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幼儿教育的差异比较

最近在读上官子木的《教育的国际视野》一书,其中有一节是“不同国家的幼儿教育”,他从几个方面对中国、日本、美国三个国家的幼儿教育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差异。

1.抚养结构

三个不同国家的儿毫抚养结构是大不相同的。从母亲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来看,日本最多,中国最少,美国居中。日本的妇女婚后多不再工作,所以孩子主要由母亲抚养,待孩子4~5岁时送幼儿园,而且日本的孩子2/3是入托于半日制幼儿园。美国的妇女多在孩子幼小时不工作,有50%的妇女待孩子3~4岁入幼儿园后再工作。中国的城市妇女超过90%都工作,孩子小时多由祖父母抚养或雇保姆,待孩子2~3岁时送幼儿园,还有相当多的孩子入全托,仅周末才同家。

    经比较不难发现,甘本的幼儿园只是家庭抚养结构的补充,幼儿更多地是在家里与母亲在一起;美国的幼儿园与家庭对半分担着儿童抚养任务;中国的幼儿园则承担着最主要的儿童抚养任务。中国的各幼儿园之间差异比较小,在这种较为一致的环境下,中国孩子的个体差异要小于美国和日本的孩子。

2.学业准备的程度

从目前来看,将幼儿园作为学前学校以便为以后的小学教育打下学业基础的这样一种观念在中国人中最为普遍,其次是美国人,而日本人持这种观念者微乎其微。实际上,日本孩子的学业压力大是众所周知的,美国人一直认为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与日本从幼儿园就抓起的雄厚的基础教育有关,所以美国近年来在不断加强学前教育的学业课程。然而,就在美国学东方的同时,日本却在学西方。近十几年来,日本教育界一直在降低各学前机构对儿童学业课程及学业准备的强调,而代之以长远的策略,即注重于儿童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注重于培养孩子的坚持性、注意力、作为集体成员的能力等等有利于学业和事业发展的基本技能。

相比较,同为东方文化的中国,始终是一如既往地强调幼儿园的学业准备作用,并随着独生子女化现象的出现而使这种强调达到了新的高度,不仅各幼儿园都在朝着小学方向增添学业课程,而且出现了大量完全小学化的学前班。很显然,这种社会现象是家长渴望孩子学业成功的欲求逐步增大造成的,目前中国的各学前机构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来自家长要求提高学前教育课程的压力。

    在中国的城市中,自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以来,早期智力教育热一直在升温,从发展国民教育、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来说,这是一种好现象,但在重视智力教育的同时也还存在着忽视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倾向,这无疑是对幼儿正常社会化的一大冲击。

3.语言训练的途径

中、日、美三国的幼儿园都重视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但在言语表达的目的及培养的侧重点上存在着差异,而语言训练上的这些差异最终导致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在理解自身及理解外界时的思维差异。

    在中国的幼儿园,对孩子的语言主要强调的是发音清晰、说话流利,教师更多地是鼓励孩子通过集体复述故事、唱歌、说歌谣等形式来发展语言能力;在日本的幼儿园,孩子们被允许自由地、大声吵闹地甚至发音不清地说话,教师则更侧重于引导孩子理解别人的语言;在美国的幼儿园,教师多侧重于个别辅导,语言发展的目的是使每个孩子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这三种不同的途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中国的孩子发展了记忆背诵能力以及用公众标准来衡量自身能力的思维习惯,日本的孩子发展了理解他人的能力,美国的孩子则发展了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能力。总之,不同的语言训练重点不仅形成了不同的语言表达类型,也形成了不同的思维类型。

下面就上述的三种比较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先说孩子的抚养问题。

我们经常讲这样的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生下来之后的幼儿教育,实际上就是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现在的就业压力和较低的工资报酬,使得很多青年父母在有了孩子之后,不敢放弃原有的工作,也基本放弃了幼儿早期教育这块阵地,将本该自己承担的教育重任交给了自己的父母、雇佣的保姆或者幼儿园。

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看,初生的新生婴儿,都是非常信任他周围的世界的,在0~1岁的这个年龄段尤其如此。如果婴儿能从保育中感到温暖和舒适,它就能将这种信任的经验扩大到以后的经验之中;反之,如果照料的不合适、不舒服,儿童就会在恐惧和怀疑之中成长起来。感受不同的保育,必然导致孩子今后不同性格的养成。

孩子到了2~3岁的时候,为了实现自主的愿望,会尝试进行一些独立性的探索,来超越环境的限制。孩子在探索的时候,其实内心也是非常胆怯的。如果孩子能够得到及时的鼓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那么孩子就会形成自信和自主的品质;但实际的情况是,被托付照料孩子的长辈、保姆、托儿所,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出事情,所以把孩子的一切行为管的死死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没有一个探索的念头就有可能被打消,孩子会对自己具有的应付环境的能力表示怀疑,从而形成不够自信的、对自身抱有羞怯感的性格特点。

孩子的父母亲自带孩子,会比别人更加关注孩子自身的需求,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再说幼儿园的课程设置。

孩子到了幼儿园该学习什么,实际上就是幼儿课程的设计问题。幼儿课程的设计要促进幼儿逐步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但这种过渡只是一个起步的阶段,不能操之过急。课程的设计要关注孩子想象力的培养、要给予孩子文化的启蒙、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强健孩子的体魄、要培养孩子的冒险精神……至于那些小学才开始学习的文化课,到时候在进行学习完全来得及。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某些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比如说2岁是孩子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在每一个关键的阶段,要做好相应的事情,才能保证孩子健康的发展。另外,思维发展还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可能要教一个星期,孩子还是懵懵懂懂,但这个知识点如果放到二年级,可能一节课就完成任务了。给孩子留出空间,多给他一些玩的机会,锻炼身体的机会,实际上就是在为他的未来储备呢。

三说教师的教。

上述的比较告诉我们,同样是学习语言,教学生学习的方法不同,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别人的一些表扬,还是为了培养孩子独立的思维能力,这一点要想清楚。

语言是孩子接受新知的工具,也是孩子和外界交流的工具。孩子在从爬行到直立行走的过程中,除了肢体之外,最先发展的就是语言。从某种程度上说,孩子不能尽早掌握和运用语言,就不可能很好的发展其潜能。孩子在学校里成绩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语言上有障碍。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在培养孩子的言语能力的时候,不要仅仅把这个看作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要非常认真地去思考和设计。《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介绍了培养孩子语言方面的独特做法,不妨一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幼儿教师面试答辩题
幼儿教师一定要成为专家吗?
特级教师李镇西:幼儿园有“毕业”一说吗?
赏识教育四部曲
《纲要》确定了哪几个引导幼儿发展的原则?为什么?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