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科学培育

 小学中年级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科学培育(一)

小学中年级学生,是指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在学校接受了二三年的正规教育,对学校的生活内容和各项要求已经比较熟悉,心理发展正在由无数次量变引起质的飞跃。因为所处的环境和教育不同,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学习能力和自觉程度都出现了明显差异,根据学习成绩和其他方面的表现,通常被分为好学生、中等生、较差生。他们已不再是一张白纸,被画上了“简单素描”,但这幅“画”仍有较大的修改余地。他们以后变化的总趋势是,学习上的两极分化将越来越明显。这个阶段仍是孩子成长中父母最需要操心、最需要付出心血的一个阶段。

一、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都在89岁。经过入学后的学习,他们的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明显变化的阶段。

(一)智力发展表现出质的飞跃,同时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开始明朗。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智力获得了较快发展。在感知能力方面,已经能在词的水平上很好辨认空间概念,时间知觉的准确度也接近了成人水平;观察的精确度、次序性、判断力都有了一定程度提高,不仅能按老师的要求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观察,还能把观察到的事物清楚地说给别人听,或是写出来。他们的注意能力也有了提高,有意注意基本占了主导地位,由“被迫”状态提高到了“自觉”状态;一次注意的范围已由单个的词,扩展到了整个句子,注意灵活转移的能力也越来越显著。他们的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已经居于主导地位,思维也由原来的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体,转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体,理解、分析、综合、运算等能力都随之有了较大提高。在言语方面,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已经初步完善;书面言语的发展逐渐超过了口头言语的水平;内部言语也在发展,已经能正确地默读。他们的想象能力正由直观向抽象、虚构向现实、肤浅向深刻转变。这使他们对神话故事、童话故事的爱好,逐步被富有现实性或结构复杂、想象丰富的作品所取代;对未来志向的憧憬也由比较笼统变得明确起来,幻想的易变性正在逐渐被稳定性所代替。

随着学习能力不断增强,他们所面对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也在相应提高。一年级语文教科书的内容,只包括“识字学词学句”、“课文”、“复习”、“口语交际”四个部分,提供的复习指导只限于汉语拼音、字词句的练习、阅读与写字练习。到了二年级,增加了“看图学文”,提供的复习指导增加了“看图说话”、“看图写句子”,学写“留言条”。到了三、四年级教学内容和要求都有了重大调整,变成了“导读”、“课文”、“读写例话”,没有了每章后面的复习指导,增加了“积累·运用”,内容有: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实践活动,在要求的高度上明显地又上了一个台阶。其中“古诗词的理解”、“阅读”和“作文”,都是新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对孩子们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如果这时不能扎实地打好基础,孩子的语文成绩从此就会不太高了。而语文课若是没有学好,以后是很难补上的,而且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三年级的数学,要学习“乘、除数是一、二位数”的乘、除法;千米、吨,年、月、日的认识;混合运算和两步应用题;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与周长、面积计算;分数初步认识和简单计算。其中的难点是乘、除法应用题中一些典型的数量关系,需要两步运算的应用题。四年级的数学要学多位数(亿以内和亿以上)的读法与写法;乘数或除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和除法;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及定律,有余数的除法;长度、面积、重量、时间的多种单位名称及相互换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初步知识;土地面积单位;混合运算及应用题。可以说每一个知识点都很重要,都可能成为孩子学习的难点。如果这些知识点没掌握好,就会对五、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产生不良影响。三、四年级的外语,这时单词量及课文的深度、难度都会加大,对学生读写能力的要求将有大幅度提高。

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小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也越来越大。拿完成作业的速度来说,优秀学生往往比一般学生要快一倍,而比差生能快二倍。但分化并不稳定,而且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学习成绩容易下滑。不仅原来的中等生在学习压力加大之后很容易成绩下降成为差生,就是班里的“三好生”也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在短期内变成差生。而那些原来就一直学习不好的学生,这时可能更没了信心,越发贪玩了。有的差生为了让老师和同学重视自己,甚至故意违纪,不仅自己不好好学习,还会影响他人学习。所以,小学三、四年级常被称为小学阶段的“塌腰期”。当然,不稳定性有时也会表现为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原来学习较差的孩子,由于老师和家长抓得紧,成绩较快地升了上去。

(二)情感、意志发展个体差异加大,成了影响孩子学习的重要因素。

这个阶段,还是孩子情感、意志、品德发展上的质变期,个体差异越来越明显。这些非智力心理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大。

1、中年级小学生的情感变化。

情感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产生的体验。通俗地讲,情感就是人的喜、怒、哀、乐等不同的心理情绪和感受。小学生很重感情,低年级小学生的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很容易激动,不善于自我控制,也很容易转移。到了中年级以后,他们的情感开始内化,不再明显外露。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的情感内容也在不断丰富,有了许多以前不曾有过的内心感受。这时,他们的情感正处在由弱到强,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易变向初步稳定发展的转折时期,稳定性还不高,顾面子、自尊心强等特点还很突出。

热情是人的一种重要情感,也是对小学生学习情绪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热情开始分化,具有了一定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主要表现在对待老师、同学和班集体的态度上。对于老师的尊重和依恋,低年级小学生是普遍的、没有选择的。到了中年级以后,他们就只对那些思想作风好、教学耐心的老师尊敬了。如果教师的教学不好或对学生不耐心、不公平,常常会引起他们的不满,并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对于班集体,低年级小学生只是以教师为中心有了班集体的概念。中年级以后,他们就能意识到班集体是一种组织形式,自己是其中一员。如果他对班集体热爱,就会有一种要处处维护这个集体荣誉的责任感,有一种要以优异成绩为班集体争光的愿望,这种责任感和愿望就会成为他努力学习的动力。相反,如果他缺少了这种责任感,也就缺少了这种学习动力。

小学中年级还是儿童高级情感初步发展的重要时期。人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当代小学生应当具有的道理情感,包括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讲究社会公德、遵守小学生守则、珍惜劳动和劳动成果、关心同学、热爱学校和班集体、尊敬老师、父母和长辈,及憎恨社会上一切丑恶现象等正确、健康的情感。他们应当具有的理智情感主要指求知欲的不断扩大和加深。求知欲表现在学习活动上,如对上课、作业和学习成绩的态度,对学习的兴趣,对疑难问题的好奇心和追求解决的体验等。小学生的美感主要是在绘画、音乐、舞蹈、表演、阅读文艺作品等活动中发展起来,对现实生活和艺术作品的美的体验与欣赏。小学生这些高级情感的发展,需要在成人的教育下,在学习实践中逐渐获得。小学中年级这个阶段,是他们心理发展过程中,获取这些情感的最佳时期。能否抓住小学中年级这个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定阶段,培养起孩子这些高级情感,不仅直接影响着孩子这个阶段的学习与生活质量,还将影响孩子整个人生的情感取向,影响孩子一生的生活质量。

2、中年级小学生的意志变化。

意志是人们自觉克服困难,来实现预定目标、完成预定的任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意志的发展特点,一是行为的目的性不断增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缺乏行为的目的性和独立性,学习上依赖性极强,总是需要、也愿意得到老师和家长不停地督促。从中年级起,他们开始喜欢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约束,按自己的“主意”去支配行动了。二是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断增强。低年级小学生遇到困难时,容易表现出慌张或垂头丧气。中年级以后,他们若遇到同样的困难,大部分人会表现得沉着、有信心了。三是意志行为的动机不断发展。从学习动机来看,低年级小学生大多是为了得到好的分数,得到家长、老师的表扬;到了中年级,大多数学生有了为集体(学校、班级)争光,争当“三好学生”的愿望。

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征。意志品质的发展既有年龄特征,又有个性差异。低年级小学生不善于根据理智思考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很容易接受外界的暗示,很容易轻率从事或三心二意,很容易做错事或耽误事,很容易遇到困难就放弃努力,虽有遵守纪律的愿望,却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动。中年级以后,他们行为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才能明显进步。

中年级小学生的意志差异,表现在他们对待学习困难的不同态度上,带来了完全不同的结果。比如,同样是遇到了一道难题,一个学生思维能力平常,因为有一种非攻下来不可的钻研精神,结果解了出来;一个学生虽然智力测定智商很高,可是缺乏这种钻研精神,反而没有做出来。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讲究的就是个勤奋劲,怕苦怕累的孩子是学不好的。只有战胜学习上的一个个困难,才能把知识学到手,才能通过学习促进大脑的发育、智力的发展。如果这两个孩子,学习中一直抱着各自的态度,去对待遇到的困难,长此下去,原来思维能力平常的孩子,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一定会超过原来智商高的孩子,而原来智商高的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一定会变得平平常常,甚至彻底落到后面去了。

(三)个性心理特征开始出现但还不稳定,尚可在教育的作用下改变。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特征的综合。到了小学中年级,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开始表现出来,但尚有一定的不稳定性,还会在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发生改变。

1、拿能力来说。能力是顺利完成某些活动的心理特征。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学习能力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能力在小学阶段是逐步发展的。低年级小学生还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往往把学习与游戏或实际活动混为一谈;不能独立地支配和组织自己的学习。到了中年级,由于思维的有意性与自觉性逐渐增强,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初步发展起来。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从一入学就存在着个体差异,到了中年级这种差异就更大了。小学中年级是提高孩子学习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这个阶段抓好了,会起到“承前启后”的良好作用,如果孩子的学习在低年级有欠账,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补上,为高年级学习做好必要准备;如果孩子在学习上学有余力,则可以对孩子的某些能力进行专门训练,使孩子的某些能力,如文学创造、数学解题、模型制作、体育活动等,在高年级时相当突出地表现出来。相反,如果这段时间没有抓紧、抓好,孩子旧账未还上又不断添了新账,到了高年级学习将很难跟上。

2、拿性格来说。性格是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固态度及相应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性格主要表现在对人对现实的态度上,如是否善于交往,是否勤劳,是否认真,是否诚实,是否正直、果断,是否自信,等等。性格虽与人的气质有关,但同一种气质可以表现为积极性格,也可以表现为消极性格。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过于“娇生惯养”,有很多消极的性格特征,如任性、懒惰、缺乏责任感、自制力差、胆子比较小、不尊敬长辈等。还由此带来不爱劳动、自我服务能力差等问题。很多孩子,尽管智力发展较快,但学习不大刻苦,到了小学三、四级,功课难度加大,就跟不上了。有的孩子,因为父母过分溺爱,又不听老师的话,还会出现很多不良行为习惯。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性格无论表现为哪种特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还很不稳定,都还具有可塑性。低年级小学生的性格常带有消极的或软弱的特点,如胆怯、腼腆、冲动等,但可塑性较大,只要教育得法,就会变得大胆、大方、沉着起来。从小学三年级起,小学生的性格特征逐渐明显并趋于稳定,随着年龄的增大,改变他们性格的难度越来越大。

(四)品德发展正处于关键期,家长必须适时抓紧抓好对孩子的思想教育。

1、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道德的发展特点是,低年级小学生的道德概念与道德认识比较具体、比较肤浅,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到了中年级,随着教育的深入和思维水平的发展,才能达到一定水平。比如:什么是道德高尚的人?低年级小学生多数人的回答是:“不打人、骂人”,少数人的回答是:“关心集体、爱护同学,做好事,讲文明”。到了中年级,回答“关心集体、爱护同学,做好事,讲文明”的人会是大多数,少数人还会把认识提到“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敢于与损害集体利益的坏人坏事作斗争”的高度。但他们举出的例子,却仍然是日常生活中的规范行为。学生的自我评价最能说明他的道德概念与道德认识水平。一般说来,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在评价道德行为时,往往要依赖教师,易受暗示性影响;即使是单独进行评价,也往往只看行为的效果,还不能以道德原则或道德信念为依据来进行评价。评价也还常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受着外部具体情景的制约。因此,良好的或先进的班集体的成员,较容易形成道德信念,从而对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小学生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并不能保证一定会有良好的道德行为,还要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在品德发展上的特点是:言与行不一,认识与行为脱节的现象很普遍。规律是:学生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言行一致和不一致的分化越来越大。道德习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要靠长期的严格的训练才能养成。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品德的可塑性很大。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养成必要的道德习惯,三、四年级以后,学生才逐步养成了初步的道德习惯。而且道德习惯越稳定,迁移就越灵活,改造就越困难。如果小学生已养成不良行为习惯,不能轻易对他说“不可救药”一类的泄气话。只要有信心,又善于运用正确方法,他们的不良习惯是可以改掉的。

2、纪律养成在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显著地位。

自觉纪律是一种出自内心要求,不需要外力强制,形成的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小学生形成自觉纪律有一个过程。在纪律行为上,既存在着年龄差异,又存在着个体差异。一般说来,低年级小学生违反纪律,常常是由于不了解纪律的性质,或出自对某一行为的好奇心分散了注意力,或是感到疲劳而产生的。到了中年级以后,学生违纪的原因要复杂得多,的确有的是明知故犯、故意捣乱。自觉遵守纪律是做一个好学生的起码条件和必要保证。不管出自什么原因,一个经常违纪的孩子,是不可能学习好的。能否自觉遵守纪律,应当是判断一个孩子品德好坏的第一条标准。教育孩子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教会孩子正确做人的第一步。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违纪的原因已经相当复杂,但各种问题尚属刚刚出现,纠正的难度相对来说还不是很大,家长一定要配合老师对孩子强化纪律教育。治病,总是急病好治,慢病难医。纠正孩子身上的缺点、错误,一定要在问题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就及时、彻底根治,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让它变成顽疾。

3、不良品德暴露于小学高年级之后,却酝酿于中年级之时。

青少年出现违法行为或不道德行为的年龄一般在1112岁—1415岁、其中1314岁是高峰。大多数有不良品德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学习缺少兴趣,学习成绩差。小学生中年级是不良品德的酝酿、形成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很顾面子,自尊心很强。学习不好的孩子,不管他们表面上表现得多么不在乎,内心的痛苦和压力都很大。他们也渴望能在同学面前抬起头来,让别人羡慕自己一把。可他们的渴望很难用取得优异成绩来实现,这使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受到极大伤害。他们想摆脱压抑的心情,就另寻解脱办法——用自暴自弃的恶作剧去求一时的欢乐。结果,自然会遭到更多的批评、更严的惩罚,内心的不满与反抗也随之继续积聚。到了高年级,一进青春前期,在心理上出现又一个逆反期的时候,就会爆发出来。所以,警惕孩子身上不良品德的生成与发展,是小学中年级学生家长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二、需要提示家长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孩子越大,德育教育越是一时一刻也放松不得。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思想意识开始由单纯向复杂转化。在这个时候,家长格外需要对他们加强思想教育,用正确思想抢占他们的小脑瓜——这块最终决定他们命运的思维阵地。我在讲早期教育时,讲过一定不能让孩子的心灵,沾染上“任性、懒惰、说谎、浪费、爱小和粗野”六种毛病。如果孩子小时候,家长对这一点没有给予足够注意,到了小学三、四年级,这些毛病就会在孩子身上暴露出来。开始可能只是偶然发生,也没什么可怕后果;可是,如果家长对此麻痹大意,这些东西就会不断滋生,最终把孩子带向危险境地。

这里要着重谈谈不能让孩子说谎的问题。因为,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呆在父母身边的时间越来越少。如果他对你不说实话,他身上的其他问题你就很难及时发现。你对他的真实情况不能掌握,也无法做到严格管教,把问题消灭于萌芽之中。孩子小时候谎,并不一定是真的想欺骗家长,有时只是他的一种幻觉。可是,到了小学三、四年,他再家长或老师说谎,性质就大不相同了,就基本属于有意欺骗了。这时,他们是明知道某种做法不对,或是明知道某种要求不合理,怕得不到老师或父母的支持,就采取了编瞎话的办法,想用说谎的手段,来达到目的。说谎是孩子走向学坏的大门,如果家长不能把这扇门紧紧关上,说谎就会成为孩子学坏的开始。所以,家长一定要把“诚实做人、说老实话”,作为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高度重视起来。家长怎样才能让孩子不说谎话呢? 1、要预防为主。在孩子没有这个毛病的时候,家长就要找机会向他和周围的人公开、明确地宣布,自己最不喜欢的就是爱说谎的孩子,最不能原谅孩子的就是说谎行为。这样,孩子心中就有了一个清楚的是非观念——说谎是不对的,自己决不可以对父母说谎。2、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孩子入学后,家长一定要经常和老师沟通,及时了解他在学校的表现;要养成孩子放学后向家长汇报一天在校情况的习惯。如果从两方面了解到的情况有出入,就要引起高度警惕了。3、发现苗头严肃对待。如果情况确凿,孩子真的说谎了,一定要在第一次发生时就把问题彻底解决掉。我的儿子在小学四年级也犯过一次这样的错误,我们是一次就给管过来了。那天他放学没有赶紧回家,在路上看“捏面人”耽误了时间,却告诉我是在学校帮老师批卷了。他要是说了真话,我不会责怪他。因为,我一向主张孩子“见多才能识广”,捏面人是一项民间艺术,有机会见识一下挺好的。可是,他因为怕我怪他没按时回家说了谎,我可就生气了。那一次,我打了他,而且打得挺狠。我爱人下班后,我告了状,我们又一起收拾了他一顿。当时,正有一件事闹得挺凶——一个孩子因为在学习成绩上说谎,被母亲失手打死了。我告诉儿子,说谎是学坏的开始,别看社会上都说那母亲不对,我却同情那位母亲,相信那不是她的本意。我对儿子说,我不能允许他学坏,如果他学坏了,我宁可打死他,然后自己也不活了,打他是为了让他永远记住这次耻辱。从那以后儿子再没敢对我们说过谎,而且养成了一种习惯,无论自己的什么事,都要让父母知道。他的日记我们不仅看,还当成作文练习给他改。我不认为孩子的日记,父母也不能看,要尊重他的什么个人隐私。父母在孩子没成人之前,是他的法定监护人,对他的任何情况都有权了解,孩子的日记不能不让父母看。一个好孩子,就不该有什么事情瞒着父母,除非父母自己思想和行为有与社会公德、法津规定相违背的地方。

(二) 安全教育必须认真提上日程。

安全问题可是个大问题。我儿子到清华去念书以后,我们每次给他写信或与他通电话,都强调“一定要安全健康第一”。因为,不安全带来的后果是难以预料的,无论出现的问题是大、是小,对孩子和父母来说都完全是意外的伤害或损失。对于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上学、放学有家长接送,不安全问题主要容易出现在课间和中午休息,或其它老师和家长不在场的时候。父母要教育孩子增强安全意识,不管什么时候,不要只贪玩,忘了加小心。如果受到外来不安全因素的侵袭,一定要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由于受社会的影响,现在校园已不是一块净土,特别是来自不同家庭的同学,带来了不同的家庭影响。如果学校里有家庭教育失败的孩子,或是社会上的坏孩子常去搔扰,校园暴力抢劫、斗殴等事件就有可能发生。三、四年级的孩子,既可能成为被伤害对象,也可能有模仿行为,无论是那一种情况,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全的问题。家长在孩子入学后就要教育他学会自我保护,避免受到伤害。到了孩子三、四年级的时候,又要特别注意防范,别让自己的孩子跟着别人学坏。最近报纸上报导了“灰色校园儿歌”问题,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不见流血的伤害。还有学校周围的“网吧”,一个个都是危险陷阱。家长一定不能大意,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让他成为牺牲品。最好的,也是最根本的预防措施,还是要让孩子早一点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早一点能明辨是非、知道好赖,不去沾染这些东西。再有,要让你的孩子什么事都能跟你说,以保证你能及时了解到他的在校情况,发现苗头立即解决。

(三)孩子需要学习,家长也需要学习。

孩子到了三、四年级,差异越来越明显。同样的年龄,同在一个班,同一个老师教,一样听课,一样参加班里的活动,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异呢?原因就在这些孩子各自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不同。有的父母在培育孩子上讲科学,有的不讲。那为什么在孩子升入小学中年级之前,差异不这么明显呢?那是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凭着从父母及周围人那儿学来的经验,凭着自己的本能,还能教会孩子在相应年龄段该学会的东西。孩子那时思维上的有意性、独立性也还不太强,虽然环境与教育的差别已经造成了他们彼此间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还不很大,也还没有外化。孩子到了三、四年级,心理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个性初步形成,差异也就明显起来。孩子身上的差异,实质是家长的差异;孩子们的竞争,实际是家长的竞争。家长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成为优胜者,自己首先要成为竞争的优胜者。在今天,育人者必须懂科学;要“懂科学”就得“学科学”;孩子们需要学习,做父母的也需要学习。

文章来源:科学培育孩子http://blog.sina.com.cn/kexuejiaoyuhaizi 

 

 


 家长如何抓好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学习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科学培育(二)

抓孩子学习,有规律也有技巧,但最重要的是父母亲自担起辅导的责任。即使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做不到每天课后陪孩子预复习,也要定期过问,切实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以我们的经验与体会,认为当孩子即将从小学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时候,父母必务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一、及时总结,对自己的孩子有个“科学定位”

一是要对孩子前一阶段的学习,认真做一次分析总结,做到心中有数。要有数的事情很多,包括:按年龄发展,孩子的身心健康发育应当在一个什么水平,自己的孩子实际处在一个什么水平?按教学大纲要求,孩子应当掌握哪些知识,自己的孩子掌握到了什么程度?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育的因素有哪些,都来自哪个方面?影响自己孩子学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哪些是外因,哪些是内因?在孩子入学后,自己在孩子的培养教育上有哪能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二是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客观的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的依据是:入学以来,孩子在各年级、各学期、各阶段,各个学科的学习成绩及其变化曲线,至少要找来孩子每学期各次单元测试和期中、期末考试的卷纸,作为分析的依据;班主任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同学对孩子在校表现的反映;自己对孩子日常言行的观察。综合评价的内容有: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智力水平、优势学科和劣势学科的分布;孩子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在班级的排名,孩子的学习状态与班集体状态的关系。综合评价的目的是,对孩子做出一个恰当的判断,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位,以确定孩子下一步奋斗的目标和相应措施。

二、因材施教,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订好培育计划

在分析总结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要制订一份可行的培育计划。制订计划时,要根据小学中年级孩子身心发育的特点、健康成长的标准、正确培育的要求;孩子在这个阶段必须学会哪些文化知识,掌握哪些基本技能,获取哪些能力;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状况,按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出新一阶段的培育目标和要求。提出的目标要以孩子经过努力,跷跷脚就能够得着为度,不可过高或过低;过高、过低,实行起来都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提出的具体要求要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落实计划涉及的方法、步骤,要先示范,把孩子教会,再让他自己去做。按我们的经验,这时的孩子已出现分化,所谓“因材施教”,大致可分为以下三情况,订出不同的计划。

(一)孩子属于学习基础一直较好、有些“吃不饱”的学生。

这样的孩子“我要学”的问题大多已经初步解决了。他们虽然可能出于不同的学习动机,但在学习上都有一股发自内心的动力。尽管平时做起来,有时还需要家长督促,但对督促一般不会反感。他们也存在继续端正学习态度、纠正不良学习习惯等问题,但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是:如何进一步克服学习上的依赖性,增强独立学习的能力;课内知识学习怎样向深度要质量,课外知识获取怎样向广度求发展;不仅“我要学”,还要“我会学”。解决这些问题,让老师来做是有难度的,因为老师授课必须照顾大多数,只能家长把它承担过来。

拿课内功课来说,同样是“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家长对他们的要求就要更高一些。他们的预习,不能只是简单地看一下课本,了解一下老师下一节课要讲什么,就算完了,而要增加一定量的自学,把能在课前自己学会、提前记住的东西学会、记住。比如:语文,每学一篇新课文,就要在预习时,把新课中生字的读法、写法、组词,新词的解释、寻找同义词、反义词,基本掌握了;标好自然段,对课文的题目做个分析,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抒情的做一个判断,并试着做一下课后练习题。文章的分段、概括段意、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是中年级小学生的学习难点,可以留到课上,通过认真听课来解决。市场上卖的《字、词、句、段、章》一类参考书,可以为孩子的预习提供帮助,家长要对书的使用方法给予必要指导。他们的听课:不能只是没有违纪就算认真了,还要在听的同时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在别人回答问题时仔细判断答案是否正确。一堂课,听完后,要立刻回想一下有什么收获,尽量记住老师当堂讲到的内容;立即想一想还有哪些地方没弄懂,赶紧找老师再问一问,或是回去复习时把它作个重点。他们的复习:不能只是满足于课后又把书看了一遍,把该记住的地方记住了,还要每学完一章、一段,就有一次阶段复习,找找已学过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做到系统理解。他们的作业:不能只满足于按时完成、没有错误,还要讲究完成的速度和一次成功率(即第一次做就不出现错误)。

再拿课外内容来说,对他们的要求也要更高一些。比如,学习语文,会涉及到一些著名作家,家长要指导他们查一些资料,多接触一些名著。再如,学习数学时,家长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难度较高的课外练习;同样是做一道应用题,家长可以要求他们尝试一下“一题多解”。因为他们课内功课压力相对较小,课余可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多,家长还可以多带他们出去走走,多参观一些名胜古迹、旅游景区,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一些中外人文、历史、地理、自然和社会常识;也可以教他们学学下棋,做些有利于智力开发的游戏,如走走“华容道”,玩玩“九连环”;还可有选择地让他们看些电视节目,有控制地玩一会电子游戏机,或学学网上查资料。问题不在让不让孩子接触这些媒体和工具,而在于是否教会了孩子正确辨别是非,教会了孩子把这些现代手段用在学习上。

(二)孩子属于学习成绩中等或不很稳定,尚有潜力可挖的学生。

这样的孩子大多还没有解决好“我要学”的问题,仍处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他们能够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完成学习任务,但并没有把全部精力用于学习,尚有潜力可挖。他们也希望得到好分数,希望得到老师或家长的表扬,想给班集体争光,或朦胧地有种希望长大能有出息的愿望,但这些想法往往一闪而过,还没能成为学习的动力。另外,他们的行为常与想法脱节,日常学习没有家长督促不行,但家长督促勤了又多少有些抵触情绪。他们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就是端正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他们也需要解决“我会学”的问题,但那需要以端正学习态度为前提;他们也需要拓宽知识面,但必须保证先把课内知识学习好,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才能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知识。他们一般都有一些不良学习习惯,需要及早克服。否则,学习压力再一加大,随时都会成绩滑坡、变成“学有困难学生”的危险。家长抓他们的学习,一不能气馁,二不能急躁,而且要把握好要求的尺度。

拿课内学习来说,同样是教孩子按“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四个步骤去做,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对他们来说,预习时只要能在课前,把老师要讲的内容按教材上的提示认真看一下,知道老师下一节课讲什么就行了。至于能否在课前自己学会、记住一些东西,只能量力而行。比如,同样是学习语文书上一篇新课文,他们能先把课文读熟,标好自然段,做到生字会读、会写、会组词就很不错了。至于对课文题目的分析,提炼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分段与概括段意等,能在听课后掌握也就可以了。市场上卖的《字、词、句、段、章》可以参考,一般只能在复习时指导他们使用。对他们来说,认真听课格外重要。他们只有上课遵守纪律,不精神溜号,才能把老师讲的内容听清、记清。他们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更要注意在别人回答时不能思想开小差。他们课后复习的任务很重,复习时应当先想一想,今天老师都讲了哪些内容,听懂了多少,哪些还没懂。然后通过看书、查资料,或是请家长帮助把不懂的地方弄懂,再把该记的内容记住。他们不仅要每天学好当日功课,还要定期抽出一点时间,把前面学过的知识复习一下。否则就会“熊瞎子掰苞米”,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他们的作业不能只满足于能按时完成,还要做到不错或少错,并尽量提高完成速度。为此,一定要让他们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来对待,复习好了再做题。做题时不看教材和教参,只能在做完后与标准答案核对,绝不能在做题时照抄练习册后面的答案。

再拿课外学习来说,虽然同样是为了拓宽知识面,培养更广泛的兴趣,对他们的要求也要适度。比如:学习语文课,这些孩子学习压力较大,课后复习时间很紧,所需资料只能是家长帮他们查,然后拿给他们看或讲给他们听。再如,学习数学,他们一般只适合先把书上的题目做了,在做课外练习册时,一定要选难度适中的来做。他们做过的练习,如果老师不予批阅,家长一定要代为批阅。这样才能发现他们哪些知识点、哪些题型没有掌握好,帮他们攻下来。如有可能,家长也可以辅导他们去做点“一题多解”的练习题,但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能让孩子整天陷于题海之中,更不宜让他们与那些学有余力的孩子去攀比,专找难度大的题目来做。那样不仅达不到锻炼他们思维的目的,还会增加他们的畏难心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他们课余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不多,家长一定要帮他们科学安排好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带他们出去走走、玩玩,放松一下,并借机参观一些名胜古迹、旅游景区,或教他们学学下棋,做些有利于智力开发的游戏,但占时不能太多。对于这些孩子,也要有选择地让他们看些电视节目,但一定要控制时间。他们不适宜玩电子游戏机,更不宜上网。因为,他们没有那个时间和那份精力,而且一玩就很容易上瘾。

(三)孩子属于学习上确有困难、学习成绩一直不高的学生。

孩子学习好,原因很好找。不管你访问多少老师和家长,追踪多少中考、高考状元,他们的经验都是相同的。无外乎,有较浓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勤奋、刻苦、多思、好问,等等。孩子学习不好,原因可就各不相同了。但在小学中年级阶段,他们中大多数还是有些共性的,都是没认真想过为什么要学习,也不大懂大人们说的那些理由;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很少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虽然心里有厌学情绪,但在行动上还不敢做得离老师或家长要求太远。他们每天无论是上课还是自习,都会边学边玩,很难专心。他们内心也希望得到好分数,希望得到老师或家长的表扬,甚至也朦胧地希望自己长大能有出息,但这些想法很快就会被放弃了,因为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他们也希望能有人帮助自己,但又内心很自卑,不敢把这种愿望说出来。结果,这种愿望都窒息于萌芽之中,很快被他们忘记了。而当老师和家长想帮助他们的时候,他们又常常不能很好配合,感到的只是又新增加了一份压力,只想逃避。他们给老师和家长的感觉,多数是“不懂事”、“不听话”、“脑子笨”,“不抓不行,抓也不行”,“真急死人了”。

他们当务之急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端正学习态度,但直接从此处入手又往往很难奏效。因为还有一个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增强自信心,让他们走出“我不行”的阴影,建立“我能行”的信念。然后,才谈得到让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他们也必须把课内知识学习好,但必须边学新课,边补旧课,否则新课很难学会。他们纠正不良学习习惯的任务也比较重,需要家长与老师配合,下大气力去抓。否则,学新课和补旧课的效果都很难收到预期效果。家长抓他们的学习,更不能心急,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无论在抓的过程中遇到多少失败,都不能灰心,都不能动摇,都要坚持下去。这样,才有可能使孩子的状况出现转机。对这样的孩子具体应当怎么抓,我们在后面的专题中再细谈。

三、及时发现、化解矛盾,谨防孩子因为各种诱因出现学习滑坡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在一个由儿童向少年过渡的质变时期,开始独立思考问题又不能深刻理解,很容易为不起眼的一些小事影响了情绪,进而影响到学习。特别是一些学习好的孩子,他们一般都好胜心强,对外界事物的变化比较敏感,又因为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极为有限,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产生情绪波动,并由此影响学习,导致成绩下降。比如,前边所说到的,班级更换班主任,如果孩子对原来的老师感情很深,就可能觉得新老师不如原来的老师好。于是,他们会故意不守纪律,想把新来的老师气走。如果又正好新来的老师缺少带班经验,孩子的情绪没能得到及时调整,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再如,班里新调了座位,同桌或前后桌有人上课爱说话,孩子本来上课时还能认真听讲,这回受到感染也跟着在课堂说起话来。结果要不了多长时间,他的学习成绩也会滑下来。如果家长能在问题未出现时提早预防,或是在刚出现时及时提醒孩子注意,这种消极影响也许就避免了。如果家长疏忽了,问题就可能发生并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

能引起孩子学习情绪低落的诱因还有很多。大到父母离异或吵架、孩子因为搬家或别的原因转学,小到一次作业没做好,或是一次考试没考好被老师批评了;一次老师在批改作业或试卷时,多扣了几分;一次做了好事,老师表扬了别人,没有表扬到他,或是别人做错了事,老师没弄清楚,批评了他;一次和同学因为很小的事情发生了不快;一次班级选三好生、班干部或推选代表,他没被选上;等等。总之,凡是能让他感到丢了面子,自己的想法没被老师、同学或家长理解,自己的愿望没能实现时,他都会情绪低落,从而影响到学习。这阶段孩子的情绪一般还比较外化,只要家长能稍加注意,并不难发现。孩子的情绪又很容易转化,只要家长稍加引导,这些干扰和影响都不难消除。可是很多时候,家长往往没有去注意,没能把他们的情绪尽快调回到正常状态,把他们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结果学习上的滑坡也就很难避免了。

化解矛盾的前提是及早发现矛盾。及早发现矛盾的前提是,家长对可能影响孩子学习的各种情况及早有所警惕,平时能细心观察孩子每日的情绪变化。另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要早点教会他们正确处理涉及自己的“人际关系”。孩子的人际关系很简单,在家是父母和亲友,在校是老师、同学,人数并不太多。孩子通常不大会处理的是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原因大多是不能正确对待三个问题:一是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和表扬;二是不能正确对待同学的评价和友谊;三是不能正确对待考试的分数和名次。要让孩子能正确对待这个三个问题,就要教育孩子,尊重老师的劳动,理解老师的辛苦,体谅老师的用心,原谅老师的失误;教育孩子广泛团结同学,谨慎交友,在做人上要大度,在处事时要大气;教育孩子要重真才实学,不做分数的奴隶,胜不骄、败不馁,总能朝前看,往前走。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孩子,要他们做到这些是不容易的,但对他们进行这些教育却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教育,大道理不能不讲,不讲就不足以打开孩子的视野,开阔孩子的胸怀。但只讲大道理肯定是没用的,孩子难以理解也很难真正懂得该怎么去做。家长要讲道理,更要做示范,身教重于言教。什么都不如父母做出的样子,对孩子心灵的潜移默化作用大。家长教孩子理解他人,宽容他人,自己首先要能理解他人,待人宽厚。家长不能动不动就在家里议论人非,特别是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议论孩子老师的短处,哪怕老师真的做错了最好也不去议论。

再有,家长想帮助孩子化解矛盾,一定不能犯简单化、庸俗化、情绪化的错误。无论是通过什么途径发现的问题,都要先听听孩子是怎么想的;无论孩子的看法正确与否,都要耐心让他把话说完,特别是孩子主动向父母倾述的时候,更要尽量给他一个宣泄情绪的机会。家长绝不能一听说孩子做错了事,一看到作业写得不好或试卷没答好,就对孩子来一场暴风雨。一定要先把情况弄清,再对他晓以利害。对孩子的问题,有时要善于“小题大做”,有时又要善于“大题小做”。当孩子在某件事上做对了,要“小题大做”,借此强化正确思想、意识、心理在他头脑中的印迹;当他在某件事上吃了亏时,就要“大题小做”,淡化处之。如果不是原则问题,就劝孩子多理解和原谅对方;如果是原则问题,就要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以避免相同事件再次发生;如果事情的确相当严重,就要告诉孩子这事交给爸爸妈妈处理,让他放心。绝不能也跟着惊讶或心疼得不得了,也带着情绪甚至带着冲动去处理。更不能说出本不该说出的错话、脏话,或鲁莽、粗野地处理问题,如带了孩子一道去找老师或别的孩子质问,当着孩子的面打电话核对事实,等等。

处理问题的时机应当这样选择:一般来说,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错了的事,应当“热处理”,发生了就及时解决,不要“秋后算账”,更不要事后自己心情不顺时,又拿来数落、责怪孩子。而应该当即严肃批评,甚至给予必要的惩罚(不要一提惩罚就想到打,取消一次原来答应他的请求或对他的奖励,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只要事前有“约法三章”,惩罚办法是很多的)。因为,小学中年级的孩子,对不愉快的事仍然忘性相当大,这也是一种他们心理健康的自我保护措施。如果家长事过境迁之后才教训孩子,那时他往往对当时的情境已经不记得了。这时他不仅不会很好理解父母的教训,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本是他错了,他却认为是父母错了。结果,不但没有达到管教目的,还降低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如果是孩子受了委屈,就要先“冷处理”,等事情过后再对他讲道理,帮他找教训。

   还有,不管孩子的问题是该批评、该管教的,还是该安慰、该鼓励的,家里的大人一定要意见一致,否则都会影响教育效果。因为,小学中年级的孩子还做不到正确判断家长意见的对错,然后谁的意见对就听谁的。如果家长意见有分歧,他们会从中找到一个最有利于自己的观点,拿来做挡箭牌,维护自己的错误,对抗那些正确的批评意见。如果家长的意见不一,就会“做了一锅夹生饭”:家长的气生了,孩子的打骂挨了,什么效果也没有,最后落了个“家长的权威没了,孩子的毛病长了”,直到孩子长大了,或彻底被耽误了,再家长和孩子一起后悔,那就晚了。

四、了解儿童心理特征,在孩子需要时及时给予帮助、赋予信心

孩子的单纯和幼稚,不仅表现他们的外表和言行上,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他们的心理活动上。因为年纪小,经验和能力不足,小孩子很容易缺少自信心。当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心理上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格外缺少自信心。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又对改变这种状况缺少自信心,内心常常是很苦恼的。特别是当他们因此感觉受到歧视,或者不被别人喜欢的时候,那种苦恼会更加强烈。我在育才小学时,是很有体会的。都说孩子们爱哭,其实他们更喜欢笑。他们要是哭了,就一定是感到了委屈。孩子在考试没考好、作业没完成,或是学习成绩不好,挨了老师、家长批评时,都会流下眼泪来。他们流泪的原因,是感到很委屈。这种委屈不是来于认为给分不公,或是不该批评,而是在想“我也不愿意这样”,可又不知该怎么办。有时他们的这种内心苦恼,又会以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出来,那就是“兴趣转移、更加淘气”,以一些违纪行为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要想让学习出现滑坡的孩子,学习成绩重新上去;要想让原来学习不好的孩子振奋起精神,就必须先帮他们增强自信心,让他们看到能够学习好起来的希望,让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改变现状,就能把学习成绩提上去。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要让孩子有信心,父母要先对自己孩子能把学习成绩提上去抱有信心。在孩子学习出现滑坡或一直成绩不好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理解孩子,理解他们这时内心那种苦恼、困惑和无奈的痛苦感受,理解他们渴望得到关心、鼓励和帮助的心理需求。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最怕的是家长对孩子缺少理解,只有抱怨;缺少鼓励,只有高压;缺少帮助,只有指责。其实,孩子们很容易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信心不足,也很容易在受到鼓励或刺激时,忘记原来的顾虑、担心和害怕,产生兴奋、热情和新的自信心。当然,有时也会由于引导不当走向另一个极端,变得行为冲动、莽撞、不计后果。他们的情绪究竟会怎么变化,能不能对学习重获信心,关键在家长能否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能否配合老师做好补救工作,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他们看到希望。

面对学习上出现滑坡或是一直成绩不佳的孩子,家长怎样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呢?我在辅导这类学生时采取的办法是:坚持用“减法”来算账,用“减法”来扫除学习障碍。比如,我给一个三年级的孩子补习数学,就先把他学过的数学书和卷纸都拿来,和他一块分析;让他看一看需要补习的书,至多不过45册,知识点一个一个地数,也就是有限的几十个。再跟他一起分析老师批过的卷纸,每个学期订一本,至多不过45本。然后,对照书上要求孩子掌握的知识点,从卷纸上找出哪些知识点他会了,哪些他没会。孩子学习再差,他也绝不可能所有的“知识点”全不会,总有一部分是他会的。如果他各张试卷的平均成绩是60分,那就意味着该会的东西他掌握了60%,只有40%需要补。再看他丢掉的40分,也不会全是真不会,肯定有一部分本来会,做题时一马虎就做错了。很多孩子,细看他的卷纸,因为看错、写错、算错丢的分数,常常占所丢分数的一半以上。我习惯管这种丢分叫做“三类错误”,并认为这是提升成绩潜力最大的地方。因为这部分功课,本不属于不会,也不需要花时间去补习,只要孩子不再马虎,就能把分数拿回来。要求孩子把这样丢的分数拿回来,他们也一般不会感到有多大压力。只要教给他们一些克服“小马虎”的方法,他们都很愿意配合。假设最后这样丢的分数拿回来了一半,那他的成绩就能提高1015分。在丢掉的40分中,还有一部分也并非真的不会,只是平时练得不够、掌握不牢,到考试时一紧张就成了不会的题,也把分给丢了。这部分需要补习,但让孩子掌握它并不难。孩子们自己也会承认这一点,愿意接受补习。然后,再来看他真不会的部分,一般再多也占不到知识总量的10%了,而且不一定都是学习难点。孩子有些知识没有掌握,是因为前面一个相关的知识点没记住,影响了对后面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如果前一个知识点经过补习已经记住了,这个知识点也会很容易就弄懂了。这样一分析,真正要补的功课也就不那么多了,孩子听了以后畏难情绪会大大减少,信心会相应增加,也就愿意接受补课了。之后,再和孩子一起预测一下补习结果,就算因为智力因素最后他还有510%的知识点没法攻下来,那他的成绩也能达到8090分了。能让原来60分的孩子,把成绩提高到90分左右,这样的前景很鼓舞人,孩子补习的信心必定大增。这时,如果他的父母也能告诉他,爸爸、妈妈相信他有潜力,相信他经过努力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鼓起来了。这里要说明一点,为这些孩子补课,最好能“一对一”、“面对面”个别指导,一般来说,上补习班是很难见效的。

五、先长后短,先易后难,巧妙为孩子补上学习欠账

不管孩子是学习出现了滑坡,还是一直成绩不佳,最终解决问题还是得把落下的功课补上。如果孩子各科都需要补,家长的通常的做法是各科一起抓。这样,孩子的时间、精力分散,很难一时见效。结果,补了一段时间成绩不见上升,孩子的信心就会渐渐没了。如果孩子只是哪一科不好,家长又会先抓、狠抓那一科。结果,很容易时间、精力向这一科过度倾斜,出现顾此失彼,原来困难的学科成绩还没上去,反把学得稍好的学科成绩拖了下来。

(一)那该怎么办呢?要本着“先长后短、先易后难”的原则来补习。

什么叫“先长后短”?就是先抓孩子相对学得比较好的学科,让它的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而不是一上来就给他补习基础差的学科。因为孩子原来学得比较好的学科,一定是他相对感兴趣的学科,也是存在问题相对较少的学科,补习时他的内因容易发挥作用。其实,孩子是很讲实际的。补课时,他们比大人更急于见到成绩,更缺少耐心。只有让他在近期就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他的信心才能真正恢复,他才肯继续付出努力。而他看到了补习效果,上进心就会被激发起来,很愿意把别的学科成绩也提上来。比如,有的孩子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学习成绩也比较好,学习数学比较吃力,也不大爱学,一定要鼓励他保持语文学习上的兴趣,对他的语文学习先烧一把火,让他先把语文变成优势学科,甚至在班里成为尖子生。在补语文的时候,数学还按原来的节奏安排,不加时间,也不减时间,维持原来的状态就行。等语文补习有了效果,再在这个基础上告诉他数学也很重要,他在学习数学上也有潜力,只是因为他过去缺少兴趣,所以成绩暂时没上去,只要他像喜欢语文一样喜欢数学,数学成绩也会提上去,鼓励他一定要全面发展,把数学成绩也提上去。这时,孩子的语文已成优势学科,他要面对的只是数学单科补习的压力,补起来会容易得多。

什么是“先易后难”呢?那就是,为孩子补习那一科功课,都要选他基础好或补起来容易见效的部分先补习,然后再去攻较为困难的部分。目的仍然是让孩子较快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是为补习困难部分扫除障碍。如果孩子的各科学习成绩都不理想,也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选难度较小的学科,集中力量把它补上去,然后再主攻下一科。一般情况下,多数孩子适合先补习数学。因为小学数学的知识含量很有限,要求好掌握,结果也好检查。但有时孩子就是需要补语文,那又怎么办呢?除了要“先易后难”先补基础外,在较难补习的部分则要“先急后缓”,先补那些学新课时又涉及到的内容。这样,至少可以保证学新课时不再出现更多欠账。

我和爱人是从200010月开始做代理家长的,至今已先后辅导过近100多名学生。我们就是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方式,为一些学有困难孩子补课的。这些孩子,有的是住在我家,从课后辅导到生活照料,从端正学习态度到纠正不良习惯,从学习新课到补习旧课,都由我们对他们实行全方位管理;有的只是每天放学到我家温习功课,在辅导他们当前功课的同时,为他们补习过去的知识欠账;有的只是周六或周日来半天,集中帮他扫除学习中的难点。尽管这些孩子来的时候,年级有高有低,年龄有大有小,在我家呆的时间有长有短,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和程度也各不相同,但我们按照这样的原则去为他们补习功课,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那么各科的功课又应当怎么补,效果才能更好?

我们的体会是,给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补习数学,最好从头开始,由浅到深,按次序进行。因为这样补,他会感到难度比较小,容易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孩子到了三、四年,理解能力已有增强。再让他去看第一册数学教材,他只会感到好玩,而不会感到困难,会不费劲就把当时没弄明白的东西学懂、弄会。接着再让他看第二册书,他仍然会有觉得书里的知识并不难,还会后悔当初自己没好好听课。就是补到第三册、第四册,他也会感到真正不好懂的地方并不多。就是遇到几处真把他卡住了的地方,因为是“一对一”为他补课,只讲给他一个人听,他专心程度总要比原来在课堂上强得多,又有了前面补习的基础,学起来也不会很难。只要这样一册书、一册书,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过,不懂的地方绝不放过,一般是没有哪个孩子学不会的。补习中,一般来说,应用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应当集中力量重点攻关。最好的方法是归类教学,一个题型、一个题型地帮孩子弄懂。每个类型的题,都要先讲清数量关系,做几道典型练习题,之后再做变型练习题。如果典型练习题和变型练习题都能顺利地拿下来,这个类型的题目就过关了。三、四年级小学生要会做的典型应用题及其变型题,也就是“和差问题”、“和倍或差倍问题”、“盈亏问题”、“行程问题”(包括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变型一般变在环型跑道或是折返上)、“行船问题”(难点在于加进去一个静水与水流速度)、“植树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火车过桥问题”、“方阵问题”、“归一问题”、“求平均数问题”等,至多不过十来种。每种类型的题目都有解题规律,攻关的重点是让孩子掌握解题思路和分析方法。这里面还有一个需要特别提醒孩子注意的问题,就是做题中别忘进行换算、统一单位。当然,补数学还有一个提高计算熟练程度的问题,那属于基本技能训练,目的是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度,这要每天都坚持练习。在抓孩子这项训练时,值得家长注意的是,一定要让孩子熟练掌握“简算技巧”,并把有些特殊运算结果牢记在心,做到一看到题就能直接写出得数,这是提高运算速度的一个技巧。

给孩子补语文的难度要大一些,见效也会慢一些。除非有充裕的时间作保证,补语文一般不适合一册一册、一课一课从头来,而应当由近及远,先补现在正学着的,同时用归类复习或综合训练的方法,本着“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语文补习要抓两个重点,一是生字和拼音,二是阅读和作文。前者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可是很容易遗忘,就是好学生也常常难免。后者是学习语文最终要掌握的能力,也是对各阶段语文学习质量的最好检验。补习前者难度不大,只要计划好时间,化整为零,坚持定期循环,很快就会见效。后者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把能力提高上来的,但不补肯定不行,补不好又无疑是在白浪费时间。我的体会是辅导孩子阅读与写作,平时适宜“急用先补”,紧密结合老师的教学进度进行;到了假期,可以适当地每天都投入一点时间,进行系统强化训练。阅读和写作都是能力训练,都有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为孩子补习时不能性急,不要指望立竿见影,要给孩子一个提高的过程。阅读和写作,二者比起来,还是写作的难度要大一些。所以,孩子们往往宁可做卷纸上面的阅读题,也不愿意写作文(其实卷纸上都有作文题,可是平时老师一般不要求做)。家长不能迁就孩子这种情绪,还是要让孩子有计划地经常练习。这里还要提示一点,就是孩子做的任何练习,如果老师没空批阅,家长又不做质量检查,那就不如不做。因为孩子每做错一次,就是对错误的理解加强一次印象,使不良的习惯得到一次巩固,绝对是“弊大于利”。孩子的阅读练习和作文练习也是同样,家长只要让孩子做了,就要给予批改,对他做错的地方进行订正。

辅导孩子写作文一般要经过“诱导—辅导—指导—督导”四个阶段。孩子开始都不会写作文,就是老师讲了要领,他也很难一下子掌握。其实,开始时,只能是大人口头作文,让他一句一句写出来,就变成了他的作文,这是“诱导”阶段(这个阶段应当在小学二年级以前他初学写日记的时候)。在他基本掌握了作文的基本要领之后,就变成了先帮他审题、选材、立意、构思,把文章结构讲给他听,然后让他自己起草,这是“辅导”阶段(这个阶段应是小学三年级初学写作文的时候)。再之后,就变成了让他自己先审题、选材、立意、构思、起草,然后帮他修改,让他抄在本上,这是“指导”阶段(这个阶段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最后是“督导”阶段,孩子的作文完全独立完成,家长只提修改意见,帮助把一把思想关,在写作技巧上给予一定的指导(这个阶段一般要在小学四年级之后)。还有,教孩子练习写作文,功夫不能只下在写的过程中,还要平时多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让他多接触各种人和事,多长见识,多开阔视野,多观察,多积累素材。作文写完后,还要教孩子会改作文,让孩子写一篇成一篇,写一篇有一篇的收获。为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辅导作文,可以暂时不提出太高要求,否则只会让他感到压力,勾起他的厌学情绪。

为孩子补外语,应当说情况是最复杂的。有的孩子补外语,实际上是在超前学习,这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我们说的只是怎样给学习外语感到困难的孩子补习功课。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父母有能力给他补。这种情况,问题的关键是父母要有耐心,能持之以恒给孩子以帮助。因为学外语必须天天见面,尽量多说、多练,才能学得快、记得牢。另一种情况是父母不会,无法自己给孩子补课。这就需要请老师给补,或是借助复读机和磁带了。借助复读机和磁带,等于是让孩子自学,最好父母能同孩子一道学。在发音上,可以让孩子给自己当小老师,这也是调动孩子学习外语积极性的一个好办法。

 

 

文章来源:科学培育孩子http://blog.sina.com.cn/kexuejiaoyuhaizi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密:孩子从小学升入初中后会成绩大幅下滑的真正原因
小学4年级女生成微博控 家长担心她上瘾
怎样当好小学生家长? 首先申明一下我也是学着做家长,做的也不是很高明,本文本着探讨的目的绝不是炫耀(...
如何看待小学生恋爱。。
孩子不敢对父母说的那些话
金石教育独家揭秘:为什么60%的小学生升初中后成绩会大幅下--商务信息-湘潭在线-美丽中国千城联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