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直面学生的逆反心理

 

杨杨

(荣成市成山镇教委,山东荣城264-319)

    青少年在15岁左右的时候,常常表现出非常叛逆,希望独立的情况,心理学家把青少年在这段时期此类特别的心理变化统称为“十五岁现象”。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心理学家发现,“十五岁现象”已经悄悄提前了。

    北京同仁医院临床心理科洪宝琴副主任医师说:现在青少年的叛逆期已经提前了,十二三岁是个高峰期。这段时间他们的情绪层面大于理智层面,否定大于现实,做事不问后果。而根据研究发现,青少年在12岁前对抽象事物的认知层面仅为10-30%。她认为,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可小视,它将影响到我国人才的素质。

    一.逆反心理的成因

    学生逆反J0理的形成是多种主客观因素交互作用,长期积淀的结果。

    主观方面:

    (1)心理受挫。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总希望被老师、同学重视、赏识。长期得不到这种满足,心理受挫,就可能发牢骚、闹情绪,甚至转而用“非常”方式寻求关注。(2)好奇心驱使。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总想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探个究竟,看个明白,亲身体验一下,往往事情越是有阻挡,对学生就越有诱惑力。(3'l生格因素。部分学生J『生格孤僻、任性,常以自我为中心,爱耍小脾气,听不进不同意见,拒绝有益帮助,自控能力较差。

    客观方面:

    (1)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性格、行为习惯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认为,父母~--T-"女过于溺爱或过于专制,可能使孩子产生任性、反抗和自我为中心的性格。(2)教师的态度。教9币教育教学缺乏爱心、耐J心,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甚至挖苦、讽刺、体罚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易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3)班风不良。有逆反J心理的学生相互感染,进取目标受挫。

    二.逆反心理的类型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学生逆反心理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自主逆反:如果教师对学生过分地运用控制手段,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行动自由受到威胁,他们就有可能拒绝办本来愿意办的事,甚至故意去做与要求相反的事。

    平衡逆反:当教师与学生之间情绪比较对立时,即使教师所持的立场、观点和学生一致,学生也可能产生抵制甚至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以显示自己与教师的不和,从而维持心理平衡。

    倌度逆反:教师的所作所为随时随地都受到学生严格的监督,倘若教师本人的行为举止与他所作的宣传教育相悖,就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态度。

    情境逆反:在特定的机会、场合,学生个体有不同的“心理热点”,处于一种不同的情感和情绪状态,如果教师不顾及学生当时所出的情境,就会诱发学生的情感障碍,使学生紧闭心扉,对教师的教育采取排斥的态度,拒绝接受本来可以接受的东西。

    超限逆反:这是由于教育的容量过大、时间过长,或者教育内容机械地、无时间间隔地重复而产生的

一种逆反态度。

    禁果逆反:人们往往有一种倾向,越是禁止的东西,如果没有说明可能为人们接受的充足的禁止原因,禁止本身就会引起假设、推测,反而常常诱使人们产生好奇并引起探究反射,产生与禁止相悖的意向。

    归因逆反:假如学生了解教师行为的动机不是利他而是另有所图时就会产生心理对抗。

    评定逆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过分渲染、夸大其词等都可能诱发学生产生这种逆反。

    投射逆反:教师把工作成败的原因主观地集中到少数对象身上,撇开与此有关的其它因素,而引起的逆反态度。

    三、逆反心理的表现

    面对自己反感的事情,学生的反映各不相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理智型。学生对于逆反心理的自我调节以自身的成长和进步为目的,既无损于他人、集体,亦无碍个人成长,表现出对个人和环境的超越。这样的学生所占比例很小,但具有极强的影响力,是学生中的榜样。(2)情绪型。逆反最显著的特征是情绪波动大,心理易失去平衡,并将这种情绪带进学习和生活中,自我调节能力差,要依靠时间和外力化解。(3)冲动型。由于缺乏对自我责任的认识,暂时满足了自己非理性的本能冲动,却给他人和自身造成一些威胁和伤害,带来不良影响。事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责、忏悔,但在事发时控制不住自已的言行。(铆肖极型。主要表现为退缩逃避,自我封闭,消极对抗。(5)攻击型。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超越对方,获得心理满足。

四.教师如何面对逆反心理的学生

  教师面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时,必须要冷静,要超越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时问题不一定在学生的身上,教师要谦卑,要能够放弃自己执着的思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体会和对待学生。面对有逆反行为的学生,教师会产生不满和急躁的情绪,这时要控制和提醒自己,不要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要用成人的成熟与冷静控制住事态的发展。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寻求别人的意见和帮助,不就事论事,要讲究方式方法,尝试双向沟通。教师要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融洽相处,帮助学生摆脱逆反情绪,化解逆反心理问题。

    五,学生逆反心理的调适

    消除法(1)釜底抽薪。就是设法撤去引起学生逆反心理的客观刺激。例如,学生对学校管理的厌恶心理源于食堂伙食不好,如果学校改善了伙食,改变了服务态度,逆反心理就失去了保持条件,自然就会逐渐消失。(2)纠正偏见。学生的自我偏见会引起逆反心理,如学生存在语文、政治学习只是考试前背背而已的偏见,引起对文科教育的轻视。消除这种逆反心理只能从纠正偏见入手,需要教育者做大量的说服引导方面的细致工作。(3)施加压力。有些学生有逆反心理不能自拔,有的甚至变得轻狂麻木、任性撒野,在温和的办法不能明显奏效的情况下,施加压力就很有必要。可运用的压力存家庭感情压力,教育者的批评压力,班集体的环境舆论压力等。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动用社会法制压力。(4)让步引导。对直接冲着教育者而来的逆反心理,不要马上采取行动,可以先让一让,等一等。这有三个作甩一是避免再次冲突和碰撞,激化逆反情绪;二是让逆反情绪有一个发泄过程,释放部分能量三是让学生在逆反心理中有所体验和锻炼,加深印象,增进对自我心理的了解。

    激发利用法(1)强化刺激。通过鼓励、诱导、树立对立面等方法,对已具有积极意义的逆反倾向,加深或加重客观刺激,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例如,学生对社会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的反感和抵触、超常的追求、奇异的思维等逆反意向,教师要谨慎对待。这些心灵的闪光非常难得,教育者应及时抓住,强化刺激,巩固这种心理认知,为造就具有优秀心理素质的人才做出努力。(2)激将法。用否定的态度激起对象的强烈冲动和努力。有人做过实验布置一道习题,并注明少数成绩好的学生有可能做出来,结果全班多数学生作了解题的尝试。这种激将法的巧妙的使用对一般人都有效。(3煅置障碍。让学生在“跳一跳”、“比一比”的努力中,建立竞争、冒险和追求胜利、健康向上的心理意识。把困难和成功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师可以设置障碍又要引导学生超越障碍。

    六.教育者的反思

    教育者的什么特征和行为会诱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1)教育者的可信度。教育者的可信度越低,就越易诱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信度逆反与威信密切相关,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教师无威无信,这类教育者很易诱发学生显性逆反心理,即逆反心理会转化为明显的逆反行为,学生会公开与教师作对。二是教师有威无信,这类教育者用威严压学生,很易诱发学生的隐陛逆反心理,即逆反心理不会转化为明显的逆反行为。

    隐性逆反心理虽然没有明显的行为,但学生的抵触情绪会通过隐蔽的方式发泄,如表现出对某科没有学习兴趣等。它会导致教育效率降低,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

    (2)教育者的亲和力。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也可诱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能与学生沟通,具有良好的亲和力的教师,易于被学生接受。只知道板着面孔训斥人的教师,很易诱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3)教育者的机械反复的教育行为。如果教育者机械地反复相同的教育内容,刺激强度过大,刺激时间过长时,容易引起对象反应性质的变化,甚至会引起反感。

    (4)教育者的简单禁止行为。简单而未说明充足理由的禁止可能诱发禁果逆反。越是禁止,往往越容易使人产生好奇并引起探究反应。如果没有说明禁止的原因,由于学生不相信这种禁止有充分的理由,便会对它的正确性产生怀疑,从而产生犯禁的意向。

    教育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

    (1)要反思树威信的手段。教育者威信的形成,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威无信的教师,多见于刚上任的新教师,学生对其能力持怀疑态度,所以新教师自信的心理素质,丰富知识和才华的多方面展示,对课堂的控制与对学生的吸引对其树立威信是相当重要的。有威无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不会受到明显的挑战,但仅仅靠“威”,是无法树立“信”的。因“无信”而诱发学生的隐性逆反心理,处理不好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极大障碍。

    (2)反思自己与学生的沟通。“亲其师,信其道”,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多去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不断提高师生沟通的能力,反思自己与学生相处的言行举止,不断调整对学生的态度,找到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方法与途径。

    (3)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只有流动的水,才会清澈美丽只有变化的教育,才会有生命力。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呆板、重复、武断的教育方式是很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出现逆反心理的。要实现对已形成习惯的教育方式的反思,需要不断学习,开拓视野,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总之,教育者要有反思的意误,要愿意反思,并能通过反思来修正和改变自己的行为,一定会有收获的。

文章来源:网络

 

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漫谈
4.《后进生消极心理暗示及对策》  陈朵云
如何预防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初步探索
小学生逆反心理分析
青春期逆反心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