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真抓好孩子的学前智力开发


4岁至入学前孩子的科学培育(一) 

    从4岁至孩子入学前(6岁左右)这段时间,称为儿童的学前期或幼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体格生长趋于稳步增长,与外界接触机会增多,正处于品德、性格的形成期。同时,他们的语言能力继续发展,想象、创建意识开始萌生,求知欲进一步增强,还初步掌握了数字、时间等抽象概念,正处于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小儿常见病和传染病发生机会仍然较多,需要继续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并注意防止各种意外事故发生。这个时期的孩子应当怎样科学培育呢?

    一、仍要把孩子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资本,这个资本必须从儿童时期开始积累。孩子的发育状况,可以通过孩子的身高与体重做出初步判断。1岁以后,孩子的平均身高、体重可用下列公式估计:身高(厘米)=年龄×5 +80;体重(千克) = 年龄× 2 + 7。但同龄孩子的身高、体重有很大差异,特别是体重,上下浮动10%都属正常。

    家长要想孩子发育正常,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保证孩子全面、充分的营养供给。

    学龄前儿童精力旺盛,体力、智力活动量大,能量与营养的消耗增加,所以:

    一定要让孩子吃好三餐。这个时期的孩子,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应为 11.16。钙、磷和铁的供给要丰富,以适应骨骼迅速生长的需要。每天所需各类食物量如下:主食米、面及杂粮约125250克;牛奶或豆浆1瓶(200250克);荤菜包括蛋1只(约50克),鱼、禽、肉、肝类100克—125克;素菜包括蔬菜100200克,豆腐加其他豆制品50100克;水果2个(约50100克);烹调用油1015克,糖20克。每天下午加一份粮食类点心,约2535克,以增加能量摄入。四季饮食要有变化。一年四季,由于天气的变化,孩子的饮食是需要有所变化的。家长一定要为孩子挑选新鲜、适宜、无污染的应季蔬菜、水果,并将饭菜做得既有营养又口味好,才能引发孩子的食欲。

    提供有助于儿童智力发育的营养素。要让孩子聪明,除先天因素、环境和教育外,膳食的提供也是重要条件之一。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发现,膳食中某些营养素与大脑的生长发育、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分析能力的关系相当密切。

    葡萄糖:大脑的发育和智力增长都需要消耗相对较多的能量。因此,孩子的膳食中必须给予足够的葡萄糖供给。一般富含淀粉的食物,如米、面、薯类、豆类等,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葡萄糖可供利用。动物肝脏中的淀粉最容易水解为葡萄糖,动物血液中的葡萄糖可直接供人体利用。一般水果中也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在特殊的情况下,还可直接口服或静脉补充葡萄糖。

    蛋白质:蛋白质的质与量不足都会影响大脑发育。植物中以花生和大豆含蛋白质较多,在动物中瘦肉和鱼都含量较高。有人主张,理想的蛋白质摄入应当是动、植物各半;在动物蛋白质的摄入中鱼和肉各占一半。

    磷脂和胆固醇: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脑细胞和神经细胞中含量最多。磷脂具有增强大脑记忆力的功能,并与神经传递有关。幼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适当食用动物的脑骨髓、大豆、猪肝、猪肾、鸡蛋是有益处的。

    谷氨酸:能改善大脑机能,还能消除脑代谢中“氨”的毒性。幼童应多吃些含谷氨酸的食物,如牛肉、大米、黄豆、乳酪和动物肝脏。

    磷:是大脑重要活动中必需的一种介质,适当进食虾皮、干贝、黄豆等含磷丰富的食物,对大脑的智力活动有益。

    维生素:某些维生素对脑也有影响,维生素B1和尼克酸影响最大。维生素B1在酵母、麦胚、牛奶、瘦肉、动物内脏、豆、谷类中含量较丰富,而尼克酸则在花生、谷类、豆类、动物内脏和瘦肉中含量较多。

    微量元素:目前研究提示,缺锌、铜、锂、钴会影响智力发展,甚至引起某些疾病,如大脑萎缩症、神经发育停滞等。牡蛎、鱼、肉类、肝、蛋、花生、核桃等食物中含锌较多;肝、肾、肉类、贝类、豆制品和叶类蔬菜、硬果中含铜较多。

    这里要特别提示的一个问题是,千万不要让孩子过量食入肉、糖等酸性食物。正常人的血液呈弱碱性(PH7.4),过量食入肉、糖之类的食物,血液等体液会随之被酸化,呈现酸性体质。轻者手脚发凉、易感冒、皮肤脆弱、爱哭、易受惊;重者导致体内缺乏钾、钙、锰等矿物质。这些矿物质是维持人脑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一旦缺少了会导致记忆力和思维力衰弱,甚至引起思维功能紊乱及某些精神病,是引发儿童孤独症的主要根源。

    要进一步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46岁的孩子很贪玩,饭前一定要让孩子收好玩具及用具,洗净双手,先坐在吃饭位子上安静一会儿;吃饭时要让孩子独立使用餐具自己吃饭,并注意训练孩子用正确的姿势吃饭;要鼓励孩子吃各种菜,不偏食、不挑食,大人要注意给孩子做出好样子;饭菜不可一次给孩子盛得太多,以避免孩子养成剩饭的习惯;对同桌吃饭的人要平等,不要把好菜饭专给孩子吃,以免养成孩子自私的心理;吃饭时要保持愉快,不要这时训斥孩子,也不要逗孩子哈哈大笑,以免影响食欲或发生意外;吃一顿饭的时间一般以30分钟为宜,既不要让孩子狼吞虎咽,也不要让他拖得太久,更不能让孩子边吃边玩,当孩子动作慢时要加强引导和训练;孩子对喜欢吃的东西有时会没有节制,父母一定要加以控制,防止他暴饮暴食。

    这里要特别提示两个问题:

    一是孩子不爱吃饭,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问题,多半是偏食、吃零食、过度疲劳、贪玩、精神因素等造成了胃肠功能紊乱。父母一定要耐心查找原因,既治标又治本,首先纠正引起孩子食欲不佳的原因,然后再从少量开始,尽量给孩子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随着孩子的兴趣经常更换花样。同时还可以给孩子吃一些助消化的药物,如消食片、胃蛋白酶合剂、胖得生等。千万不要在这时给孩子吃一些糖果、冷饮之类的食品,那会进一步损伤孩子的脾胃。也不要强迫孩子吃饭,或吃一些自认为营养高却难消化的食物。据资料报导,孩子挑食、偏食会造成缺铁,影响数学学习能力,而且对女孩的影响更明显。

二是小孩子都爱吃肯德基、麦当劳,这些食品在西方国家已被认为是“垃圾”食品,即高热量、低营养食品,对孩子的健康不利。家长应少带孩子去这样的快餐店;也不要经常给孩子买一些香肠等熟食制品,更不要带孩子去吃街上的烤羊肉串,或到小摊上去用早餐。其实,就是大饭店也应当尽量少带孩子去,那里的气氛并不适合孩子。还有大商场、超市里大量出售的果冻等小食品,也要少给孩子买。小孩子爱吃小食品会影响他的食欲,因为吃果冻引发的吸入性窒息已有不少。所以,家长不能孩子一要就满足他,而应当给他讲明利害,尽量让孩子不吃。否则,很容易吃出病来,还会养成孩子要怎么样就得怎么样,非常任性的个性。

    (二) 保证充足的睡眠。

    为了让孩子有个聪明的大脑,45岁幼童每天必须保证1112小时的睡眠时间。家长不仅要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还要让他养成按时作息、早睡早起的好习惯。3岁以后的孩子,大多不喜欢睡午觉,父母不必勉强孩子,睡也不要让他睡得时间过长。因为孩子日间精力消耗殆尽,晚上更易熟睡。当然,也不能让孩子白天过度疲劳,那会使孩子出现尿床、夜游或做恶梦等现象。

    这里要提示的一个问题是,一定要创造条件,尽量给孩子一个自己的房间,而且尽早培养他晚上自己单独睡的好习惯。不要让孩子一直和父母或祖父母同寝,养成没有大人陪着就不能入睡的坏习惯。实践证明,孩子不仅在生理上有个特定的断奶期,心理上也有个特定的断奶期。让孩子独立睡眠是生理断奶的第一步。在孩子学前期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孩子入学后学习上也会有很强的依赖心理,离开家长陪同就不能复习功课、完成作业。到那时家长再想纠正,难度要大得多。

    (三)不能忽视孩子的运动锻炼。

    运动训练有很强的节奏性和协调性,对孩子神经系统、运动系统,以及大脑皮层的记忆、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都能起到促进作用,是学前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学龄前儿童已具备了较好的动作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家长要让他学习一些更高技巧的动作。比如,小步走、快步走、走直线、走窄路、踮脚走、蒙眼走、走平衡木;直线跑、绕圈跑、负重跑、绕障碍物跑、过障碍物跑、钻山洞跑;单脚跳、双脚跳、从上往下跳,过线跳,进、出圈跳,跳绳;学拍球、投球入篮、拍球过网、对墙拍球、双人传球、打球、踢球;玩沙、玩水、捏泥人、搭积木、插拼板、串木珠、扔沙包;翻跟头、做体操、游泳、踢毽子、骑三轮童车,等等。

    这些训练同时又是一种游戏,孩子很感意接受。如果家长能亲自担任教练,那会使孩子更愿意接受,同时又能使安全更有保证。

    这里要特别提示的一个问题是孩子衣服、鞋袜的选择。幼童的特点是身体长得快,每天走路、奔跑、玩耍,活动量很大。家长为他们选购衣服和鞋袜时一定要首先考虑有利于孩子的发育和运动,而不是好看和时髦。衣服应当宽松,便于脱穿,特别是裤子立裆不能太短,裤带不能勒得太紧,可松了又容易掉裤子,所以最好还是穿背带裤。孩子在5岁之前,脚的发育还没有定型,同时大脑尚在发育之中,控制运动能力有限。家长一定要为孩子选购有利于足弓、脚趾发育运动的鞋。孩子走路时重心在脚跟,走路不稳,所以鞋子一定要防滑;鞋底要有一定强度,中间呈标准弓形;鞋的前部有足够的空间,使孩子脚趾能正常发育;用料柔软轻便,以保证脚趾、脚跟皮肤不会受到伤害。

    二、要特别重视孩子人格与品质的培养

    凡是从事过教育工作或是对教育有过研究的人,都有一条共同的体会,那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受智力因素的影响,还受着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且通常情况下后者的影响远大于前者。

    46岁正是孩子心理发育的第一个高速期,一个人大约从4岁起,经历的某些事情就能终生不忘了。这个时期,孩子在前一个成长阶段萌生的是非观念、道德情感、行为习惯、个性特征,都会随着他的成长逐渐明确起来,成为他人格与品质的外在表现。人的人格与品质这种东西,形成后一般很难改变,是要伴随和影响孩子一生的。古今中外无数的历史事实都证明了,有杰出贡献的人物所以能取得杰出的成就,都与他具有高尚的人格与优秀的品质密切相关。如果父母希望自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能变成现实,就要从小注意培养您的孩子,让他具高尚的人格与优秀的品质。

    (一)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是非观念是人对行为规范的理解,是对于“是”与“非”的理性认识。孩子34岁以前就有了是非观念的萌芽,34 岁以后这种萌芽状态的认识会逐渐发展为较明确的是非观念。在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中,家长要坚持正面教育,讲清道理,把正确的认识传授给孩子。

    一要注意家庭中的是非评价。孩子的是非评价能力是在成人的影响下形成的,开始他常常只是重复大人的看法,以后才慢慢地学会独立分析。所以,家长对周围现象的评价,应当有坚定的原则性和高度的鲜明性,热情地赞扬和肯定那些“真”、“善”“美”的事物,痛切地否定与贬斥那些“假”“恶”、“丑”的现象,以便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打下爱憎分明的烙印。如果家长是非含混,善恶不清,甚至是非混淆、善恶颠倒,就很难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二要注意对孩子要求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在要求一致的家庭中,孩子很容易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并趋于相对稳定。反之,如果父母或其他亲人,在对孩子的要求上意见不一,或在对待某一事物上,家长的言行自相矛盾,那就难以使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了。

    (二)要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伴随对行为规范理解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人对事物所持有的爱憎、褒贬态度。在父母的教育下,13岁的孩子已产生了道德情感的萌芽,到了46岁才会逐渐发展为比较成熟的同情感、责任感、羞耻感和义务感等道德情感。在培养孩子丰富的道德情感的过程中,家长要以自己的正确情感来打动和感染孩子。当孩子做出符合要求的积极行为时,父母要及时赞扬,给孩子以满意的微笑或亲吻,使孩子感受到正确行为能带来愉快、自豪等内心体验;当孩子做出不良行为时,父母要明确表现出不满,用严肃的口吻指出他的错误,使孩子体验到错误行为带来的不安、悔恨和羞愧等心情。父母还要善于利用具体的道德形象引导孩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3岁以后,随着他是非观念和道德情感的确立,行为的自觉性会逐渐增强。所以,学前期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但这个时期的孩子还很难做到动机和效果相一致,经常会“好心办了坏事”,比如想帮妈妈擦桌子,一不小心打了花瓶。如果这时家长责备或制止孩子,就会在他的心里留下不愉快的阴影,以后不想再做了。正确做法应当是先肯定孩子的美好动机,再耐心地教会他应当怎样去做。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上,家长以身示范非常重要,因为身教比言教更有说服力。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说到做到、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作风。在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绝不能只满足于孩子口头上做了检讨,还要督促他在行动上改正。否则很容易养成孩子言而无信、言行不一的毛病。

    (四)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特征。

    1、要让孩子富有爱心。

    家长不仅要以满腔的爱心爱孩子,还要培养孩子对别人的满腔爱心。要教育孩子在家爱父母、爱长辈,爱家庭,在幼儿园爱老师、爱同伴,爱幼儿园。孩子有了爱心,才会有同情他人、体谅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如果孩子从小只知道接受别人的爱,而从不知道要以同样的爱心对待别人,那他长大以后会成为感情上的白痴或魔鬼,只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幸。家长在日常生活里,要随时随地把爱注入孩子的心田,在家里养一盆小花或几条小鱼,让孩子帮助关心、照顾它们,看着它们不断长大,或带孩子到户外观察蚂蚁、蚯蚓,给孩子讲讲它们的故事和对人类的帮助,都不失为培养孩子爱心的好办法。

    2、要让孩子懂得礼貌。

    家长要首先训练孩子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要告诉孩子:见到长辈要称呼“您”,并主动问好,而不能以“喂”、“老头儿”来打招呼或直呼其名;请人帮助时要用商量口吻说“请”、“劳驾”;得到了别人帮助后要说“谢谢”,不能认为理所当然;当别人感谢自己时要说“别客气”;妨碍了别人时要主动说“对不起”、“请原谅”,不能不表示歉意,更不能说“活该”;当别人向自己赔礼道歉时要说“没关系”或“不要紧”,与人分别时要说“再见”。到别人家中做客要预先联系并注意守时;进别人房间要先敲门,得到主人允许;夏天不能赤膊出门,任何季节都不能身穿内衣裤或睡衣访问别人或在家接待客人;客人来了要主动让座,倒茶,会客时要坐姿端正,与人谈话时不能挖鼻孔、抠耳朵、剔牙齿、搔痒痒、脱鞋袜、抠脚趾;在别人家做客不能乱动人家的东西,也不能随便吃人家的东西;就餐时,在客人和长辈没动筷之前,自己不能先动筷,也不能在菜盘中翻拣,餐具要轻拿轻放,吃东西时不发出咀嚼声;在公众场合咳嗽、打喷嚏、吐痰,均需用手绢掩住口鼻,不能冲着别人。家长要时时做出样子,让孩子学着这样去做。在应该致谢或道歉时,父母与孩子之间也必须致谢或道歉。

    3、要让孩子遵守纪律。

    首先要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懂得任何事情都有一定之规。比如,要让孩子知道,家里的各种用品都有固定的摆放位置,每次用后要放回原处;每天的饮食、起居都要守时,到了该睡觉的时间,哪怕玩得正高兴,也要服从作息规定,立即去睡觉,等等。在孩子不想按要求去做的时候,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吵闹就让步,也不能对他声色俱厉,而要口气平和地坚持,直到孩子服从。就是做游戏也要训练孩子遵守规则,例如下棋时,家长应该让孩子做到“落子不悔”。还要教育他遵守公共秩序,如排队购物时不乱挤、不加塞;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讲谦让、顾他人,爱护公物、讲卫生,等等。

    4、要让孩子诚实守信。

    要把孩子培养成堂堂正正的人,就要教育孩子从小说真话,不说假话;做错了事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不随便拿别人或公家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还;捡到东西要还给失主;等等。要让孩子诚实,家长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要特别注意:当孩子的愿望和要求合理时,就要尽量给予满足,以防他们为达到目的而说谎。孩子做错了事,要冷静对待,本着关心爱护的原则,态度温和地鼓励孩子承认错误,并帮他找到原因,改掉错误。如果用训斥、体罚来对待孩子的过失,就可能使他为逃避灾难而说谎。有些孩子不诚实就是从父母身上学的,比如:有的家庭婆媳关系不好,家里有多少钱或买了什么东西,不想让老人知道,可孩子看见了,当妈妈的就告诉孩子:“别对奶奶说。”这就是在教孩子说谎。还有的家长以为孩子小,为了哄孩子一时高兴,随口答应了孩子一个请求,过后又不肯兑现了。这种对孩子的言而无信,也会在孩子心里种下不诚实的种子,还会使自己在孩子心中失去威信。在通常情况下,孩子说了谎,家长都会很生气,因为很担心他会因此学坏。但是,纠正孩子不诚实的行为,绝不可简单从事,一定要首先找出孩子说谎的原因,分清是有意说谎还是无意说谎,然后对症下药,方能见效。

    孩子无意说谎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由于幼儿对感知过的事物记忆不清或时空概念掌握不准,造成了说话不真实。如他周六去的奶奶家,你问他什么时候去的,他说星期天。严格讲这不是说谎,只是记错、说错了时间。

    (2)由于幼儿意志力差,难于言行一致。如:孩子到室外去玩,忘了按时回家,妈妈批评他时,他会保证以后不这样了,可是没过几天他出去玩时会又忘了按时回家。这虽然也是承诺的事情没兑现,却不是有意说谎。

    (3)由于幼儿年幼无知,对道德问题还缺乏认识,不以为说谎是坏事,反以为这样会取悦于人。比如:一个幼儿园老师出了一道智力题,问谁会。有的小朋友明明不会,也跟着大家举手说:“我会,我会!”老师真叫到他时,他又不知答什么好了。

    (4)由于幼儿想象力发展水平较低,有时还会把想象当作了现实说出来。比如:在幼儿园,有的孩子说:“我姥姥来了,给我买了好多好吃的。”另一个小孩子也跟着说:“我姥姥也来了,也给我买了很多好吃的。”可他的姥姥根本没来,更不可能给他买了好吃的,他是把愿望当成事实给说出来了。对待孩子的无意说谎,家长也要加强教育,一方面帮他增强是非观念,一方面教他学会区别想象和现实,并用正确语言来表达。

    孩子有意说谎的原因:有的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怕得不到;有的是想做某种事情,怕不允许;有的是做错了事,怕受到惩罚,想推委责任;有的是为了得到大人的赞扬,而说了假话……对待孩子有意说谎,家长也需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不同方法去纠正。如果属于自己要求过高,对孩子过分严厉造成的,要先纠正的自己行为,然后再告诉孩子一定要跟爸爸妈妈说真话,爸爸妈妈有错也会改的,说谎的孩子是爸爸妈妈最不喜欢的孩子,以后不能再说谎了。如果是孩子本人的坏习惯,一定要耐心给他讲清说谎的坏处,鼓励、督促他改正这一不良行为。

    拿他人东西的行为,在幼儿中也较常见。有的是忘了还,随手放进了自己口袋带走了;有的是因为喜欢,想拿回家玩几天;也有的是真想占为己有,故意拿的。对于私自拿了别人东西,在初次发生时,家长就要加强教育,使孩子明白这样做不对。如果重复发生偷拿行为,更要坚决制止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纠正。一般来说,只要大人不贪图别人的东西,孩子身上出现的这类问题不难解决。

    5、要让孩子勤劳俭朴。

    教育孩子热爱劳动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教育孩子热爱和尊敬劳动者;二教育孩子爱惜劳动成果,养成不随便掉饭菜、随手关灯、随手关好水龙头、不乱撕图书画册,在家爱惜各种用品,在外爱护公共财物的好习惯;三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不仅让孩子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更要让他从小树立“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的观念和勤劳能干的品质。

    培养孩子劳动习惯:一要让他学会自我服务,自己脱穿衣服、穿鞋系带、铺床叠被、洗手洗脸、收拾玩具、自己吃饭、自己睡觉。一般来说,56岁的孩子日常生活就可以基本自理了。二要让他学做一些家务,如:家长下班时帮助拿拖鞋、接挎包;吃饭前帮着搬椅子、摆碗筷,饭后收拾桌子、洗碗筷;和家长一起打扫居室卫生——扫地、擦桌椅柜橱;做饭时帮妈妈拣菜、洗菜,等等。三要带孩子参加一些公益劳动,如春天的植树、冬天的扫雪;让他们为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发报纸、取牛奶等。教孩子学会做简单家务,对孩子今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美国哈佛大学做过一项持续了4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童年家务劳动多的人,成年后与各类人交往关系亲密的可能性,比劳动少的要高出一倍,收入高的可能性大4倍,失业的可能性则小15倍。因为即使是5岁的孩子也能从家务中感受到自己是在贡献,自己在家庭中很重要,这会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6、要让孩子勇敢坚强。

    勇敢是指人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的一种心理品质,也需要从小培养。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以自己的勇敢行为去影响孩子;运用现实中或故事、影视、戏剧等文艺作品中富于勇敢精神的形象来教育孩子;经常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教育孩子敢于在陌生人和集体面前说话、表演,敢于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和其他各种游戏活动;在黑暗处,听到特别大的声音,或是遇到雷雨天气,不惊慌、不害怕。绝不能随便指责、恐吓孩子。孩子的胆怯大多是因为缺乏自信心,而自信心要建立在拥有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例如,孩子对雷电风暴的恐怖,对黑暗的不安,家长应当给孩子讲一些相应的知识,教给他们一些相应的技能,使孩子产生足够的自信心,恐惧感也就没有了。孩子还需要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勇敢,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胆量;在面对挫折时表现出坚强,有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劲头;在做错了事的时候,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孩子的这种精神常表现在游戏中,不能把孩子的这种执着与任性相混淆。

    一个46岁的孩子,不管是天赋如何,他的能力都还很有限,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时,一定要尽量符合孩子的实际水平,并尽量给予具体的指导,让他经过努力能够做到,否则会使他的自信心受到挫折。当孩子经过努力完成了一项任务或取得一定进步时,家长一定要马上给予肯定,来进一步增强他的自信心。哭泣是孩子的一种本能,也是他们自卫的武器。但孩子爱哭,往往是性格懦弱的表现,家长应当注意纠正孩子性格上的这个弱点。要给孩子讲清道理——哭不解决问题;在孩子以哭作为武器企图达到某种目的时,父母不能让步,而应当告诉他,只有不哭、好好说,问题才有商量余地。

    这里要特别提示的一点是,在培养孩子勇敢坚强的个性上,父亲应当以男子汉的气概来影响孩子,特别对男孩子的教育更要多加过问。因为孩子的性格是在一定环境中形成的,如果一个男孩子从小接触的只有妈妈、奶奶、姥姥,到了幼儿园接触的仍是女老师,很少有机会与男性(特别是爸爸)接触,长大后性格中很容易缺少阳刚之气。而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有的孩子因此产生了严重的“恋母情结”,晚上妈妈不陪着不睡觉,到了上初中还如此,严格说就是一种心理疾病了。

    (五)要重视孩子意志力的培养。

    意志是指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支配自己行为并克服各种困难的一种顽强的努力。它是一种约束和控制自己行为的心理活动。幼儿的道德意志水平很低,到了56岁时会有较大的发展,开始能较长时间地服从自己或别人提出的要求,做到遵守纪律,或是去完成一些自己不太感兴趣的任务。但总的来说,孩子的道德意志还受兴趣、愿望及理解能力的限制,比较薄弱,特别是在困难面前,往往缺乏勇气坚持下去,对大人还有很强的依赖性。困难是磨砺意志的极好机会,家长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困难适度的情境,让孩子去锻炼,并鼓励和赞扬他克服困难、排除障碍的意志和努力。但要求一定要合情合理,既有一定难度又完全可以做到,要求一经提出就不能轻易更改,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总之,一定要让孩子最后体验到的是成功的喜悦,否则会挫伤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负面影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5cfff901012sgc.html

 


——4岁至入学孩子的科学培育(二)

孩子到了4岁,就要有计划、有目的的教他一些文化知识,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发孩子智力了。

一、要让学习成为幼童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46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教孩子学习书面语言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学会阅读。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陪孩子一起读书。早在孩子学习说话时,就应该常给他们看一些图画书、识字卡,并把上面生动、精彩的画面讲给他听。这样,到了学龄前,他们就会逐渐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幼童比年长的学生更容易熟记诗歌、课文和外文单词。儿童听故事多了,看书的兴趣大了,他过剩的精力也就有了用武之地。识字是幼童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的开始。

一般3岁的孩子已经初步掌握了本民族本地区的语言,这时就可以教他们认识一些简单的、与他生活密切相关的字了。教幼童识字不能按部就班,有定额、当任务,而要把识字的教学融合、贯穿于游戏之中,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愉快地随机进行。在识字教学中,最基本的是准确发言,先教他们认识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把相应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写给他们看,他们学起来并不困难。

幼童识字往往记得快,忘得也快。教学中要经常复习,稳步推进。要把教幼儿识字,与教他朗读、背诵儿歌结合起来。先让他在熟读儿歌时对一些字、词“整体认读”,之后再要求他把某个字找出来,做到“正确指认”,然后写成卡片,来实现“搬家”也认识。在他认识了一些字以后,要坚持让他和大人一起读新儿歌或故事,让他在反复阅读中不断与已经认识了的那些字“见面”,从而达到加深记忆的目的。在教孩子认字时,应当首先教会孩子汉语拼音。这样能赋予孩子自己学习生字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他独立学习的习惯。

教孩子汉语拼音应当在孩子学习英语之前,否则就会出现混淆现象,甚至使孩子对学习产生畏难或抵触情绪。汉语拼音不能孤立地教,在学会了字母认读之后,就要结合识字来教拼法和四声。而且要注意让孩子掌握“直接读声法”,学会自己查字典。幼童的记忆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所以给孩子写识字卡,字体要大,笔画要粗。在孩子认识了一些基本字以后,还可以利用汉字的同音、形近等特点,搞些组、变字教学,这样孩子认字的速度会更快。

4岁以上的幼童已经能分辨上、下、左、右,就可以开始教他写字了。要先从描红起步,让他模仿大人的字来练习。同时,要教孩子了解字的笔画、笔顺,掌握写字的要领。教幼童识字、拼音、阅读、写字与教小学生不同。不能要求他每天必须会多少,也不能教过之后就要求他全部掌握,要根据他的兴趣来教、凭着他的兴趣去记,能学多少算多少,一次没会就等下次,多次教了仍不会就“筛”出去,等他上学后再学。幼儿学识字也不必非得坐在课桌前教,家里、街上,汉字到处都是,尽可以随时随地教孩子去认。

(二)5岁—5岁半是幼童数学启蒙的关键期。

一般来说, 4岁到5岁的孩子能从1数到50,会从10倒数到1,会9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认识阿拉伯数字09,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等,会比较三个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和厚薄;5岁到6岁的孩子能从1数到100,从20倒数到1,会20以内不进位的加法和不退位的减法,认读和正确书写阿拉伯数字120,认识梯形和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球体,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的高低和宽窄。

教小儿识数,最好从口诵开始。由于小孩对数字所包含的意义并不理解,所以必须借助棋子、纽扣、积木、算盘等,或掰手指头,让孩子跟着大人指着实物挨个地数,数到最后一个数时声音要大,并以量词说出物体的总数。教小儿认识“许多”的概念,或比较两个数的“多”、“少”和“一样多”时,可以拿棋子、钮扣、积木等,也可以领孩子到室外数树木、楼房、汽车和人,引导孩子注意这些量的概念和关系。教孩子运算同样要通过游戏或用借助实物。有人做过一个试验,一个2岁半的小孩子,每天学习20分钟,一年可以学好小学2年级算术课本的基本内容。

如果教孩子学数学时却遇到了困难,可以试着改进一下方法,像斯特娜夫人教女儿学数学那样,用一边剥豆荚、数豆粒来学习数数;用掷骰子、打扑克来学做加、减法;用开商店、做买卖来学习长度、重量等单位的使用、认识价格和货币,效果一定会得到提高。如果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数学方面思维比较慢,千万不要过早地给孩子下了结论,又有意无意地说了出来,给孩子心里留下一个他“脑瓜笨,学数学吃力”的印象,那将产生错误导向,使孩子没上学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绘画是幼童认识能力的再现。

34岁的幼童已能控制自己涂画的线条方向和长短。这时大多数的幼童画画的积极性很高,并能画出基本形态,如圆、椭圆、正方形、长方形等。到了45岁,幼童的动作控制又有了较大进展,就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对物体的理解,来表现自己所熟悉或喜爱的东西了,并能为图画命名。到了6岁,幼儿就可以根据他们的环境和体验,以及和他们最有感情的事物,构思绘画了。教孩子绘画是对他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父母要对孩子的习作多加表扬,支持他们大胆的设想和构思,要给孩子准备必要的绘画工具,主要是纸、笔。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他到处乱画,还能够满足孩子的画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要选择一些孩子熟悉的实物、图片、幼儿画册等美术作品,让幼儿欣赏,常带他们参观美术展览,或者以儿歌、谜语、故事和游戏等富有感染力的活动形式,引发他们作画的兴趣。要引导幼童观察物体,熟悉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位置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或带他到大自然中去,扩大视野,增加美的感受,唤起他作画的兴趣。在孩子想画而又感到困难时,大人应当做示范,以最简单的方法和线条,表现出物体的特征,来调动孩子学画的积极性。

   (四)唱歌跳舞、敲敲打打也是孩子们不可缺少的一课。

    好的歌曲能使孩子受到深刻的品德教育;跳舞能使孩子们感到愉快,也使孩子的动作受到训练,增加协调性。父母应当重视孩子的唱和跳,并注意引导孩子正确地表演,不要让孩子习惯于任意胡唱乱跳。在孩子唱、跳时,父母最好能有意识地给他们拍手伴奏以示欣赏。这样,孩子会既感受到音乐的乐趣,又感受到家庭的和谐气氛,心情更加愉悦。

    有些孩子喜欢敲敲打打,抓住什么就敲什么。有的父母怕孩子敲坏了东西,或怕孩子的吵闹影响自己的工作、学习,总是简单地制止。实际上,孩子的这种玩法对发展他的乐感很有好处,父母应当因势利导,最好能和孩子一起玩。

    现在,很多家庭在孩子34岁时就给他买了钢琴或小提琴,父母也知道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音乐家,只是希望孩子能受到一些音乐熏陶。可是,有的孩子就是不爱学弹琴,家长千万不要强迫。还有,不管是孩子喜欢敲打,还是愿意练琴,都应该讲究个时间、地点,不能影响旁人的休息和学习。如果家长在教育中顾此失彼,忘了同时还要培养孩子的公德意识,可就犯了大错误。

    (五)孩子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在78岁之前。

    幼童学外语应当以“听说训练”为主。送孩子去外语班一定要看看班内学生的年龄段,尽量选择班里多数学生与自己孩子的年龄较接近的。一般外语班都是一周上一、两次课,可每一周只学那么一、两次,是学不会外语的。在孩子不去上课时,每天要陪他听听外语录音磁带,以复习巩固课上学过的内容。

    目前的最大问题是一离开外语班或录音带,孩子就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外语了。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家长要想办法多带孩子到某些公共场所的外语角去玩,或是在家用录放机多播一些外语歌曲、原版电影等。学外语要打持久战、攻坚战、歼灭战,在孩子能独立自觉学习之前,父母的决心和毅力,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战役的胜负。

    二、要把功夫下到全面开发孩子的智力上

    学习知识和发展智力是有关联的,但知识和智力又不完全是一回事。所谓智力,是指人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操作能力等心理特性,它是人不断获取新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心理活动条件。而知识则是人类对事物及其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用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的基础,是发展全部智力和才能的“营养素”。

    3周岁以后,孩子的随意心理过程(即有意识参与控制的心理过程)迅速发展起来。这一时期正适合全面发展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语言和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操作活动能力。家长在抓孩子学前智力开发时,不要把“知识”当作“智力”,只注意孩子能认多少字、会做什么题,忽视了上述智力因素的培养。要塑造一个聪明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把功夫下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重视孩子注意力的培养。

    “注意”就是“专心”,有人称它为“心灵之窗”。从心理上来定义,注意是指人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注意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智力因素的必要条件和先导。有人考察了各种类型的“神童”,发现他们都具有稳定而集中的注意力。家长要想让孩子入学后学习优秀,就不能不重视孩子注意力的培养。

    3岁之后,虽然孩子的注意范围逐渐在扩大,注意能力逐渐在提高,但通常还不能长时间把注意力保持在某一事物上,稍有干扰,注意力就会分散。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需要家长从多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要创造一个能吸引孩子注意的环境。比如家长想培养孩子学习时精力集中,就要在家里给孩子一个专供学习的场所(一间书房兼卧室,或是一个学习角),那有他专用的书桌、书架之类的必需品,墙上还可以开辟一个“学习园地”,来张贴他的学习计划、时间安排、各种习作、家长对他的要求和表现评价,等等。

    其次,要充分利用游戏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在游戏中注意力的持续时间要比单纯完成任务时长得多。同样是4岁的幼童,同样是把彩色纸条分别放入不同的盒子里,在游戏中可持续22分钟,单纯完成只能持续17分钟,而且前一种情况下完成的数量要比后者多50%

    第三、要尽量帮助孩子明确和理解活动的目的。孩子对活动目的和意义理解越深,完成的愿望越强烈,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也越长。比如:一个平时画画总是心不在焉的孩子,如果家长说:“今天是某某的生日,你给他画一幅画做生日礼物好吗?”他就会特别专心地画起来,而且画得很好。因为他有了明确的活动目的,非常希望把画画好。第四、还要有意训练孩子注意力的敏感性。比如:家长经常提示孩子“看看家里多了什么?”“妈妈的衣服哪发生了变化?”“床上少了什么?”等等,有目的地引导他注意周围的变化,长期训练的结果,孩子就会养成有意注意的习惯,而且有较强的敏感性。

    (二)要重视孩子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而观察力是全面、正确、深刻认识事物的一种能力。发展小儿观察力,是促进孩子智力增长的一个重要课题。儿童的观察力主要靠后天培养和训练得来的。一般说来,“神童”不仅观察仔细,而且观察的精确性、计划性及观察的速度也明显优于常态儿童。

    要培养孩子的观察力,首先要培养孩子对观察的浓厚兴趣。父母要为孩子寻找那些最能激发他好奇心的事物,或抓住孩子感到迷惑不解的某件事,耐心启发、引导他去细心观察。好奇是引发兴趣的最好途径,孩子有了好奇心,就会想法去弄个明白,于是也就有了去认真观察的兴趣。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还要教会他观察的方法。观察的过程也是比较、分析、思考、联想的过程。教孩子观察,要先让他观察一些简单、具体、熟悉的东西。有人以认识帽子为例讲了这种方法,介绍说:可以将家里所有人的帽子都拿来让他观察,比较它们的大小、颜色、式样、用料等;然后带孩子到帽店去参观,学习区分男帽与女帽、大人帽子与小孩帽子、四季不同的帽子;回家来再给他讲一个《小红帽》的故事。这样,就可以让孩子较好地认识了各种帽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父母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条件,丰富观察对象。比如常带他们去旅游和观看动、植物;随时指给他们一些生活中的可观察事物,并善于给孩子提出观察的目的要求,告诉孩子应当观察什么。久而久之,就能使他们养成观察的兴趣和习惯。父母还要教会孩子在观察中思考。否则,孩子往往是“走马观花”,走过去过的地方不少,可是头脑中留下的印象不多。

    另外,小儿的观察兴趣与其年龄有很大关系。家长在为孩子精心设计选择观察对象时,一定要考虑到是否适宜孩子的年龄,还要边观察边讲述,讲述时要注意多加上一些形容词和副词等。比如让孩子看鱼缸里的水,对他说:“红色的小鱼很快地游过来了!”而不说:“鱼游过来了!”然后用反问来提醒他用这些词汇。比如:“是什么样的鱼?”“怎样游过来的?”经过一段训练以后,在观察后要让孩子先讲述,然后爸爸妈妈再讲一遍,帮助孩子在比较中学会如何表达得更好,还能同时纠正孩子不正确的发音和用词。

    (三)要重视孩子记忆力的培养。

    记忆是一切知识积累的必要条件。小儿记忆事物一般是记得快,忘得也快。父母要针对这一特点采取一些方法来加强小儿的记忆。常用方法有:

    (1)重复记忆:例如认识一个字,首先要读几遍,然后及时复习。复习最好在当天晚上,过12天再重复习一次,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加强一次,防止遗忘。这是让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感知需要记住的东西,非常简单,也非常有效。

    (2)形象记忆:即充分应用直观性条件和重视词语的解释说明,使形象与词语相互发生作用,可加强记忆。例如,对于阿拉伯数字,可以用形象的事物向孩子讲解,“1”像竹竿,“2”像小鸭子,这样孩子的印象就比较深,容易记住。

    (3)推导记忆: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用推导的方法记住一系列相关联的事物。例如教孩子认识“人”字,在此基础上加一横是“大”字,“大”字下边加一点是“太”字……这样推导认字,孩子会很感兴趣,也容易记住。

    (4)理解记忆:这个方法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依靠和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把需要记忆的事物融合到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中去加强记忆。例如:教孩子“争”字之后,再遇到“筝”、“挣”、“峥”、“诤”就可以告诉孩子,汉字组成有的有规则,再把这几个字各组成一个词来教。孩子会很容易就记住了这几个字的读法,而且知道了读音相同的字,意思往往有很大区别,用的时候不能写错。

    (5)综合感官记忆:通过手、眼、口、耳等器官的协调配合,调动小儿视、听、触、嗅等多种功能,能增强记忆。比如教孩子认识花朵的构造,就要先拿来画有艳丽色彩的图画册,让孩子观看上面清晰的花朵,告诉他哪是花瓣,哪是花心,哪是雄蕊,哪是雌蕊;然后再指着上面的小蜜蜂、小蝴蝶问他,蜜蜂、蝴蝶为什么会喜欢花;之后带孩子到花园里去实地看花,让他嗅一嗅花香,摸一摸花粉,拿个小棉签帮小花传传粉。这样,孩子对花的认识就会比较深刻。

    (四)要重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儿通过对事物的感知才能发展思维能力。我们一般讲的思维活动是指抽象思维,它借助于语言工具,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以达到揭示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促进小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1)丰富感性知识。1岁以后的小儿随着语言的发展,开始出现最简单的思维活动;23岁的孩子,能通过活动来思考自己接触的事物,此时应注意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随时随地告诉他们,启发他们去思考,才能通过观察产生思维能力。父母应利用各种机会多带他们到不同的地方玩,多接触外部世界的新内容,让孩子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的事物,为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启发小儿思维。父母应将幼儿容易看到、摸到、听到,且易回答的问题和现象,多向幼儿提问,引导他去动脑筋寻找答案。在小儿求知欲旺盛,却受到了挫折时,父母应该以温和的态度,让孩子再想一想,问几个为什么,并加以引导,这样既不损害小儿的愉快情绪,干扰思维的进行,又能真正达到促进小儿积极思考的目的。

    (3)训练小儿的思维能力。小儿思维能力的训练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因为幼儿掌握了语言才能与大人交流思想,学习各种知识,记取各种经验,从而使小儿思维发展有了得力的支柱。因此,可以让小儿讲故事,培养孩子系统连贯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就训练了思维能力;还可以通同孩子交谈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谈话可以在孩子与父母的共同活动中随时随地进行。得当的话语能刺激小儿思考,从而发展小儿思维能力。

    (4)鼓励小儿独立思考。随着年龄增长,小儿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这时要让幼儿学会用自己的眼、耳、手去辨认事物,探索和了解周围事物的因果关系,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应为孩子准备多种用途的玩具材料和游戏条件,指导他们尽心地玩耍,独立地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从而促进他们的思考。

    (五)要重视孩子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智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掌握和运用知识不可缺少的条件。有人形象地把想象比作奇异的翅膀,在无际的太空中自由飞翔。尽早为孩子插上智能活动的双翅,是孩子迈向成才之路的关键一步。

    孩子3岁以后,想象的内容、领域都有了很大的扩展。一根竹竿可以成为奔驰的骏马,也可以是战士的钢枪。56岁的孩子逐渐能依据故事的已有情节续编结尾。想象带有很大的夸张性,也是这时期孩子的一大特点,有时还会把想象的东西当成现实,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了已经得到的东西,希望发生的事情当作了已经发生的事情。

    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大自然也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家长要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在观察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自然景象时,大胆地去放飞想象的翅膀,构造自己头脑中无比美丽的童话世界。

    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同样也离不开孩子喜欢的游戏王国。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引起孩子想象的物质基础。家长为孩子选购玩具和游戏材料时,衡量的标准不应当是价格的高低,而应当是它能给孩子多大自由想象的空间。在孩子游戏时,爸爸妈妈要当好“导演”,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带有引导性的问题,让孩子沿着你的导向展开新的想象。

    讲故事和猜谜语等活动,更是激发孩子想象力的重要途径。让孩子听了故事或谜语之后,自己也来编故事或谜语,孩子会很有兴趣。还有,也可以充分利用孩子对音乐、美术的爱好,让孩子在绘画或歌舞中展开想象。

    家庭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可以成为训练孩子想象力的题目,例如:“球滚到沙发底下去了怎么办?”孩子可能想出“蹲下来用手去捡”,或是“借助棍子去拨”等不同办法。对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借用《看图说话》进行想象力的训练,并为以后学书面作文打下基础。

    (六)要重视孩子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造能力是在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最高才能。它是“人才”的本质特征。为了发展小儿的创造能力,父母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抓好基础知识教育。基础知识是前人直接经验的总结,如果掌握不好基础知识,谈不上创新。所以,父母要从小抓起,让孩子学好基础知识,为将来的创造做好准备。

    (2)锻炼敏捷的思路。一个人具有敏捷的思路,才能思维开阔,创新能力强。锻炼小儿敏捷的思路,父母要注意帮助孩子克服“因循守旧”,习惯走别人老路的思想,鼓励小儿多思考和勤回答问题。

    (3)排除一切干扰因素。培养小儿的创新力,有时会遇到一些干扰因素,如由于家长制的影响,父母有言必听,使孩子办事情、想问题不敢越雷池一步,失去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因而遇事过分谨慎、胆小、盲目服从、墨守成规,这样的孩子很难具有创新的能力。另外,小儿生来爱提问题,这是孩子肯动脑筋、积极思维、勇于求知的好品德。可是有些父母认为这是“多嘴多舌”、“讨人烦”,不懂得孩子寻根问底,是创造的基础。还有,孩子的纯真有时被压抑,大胆提出的看法有时遭到讥笑,持有异议的见解有时不许提出,这些都会阻碍小儿创造力的发展。

    (4)必要时还要舍得损坏一些东西。孩子的好奇心很强,玩玩具时玩着玩着就想拆开来看看,看到家里的钟表指针在走,听到录音机里传出声音,也想拆开弄个明白。拆开容易装上难。每逢这时,多数家长的态度是不让孩子拆看,这会挫伤孩子的好奇心,限制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明智的家长应当鼓励孩子去探索,并加以必要的指导。就是孩子真的把东西弄坏了,也会作为“学费”,打入到智力投入之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5cfff901012sgv.html

 

 

 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6岁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 亲亲宝贝 - 健康医生(jkys.com) 善待自己,关爱他...
图文:孩子这些行为家长最好别制止
孩子5岁前有这4个特征,预示智商不一般,符合一条就算“中奖”了
怎样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智力发展的关键 - 世纪常熟 http://www.21cs.cn
儿童智力组成的六个方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