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幼儿的告状行为

 

 

导读:浅析幼儿的告状行为,摘要:幼儿的告状,是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告状是一种发生次数很频繁的现象,幼儿为什么要告状?教师怎样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关键词:幼儿期幼儿告状行为,类似的告状此起彼伏,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幼儿期的孩子变得爱告状,是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侵

 

浅析幼儿的告状行为

姓 名:班级专业:学 号:指导老师:

浅析幼儿的告状行为

摘 要:幼儿的告状,是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告状是一种发生次数很频繁的现象,它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幼儿为什么要告状?教师怎样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关键词:幼儿期 幼儿告状行为

“老师,他抢我玩具了!”“老师,他带糖果了”“老师,他?”一日生活中,类似的告状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告状,从人际关系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某种冲突、矛盾而不能自行化解时出现的,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幼儿期的孩子变得爱告状,这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幼儿的告状,是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而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告状是一种发生次数很频繁的现象,它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类个体,他们的告状行为一定有许多不同与成人的地方。他们的 “告状”看起来事小,但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关系,并会对幼儿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园中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幼儿为什么要告状?教师怎样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一、 幼儿告状的主要原因: 1、为了求得老师公正解决纠纷或请求保护而产生的告状行为。这类告状行为在幼儿的告状行为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之间可能出现象意见不和、争夺玩具、互相冲撞、以强凌弱等纠纷。当这些纠纷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一方或双方就会告诉老师,以求得老师的公证裁决或给予保护。

2、为了试探老师对某件事情或某一行为的态度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有的幼儿并未与谁发生冲突,而是告某人发生了某一行为。例如,告状某一幼儿“口袋里带了糖果”等。幼儿进行这一类告状的目的是试探一下老师对某一行为的态度,然后作为自己是否进行同样行为的依据。假若老师对该行为持肯定态度,那么,告状的幼儿就会马上做出类似的行为。

3、为打抱不平或维护纪律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有的幼儿告状,既不是因为自己与他人发生了纠纷,也不是为了自己的行为寻找依据,而是代人告状或检举其他人的违纪行为。例如,AB发生纠纷时,就会有幼儿到老师那里告状:A又欺负B了”,或者“AB又打起来了”。告状时出于对A的行为的不满和对B的同情,其目的是求得老师对A的批评和对B的安慰。

4、为了逃避责任或惧怕老师批评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有的幼儿由于平时受父母的溺爱和娇惯,从小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形成了不健康的人格,如自私、任性、固执、缺乏友爱和互助合作的精神,攻击性强、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等。他们往往是引发矛盾或冲突的直接责任者,但由于惧怕老师的批评和同伴的指责,为了逃避责任,他们会主动先找老师告状,推卸自己的责任。

5、由于嫉妒别人而产生的告状行为。由于3~6岁的幼儿也有一定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喜欢争强好胜。对幼儿的这种心理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会失去应有的积极意义,而走向消极的一面。例如,有的幼儿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的时候,()并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缩小相互之间的差距,而是通过告状来贬低他人,抬高自己。在这一方面,女孩表现得相对比较明显一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呢?

二、正确处理幼儿告状的方法: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天生都具有一种“我要做个好孩子”的愿望,希望得到大人特别是他们眼里有权威的大人们的表扬。在幼儿园里,标志着自己是“好孩子”的一朵小红花、一个五角星往往是幼儿最珍贵、最值得炫耀的东西。

1、幼儿来告状,可以肯定的是:幼儿对被告知对象的信任。在幼儿园里,不管孩子因为什么原因告状,他们都把老师当作“至高无上的法官”,对于教师的决定他们都会乖乖接受。幼儿告状确实令人不耐烦,但从积极方面看,幼儿乐意和你亲近才来找你,如果能以微笑迎接幼儿的告状行为,这样让幼儿能以轻松的心态大胆说出“真相”,不仅能帮助幼儿心理品质提高,而且对于解决幼儿间的矛盾也就相对容易了。

教师在处理幼儿为了求得老师公正解决纠纷或请求保护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时,必须先了解纠纷的原因,经过调解加以解决,而对那些持强凌弱的幼儿加以批评,对被欺负者给以安慰和保护。

2、幼儿是纯真的“天使”,他们的想法永远那么单纯,所有矛盾也不会复杂,只要教师稍加引导,矛盾自然就能迎刃而解。

当老师遇到幼儿告状,应耐心倾听,全面调查原因,详细弄清告状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切不可妄下定论,或者对幼儿告状感到厌烦,不妥当的处置会让幼儿对教师的信任和崇拜减弱,从而失去亲近孩子的机会。从而使幼儿通过老师的答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以增强幼儿的是非观念。否则,会使幼儿感到无所适从。

3、在为打抱不平或维护纪律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时,教师应问明情况后,对那些敢于制止、揭发别人不良行为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要求其他幼儿向其学习,并向全体幼儿指出欺负别人的行为是错误的。这样的习惯对于幼儿发展能力、认识社会、与同伴交往都是不利的,教师应培养幼儿独立能力,通过培养使幼儿能靠自己解决一些小矛盾,教师尽量给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和空间,从而减少幼儿告状。

4、对处理为了逃避责任或惧怕老师批评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时,老师应该对犯错误的幼儿讲清楚,能够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孩子还是好孩子,不能迁就他的错误,必须给予严厉的批评,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处罚,引导其认识错误、承认错误。如果老师做出让步,让幼儿尝到“甜头”,下次他们就会变本加厉,欺负别人,欺骗老师,并给其他幼儿带来消极的影响。

5、家里“惟我独尊”的宠溺着幼儿,使幼儿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遇到事情总觉自己委屈,认为幼儿园应该和家里一样,享受“众星捧月”的待遇,有事老师帮忙解决似乎一切都可以依赖他人。

在处理由于嫉妒别人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时,教师首先应该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地看待他人的成绩,并帮助他()建立自信心,使这类幼儿认识到只要自己的努

,就可以缩小与别人的差距,甚至会取得更好的成绩,积极引导幼儿的自尊心和进取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针对幼儿告状行为,提出指导策略

大班是儿童评价意识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年龄的关系,儿童评价意识非常幼稚,道德概念和道德意识也比较贫乏,他们对事情的认识比较直观、肤浅。因此,作为教师应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和特点,妥善处理幼儿的“告状”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一)针对性教育

对于幼儿不同的告状原因教师应给出不同的评价,在上述案例中显示,幼儿告状可能原因是寻求自我保护、跟风、伸张正义及家庭教育的结果,对于幼儿寻求帮助和跟风这类告状,教师的态度应该是:看起来在意,事实上忽略。要表现出仔细倾听的样子,但其实可以“忽略”幼儿告状内容,教师应言传身教并非一定要明确对错,可以从生活中教会孩子体会宽容的乐趣。“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以用一些动画片或者视频、故事之类的形式呈现给幼儿,让他们最直观的理解这句话的涵义,从而付诸实践,幼儿期有一明显特征就是好模仿,教师抓住这一特性或许能带来别样的收获。

对于“伸张正义”这类告状,教师应给予适当表扬和鼓励,幼儿都希望自己是“好宝宝”,得到鼓励和赞扬是对幼儿最大的认可,这能够增强他们的信心,满足幼儿自尊自信的需要。新《纲要》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误会他人这一类告状,首先是幼儿管理能力不强,还体现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处理此类告状,教师在平息此事的同时,还要教会幼儿尊重他人,培养幼儿查明真相的能力,并且教导幼儿学会分享与合作。

家庭是幼儿学习的第一所“学校”,因此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家中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但在幼儿园里却是两个老师带着三、四十个孩子,老师为了兼顾每一个孩子,对于告状令人犯难。其实告状一方面是孩子被家里宠成了习惯,另一方面反映孩子对自己处理事情能力的不自信,他们只是一味的依赖他人,因而对于家庭教育引发的告状,教师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遇到问题时,教师给孩子留有余地,先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可在一日活动中组织不同的活动,培养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良好品质,减少幼儿告状行为。

(二)创设良好环境

新《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提供幼儿活动的材料应该尽可能充足充裕,有些“告状”事件是由于材料不足或活动空间狭小而诱发的。于是在活动区,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尽可能多准备一些玩具和材料,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进去,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趋同性”心理。区域活动时,如果教室空间不足,可以安排部分幼儿在走廊活动,以免幼儿在活动中,因为拥挤和无意的碰撞而引起纠纷,从而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总之:教师要重视幼儿的告状,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就不难发现,爱告状的孩子总不乏可爱之处,(如:关心他人、有一定的正义感等)。不管幼儿因什么原因而告状,教师有要以尊重、理解孩子的态度认真倾听,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应付,在了解情况后,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为孩子日后成为“社会的人”和“健康的人”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参考资料:

孩子的五种常见告状动机.

小精灵儿童网站 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及处理

3edu教育网 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分析

王春燕.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J.山东教育,2002,(7-8.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9

刘丽菊.幼儿告状的原因浅析[幼儿教育].黑河教育,2009-3

刘昕.浅议幼儿园中幼儿告状现象[科教文汇].教育教学,2007-10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http://www.btdcw.com/btd-257b8b2c58fb770bf78a5538-2.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幼儿小班新生入园家长会发言稿
经验交流: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对策策略
德育论文:传承感恩——让生活充满爱
专题七 实践运用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独一无二的我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的对策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