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初探

韩云霞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家长们和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希望得到有效的指导。然而,我们一提到家庭教育,着眼点往往只是指父母对孩子的亲子教育,却忽略了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还没有引起大家关注的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目前隔代教育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探讨。

一、隔代教育客观存在的必然性

隔代教育就是由祖辈家长对孙辈的看护和教育,一般是在三代家庭和隔代家庭中进行。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和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是目前家庭教育中的两种主要形态。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年轻父母工作负担提前的加重,目前,儿童家庭的隔代教育有增长的趋势。据有关资料表明,为了配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作了一项有关中国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在上海有50?60%的孩子由祖辈教育,在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则占总数的一半。在全国有近一半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这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是中国特有的国情决定的。尽管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但有统计表明,我国三代家庭仍占家庭总数的37%。儿童年龄越小,儿童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三代家庭所占比例越大。也就是说,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越来越普遍。

如果我们从幼儿园门前经过,会常常看见这样的情形:早晨,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会准时地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下午,他们又会提前来到幼儿园门口等着接孩子回家。这些老人身背着孩子们的书包,手里拿着孩子们的水壶和零食,天若冷时,他们手上会多拿一件备用的衣服,天若热时,一定会带一把遮阳伞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我国之所以有这么普遍的隔代教育现象,是和我国特定的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一方面,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有大批老年人退休.回家,他们有精力和时间照顾孙辈;另一方面,计划生育使得家庭普遍进入独生子女时代,人们对子女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很多。

在西方国家,似乎很少把教育孩子的天职旁移。原因很简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最好的老师、最久的老师。他们孩子从生下来的第一天开始到上小学、中学之前,每个年龄段都有专门的机构来照顾孩子。西方国家对于03岁的孩子的教育尤其重视,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机构工作是十分严谨的,育儿人员要经过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查,而且必须具有专业的资格证书才能上岗。这些专业的幼儿园可以从生活到学习等方面给孩子全方位的照顾。有了这样的保证,西方国家的幼儿们在出生之后,父母就可以完全放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在我国隔代教育确是一个颇令人无奈的话题。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日趋酷烈,年轻父母一般缺少时间和精力进行亲子教育。孩子多半是由祖辈为主养育。所以在我国,隔代教育是社会长期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家庭教育模式,这是一项社会化工程,其客观存在的必然性,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教育模式的成败在某种程度上关系着未来中国人口的质量。

二、隔代教育的利弊分析

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模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通过对隔代教育利弊分析,在发挥隔代教育优势的同时,注意克服种种负面影响,走出误区,对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科学育儿水平,使我们的孩子都能快乐而健康地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关于祖辈教育的议论,往往是谈隔代亲的弊病,这有失偏颇。事实是,祖辈在养育孙辈中的贡献绝不逊色于父辈,军功章里也应有祖辈家长的一半。

北京大学儿童心理学研究所的教授黄海波在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分析了祖辈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特有的优势,他认为:一是祖辈家长有爱心,对孙辈十分喜欢,他们有充裕时间和精力,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二是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孩子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他们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三是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他们认为孩子应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下学习与生活,不必强求一定要这样那样。

事实也证明,由于不再有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拖累,祖辈心态上比工作紧张、压力繁重的年轻父母要平静得多,所以会比较有精力和耐心去陪伴、教育下一代。俗话说,老小孩儿,小小孩儿,就是说老人自身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与孩子玩,极易与孙辈建立融洽的感情,因此也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础。由祖辈带大的孩子,身体素质好,在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要强于其他孩子。

隔代教育成功者也不乏其例,比如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是由伯祖父抚养长大的;现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就曾接受过奶奶严格而良好的教育;英国的哲学家罗素是由奶奶带大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是外祖母对他实施的早期启蒙教育,等等。这说明,祖辈的隔代教育,也能把孙辈培养成才,有的甚至能成大才。

孩子由祖辈教养,年轻父母得以解除后顾之忧,专心致力于事业、工作上。隔代教育也可以缓解老年人的孤寂,使其从孙辈的成长中获得生命力,看到自己生命的延续,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对老人保持健康的心态大有裨益。然而,由于祖辈在生理和心理上必然带有老年人的特点,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有差别,所以隔代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

一是隔代教育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任性、唯我独尊、不合群、不懂礼貌等一些不好的性格和习惯。

人到老年往往格外疼爱孙辈,可以说老年人疼爱孩子是无庸置疑的天性,并且容易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之中。由于面对的是第三代独生子女,老年人心理上会有一些顾忌??若出差错,怕儿女责怪。于是老人们总让孩子处于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事事依着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对孩子不合理的欲望也常会无原则地满足。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辈有更多的时间去料理孩子的饮食,餐桌上经常会出现一两道孩子的专利菜。孩子也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我的东西,不允许别人染指。一旦被侵犯就会大哭大闹,不依不饶。而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又会出面干涉。时间一长,孩子会以为自己是家庭的主宰,人人都得听自己的,稍不合心意就大哭大闹、发脾气等任性行为,,以达到满足自己非分要求的目的。

二是过分保护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强了孩子们的依赖性,容易使孩子变得更加娇气。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和责任感。而在实际生活中,不少祖辈习惯于包办孩子生活上的一切事情。当孩子把玩具乱扔时,他们会一遍遍地整理;当孩子蹒跚着上下楼梯,他们担心孩子摔倒,会抱着孩子上下楼梯;当孩子自己吃饭时,他们又担心孩子弄得一塌糊涂,就一口一口地喂种种做法,使得孩子的手脚得不到充分的运动,孩子的大脑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动作发展缓慢,独立生活能力差,增加了对家长的依赖心理。孩子一旦遇到困难和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往往没有信心去解决问题,反而产生愤怒、不满的情绪。

三是祖辈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影响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

老年人思想相对落后、保守,观念相对滞后,不太容易改变几十年来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不能很快跟上社会发展和观念更新的步伐,所以在与孩子相处时,他们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的拆卸行为、尝试行为等一切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比如,到孩子正兴致勃勃地拆卸一辆玩具汽车时,祖辈总.会加以阻止和批评。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一辆完好的玩具车是不可以被拆卸的,并且把孩子的这种拆卸行为当作一种不良行为。其实,这恰恰是孩子探究事物特点、规律的创新行为的表现。

四是失足少年与隔代老人育孙不当有关。

有一项资料显示,中国有60%以上的失足少年与隔代教育有关。有不少问题少年从小都是由老人带大的。当前在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时,结论也是在隔代教育和有家庭暴力的家庭中呈高发状态。

三、隔代教育目前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

由于隔代教育对孩子的溺爱,老一辈与现代教育格格不入的教育方法等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使孩子出现了性格孤僻,与父母感情淡漠,行为、学习习惯不好,自控能力差,综合素质发展不均衡,家长稍有不依,孩子便哭闹不止等问题。

一是性格孤僻妨碍孩子成长。

案例一:一位家长反映,由于他们夫妻俩做生意比较忙,孩子从小送给爷爷奶奶照管。孩子现在已上二年级了,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与父母也很少沟通,上课不专心,学习成绩不理想,老师希望就孩子教育问题得到家长的配合,可是他们却不知该从何入手。

案例二:我单位一女同志的孙子快三周岁了,两周岁时因儿媳打工,把孩子送到农村姥姥家,父母未能陪伴孩子,孩子语言发展较慢,不会说几句话,反而在姥爷的影响下还学会了骂人,没办法只好不让儿媳工作,又把孙子接回家,经过半年多时间才基本矫正过来。

二是易致亲子隔阂。

在幼儿园有些小孩,从小就是由爷爷奶奶老一辈带大的。一般老人对孩子主动找小朋友玩耍和孩子的户外体育锻炼大多持消极态度,让孩子成天在家里转。到幼儿园,这些孩子不但身上的性格缺陷特别明显,而且,也不利于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培养,容·易导致亲子隔阂。因为儿童时期是教育的最好时期,也是父母培养感情的最佳时机。孩子从小就被父母无缘无故地甩给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孩子幼小心灵或多或少会投下一片被抛弃的阴影。

据大家谈专题组与成长网对近1000个面临隔代教育问题家庭所进行的问卷调查:隔代教育弊大于利。由老人带孩子,76%的家长表示对孩子的生活很放心,但在学习和行为习惯上不放心。虽然有58%的家长认为孩子可以学到尊老爱幼、礼貌、谦让、节俭等传统美德,但有95%的家长认为孩子和老人在一起养成了一些不好的性格和习惯,孩子在家任性娇气、唯我独尊、霸道横行、懒惰散漫,其中57%的年轻父母同时觉得孩子变得胆小、过于听话、无主见、偏于内向。

87%的家长认为自己长期不在孩子身边,会对亲子关系造成负面影响。有83%孩子(相比爷爷奶奶)更怕爸爸妈妈,虽然爷爷奶奶在身边,41%的孩子仍感到害怕。92%的孩子表示特别想让父母多一些时间和自己在一起。绝大部分家长是因工作忙才无奈将孩子交给老人带,81%的家长表示如果有时间会选择自己带孩子。

三是教育内容的陈旧与背离。

由于孩子长期与祖辈生活在一起,这部分人自然就成了孩子的家庭教师,他们肩负着教育孩子的直接责任,履行教育孩子的义务。他们主观愿望是好的,而且也非常尽职尽责。然而,由于这些老年人生活的时代与晚辈不同,他们所受的教育与当代人有很大的差异。思想观念都比较僵化,所掌握的知识陈旧,因而只能将自己掌握的有限知识与信息传授给孩子。

实施隔代教育的教育者由于年龄和时代的原因,一般存在着知识水平偏低,不能胜任对孩子的教育,农村的爷爷奶奶就更不行了。据调查,农村75%以上的爷爷奶奶是文盲或半文盲。城镇的这部分人文盲或半文盲也占45%左右。由于文化素质低,见识浅薄,只能将民间流传的儿歌、打油诗、谚语以及鬼怪故事等一些粗俗的东西作为教育内容。有的甚至将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东西传授给孩子,使下一代深受其害。

在隔代教育下,由于教育内容的陈旧,教育方法的不科学,教育不及时不到位,常常使孩子出现很多的问题。如抑郁与孤独,焦虑与恐惧,嫉妒与怨恨等不良心理,以及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厌倦学习。例如,有位家长反映,他的孩子已上小学五年级了,从小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没有培养学习兴趣,只知道打游戏机,老师劝说听不进去,家长为此很苦恼。

据某省一个县级市的8所农村初中的隔代学生情况调查反映,有85%的班主任老师不约而同地反映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提不起精神来,上课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辍学学生中有264%来自于隔代监护家庭。

四、建立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

不管利也好,弊也罢,总之,隔代教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不争的事实。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如何才能让隔代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对家庭生活更有利?当前正值全国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之际,重视发展家庭教育,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育儿能力,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之一。面对隔代教育当前出现的一些问题(误区),加强对这个方面的探讨与研究很有必要。总之,中国传统的隔代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应与时俱进,建立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

1.良好的隔代教育,关键在于祖辈看护人综合素质高。

家庭教育本来是一门科学,可是中国的家长们从来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几乎每个人结婚后自然就会生孩子,当家长,不用学习考试,无师自通。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在今天独生子女的时代,做家长的特别是隔代家长们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们成长的要求。解决的唯一办法,只有努力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质。祖辈家长应具备以下一些条件:

(1)身体健康,比较有精力,心态年轻,乐于养育孙辈;

(2)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没有精神障碍;

(3)性格开朗,没有固执偏执倾向,对孩子有耐心;

(4)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

(5)善于吸收新知识,接受新观念,科学育儿;

(6)待孩子慈爱宽容,但不纵容、不溺爱,善于引导教育

(7)懂得幼儿的饮食营养和生活护理;

(8)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讲究文明礼貌;

(9)喜欢户外活动,经常带孩子外出玩,引导孩子认识周围世界;

(10)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及时与孩子的父母沟通交流。

2.新型的隔代教育需要父母和祖辈的相互配合,各自定好位。

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基本的组成成分,缺少亲子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家庭教育,而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而不是替代。缺少父亲的照料会使子女产生自卑和不安全感;没有母亲的关心会使孩子缺乏幸福感和亲切感,以上两者的任何一方缺少都会使孩子在前途的选择、人际关系的沟通上产生障碍。所以抚养孩子是为人父母的义务与责任,年轻的父母不管多么忙,都要抽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别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老人。

几乎所有年轻父母与老人在教育孩子方面都产生或多或少的矛盾。和老人出现分歧和冲突时,82%的年轻父母想极力说服老人,但其中也有36%不能说服;有18%的年轻父母则不愿影响和老人的关系或碍于情面不说出来。当父母和祖辈因自己的事而争论或吵架时,有73%孩子表示不知道该听谁的。

隔代亲并不能取代父母的亲子教育,颠倒了主次关系,变成为先儿孙之忧而忧,后儿孙之乐而乐,甚至形成老少错位:祖父是佣人,父亲是主人,母亲是客人,孙儿是先人,这样的家庭教育非出纰漏不可。

建立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父母和祖辈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必须做到相互配合,首先要各自定好位。父母是孩子法定的监护人,负有直接的抚养与教育责任。而老人也该给自己定好位,既不越位,也不做摆设,应做好亲子之爱的润滑剂。要努力做到喜欢孩子,但不溺爱,注意别把旧习惯、坏德性影响到孩子。因为幼年时期是孩子各方面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许多从小养成的习惯,长大后是很难改过来的。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父母在对子女教育中角色不到位和祖辈隔代教育中的局限性,目前隔代教育的质量不尽人意。然而目前的现状又表明,中国家庭完全脱离隔代教育这种现状还不大可能。这样就需要两代人多沟通,尽量为孩子多想一些,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

3.办好祖辈家长学校。

要想让祖辈们更好地教育好下一代,使孩子健康地成长,必须提高祖辈们的自身素质,使老人们活到老,学到老。举办各种形式的祖辈家长学校(四老家长学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也可以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些临时监护人请到学校或送教上门,向他们宣传先进的家教理念,帮助他们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指导他们搞好家庭教育。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转变祖辈的教育思想观念,改变他们陈旧的教育方法,向他们介绍科学育儿知识,可以请一些年长有经验的老教授、老专家讲课,也可以介绍交流一些隔代教育好的祖辈家长的好经验,不断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

家长学校可由幼儿园、小学校办;也可以由社区有关部门妇联、教育、共青团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部门联合举办;还可以搞换位家长学校(如长春市安达小学就搞分类家长学校,有祖辈家长学校、父亲家长学校、母亲家长学校,以及孩子尝试当家长的教育活动。)继续开展优秀标准化家长学校创建活动,吉林省九五和十五家庭教育发展规划已明确了具体标准,每年都进行督促、检查、评比、表彰,以不断提高家长学校的质量。

4.发挥五老作用,以社区为重点,搞好隔代教育。 如何做好社区的家教工作,《中国妇女报》68日头版头条刊登一篇文章活跃在社区的家教志愿者,讲的是在北京东城区建国门街道,几年来一直活跃着一支主要由离退休的老同志组成的家教志愿者队伍,他们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在社区广泛宣传家教知识,有针对性地对社区的孩子进行教育,用他们的耐心、诚心、爱心换来了孩子和家长的理解,真正把家庭教育做到了邻里之间,做到家门口,做到了家长的心坎。在如何做好社区家教工作方面,他们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他们在社区办家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开展家教咨询。现在共有家教志愿者146人,他们成立了领导小组,还成立了家教研究组和家教讲师团。

在吉林省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队伍中,从事家长学校工作的老教师就有5000多人,他们都是老年志愿者,有的当家长学校教员,有的编写家教材料,有的在社区进行家教咨询。双辽市关工委组织教育关工委6位老教育工作者,从去年9月开始编写了一本《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重要节日传统节日选编??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资料》即将出版,供给广大家长学习及家庭教育讲座参考。双辽市现有100多名老教师参加家教周会工作,已讲了80多课时。通过空中课堂,利用电视媒体,使家庭教育覆盖了全社会。

5.建立双休日祖孙俱乐部,组织祖孙同乐活动,加强对隔代教育的分类指导。

6.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和推动,形成全社会重视隔代教育的良好舆论环境,多编写、出版祖辈家长读物,增加隔代教育的广播、电视节目,以满足祖辈家长这一广大人群的实际需求。逐步建立隔代教育的指导网络,多宣传构建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结合好的典型。

7.加强理论研究,社科院、教育部门、妇联、团委、关工委等相关部门以及教育研究会、德育办、科学育儿中心及小学、幼儿园等单位,应对祖辈家长与隔代教育搞理论研究,要摸出适合对祖辈家长进行隔代教育指导的模式,以便不断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

(作者单位系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jia.cersp.com/JSB/XXXJT/LLJW/200702/12510.html

 

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你解决隔代教育的常见难题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原创】​高万祥:谈谈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孩子的策略
双亲教育与隔代教育如何平衡
隔代家庭教育的利弊与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