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忙也要做个好妈妈

忙妈妈金句:

繁忙的上班族妈妈应明确树立自己的育儿原则,并对此加以持续坚持。如在孩子作息时间上的安排,一定要让孩子在10点之前入睡,起床时间也不能随孩子当天的身体状态及当时情况而放任自流,要明确定下一个固定时间,如以7至8点起床为限,以便于全家人一同吃早餐等,借以帮助孩子养成具有规律性的生活习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同孩子在一起。如果你因为对孩子的过于担心和惦念而不能用心工作,那是你不够专业、不够冷静;如果你由于工作的忙碌而不能陪伴孩子,那是你不能科学地分配和利用时间。工作和孩子并不是一道两难的选择题,两者相互融合的生活将会更幸福。

如果你因为对孩子的过于担心和惦念而不能用心工作,那是你不够专业、不够冷静;如果你由于工作的忙碌而不能陪伴孩子,那是你不能科学地分配和利用时间。工作和孩子并不是一道两难的选择题,两者相互融合的生活将会更幸福。

每天早晨同孩子聊聊天的好处不止这些,对孩子心理的好处那就更大了。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生理和听觉科学系主 任库尔博士指出,与婴儿谈话聊天的重要性远胜于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当他们听到父母在对他们说话时,其大脑的思维正在不断变幻,他们所听到的任何一种语言都对他们的大脑皮层产生有效的刺激,促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实验表明,在各种声响中,孩子对父母亲的语言刺激最敏感、最愿意接受。库尔博士说:“从宝宝吃奶开始,做父母的不要忘记经常和宝宝谈话聊天,这样也是一种沟通,对孩子在婴幼阶段的智力发展大有好处。”

那么,该对孩子说些什么呢?我的经验是什么都可以说,你自己一天的活动、户外的环境、小故事、儿歌都可轻轻地对着孩子诉说一番,孩子是十分乐意接受的,说到开心的地方,还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与孩子尽情畅聊,可多为彼此创造相互了解的空间,使用孩子能够听懂的话语与之不断进行交流后,会轻而易举地了解到孩子的心理状态及存在的问题等具体情况。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感到和孩子聊天是对孩子最好的关心与帮助。孩子的话题常常很细小、很琐碎,但你一定要有耐心,切不可随便应付。在聊天中如果发现孩子错误的看法和想法,也不要大惊小怪地呵斥,最好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是孩子一时不能接受,也不要着急,宁愿让孩子在生活中吃点亏,受点挫折,也不要去逼迫孩子接受你的观点。

只有和孩子闲聊,才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使孩子信服你,对你产生信任感。这样你才能了解自己的孩子,更好地指导他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对于职场妈妈来说,在上班之前争取和孩子进行一些亲密接触和交流。哪怕是用亲吻把孩子温柔地唤醒,一次简短的抚触,母子间的嬉闹小游戏,一起吃早饭,都能让孩子感受到妈妈无尽的爱。要充分利用早晨这段难得的宁静而温馨的时光,同孩子聊聊天,既是一种幸福,也是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早上起床穿衣时、吃早饭时、送接孩子上下幼儿园的路上,都是可以进行心情分享的亲子好时光。

忙妈妈金句:

作为职场妈妈千万不要贪恋柔软的床,可不能错过和你的小宝贝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啊。因为这个时候,你的小宝贝也是渴望和妈妈呆在一起的。

和孩子聊天,应该是每天早晨都应该有的生活,尽管只是一个小时,或是几十分钟,哪怕就是几分钟也是好的。可不要小瞧这很短暂的一段时光,与孩子尽情畅聊,可以密切亲子关系,也能给孩子一个好心情,使孩子在快乐中度过一天。

如果说早晨的时间与孩子短暂的相处是鼓舞激情的,那么晚上的时间就应该是精心耕耘了。

对于妈妈来说,无论多忙,晚上都应至少给孩子三个十分钟,所谓的三个十分钟,其实就是三个时间段,下班进门十分钟,餐中或餐后十分钟,临睡前的十分钟。只要把握好这三个时间段,就足够与孩子沟通交流了。

饭后的亲子小游戏、睡前亲子小故事都是我的必修功课,也是白天不能陪彤彤的最好补偿。每天,彤彤都在我的故事声或催眠曲中进入梦乡。

只要我们充分利用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一方面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应对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以轻松快乐的心态面对孩子,了解孩子,给孩子安排丰富多彩的生活,不错过生活中每一个学习与相处的机会。那么,我们就可以给自己与孩子打造高质量的亲子时光。

赖在床上迎接周末的阳光

相对来比较,彤彤是幸运的,我从来不给她报什么班,我觉得让孩子充分享受自由,彻底放松身心,才是最重要的,拔苗助长的事情我是不会干的。轻松地享受周末的晨光,给孩子一天有个好心情,同孩子一起嬉戏,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和茁壮成长都极有好处。因为孩子没有了压力,精神状态超好,并感受到了爱,孩子自然乖巧上进,更想展现自己。

玩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陪孩子一起玩耍和聊天,能够使孩子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天性,在玩中学习,在玩中获得快乐,在玩中不断成长。应该每天抽出时间专门陪孩子玩一会儿或是跟孩子聊一会儿天,要让孩子唱主角,父母当配角,这样可保证孩子的情绪十分高涨,还可以让孩子早早练就有主见和自立的性格。比如,游戏应该让孩子自己来发起,因为,当孩子在选择玩什么的时候,他会进行比较多的学习。此外,由孩子自己发起的游戏还增加了孩子的自尊心:“爸爸妈妈喜欢做我做的事情!”另外,陪孩子玩的态度要积极,不要心不在焉地陪伴,不要把陪伴变成变相的“监管”。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勉强去玩他不感兴趣的游戏,可以和孩子商量着玩,玩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游戏。在陪孩子游戏时,要和孩子一样真诚投入、专心。否则,孩子会认为你在敷衍他,影响孩子的兴趣。

忙妈妈金句:

我从来不给她报什么班,我觉得让孩子充分享受自由,彻底放松身心,才是最重要的,拔苗助长的事情我是不会干的。

轻松地享受周末的晨光,给孩子一天有个好心情,同孩子一起嬉戏,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和茁壮成长都极有好处。因为孩子没有了压力,精神状态超好,并感受到了爱,孩子自然乖巧上进,更想展现自己。

玩耍是孩子最大的学习,通过玩耍,孩子能够认知世界,获得成功的体验。所以,利用周末和孩子一起玩耍或聊天,也是培养孩子的一种有效途径。

陪孩子一起玩儿,就像“储蓄”一家人的亲密情感,让孩子在欢乐和纯真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在和孩子玩耍过程中,能了解孩子身上很多东西,也会更多地了解自己,通过花时间跟孩子的玩耍,可以跟孩子建立亲密的情感纽带。

其实,孩子需要的并不是每天擦得光亮如新的家具以及一尘不染的家,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能和父母在一起开开心心地玩耍。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里,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些压力,孩子亦如此。平时大人工作,孩子学习,很难有整块时间陪同孩子,赶上节假日如果再不改善一下生活环境,大人孩子都会很累,很烦躁。

假日是父母与孩子交流、增进感情的好时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每一项活动都可能促进或削弱亲子关系。

应争取一切机会带孩子去增长见识,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将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陪伴不在乎时间长短

对于忙妈妈来说,你可能总是为不能给孩子更多的时间而自责、内疚。其实,陪伴孩子并不在乎时间的长短。俗话说的好:“浓缩的都是精品”,只要用心地给予孩子高质量的爱,即便时间短,也同样会让孩子感到充实和快乐。

美国宾翰顿大学神经科学及认知心理学特聘教授马克?伦岑韦格尔认为:“在与父母每天进行积极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会模仿大人的社交技巧与处世方法,学会从容处理自己面临的问题,从而提高心理承受力,性格会更加开朗、阳光。”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用心地多陪伴孩子,让孩子在欢乐和纯真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这才是送给子女的最好礼物。

这件事情我到现在还铭记在心,孩子的情感世界是丰富的,你的一举一动,都牵动他们的心,有时你随意说出的一句话,都可能使孩子敏感的神经受到震荡。对于职场妈妈来讲,照顾孩子与工作是一对矛盾。但是,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与孩子有一个高质量的交流。因为,陪伴孩子不在时间长短,而在于是否专心,是否舍得花心思,否则俩人成天在一起也未必能起到多么显著的教育效果。

我是百分百的忙妈妈,可是彤彤并没有因此而缺少陪伴,也顺利地成长起来。我陪同孩子的诀窍就是注重“质”,这是职场妈妈必然的选择。我就是利用早晨、晚上和节假日等拼接起来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的,并长期坚持。

我很忙,所以倍加珍惜每次与彤彤在一起的亲子时光。我知道我要利用这点微不足道的时间干什么,我到底要影响她什么,至少要让她明白些什么。所以,使很多人感到神奇的是,他们看我整日忙忙碌碌,根本没时间在家呆着,但我对女儿的教育却非常有效,这就是我陪伴孩子的秘诀,因为我把有限的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都很好的利用起来了。这就像我们读书一样,很多人都以工作忙为借口,说没时间读书。但事实上,如果你真想读,时间总是可以挤出来的。没时间陪孩子,没时间教孩子,这都是借口。大家都知道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殊不知,花心思教孩子才是更大的责任!

研究人员指出,母亲和孩子之间的高质量交流活动会对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智力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不需要花费母亲所有的时间跟孩子在一起。真正能影响孩子今后发展的是母亲的性格———她的敏感度,以及她是否能和孩子一起参加刺激有趣的游戏。这项研究表明,母亲工作状况本质上并不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育。

对于和孩子相处时间较少的忙妈妈一族来说,最好每天安排专属于孩子的时间。每天至少抽出半小时时间与孩子进行一些存在身体接触的游戏,或是和他们一起读书也可以。其实,妈妈们完全没有必要刻意为延长与孩子的相处时间而费心,只要对孩子用心的陪伴,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能够进入到一种全身心投入的忘我状态,那么,你完全可以在半小时的时间内赋予孩子24小时均在其身边的充实感。

忙妈妈时间攻略——时间是可以拼接的碎片(1…

对于孩子而言,较之与妈妈在一起的时间“量”,妈妈和孩子相处时所传达的爱“质”更为重要。即便你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十分有限,但只要在这短暂的陪伴中能令他感受到高度浓缩的爱,孩子也就会感到满足和欢心。因此,即使生活再忙碌,妈妈也不要忘记每天为孩子留出半小时至一个小时“只属于你和他的时间”。在这“只属于你和他的时间”中,妈妈应深情地望着孩子的眼睛,细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关注孩子的每一个动作,并且尽情地拥抱和亲吻孩子,告诉孩子妈妈有多爱他,使孩子每天都能感受到妈妈的爱。当孩子得到父母的爱与关怀的时候,孩子的稳定情绪与自信心就会持续成长。每天半小时时间,相信再忙的妈妈也能做到。

忙妈妈金句:

陪伴孩子不在时间长短,而是有没有“专心”陪伴。很认真地陪伴孩子半个小时、十几分钟分钟,彼此有交流、有互动,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

如果父母总是心不在焉,边忙其他事边把孩子放在一旁,这样的陪伴毫无品质可言,即便你终日守候,孩子也不会感到快乐。

我很忙,所以倍加珍惜每次与彤彤在一起的亲子时光。我知道我要利用这点微不足道的时间干什么,我到底要影响她什么,至少要让她明白些什么。

妈妈们完全没有必要刻意为延长与孩子的相处时间而费心,只要对孩子用心的陪伴,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能够进入到一种全身心投入的忘我状态,那么,你完全可以在半小时的时间内赋予孩子24小时均在其身边的充实感。

爸爸的时间也要拿来拼

教育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可见爸爸对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所以,只要爸爸有时间,不,没有时间也要创造时间,用浓浓的父爱,为孩子撑起一片澄澈的蓝天,使孩子拥有灿烂的人生。

事实也的确如此,彤彤就是一个成功的例证。当初我们在对孩子培养上,态度是一致的,那就是不仅要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还要给孩子充分的爱,我们做到了。尽管他爸爸作息时间并不规律,但是,总是要安排出陪同孩子的时间,即使出差到了外地,也坚持每天通话。

孩子是夫妻的爱情结晶,也是共同的财产,对孩子的培育爸爸同样是不可缺席的。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所以不管是照料孩子,还是教育孩子,都是家庭共同的权利与责任。爸爸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配角,同样是很重要的。

为了孩子更健康的成长,爸爸们一定要从百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陪伴和教育自己的子女,千万不要因为过于忙碌而疏忽了对孩子的教养,更不能错误的认为“照料孩子与爸爸无关”。

父亲应创造机会,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有意识地发挥自身的这些良性作用,用自己良好的言行为孩子作表率,并把做父亲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来经营,对孩子投入更多的精力与心血。

是啊,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疼孩子是理所当然的。看到她很无奈的样子,我说,我觉得劳动是孩子的“必修课”。为了孩子的一生,家长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大包大揽。要给孩子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经常做,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你抱怨孩子不劳动,其实这种懒惰也是你自己给养成的。谁家的孩子都是一样的,我们家的彤彤同样面对上学、课后作业等问题,可是她在劳动上从未缺席过,而且还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当成了一种责任、乐趣。仔细想想看,谁家又有多少家务活呢?让孩子参与,主要目的是培养其勤劳的好习惯,不然孩子走上社会,建立家庭,他们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不肯做,那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

我之所以如此狠心“使唤”彤彤,并非不爱她,因为我知道几岁的孩子正处在学习动机最强烈的时候。从孩子的发展过程来看,孩子都是喜欢做事的:开始学走路就不要大人抱,学吃饭的时候不要人喂,要自己舞匙弄筷地吃;给他穿衣服,他还会抢着自己套上身。这些时候,便是孩子学习做事情最强烈的时候。家长应耐心地教给他们做事的方法,指导孩子做好他们想做的事,使孩子享受到“我会”的喜悦和成就感。千万不要顾虑到安全或觉得麻烦而不肯让孩子尝试,使他们错失了学习的最佳时机。

我觉得劳动是孩子的“必修课”。为了孩子的一生,家长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劳动的重要性,让他知道不管愿不愿意,都必须参加劳动。一个不会劳动的人,会不断自我萎缩直到失去自我,这样的孩子最终不会获得幸福,其未来肯定也不会是十分光明的。

如果真正爱孩子,那就从现在起培养他爱劳动的习惯吧!让孩子每天坚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在劳动中感受成长的快乐。

我们不要总认为孩子小,许多事情都舍不得让他做而事事代劳,孩子没有机会练习,渐渐地,很多事情就真的不会做了。

再忙也不能忽略的关键——关键品质的塑造和培…

一、一般来说,那些生活善于自理的孩子是坚强的,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他们会用自己的能力去处理这些问题,不会感到无所适从。所以,父母要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动手做事,自己去面对生活。

二、告诉孩子,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要沉着冷静,不惊慌、不哭泣,应动手动脑、勤于思考,找出失败的原因,顽强地坚持下去。

三、多带孩子出门长点见识,如参加亲子聚会,外出旅游等。因为一个见多识广的人,在面对困难时,往往更具有智慧与勇气。

四、孩子胆小懦弱,往往是由于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所致。所以,从小应对孩子进行自信心的培养,当他完成了力所能及的事后,要立即给予肯定和鼓励,不管事情在你看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五、利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听故事、看画书、看电视等,在孩子的心目中为他树立一个坚强,勇敢的正面形象,引导孩子学习模仿他们心目中的主人公,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品质。

忙妈妈金句:

如果孩子摔倒了,大人表现得比孩子还强烈,自然就会暗示给孩子这样一种信息:摔得很痛,孩子心里的痛感立刻就会增大十倍。反之,如果大人轻描淡写,或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痛感也就减轻了许多,因为孩子从大人那里得到的暗示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说到经验其实也没什么经验可谈,还是一个习惯培养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孩子爱缠大人呢?这其中是有原因的。一般来讲,那些个性强、有自理能力、有独立意识的孩子较少缠人,而父母过于宠爱,事事处处为他们考虑得过于周到的孩子,就特别爱缠人。由于我工作忙,又是个“懒妈妈”,所以,只要彤彤能做的事情,我从来不包办替代,从小就让她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这样一来,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就会逐渐减轻了。

许多小“跟屁虫”们更喜欢粘着妈妈,这是因为妈妈总是每天和他在一起的缘故造成的,这里面也有爸爸的责任。彤彤小时候之所以不特别粘人,与他爸爸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孩子眼里,爸爸妈妈都应是一样的地位,都是爱她的。这样,就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我告诉她说,最好让你的先生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同孩子一起玩耍,让孩子完全在你身上的注意力转移一部分给爸爸。父亲的缺席使孩子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是可靠的,只有你一个人和孩子玩,和孩子交流。这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以为世界就是你,连爸爸都没有,连其他人都没有,小朋友就更没有了。

杨欣连连点头称是,说她先生整日忙得团团转,早起晚归的连个影孩子都摸不着,孩子不依恋她这个当妈妈的才怪呢!

孩子爱缠妈妈,还有可能是由于安全感建立不太好,或早期曾有过不愉快的经验。比如在孩子不听话时,有的妈妈就吓唬他,“你再闹,妈妈就不要你了”,然后就假装真的走了,这样一来,孩子害怕了,就会撕心裂肺地哭。以后,孩子就会越发在乎妈妈,越发害怕妈妈的离去,对于妈妈也就更加依恋。所以,我们作家长的一定不要随便吓唬孩子,小孩子分不清真假虚实,他把一切都当成真的,认为妈妈真的不要他了,真的离他而去了。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要理解他的粘人,理解他的分离焦虑,想办法一点点增进孩子心里的安全感。

孩子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终究有一天他会单宿单飞。离不开父母的孩子长大后大多性格懦弱、乖僻,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低下,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所以,对于那些总是喜欢“绑架”妈妈的孩子,妈妈们要及时为自己松绑,帮助孩子一点点脱去“保护层”。

一、从小要注意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当孩子有了自己做事的欲望时,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即便孩子把事情办糟,父母也不要批评和指责孩子,或者剥夺孩子做事的权利。否则孩子容易产生挫败感,以后会更加依赖父母。

二、给孩子一个自己活动的空间,不要孩子一哭闹,妈妈就赶紧进行抚慰。这会让孩子习惯于总有一双眼睛不离他的左右,一旦失去,孩子就会感到不适应而缺乏安全感。

三、妈妈可以有意地对孩子采取疏远一点的策略,比如让孩子多接触其他的家庭成员,多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多到户外接触丰富多彩的世界等。这些都会分散孩子对妈妈的过度依恋,帮助他形成健全的人格。

忙妈妈金句:

由于我工作忙,又是个“懒妈妈”,所以,只要彤彤能做的事情,我从来不包办替代,从小就让她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这样一来,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就会逐渐减轻了。

最好让你的先生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同孩子一起玩耍,让孩子完全在你身上的注意力转移一部分给爸爸。父亲的缺席使孩子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是可靠的,只有你一个人和孩子玩,和孩子交流。

孩子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终究有一天他会单宿单飞。离不开父母的孩子长大后大多性格懦弱、乖僻,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低下,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所以,对于那些总是喜欢“绑架”妈妈的孩子,妈妈们要及时为自己松绑,帮助孩子一点点脱去“保护层”。

孩子的情感成长有一个从索取到付出的过渡期,一般来讲,三岁之前处于索取和感受期,到了三岁之后就到了付出与交换期。当然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可能会晚些。孩子最早出现感情付出的欲望时,父母是重要的付出对象,而他对父母付出情感的方法大多来自于在索取和感受情感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以,父母经常教孩子对与自己有关的事物表现关心与体谅,能够让孩子在付出情感的过程中更能掌握分寸。而孩子在付出情感的过程中如果能得到相应的回应,更能促使他们养成关心与体谅他人的习惯,这对于他一生的家庭关系与人际关系处理都是非常有益的一件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因此,父母首先要做一个热爱生活,具有责任感,常怀感恩之心的人。其次在家庭教育中,应当注意不要溺爱孩子,要尊重孩子,正确评价孩子,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使孩子从小就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细腻的情感。多为孩子提供关心他人的机会,这样孩子才能学会关心和体谅别人。

忙妈妈金句:

体谅别人的情感,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

从孩子小的时候起教他关心自己的玩具、体谅小象的辛苦,这是一个看似很不着边际但却是非常有益的情感教育方法。这种移情能够导致同情心和利他行为的发展,因为孩子对于任何事物的看法都要经历推物及人的过程,给孩子一个关心的机会,孩子才能学会关心。

在我们的鼓励和熏陶下下,彤彤常记得孝敬爷爷奶奶,还有姥姥、姥爷。每次准备去看望他们时,彤彤都张罗得很欢,买这买那的。即使我们到了外地去旅游,她也总要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选些纪念品回去。这些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都在告诉我们,孩子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孝敬长辈。

再忙也不能忽略的关键——关键品质的塑造和培…

别看她人小,心计却挺多的,在他的小本本里记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还有我和他爸爸的生日,当然也记着她自己的生日。到了谁过生日的前几天,她都提前张罗送什么礼物,她的压岁钱的很大一部分开支都用在这上面。小不点时,是她画的图画或表演个节目什么的,上小学时,一般是她亲手做的小手工,到了初中、高中阶段是生日蛋糕,上面还有配上自己写的精巧的小诗,让蛋糕房的师傅给制作到蛋糕上,现在刚开始工作,开始送保健品或衣物了。这么多年来,有时我们自己都忘记了过生日,她都记得,所以我们从没有错过生日的快乐。

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如果家庭中晚辈懂得孝敬长辈,可以促使家庭和睦、温馨、幸福。家庭中长幼有序,互相关心,互相宽容,将会呈现出其乐融融的气氛,对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利的。

若想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美德教育,做家长的,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让孩子来效仿,这样可以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相信,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孩子自然会对“孝敬长辈”这四个字拥有自己的理解,也会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去孝敬长辈。

让孩子做到孝敬长辈这也不是一件难事,只是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鼓励孩子的好行为,时间长了,自然会产生好的效果。记得彤彤还只有两三岁时,一次她爸爸下班回家,她突然跑到门口,给爸爸摆好拖鞋、帮爸爸拎包,样子可爱极了!原来,她在模仿我平时的样子呢。我及时夸奖了彤彤,并告诉她,以后爸爸回来,都由她来迎接,她很高兴地答应了。以后,每次她爸爸回家,都主动跑出来帮她爸爸拿这拿那,每次我都高兴地夸奖她。当然,我也享受着这温馨的待遇。

在生活中,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感恩源于良心、良知、良能,这是孝心的亲情基础。然而,感恩这种情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必须通过教育。做家长的应有意识地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体会父母挣钱养家的不容易,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体会父母也同样需要孩子的爱和关心。因此父母不妨经常给孩子讲讲自己一天的情况:起床、做饭、洗衣服、整理家务、上班等,让孩子体会到父母是如何关心孩子的。知恩就要感恩,感恩就要报恩。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好习惯,如为妈妈梳梳头,给爸爸捶捶背等等。孩子只有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尝到为别人付出的快乐。当孩子“父母养育了我,我应当为他们多做事”的观念逐渐形成时,孩子就有了一份生命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忙妈妈金句:

若想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美德教育,做家长的,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让孩子来效仿,这样可以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孩子自然会对“孝敬长辈”这四个字拥有自己的理解,也会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去孝敬长辈。

感恩这种情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必须通过教育。做家长的应有意识地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体会父母挣钱养家的不容易,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体会父母也同样需要孩子的爱和关心。

当孩子“父母养育了我,我应当为他们多做事”的观念逐渐形成时,孩子就有了一份生命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我和彤彤的爸爸从来不避讳把一些有关于儿童的犯罪新闻讲给孩子听,比如说拐卖儿童、引诱孩子开门后入室抢劫等。希望能用这种方法帮她培养自我保护意识,让她认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至于面对坏人在实施犯罪时该如何应对,我们提倡见义巧为,并多次同彤彤进行演练,以防万一日后遇到突发情况能从容应对。

我们之所以将见义勇为变为见义巧为,是因为我们的力量不足以威慑犯罪分子,如果不采取一些策略,非但制止不了犯罪行为,反而还会危及到自身的生命安全。早在我们的童年时代,所接受的教育是见义勇为,与犯罪分子就是要进行殊死的搏斗。现在想想,那时的教育是有些缺陷的。牺牲自我不是见义勇为的最高境界,特别是针对孩子这一特殊人群。有的孩子舍生取义,精神可嘉,但其行为绝对不能号召大家去学,不能提倡,不能推广。见义勇为是一种超道德的东西,一般人很难做到,孩子们就更难领会其精神实质,更不注重后果的推测判断,所以,我更拥护见义巧为,因为凭借智慧能制止犯罪,就不要去做无谓的牺牲。毕竟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是极其宝贵的珍稀资源。

前些日子,听说就在彤彤曾经上学的母校,两个小学生乘坐公交车放学的路上,看到有人在偷别人的钱包,善良的孩子立即大喊“抓小偷”,及时提醒了失主。这使得小偷的阴谋没有得逞,心里有气,于是就跟着两个孩子下了车。待走到偏僻处,将他们狠狠打了一顿。

两个善良的孩子本来是在做一件好事,可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却无辜地遭受一痛毒打。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可社会却不如孩子们想象的那般美好。我们在企盼社会变得纯净、美好的同时,在给予孩子无限关爱和呵护的同时,更要让孩子懂得和学会如何自我保护。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情况,如果没有正确的应对方法和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孩子很可能会受到伤害。

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我尤其感到加强孩子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许多孩子发现坏人坏事时,也往往会像彤彤的那两个小校友一样,采取直面的方式解决,而不注意保护自己。我们应当告诉孩子,在我们没有能力保证自己的安全的情况下,最好不要惊动犯罪分子,莽撞行事。你可以采取机智的方法,与坏人斗勇斗谋,但要注意掩护好自己。

孩子生活阅历是随年龄增长而不断丰富的。有些家长以为自我保护的常识可以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这是不对的。现代社会高速发展、错综复杂,孩子们单纯可爱、天真烂漫,家长对孩子的人生安全会感到担心忧虑,但又不可能时时陪在身旁。因此教会孩子一些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突发事件来临时不惊慌失措,从容应对,从而既制止了犯罪行为,又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忙妈妈金句:

在我们的童年时代,所接受的教育是见义勇为,与犯罪分子就是要进行殊死的搏斗。现在想想,那时的教育是有些缺陷的。牺牲自我不是见义勇为的最高境界,特别是针对孩子这一特殊人群。

我更拥护见义巧为,因为凭借智慧能制止犯罪,就不要去做无谓的牺牲。毕竟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是极其宝贵的珍稀资源。

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可社会却不如孩子们想象的那般美好。我们在企盼社会变得纯净、美好的同时,在给予孩子无限关爱和呵护的同时,更要让孩子懂得和学会如何自我保护。

教会孩子一些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突发事件来临时不惊慌失措,从容应对,从而既制止了犯罪行为,又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忙妈妈金句:

只要彤彤在执著地做一件事,无论是在画画或者拆装玩具,我都不去打扰她,有时甚至顾不上吃饭,我都等她忙完了再叫她。

人与人相比,聪明的程度相关不是很大,但如果专心的程度不同,取得的成绩就大不一样。凡是做事专心的人,往往成绩卓著。而时时分心的人,终究得不到满意的结果。

让孩子养成专心致志学习和做事的好习惯,实际上是交给他们一个成功的法宝。

想让孩子养成什么好的习惯,父母首先要养成什么好的习惯。因此,家长想让孩子养成不打扰别人的习惯,就要在平时懂得尊重孩子“需要安静”的权利。

忙妈妈金句:

父母并非圣贤,不要觉得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有失家长的颜面和权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而年龄、辈分并不是借口。

当孩子的意见与你的意见发生冲突,而你又认为孩子有道理时,我们应放下作家长的权威,鼓励孩子大胆发出“不同的声音”。

其实孩子和父母意见发生相左,也是孩子自主意识萌芽的一种表现。独立的孩子有属于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掌控生活的自由度也更大,更具有主动性。

坦诚是一种美德,当我们认识到的确是自己错了时,要及时、大胆地向孩子承认错误。切不可因为孩子小,觉得没必要坦白自己的错误,或觉得向孩子承认错误,有失作父母的威信和颜面。

当孩子做错事来向父母坦白时,所得到的不是原谅他或指导他如何避免再错,而是一味的责骂或施予严厉的惩罚。如此一来等于在教育孩子坦白是错的,诚实的结果等于是挨打、挨骂或受处罚。以后他再也不敢诚实坦白了,他只好选择说谎,并找尽各种理由和借口来辩解。看看,是不是我们做父母的错?

还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不说谎的同时,自己却谎话连篇。电话铃响了,让孩子接听,告诉对方说“我爸爸没在家”。明明刚给领导送礼回来,却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我去健身房做运动了。试想,家长这些言不由衷的话,编造的这些美丽的谎言,对孩子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我一直坚定的认为,孩子说谎更多的时候是大人的过错,是父母不成功的教育方式造成的结果。

要想让孩子诚实守信,家长首先要做一个明白人。不要让我们错误的言行,成为孩子说谎的理由和导火索。

我是一只快乐的小小鸟

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乐一生,殊不知这种快乐的品质是需要从小培养的。一个快乐的人,能够微笑的面对人生,也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让孩子做一只快乐的小小鸟,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我曾读过一本书,书中有一位英国母亲说:“我的孩子不一定要万众瞩目,也不一定要成为世界首富,但他一定要快乐,不管在顺境还是逆境永远保持快乐的能力和智慧。”

我非常赞同这位外国妈妈的观点,在彤彤很小的时候,我就很注意培养她的幸福感。如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进来时,我就会对她说,明亮的天空是不是比黑夜好看呀,彤彤肯定地点点头,然后我问她高不高兴啊?她说高兴,然后我们就在床上来回地“穿越”阳光。当黑夜降临时,我指着天上的星星或月亮,问她美不美丽,她说美丽,然后我们就在星空里寻找星座,还给她讲一些天文小知识或有关的童话。在生活当中,只要有机会,我都会把感受到的幸福灌输给她,一草一木、风霜雨雪等自然想象,人际交往、生活技能等人为现象都是她体验的好机会。所以,在彤彤的心里,苦和累也是一种体验,甚至是一种享受。面对困难,首先想到的不是艰难困苦,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成功,并享受成功的快乐。

幸福是一种感受,快乐是一种生活态度。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快乐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一个孩子能懂得寻找快乐,那么他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越不过的心理障碍。而一个快乐的人,也往往是最容易获得成功的。现代医学资料表明:愉快的情绪,快乐的心态是使人健康长寿的主要因素。让孩子体验快乐,为孩子在生活中创造快乐,可以愉悦身心,培养孩子乐观从容的生活态度。

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孩子都是泡在蜜罐里的,对幸福的感受已经不敏感了,可他们对走一点路,干一点家务都觉得是极大的苦和累,怎么能经得起风霜雨雪的考验?

我认为培养孩子感受快乐、幸福的品质是最最当务之急的。否则,当他们离开家庭的庇护,自己面对这个世界时,他们很难找到立足点,很难担当重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我们这一代人的重大发现就是,人能改变心态,就能改变自己的一生。”由此可见,在孩子小时候就应注意培养其良好、快乐的心态,因为好的心态能帮助孩子获得健康、幸福和成功。而消极的心态,则会剥夺孩子生活中那些最有意义的东西。所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让孩子去体验和创造生活中的各种快乐,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更利于他们勇于尝试新事物和挑战自我。能保持快乐心情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既比一般人少了几分烦恼,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快乐可以滋养孩子的心灵,让他对周围变化繁复的世界有足够的抵御能力。要想孩子拥有幸福品质,成为一个阳光、快乐的人,就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用快乐的心态面对生活。

一、强烈的安全感是快乐的保证,所以,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快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无忧无虑地生活。

二、童年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但有许多孩子却没有这种感觉,因为自己没有自由的权利,什么都要按照是父母的安排去做。为了孩子能寻找到快乐,把自由还给孩子就可以了。让他们自主决定玩没什么,不玩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三、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听一首好歌有时会让人精神振奋,身心舒展。而对孩子来说,每当全家一起唱一首他喜爱的儿童歌曲,他都会很快乐。

四、培养孩子从多方面获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如果只把快乐寄托在一种追求上,最终往往导致的是痛苦。有的孩子因家长不让其玩电子游戏而整日闷闷不乐,而另一些孩子却会很快地从另一种游戏中找到欢乐。兴趣爱好广泛和灵活调整目标对在某方面有“专长”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五、培养孩子对受挫的恢复力。乐观的孩子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解脱出来,重新振奋。家长应认真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

六、父母首先要做一个拥有阳光心态的人,因为父母对生活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孩于的认识。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悲悲戚戚的父母很难培养出乐观、开朗、快乐的孩子。

快乐,是一种态度,习惯对烦恼微笑的态度。快乐也是一种能力,接受自己,也接受别人的能力。所以,要把培养孩子快乐当做一项家庭教育内容来进行,我们不仅要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还要让他快乐一生,这是需要父母精心培育的品质之一。

忙妈妈金句:

在生活当中,只要有机会,我都会把感受到的幸福灌输给她。一草一木、风霜雨雪等自然想象,人际交往、生活技能等人为现象都是她体验的好机会。

在彤彤的心里,苦和累也是一种体验,甚至是一种享受。面对困难,首先想到的不是艰难困苦,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成功,并享受成功的快乐。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快乐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一个孩子能懂得寻找快乐,那么他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越不过的心理障碍。

我认为培养孩子感受快乐、幸福的品质是最最当务之急的。否则,当他们离开家庭的庇护,自己面对这个世界时,他们很难找到立足点,很难担当重任。

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在现实生活当中还有不少这样的家庭。孩子叛逆,大人暴力,结果是越闹越僵,甚至造成家庭的悲剧。大人和孩子都觉得自己很委屈,都认为对方不理解或不体谅他人。这也折射出家庭教育的缺失,值得我们深思和反思。

下面的几点建议或许可做些参考。

一、家长首先要稳定情绪,冷静对待,切不可急躁地和孩子硬碰硬。

二、你可以采取回避的方法,待孩子平静下来后,再和孩子推心置腹地交谈,帮孩子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三、应以宽厚包容的心态对孩子进行理解和接纳,宽容他们的过错,接纳他们的不成熟,用父母博大的爱抚慰孩子的心灵,这比说教和惩罚更具力量。

四、由于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作为家长,在平时的生活和与人交往中,我们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宽容忍让他人的榜样。一个斤斤计较的父母是不会教育出胸怀广阔的好孩子的。

家,是温馨的港湾。而维持温馨家庭环境的就是最大程度的民主和浓浓的亲情,一家人的挚爱,才能保证家是永远的避风港。希望所有的家庭都是和平的,没有“战争”的发生,不出现“妈妈不说,我就不说”的尴尬局面。

忙妈妈金句:

爱孩子是每一个父母由衷的情感流露。但方式方法也很重要。孩子和妈妈闹对立,妈妈也应该总结一下自己。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宽容。

一个家庭的和谐,关键在于浓郁的民主氛围,关键在于成员之间的宽宏大量。如果都能体谅对方,宽容多方出现的小小的失误和错误,家庭中就不会出现不和谐的声音。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宽容是一种生活的智慧,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培养这种智慧,会让他的人生更从容、更自信。

家,是温馨的港湾。而维持温馨家庭环境的就是最大程度的民主和浓浓的亲情,一家人的挚爱,才能保证家是永远的避风港。

孩子爱护小动物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培养爱心的过程。他们在照顾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付出,学会关照,体验奉献。

由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父母保护之中,这让孩子在认识到父母的强大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弱小,小动物的出现让他找到了比自己更弱小的生命,这使他的强大被突显了出来,所以孩子的心里就会由然而生一种保护弱小的欲望。

培养孩子的爱心,应该从爱护小动物开始,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从珍爱小动物到珍爱大自然,再到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

再忙也要做个好妈妈 第三部分

避免忙中出错的秘诀——让理智教育成为习惯(…

习惯成自然。不想让忙碌的工作与生活把自己折磨得心力交瘁,不想让因忙碌而带来的烦躁扰乱自己的思维,导致在家教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方法或言行,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孩子小的时候起便一贯坚持理智的家庭教育。

我工作,所以我骄傲

作为一个上班族妈妈,只要能理智地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就一定能做一个自信、成功的妈妈。你因工作而骄傲,孩子也会因你而自豪。

工作和培养孩子除了在时间上有些冲突外,并没有太大的矛盾,职场妈妈同样能把孩子培养成才。我并不支持非得把妈妈这个角色“职业化”,工作要干好,孩子也要培养好。有一位作者在他的书里说:“一位女性把孩子培养成才,其意义远远超过到工厂去拧几颗螺丝钉。”去拧螺丝钉也好,去做其他工作也好,如果不去“拧螺丝钉”,怎么接触社会?长时间与社会脱节,无法想像一个不关注社会的妈妈妈会培养出一个属于社会的孩子。妈妈培养孩子固然需要时间,但更需要“教育资源”,那么工作就是活生生的“教育资源”,孩子从妈妈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有了解社会、探索世界的勇气和能力。

我在“你不是全职妈妈”里已经强调过职场妈妈的优势,工作对于妈妈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让妈妈有自己的生活,能够更客观理智地看待孩子的成长,更有利于孩子教育。

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的母亲都可以自豪地说:为了孩子我可以付出我的所有,甚至生命。是的,没有哪一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也没有哪一个母亲不牵挂自己的孩子,但母亲的爱也应该是理智的。

说到培养孩子,许多父母觉得是一个繁重复杂的过程,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培养孩子最关键的是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行为和学习习惯,让孩子理智地面对生活,这就足够了。因为有了这些好的基础,孩子就能逐渐自我成长起来。

我觉得做父母的如同过去的私塾先生,只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凡事都事无巨细地手把手去教孩子这样做,那样做,对孩子过多的干涉和指点。在培养孩子方面,传道就是把道理跟孩子讲明白,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了解做人的底线。而授业就是教给孩子必须的生活技能,让他们自己去琢磨、探索。解惑就是当孩子遇到难题,及时给孩子予以指导就可以了。其余的就让孩子自己去弄吧,他们都会尽心尽力地去做的。所以,该着工作的时候,就要投入精力做好工作,回到家后,完全有充足的时间对孩子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事情。

彤彤从自己能吃饭开始,我就没有管过她,每到吃饭时,我只负责把饭碗端给她,勺子筷子递给她,然后就各吃各的。刚开始时,由于协调能力差,饭粒掉在地上,勺子送不到嘴边是常有的,弄得脸上,手上,衣服上都是饭粒和汤汁。后来逐渐掌握了要领,熟练了动作,就很少有弄得到处都是饭粒汤汁的现象了。两岁多的时候,已经能用筷子夹花生米了。还有自己洗脸、穿衣服,以至后来的生活自理,都是靠自己去琢磨的。比那些同龄的孩子并不差,可见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除了节假日,我没有整块的时间陪同孩子,也没有全职妈妈那样无微不至地给予过关注。也许是我们没有时间的缘故吧,孩子不得不自己去鼓捣,结果比大人教的记得还牢固,做得还自如。

避免忙中出错的秘诀——让理智教育成为习惯(…

我认为培养一个理智讲理的孩子是最重要的,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我不满足孩子只做听话的孩子,还要成为讲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是盲从,而不见得懂道理。讲理的孩子会在你有理时听话,那正是我们所要的。所以,父母应多给孩子宽松的成长环境,只是在孩子碰到困惑时,给以建议,多引导孩子,多和他们沟通,而不是强加给孩子的某种愿望。

我承认,许多父母不是育儿亲子专家,但是我们天天同孩子生活在一起,对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了然在心,孩子有哪些缺点,哪些优点都十分清楚。这就好办了,优点鼓励,缺点帮助找出差距,与孩子一同去生活,去改变。孩子缺点越来越少,你就会越来越轻松。工作和亲子自然就两不误了。

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温馨、和睦、幸福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都能成才,你的轻松程度也更大。可以说职场妈妈的优势得天独厚,不仅职场会使你更自信,在育儿亲子上更注重科学,还能找回属于自己的生活。因为,在职场上打拼出一片天地的妈妈,你可以提供给孩子相对稳定和富裕的物质和生活条件。从衣服玩具等生活设施,到图书教育环境等人文条件,以至可以带领孩子游历大江南北,开拓眼界和知识面。而且你在职场的阅历也会更加丰富,对事情的处理方式也更加理智和成熟,你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建议,帮助他们更理性,更冷静的面对生活中将要面临的突发事件和人生中的重要选择。

职场妈妈不要认为自己是一根蜡烛两头烧是一个苦差事。首先我们要认为自己是一个幸福的妈妈,因为我们拥有了事业,也拥有了孩子,这种人生的完满其实已经达到了。只要你处理好这二者间的关系,那你就是一个职场上自信、成功的妈妈。

忙妈妈金句:

我并不支持非得把妈妈这个角色“职业化”,工作要干好,孩子也要培养好。

培养孩子最关键的是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行为和学习习惯,让孩子理智地面对生活,这就足够了。因为有了这些好的基础,孩子就能逐渐自我成长起来。

我觉得做父母的如同过去的私塾先生,只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凡事都事无巨细地手把手去教孩子这样做,那样做,对孩子过多的干涉和指点。

除了节假日,我没有整块的时间陪同孩子,也没有全职妈妈那样无微不至地给予过关注。也许是我们没有时间的缘故吧,孩子不得不自己去鼓捣,结果比大人教的记得还牢固,做得还自如。

另外,彤彤一直以来对穿衣戴帽没有什么特殊的需求,这是因为我一直都以“舒适为主”的观念去影响她,从来不强调品牌。即使是到了大部分孩子开始出现攀比行为的青春期,彤彤也没有让我因此发过愁,也许是因为她心里有更重要的东西吧——彤彤从小练习书法,每个我不能陪她的日子,业余时间除了写作业,她就像一尊小雕塑一样站在桌前,拿着毛笔反复练字,笔墨纸砚我从不吝啬,但教她节俭,一幅作品写得不好,她从来不把纸团掉,而是裁切成小块,练字的时候用,直到这些小块的宣纸也被写得无处可写了,才会放弃它,这样一张纸的作用就相当于好几张纸了。她的作品我贴满了屋子,每当看上去,自豪得很,竟仿佛是我写的一样。彤彤很高兴,始终坚持,并且认为,妈妈花几百块钱给自己买一件衣服,并不能让自己比别人更优秀,倒不如去送她一令宣纸更有实际作用。

孩子是容易孤单的,并且很容易产生不安全感,他们需要人来陪,需要有人在他们傍偟无助的时候告诉他们该怎么办,而这些唯有温暖的话语、慈爱的眼神和真心的陪伴才能满足,这比给他们再多的钱都有意义。缺少了这些,即使给他们买再贵重的东西,再多的辅导书,送他们去再高档的辅导班,都不会对他们更有帮助,因为心灵上的需求是金钱买不到的。即使孩子自己在家一直到夜深,父母中途打个电话嘘问一下寒暖,或者晚归时从怀里给他掏出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都比带他们去必胜客狂嗟一顿更让他们觉得温暖。

爱是一种金钱无法替代的东西,是从内心迸发出来的行为与关注,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忙碌的理由,将爱定义为物质的满足,将表达爱的方式定义为金钱的付出,自己甘心做一个ATM机,以为让孩子像一张存有巨款的银行卡一样,可以随时从ATM中提取现金就是爱——这样的妈妈大错特错了。

忙妈妈金句:

爱是一种金钱无法替代的东西,是从内心迸发出来的行为与关注,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对于小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并非只意味着每天抽出几小时来陪他们玩儿,只要每天都能见到父母,父母每天都给他们一些温暖的微笑,或者小小的拥抱,都会让孩子有特别幸福的感觉,情感上也有安全感和满足感。

真正来自父母的爱并不是用金钱来表现的,父母不是自动提款机,孩子当然也不是银行卡。一个孩子的幸福并非完全依靠金钱来诠释,甚至并不需要用金钱来诠释,只有父母由爱而做出的亲密举动,让孩子亲眼看到并亲身体会到这种感情的存在,才是对父母之爱的最好诠释。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位很有见地的育儿专家,他特别强调,给孩子自由才是最大的爱,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接下来他给我讲解许多关于爱和自由的话题。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只要我们给予孩子一个爱和自由的环境,孩子就能听从天性的指引完成自我教育。

蒙特梭利认为,“自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人权。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可引起儿童的兴趣和自由活动,从而唤醒那些隐藏着的、潜在的能力和创造力。

爱孩子,就给他适度的自由吧,自由对于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自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胚胎可以充分地获得发育,自由也意味着孩子的意志得到了尊重,他被允许并被鼓励走向自我实现,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把爱和自由有效统一的父母,最容易培养出具有安全感的孩子,因为孩子的安全感,来源于对自身生存技能的信心,来源于对高质量母爱的确认。而只有建立起安全感的孩子,才会不惧怕新的体验,从容地探索世界、与人交往和面对挑战。在这种随心所欲的与外界互动的过程中,孩子的发展便形成了良性循环。

所以,要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让孩子自己去决定一些事情,只要在孩子安全的基本前提下,就应该放手让他去做。因为孩子的能力,就是在不断动脑动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孩子的自信和自主意识,也是在父母放手的情况下,通过逐渐做事慢慢养成的。孩子对自我良好的认识与肯定,更是在身心投入的过程及其劳动果实中所确认的。而这一切,都是在父母充分给孩子自由成长空间的情况下才能够获得。

忙妈妈金句:

孩子不是家长的道具,也不是电脑游戏中的角色,可以随时人为地升级,然后顺从鼠标的指令,指哪打哪。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他唯一需要父母为他们做的就是支持——自由的支持,给他们自由,让他们去“为所欲为”。

无拘无束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的手脚、思想和头脑总是自由地、漫无边际地发散着自己的想象力。

我们不要用爱的索链紧紧束缚住孩子的手脚,应该让孩子尽情地跑跳,在这样一种自由而轻松的氛围中,孩子的思想和头脑才不容易被束缚住。孩子的世界才会更快乐,更色彩纷呈。

拳头上有一张很丑的嘴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打,这是许多家长都惯用的家教方法。用拳头说话,真的可以起到教育孩子的效果吗?答案是否定的,一味地打,只会造成孩子种种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决不能获得教育孩子的效果。

打孩子并不能起到真正教育孩子的目的。由于力量上的悬殊,孩子小,你打他,他畏于你的强大而屈服了,但并不理解为什么。以后为了躲避体罚,他可能会用遮掩或撒谎的办法来保护自己,这样一来,你和孩子之间相互交流的渠道就会从此被堵死。

在人生道路上,很少有人不犯错误。犯下错误并不可拍,可怕的是不去改正错误,继续掩盖错误。在现实生活当中,孩子做错了事,父母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粗暴,常常用呵斥和打骂来教育孩子。所以当孩子做了错事后,心生恐惧,也一定不敢承认自己错了。有的孩子自尊心和个性都非常强,他们倔强、执拗、任性,对父母的责打会拿出一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任凭你追打拷问,他也决不嘴软认错,这都是打出来的“毛病”。

蒙台梭利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性格更容易走极端,或者极度自卑,性格内向,不能与人进行良性沟通,或者性格偏激、残忍,脾气暴躁、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甚至有可能堕落。有的还会产生生理上的反应,如呕吐、腹泻、胃肠疾患以及失眠等。

所以,在孩子面前,家长最理智的做法,就是要把孩子当做一个“与我们平等的人”来对待,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和理解他的想法,并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而不是把他当做一个“比我们弱小的人”去征服。

诚然,暴力能迫使孩子顺从,能够立竿见影地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但却无法让孩子从真正意义上变得聪明和懂事。很多父母在挥手打向孩子的时候,心里已经没有了教育孩子的初衷,当时他们心里想的只是用一种最强有力的、最能够立时生效的办法,对那个竟敢挑战家长权威的孩子实行镇压,目的就是立刻将主动权夺回,维护家长的威严。尽管这是一种不怎么光彩的做法,但,“我是为了你好”,这是很多家长的“爱的宣言”。这真是为了孩子好吗?这种做法实际上伤了孩子的心,毁了孩子原本的善良初衷,觉得拳头就是硬道理,这实在是得不偿失的。

忙妈妈金句:

打孩子并不能起到真正教育孩子的目的。由于力量上的悬殊,孩子小,你打他,他畏于你的强大而屈服了,但并不理解为什么。以后为了躲避体罚,他可能会用遮掩或撒谎的办法来保护自己,这样一来,你和孩子之间相互交流的渠道就会从此被堵死。

有的孩子自尊心和个性都非常强,他们倔强、执拗、任性,对父母的责打会拿出一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任凭你追打拷问,他也决不嘴软认错,这都是打出来的“毛病”。

在孩子面前,家长最理智的做法,就是要把孩子当做一个“与我们平等的人”来对待,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和理解他的想法,并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而不是把他当做一个“比我们弱小的人”去征服。

河东狮的嗓子哑了

厉声责骂,是管教孩子最笨拙的方法。这种粗暴的态度,不仅束缚孩子的主动精神,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严重的创伤,还会影响亲子感情,也使自己徒增烦恼。不妨让河东狮的嗓子哑了吧,家庭也是需要和谐的。

强按牛头喝水是许多家长对孩子经常运用的手段,孩子不听话不是一顿斥责,就是几个巴掌。在我年幼时,这样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如每当玩完玩具,大多孩子会自觉地将散落的玩具收拾妥当。但此时,只要听到妈妈一声“马上给我收拾干净”的号令,那份“干活儿”的兴致便会随之一扫而空,有时装作没有听见妈妈的告诫,直到妈妈气得暴跳如雷,才会极不情愿地、磨磨蹭蹭地收拾玩具。

以我的经验来看,在打算与孩子共同完成某事或希望孩子处理某事时,婉转地对其加以劝导,远比采用强硬的语气发命令更管用。最好能够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提醒或建议,使孩子自觉地做出处理。河东狮吼或过于频繁的唠叨只会使孩子产生逆反或当做耳边风。倘若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沉浸于兴奋之中的孩子突然间听到指责的话语,孩子岂可乖乖地听话,来个急刹车?

简单、粗暴的斥责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和关怀,反而易导致孩子的反抗。这种叛逆心理一旦形成,就会造成父母和子女间的隔阂和冲突。

我的一位同学在她小时候,做事马虎,常弄坏家里的东西。有一次洗碗,一失手把一个碗打碎了。她母亲听见碗打碎了的声音,就厉声地责骂了她一顿。她心里很不服,觉得打碎了碗,心里已经很害怕,母亲还一味责骂,于是对母亲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满与愤恨。

在现实生活当中,有的孩子自尊心强,父母的责骂会感到自己很受伤,而有的孩子根本就不理会,既不顶嘴也不反抗,就是不听。你骂你的,他做他的。

教育孩子,古往今来对做父母的人来说都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做人原本就是一门大学问,而比起做人,做父母就更是一门大学问了。生活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些人,他们很会做人。在与朋友和同事的交往中,他们热情周到、和蔼可亲、不卑不亢。然而在教育孩子上,他们却不能妥善地处理与子女的关系。问题就出在管教子女时斥责的方式上。不是失之过严,就是失之过宽。不是把孩子管教成了小老实或木头人,就是把孩子惯成了飞天蜈蚣。

父母过多的斥责,严厉的管束不但会束缚孩子的主动性,也会扼杀其心灵的创造精神。在彤彤上幼儿园时,我曾经作为家长应邀和孩子们一起去游乐园玩,在结束集体游戏后,老师吩咐孩子们自己去玩自己喜爱的游戏。这本来应该是孩子们皆大欢喜的事,他们可以自由玩耍。而有些孩子竟然木讷地站在那里不知应该做什么。老师没有吩咐,没有布置,他们就不知如何行动。没有了指示和布置,他们就无所适从。这就是父母斥责过多、管束过严的结果,这就是家长心中好孩子的标准。

我常听见一些父母在斥责孩子时说:“难道连父母的话你都敢不听了”或者:“你敢不听?”这当然也是父母对不肯听话的孩子,气得没有别的办法时才说出的气话。而且它也似乎成了父母在对付不听话的孩子最后的一张王牌。这是一句强迫的话,而且还带有威胁。如果孩子很小,听了可能会真有些惧怕,因而也会屈从。但是这种强迫加威胁长久了,对孩子的头脑、思想的发展却都会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会妨碍孩子完整人格的发展,影响他们思考力的发育和成长。他们可能会成为父母眼中的乖孩子,但同时也可能变成毫无判断能力和无法独立生活的人。

并非我崇洋媚外,在欧美,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教育子女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他们不主张强迫,更不主张威胁。在子女不听从父母的时候,他们先了解孩子的心理,倾听孩子的意见,然后再告诉孩子:“为什么应该这样做?”直至孩子心服口服为止。因为孩子小,不容易理解父母话中的道理。这时,父母就要耐心地说明自己的看法和要求,让孩子懂得和认同父母的道理,进而知道什么是对是错,什么是好是坏。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而然便能养成自己判断的能力了。

如果我们不加以任何解释,不作耐心的说服,只强迫孩子服从,他们并不知道父母是对的以及对在什么地方,错在什么地方。孩子盲目的服从,也就无从养成自己的判断力。更坏的是有的孩子不服从,消极地或公开地与父母对抗。

我看河东狮吼式的教育方法应该休矣,当今的妈妈多数都是知识女性,在教育孩子上面有许多好的方法可以借鉴,责骂孩子不应该出在我们这些人身上。即便是再大的事,即便自己很气愤,但在孩子面前,也应控制自己的感情,以免厉声斥责之后,孩子不服,自己只会徒增烦恼。

忙妈妈金句:

即使是自己原本有意去做的事情,但倘若身边有人对此指手画脚,便会打消我们的积极性,甚至还会因此产生一种叛逆心理,令我们对这件事变得反感至极。

在打算与孩子共同完成某事或希望孩子处理某事时,婉转地对其加以劝导,远比采用强硬的语气发命令更管用。

简单、粗暴的斥责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和关怀,反而易导致孩子的反抗。这种叛逆心理一旦形成,就会造成父母和子女间的隔阂和冲突。

这种强迫加威胁长久了,对孩子的头脑、思想的发展却都会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会妨碍孩子完整人格的发展,影响他们思考力的发育和成长。他们可能会成为父母眼中的乖孩子,但同时也可能变成毫无判断能力和无法独立生活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毁掉一个孩子,只需这五步
同样是带孩子,为什么中国人比外国人累那么多?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原来有这么大!
孩子最大的不幸,是生活在3种家庭,希望你的孩子不在其中
日常生活中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让孩子远离手机究竟靠什么?读完此文明白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