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问题孩子各有各的不幸

(之一):问题描述

这篇博文是2008年写的,最近因有编辑索要,所以重新修改了放在这里,希望能对太原的家长朋友们有所用.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作者:李芳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是一本外国名著的卷首语。在这里我却想说:“健康的孩子大都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问题孩子却各有各的不幸。”

    苗苗是我今天见到的一个“问题孩子”。称她为“问题孩子”,是因为见到她和她母亲的时候,她母亲说她的问题很多:“不知道上进”,“不争气”,“懒死”,“个子小还学习不好” ……

    我没有允许母亲面对孩子如此地指责,于是打断母亲的责备,把话题引向了询问苗苗从小的成长经历。

    苗苗从小由奶奶和妈妈轮着带大。因为爸爸在外地工作,经常不在家。妈妈带的时候,由于工作忙常常把她锁在家里,更多的时候妈妈是经常晚上1112点才能回家;而奶奶带的时候,苗苗则要常常挨爷爷的训斥,因为妈妈说爷爷想要一个孙子,而苗苗却是个孙女。

    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当妈妈看到幼儿园的老师不能全心照顾自己的孩子时,便做出了不让苗苗继续上幼儿园的决定,从此苗苗总是在妈妈上班时被一个人锁在家里。于是,苗苗成了一个几乎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孩子,以至经常妈妈带她外出玩时,苗苗都是喜欢一个人独自玩耍,表现出不愿意合群的情景,要不就是独自呆在家里看电视。

    到上学前班时,由于老师经常向家长反映苗苗动作、思维都比别的孩子慢,于是妈妈说“要强的自己”就经常在幼儿园大门外面打苗苗,直打到苗苗跪地求饶。

    后来上小学了,由于父亲有了外遇,父母之间经常在家开战,母亲没有了精力去照顾和管理苗苗,于是苗苗的学习成绩出现下滑,不得已,妈妈先为苗苗休学,继而为苗苗转了学,并留了一级。

再后来,初中毕业上高一,由于学习成绩不佳,被老师称为“白痴”的苗苗不得不再次休学在家。

   现在,休学一年后的苗苗想重新上高一了,所以妈妈带她来见我,想寻找一些帮助教育苗苗的方法。

   我在听完苗苗妈妈的讲述之后,又转向苗苗问她想说些什么。我听到的是:“我喜欢爸爸,我妈太爱唠叨”。听完苗苗的话,妈妈补充说:“她爸经常在孩子面前骂我,什么难听的话都骂,我真的想离婚,自己带着孩子过”,“她爸爸现在指责我让孩子休学,说都怨我”。

    苗苗的妈妈还告诉我,自己有个要好的男同志,俩人经常在一起,女儿对此可能不满意,因此现在经常暗示妈妈说:“你现在都顾不上管我了”。

    同时妈妈也告诉我,苗苗很早就有男朋友了,现在整天上网聊天,搞的那个男同学学习也下降了。

    我仔细看了看苗苗,她的外表和她的实际年龄一点也不相符,简直就像个初一、二的学生。

    这就是我所见到的“问题孩子”。可怜而无助的苗苗,从小经历坎坷的苗苗,从小缺少爱和温暖的苗苗,从小饱受指责、批评的苗苗,从小面对父母争吵的苗苗,从小孤独生存的苗苗。

    苗苗真的是她妈妈所说的“问题孩子”吗?我们真的要从苗苗身上去寻找解决“问题孩子”的钥匙吗?

    我们应该非常痛心地明白:苗苗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是有一对错的离谱的“问题父母”。更为严重的是,苗苗的妈妈在见到我时,并未意识到苗苗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所以一直都在责备苗苗的种种不是。

    又是一例家庭教育的伤心案例,为又一个我遇到的不幸的“问题孩子”伤心,不幸的家庭孕育着不幸的“问题孩子”。

  对于苗苗和她的妈妈,我给出了具体的分析和指导建议。(待续)

 

 

问题孩子各有各的不幸

(之二):问题分析()

  作者:李芳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苗苗为什么会成为如今妈妈所说的“问题孩子”呢?让我们按照0-18岁个体成长的四个主要阶段来试着分析一下:

    婴儿期:0-3岁。对于婴儿来说,这个时期最关键的发展任务是婴儿与母亲依恋关系的建立,也即婴儿与其照看着的依恋情感的培养和建立。如果在这一时期婴儿得不到母亲或直接照看者的亲密关爱和照顾,母亲对孩子的爱抚缺少,婴儿经常处于被忽视或冷漠的状态,甚至会有人经常对孩子发脾气等,都会造成婴儿安全感的缺失,而安全感缺失的婴儿,往往容易出现无端恐惧和不容易信任别人等心理问题。严重的容易引发一系列精神心理障碍,影响儿童身心发育。心理学理论认为,依恋是指婴儿和照看人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表现为婴儿和照看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渴望彼此接近,主要体现在母亲和婴儿之间。依恋对象主要指婴儿的主要养育者——母亲,当母亲能够以婴儿为中心,以足够的爱心、耐心专注于婴儿的生理、心理需要时,婴儿就会在一种舒适、安全的体验中获得对他人的信任,并逐渐为成年后的人格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母亲是否能够细心、适当地对婴儿的行为作出反应,是否能经常积极地同婴儿接触、回应,是否能正确认识婴儿的心理、生理需要并及时给予关注和爱抚等等,都直接影响着母子依恋情感的形成。

    而苗苗却在依恋期建立的关键时期,没有及时获得妈妈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爱抚(妈妈经常处于一种自身情感的焦虑),不仅经常一个人被锁在家里过早地体验了被忽视的冷漠和无助,而且经常因变换照顾场所,过早地体验了分离的焦虑(时不时被扔在奶奶家,见不到自己的父母,还招致爷爷的白眼),在潜意识深处存下了不安全的体验,以至使后来成长的过程中,自然地出现了安全感不足的问题,不愿意与同龄人主动接近、玩耍,喜欢独自呆着的封闭性格。安全感的建立是幼儿期最应引起家长重视和注意的一件事,家长切莫忽视,否则会给孩子的人格发展埋下隐患。

     幼儿期:3-6岁。也称学龄前期。这个时期儿童最主要的任务是发展主动感,克服内疚感。幼儿要在幼儿园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游戏活动获得感知觉的统合,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感知力、肢体交互作用能力等综合智力,同时培养幼儿的伙伴间合作精神,在游戏活动中激发想像力、创造力,促进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幼儿在群体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性与个体自我确认。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一般要进幼儿园,开始接受相对正规的幼儿训练教育,使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在大量的游戏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心理、智力发展。

    而苗苗却在这一关键的时期失去了与同龄人交往和借助大量游戏开发心智的机遇,被母亲错误的认知剥夺了进幼儿园的机会,被独自锁在家中,体验着封闭孤独的成长期,以至在被送去上学前班时,出现了学前班老师所称的“慢”现象,以至因为“慢”还遭到了不了解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妈妈的多次毒打。可怜的苗苗由于幼小的年龄尚不具抽象思维的能力,只能通过老师和家长的面部表情去理解成人的意思,在看到学前班的老师和妈妈都觉得自己“不够好”、甚至是“一个很糟糕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的面部表情和呵斥后,从此在幼小的心灵里烙下了“是自己不好而惹老师和妈妈生气”的“内疚感”,而这种“自己是不好的”的“内疚”心理,正是以后苗苗开始出现挫折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难以主动的“退缩性行为”的根源。“内疚”使苗苗自然地选择了用“退缩”来逃避呵斥,而妈妈也未能懂得及时有效地帮助苗苗化解内疚的心理,客观上由于非理性地顺了女儿的“内疚性退缩”持续“强化”了苗苗的“退缩行为”,以至于苗苗两次休学在家,成了如今妈妈所说的“问题孩子”。(待续)

 

 

问题孩子各有各的不幸

(之二):问题分析()

 (作者:李芳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童年期:6-12岁。也称学龄期。这个时期属于小学阶段,是儿童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即儿童由游戏为主开始向以学习知识为主转变,同时也是儿童由对父母的依恋转向对老师的依恋。这一时期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一方面是儿童的“有意注意”和“认知能力”在这一时期得到迅速发展,且随着年级的递增逐步开始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另一方面随着书面语言的学习和人际交往的扩大,儿童的知识量和学习能力都在不断地扩张和增强,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大多在此阶段形成。如果此时儿童受到了良好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经常能够获得老师和家长的积极肯定,那么儿童则往往容易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力和勤奋状态。反之,儿童则可能表现得自卑、自责,难以形成勤奋向上的良好状态。

    原因是:这一时期儿童的挫折耐受力还不强,儿童的认知观往往局限在“一个好学生就是在校学习成绩好和老师喜欢的学生”,如果儿童这个时期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或是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家长也是责备不断,那么儿童的“自我意识”就会受到打击,学习上的一时挫折由于没有及时得到家长和学校老师的正确引导、安慰和鼓励,就很有可能由此产生过多的不愉快的“自我体验”(委屈、羞辱感)”和低下的“自我评价”(愚蠢、无能),从而形成自卑感。许多孩子正是在家长和老师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情况下,在最初的学习阶段遇到挫折后,在老师和家长的忽视、责备下,不自觉地走上了“自暴自弃”,及至厌学、恐学、逃学的歧途,不仅学业受到影响,而且心理受到了挫伤,人格开始扭曲。

   而苗苗,正是在自己的小学阶段,经历了学龄儿童的心灵灾难。

  小学三、四年级时,因父母的感情问题家庭战争不断,处于情感战争中的的父母根本无暇顾及苗苗的学习和心灵养护,本该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得不到良好家庭环境的及时保护;本该形成的“有意注意”却被父母的战争搞的无法专注;本该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一心一意地学习文化知识、扎扎实实地打牢小学低年级学习基础却因父母的感情战争失去了获得及时帮助的机会;以至学习成绩出现下滑时,还不得不独自面对和承受“差生”的心理折磨。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家庭战争,进一步触发了苗苗自小内心埋藏的不安全感,父母的争吵,使苗苗经常处于一种情绪的紧张和恐怖的感受之中,而情绪的紧张和恐怖的感受,更是摧残了苗苗那本已非常脆弱的进取心和学习力,甚至导致了苗苗生理、心理发育的迟缓。紧张和恐怖的情绪,不仅对苗苗的注意力、记忆力实施了破坏,更为重要的是导致了苗苗在缺失爱的前提下的“无心向学”,因为在大多数孩子看来,父母的战争往往是由于“自己不好”造成的,一般来说,父母战争多的家庭往往会使孩子的心灵受伤害,以至使孩子的情绪遭到破坏,无心学习。

    家庭教育与家庭自身的一系列问题,造成了苗苗成长中的恶性循环,使苗苗在体验婴儿期的封闭,学前班“慢”的低“自我评价”后,继续体验了小学关键阶段“学习成绩差”的低“自我评价”感,“我不如别人”的低“自我评价”和来自妈妈责备的经常性的语言打击(妈妈始终是以批评苗苗不努力为主),使苗苗几乎没有建议起自己自信的机会,自然而然地、难以扼制地从小形成了内心强烈的自卑感和内疚感。正是这种自卑和内疚,使苗苗一点点地丧失了积极进取的欲望。而休学和留级,更是加剧了苗苗的自卑心理,也可以说彻底让苗苗从正常的教育轨道上“败”了下来。

    经常性地锁在家和两次休学,都可能使苗苗缺失了在集体的环境中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刺激“思维整合”的大好机会,以至使苗苗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在今天都显得弱于同龄的孩子,用其妈妈的话说就是:“至今性格一直处于一种非常“幼稚”的状态”(俗称:长不大)。

    经常性地锁在家和休学,可能使苗苗的正常学习链条不断地被中途切断,这种学习的断裂,很可能加居了苗苗与同龄人在学习、认知上的差距,而这种从小到大学习成绩的差距所带来的低“自我评价”,事实上正在不断地“强化”了苗苗的自卑感,使其坚定了自己真的不如他人的个体认知信念,自信的丧失的亲情的缺失,是苗苗无心向上的真正原因。

    经常性地锁在家和休学与留级,都可能使苗苗从小就体验了人生失败后的挫败感和失败后的退避方法,如果父母不能在这一时候及时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和认知,并且选择快乐和爱去支持帮助孩子,则可能正是帮了孩子“遇到困难退缩”的忙,使从小不具安全感的苗苗,学会了用“退缩”保护自己,进一步培养了苗苗的弱耐挫力,不可避免地使苗苗和父母一起在高中阶段依然选择了休学的退缩行为。

其实,我们不难体会,苗苗做为妈妈所说的“问题孩子”,其背后,正是潜藏着孩子成长过程中对成长规律的破坏和不和谐的教育方法。   (待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36fca90100jxy4.html

 

 

问题孩子各有各的不幸

之二:问题分析(三)

     作者:李芳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青春期:12-18岁。这一时期是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包括了整个中学阶段。其中少年期(1213-14岁,15岁)心理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身心发展不平衡,心理矛盾冲突增多,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却又常不服从父母、老师的教育,由此引发了心理发展的第二反抗期(逆反期)。而青春后期(1415-18岁左右)的一大特征则是自我意识的快速形成伴随着青少年尚未走出的理智弱于情绪的冲动期,由此,成功与挫折往往决定着青少年个人在自我认同上的肯定与否定。

     少年阶段是孩子们身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身高,体重,肩宽,胸围以及男女性别特征都在此阶段进入“第二加速期”(第一次快速发展期为0-1),并在短期内达到初步成熟。快速的生理发育往往使少年突然觉得自己长大“成人”了,对自然,社会,人际交往等问题有了自己的认知与感觉,而父母老师却“依然”还把他们当孩子对待,给他们设置许多规矩和限制。由此,这一时期往往造成少年心理的极度“反抗”。而这一时期由于性的初步成熟,也使少年们处于一种新奇、激动、羞怯、不安的情绪焦虑体验之中,往往使他们难以向家长和老师表达自己的“困惑心思”。这种情景下,少年经常会表现出一种情绪的突然失控,如父母一时的误解或过激的言行常会使他们突然情绪发作,显得亲子关系突然变得那么地紧张。这一时期的孩子们往往处于“生理成熟”与“心理半成熟”的矛盾状态之中,用“暴风骤雨”形容他们的脾气是再适合不过了。同时,这一时期的少年还由于年龄的增长交友需求也随之增长,渴望得到他人的接纳与尊重,比较在意自己在同龄人中的地位,与同龄朋友的关系日趋密切。但同时,也潜伏着容易动摇的求学意志,如学习科目增加,学习压力和竞争力增强,家长高期望带来的对学习的严格要求和责备以及学校老师的高期望值与对少数优秀学生的关注等,都会使得学习成绩一般或差的学生,在承受了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双重求进压力下,在难以找到自尊、自信和有电脑游戏的吸引下,动摇自己原本并不坚强的自制力,涣散求学的意志。此时如果家长和老师不能够对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引起高度的重视并施以有效耐心的心理疏导,则容易使少年时期的孩子们求学意识动摇和减弱,在加上初中阶段的少年在学习上往往有凭兴趣出发的特点,不容易做到持之以恒,所以学习问题往往成为少年期主要的心理问题之一。

    青春期(15~18岁)孩子们则随着年龄、智力、知识的逐渐增长和扩充以及自我意识的形成,开始通过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获得个体的身心迅速成长,并逐渐开始成熟。这一时期的主要心理特点是:智力处于发展的高峰期,随着生理发育的成熟,逐渐获得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理解力、注意力和概括力,到高中二年级前后,逻辑思维能力基本完成,表现出认知旺盛的特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同时,自我意识形成,青少年开始并不断思考自己的现在和憧憬自己的未来,“理想我”与“现实我”不断地碰撞。但同时,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也还处于理智弱于情绪的冲动期,当客观现实与个人的期待、判断相统一时(例如考试成绩),便会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否则,便会出现心理冲突,迷失自我,甚至发展为自我拒绝。情绪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敏感、丰富、冲动、不稳定,一些女生,表面上情绪活动不明显,但内心的情绪体验非常微妙和剧烈,甚至微不足道的小刺激,在她们看来却无法忍受。

     而苗苗,正是在自己幼儿和小学阶段都先天发展不足的情况下,无奈地步入了青春期这个极其困惑或易逆反的成长阶段。如果说,苗苗能够在这一时期获得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外部支持的话(家长、老师的鼓励、支持、关注),也许她能够获得一些增强自信的力量,并随着自我认知的形成和年龄、智力、知识的发展提高分析自我、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获得身心与智力、知识的同步增长和成长。

    然而遗憾的是,在成绩不理想的状况下,苗苗在初中阶段依然继续遭受了来自家长恨铁不成钢的批评、指责甚至谩骂,以及来自班主任老师“白痴”的训斥。于是,本来就缺乏自信的苗苗,在连续的外部否定面前,自己更是从此否定了自己,“我不行”得到了持续强化。并且伴随着青春反抗期的到时来,常常对家长的唠叨报以横眉冷对。而作为母亲这位唯一的能够经常陪伴孩子生活的监护人和养育者,则恰恰忽略了孩子已经开始长大,且又进入情绪极不稳定的青春期、渴望家长尊重的现实,依然在生活中随意训斥和安排孩子的一切,甚至对孩子提出的有关青春期的“性”问题感到吃惊,不知道如何应对,加剧了对苗苗“好的学不来,歪门邪道学的快”的指责,硬是和孩子“硬碰硬”,使来自家庭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作用难以发挥效用。

    由此,在现实中缺乏自信和精神寄托并渴望与同龄人交往的苗苗,从此开始了在网上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和乐趣,不仅开始把大量时间用于上网和同学聊天,而且在初中阶段便开始了“早恋”(由于在家中父母难以给予苗苗情感上的认同),再加上学习困难造成的学习兴趣的缺乏等各种问题的积累,使学习成绩一发不可收拾。

    可悲的还在于,父母之间的战争一直持续不断,家庭的不和谐,更是直接导致了苗苗无心向学的坏情绪经常存在,“逃离”这个家都成了她的唯一愿望。

    轮到上高中了,也就是苗苗可以稍微进入相对心理平稳的一个时期时,却由于一次生病,母亲又为其选择了本不至于“休学”的“休学”。这一“休”就是一年,使苗苗完全离开了学校这个良好的学习的环境。作为家长,一方面在负面地对孩子实施着破坏性教育,一方面又一次次为孩子选择逃避和妥协的方式应对成长中的挑战。这也是苗苗如今一直“长不大”,“没责任心”的原因之一。

     同时,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的意见不一致,父亲偶尔回到家面对孩子指责母亲教育的问题,也使家庭教育雪上加霜。本来就辛苦带孩子的母亲不仅没有得到孩子父亲的关怀、安慰,反而得到的指责,这样,不可避免地母亲的情绪会遭到破坏,而情绪不良的发泄对象,最有可能遭到侵害的就是苗苗。家长教育的不一致,最大的受害着就是孩子,家长情绪的不稳定,最大的受害着也是易于为环境左右的孩子,要么孩子不知所以然,不知道听谁的好,以至谁的都不听,要么就是出现两面性性格,学会了迎合讨好来自父母的不同意见,以及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学到了不良的情绪渲泄方式。

    那么,苗苗又要选择从高一开始复读了,面对这样一个妈妈说的“问题孩子”,我们应该给予如何的辅导建议呢?(待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36fca90100jz0r.html

 

 

问题孩子各有各的不幸

之三:指导建议( )

面对苗苗妈妈所说的“问题孩子”,面对即将重新步入学校的苗苗,我们试着给出家庭教育指导建议,希望能对苗苗的成长有所裨益。

     (一)对家长的指导建议:

    1.苗苗父母首先应该设法解决好夫妻二人的感情问题,无论如何都要努力减少或停止家庭战争,努力做到不在孩子面前过激争执或是互相谩骂、指责,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这一点对苗苗今后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作为苗苗的母亲,应该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己生活中的焦虑和负面情绪倒向孩子,学习做一个会管理自己情绪的女性,以开放的心态看待生活、看待自己和家人。

    作为苗苗的父亲,应该主动常回家看看,主动帮妻子料理一下家务,学会主动问候和关心一下妻子,以化解妻子平时独自承担家务的负面情绪,发挥好家庭和谐的桥梁作用。

     2. 苗苗父母要学会给予苗苗无条件的爱,即不论苗苗学习成绩如何,生活习惯如何,目前状况如何,都要满腔热忱地爱自己的孩子。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及时给孩子一个微笑、一个抚摸、一声赞扬、一个拥抱、一句肯定,并经常和孩子一起放松地聊天、游戏、看电影、电视和感受大自然,让苗苗能够真切地感受和体会到来自父母的爱,并学会以同样的方式去爱自己的父母,给苗苗补上爱的这一课。因为,内心有爱和会爱的人,才能健康成长。

    3.面对苗苗在成长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苗苗父母要学会正确看待这些成长中的问题,一是不要操之过急(不要看到问题就张口说);二是不要丧失信心(遇到问题就感觉没救了);三是不要一味地责备孩子和过分进行自责。要努力做到先对问题形成心中有数,然后对解决方法心中有谱,最后再选择恰当的时间、地点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成因,列出解决方法(每一问题都可以至少寻找到三种解决方法),定出具体目标。之后,作父母的就应退到苗苗身后,耐心等待孩子自己去成长(切忌不要一日看不到效果就反复唠叨),父母要做的只是在苗苗身后不断为其加油、喝采、鼓掌、鼓劲。父母持续的鼓励和肯定是苗苗减少退缩性行为,持续良好成长的保证。

    4.苗苗父母应开始学习建立学习型家庭,学习如何尊重孩子、学习如何和孩子沟通、学习如何互相理解、包容、学习如何陪孩子一起长大、学习如何使家长自己继续成长,通过持续学习新知识,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在生活中学习作孩子成长中的楷模,同时要注意发挥好家庭中为人父母的言传身教的积极作用,尤其是面对困难时不屈不饶的身教作用和始终有生活、事业目标的执着精神。做父母的一定不要忽视对孩子理想信念的引导,而学习型家庭是理想信念持续的保证。

    5. 苗苗父母要减少或停止对苗苗的负向批评和指责,多用鼓励、引导、赞扬的方法帮助孩子恢复自信、树立信心、尤其是在孩子遇到挫折、建立新习惯缺乏耐力时更是要坚持鼓励。即使苗苗在改变旧行为之时有反复,也不要急于指责、批评,而是要耐心鼓励,给予信心。同时家长要树立不求全责备、不过于追求完美的思想,学会允许苗苗犯错误,允许苗苗身上有缺点。世上无完人,相信每一位父母都能懂得这一道理。

    6.苗苗父母要学会给苗苗自我管理的权力,学会给孩子一点自己的空间。一是减少事事处处替孩子做,替孩子想的“替代”行为,逐渐让苗苗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二是定期支付苗苗一定的零花钱,培养孩子管理金钱的能力;三是定期委派苗苗代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如购物、交水电费等各种费用、银行取存款、邮寄物品、打扫房间卫生、问候亲朋好友、接送客人、做饭等家务,使苗苗通过家庭生活的参与,学会生活管理的能力和承担家庭责任,从生活中逐渐培养为人的责任感;四是在孩子独处时不要过多地打扰孩子,培养苗苗安静思考和集中精力做事情的良好习惯。

    7.苗苗父母应主动与学校和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将苗苗的情况如实地告知老师,取得学校和老师对苗苗的了解和支持,建议老师多给孩子鼓励,并与各科老师共同商讨一下苗苗新返校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作业量、难度、学校和家长的信息沟通方式等。同时可能的情况下,利用假期为苗苗请一两位家教老师,帮助苗苗过渡好初中阶段文化课和高中课程的衔接。最后就是和苗苗认真地谈一次话,告知做好复学的心理准备。一是与各科老师相处的心理准备;二是与同学相处的心理准备;三是功课压力的心理准备;四是成绩暂时可能落后的心理准备。(等续)(作者:李芳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36fca90100jzwq.html

 

 

问题孩子各有各的不幸

之三:指导建议( )

 (二)对苗苗本人的指导建议

    1.苗苗首先应该做的是:重建对自我的认知------我不笨,也不懒,经过努力,我和别人一样可以获得进步。通过专业老师的帮助,使苗苗能够尽快从过去“笨和懒”的负性认知中走出来,确信自己过去背负的“笨和懒”只是一种外界的评价模式,并不代表真实的自我,是童年起就多次听到的负性评价和父母、老师教育的过多负向行为,导致了自己对自己的错误认知。所以,还自己一个本来面目,由此提升自信,增加求学的动力,是苗苗首先要做的事情。并坚信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特的,自己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要依靠自己来走,没有谁可以替代我们自己。即把对自我的认知调整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2.其次,苗苗要积极主动获得专业老师的帮助,即请有经验的中学老师对自己的学业基础做一个仔细的分析,在老师的帮助下,为自己确定一个具体、可操作的短、长期学习目标和计划,然后,从兴趣课目开始抓起,由浅入深地逐步开始文化课的学习、提升。学习中,一定要做到由简入繁,一定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让自己从简单处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并懂得坚持的道理。此步可以借助家教老师的帮助,适当吃一些偏饭,但主要是要通过老师的帮助,培养起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能力来。即把学习目标和开始的步伐调整好。

    3. 接下来,苗苗应该主动寻求好外援的支持。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苗苗不仅要在短期内补上过去的知识漏洞,而且要努力克服过去在学习中养成的惰性习惯,如遇到困难就后退、就休学等,同时还要战胜过去形成的自卑心理,并学习处理与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系。这一系列的攻关项目如果单靠苗苗一个人“”孤独前行,势必会形成很强大的意志力考验和心理的考验。为了使自己能够较顺利地度过奋进的初始期,苗苗应该主动去寻找一些外援支持,使自己能够在奋进困难中,经常能够获得一些鼓励和帮助,以增加自己前行的力量。一是寻求来自家庭中父母的支持,苗苗可以真诚地告诉父母,自己需要获得他们什么样的帮助,如定期鼓励自己一下,或在自己做的不好的时候多等待一下或给一个暗示即可;二是寻求学校老师的支持,学习主动向老师靠近,经常主动去听取各科老师对自己学习的意见和建议,主动请求老师的鼓励,如对老师说:请给我个鼓励好不好?三是寻求同学的支持,可以找一俩个要好的同学,请他们在看到自己消极的一面、一刻时,及时给自己个提醒,帮助自己树立坚持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如果可能,苗苗也可以定期寻求专业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使自己在拥有一个良好的激励环境中,慢慢学会并形成顽强的意志力,最终成为一个自主性强的人。即把社会支持系统利用好。

    4. 苗苗还应该主动地增强一下自己的课外阅读,扩大阅读的范围,有计划地阅读一些社会性、历史性、科普性书籍和人物传记,帮助自己扩大对人生的领悟力,逐步提升自己理解知识的综合能力。同时,主动多参加一些课外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促进自己综合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有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从多层面促进自信的建立。即把单纯的文化课学习扩展到对整个人文社会知识理解的层面上来。

    5. 苗苗要学习接纳自己,接纳他人。一是允许自己做错事,不要一做错事就恢心丧气,要懂得任何人在成长的路上都会有失误和问题,化解了问题,纠正了失误就依然可以很好地前行;二是允许别人做错事,要懂得人无完人,别人和自己一样都有可能做错事情,从而以宽容的心去对待父母、老师、同学。即把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快乐阳光的状态。(全文结束)(作者:李芳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36fca90100k4yd.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童心理问题需及早干预
教艺花园:  帮孩子树立健康心理的典型案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用爱和自信消除孩子内心的嫉妒
“逆反有理”---一场精彩的家庭教育讲座
楚才阅卷老师:孩子为啥都选了《大人的陋习》一题,而且都在吐槽父母同一个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