要他恐惧一切…
拿8个月婴儿实验,这个人的教育方式曾风靡欧美,现在被抵制
残忍的“阿尔伯特”心理学实验:你自以为是好的,却是孩子的噩梦
孩子为何尤其恐惧某类事物?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揭示教育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