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德新叶古村(上)

 这次来到建德市新叶古村。建德市,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新叶古村,位于建德市西南大慈岩镇,距大慈岩风景名胜区约6公里,处于杭州、金华与衢州三市交界带,浙西山区向浙中盆地过渡地段。新叶村,顾名思义,是一个叶姓聚居的村落。起先,叶氏先祖随南渡大军从中原来到浙江,并来到建德寿昌镇湖岑畈居住;至南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新叶叶氏始祖叶坤,从湖岑畈入赘玉华夏家;后夏姓人因不堪土地贫瘠迁走,反而坚持下来的叶氏不断繁衍生息,遂成村落,名白下里叶;叶氏一族一直秉承“耕可富家、读可荣身”的传统思想理念,不断发展壮大,在历经宋、元、明、清及民国800余年的漫长岁月后,竟成繁衍三十代、人口3900余人的庞大氏族聚落。由于村子以村后的玉华山为祖山,所以新叶村叶氏支系又被称为“玉华叶氏”。新中国成立以后,取万象更新之意,又将村名改为新叶村。据考证,新叶村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叶氏聚居村落。

新叶村乡土建筑群,2013年被国务院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村子南边的停车场,周围都是山。


第一站,前往村子南边,这里有一座大祠堂。
大祠堂,也称万萃堂、西山祠堂,为玉华叶氏祖庙,始建于元代,由玉华叶氏三世祖叶克诚主持兴建。明代嘉靖年间,迁至双溪之内,村东抟云塔之北,始命名为“万萃堂”;清康熙八年(1669年),在叶澊主持下“仍移于旧址”,并更名为“西山祠堂”,建筑面积达1516.5平方米。其型制与原来相同,三进一院,中亭独立,东侧有套院,廊庑环绕,最后一进为五开间重楼,布局十分独特。
西山祠堂大门,中间为三开间八字门,两侧有房间。

大门檐下设四根石柱,上以斗拱出挑;廊前有木栅门。




拱形轩廊。


正门上悬挂“奕叶偕依”匾。


大门内廊道,柱子为木质,下面为石质覆盆础,乃明代风格。


中门道上有简易八卦藻井,上悬“黉宫驰誉”牌匾。语出明代弘治、嘉靖年间东阁大学士、浙江余姚人谢迁诗《梁掌教被旌奖吾从弟进过索诗为和因赋一律》中“桂籍登名远绍芳,黉宫驰誉称明扬”之句,说到底就是要读书致仕了。这个谢迁就牛了,明朝五位文正公之一。


入内是一个院子,二进为享堂“万萃堂”,是一座独立于院中的厅堂,十分罕见。

院子中摆放有一口石质太平缸,缸壁雕刻有精美“哪吒闹海”图案。


院中有两棵古桂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万萃堂廊前同样采用四根石柱。祠堂两侧有两排独立的房屋,前有檐廊可供行走。




堂内木架构采用白果木,粱材硕大;梁间以斗拱支撑,雕刻成卷云纹。




厅内木柱采用石覆盆础。


正堂悬挂叶氏先祖画像,上挂“万萃堂”三字大匾;两侧楹联为:一堂孝友敦雍睦,千载蒸尝报本源。




前柱联为:东谷家声何远,南阳世泽弥长。叶姓源自芈姓,春秋时期,楚昭王封沈尹戌的儿子沈诸梁于叶邑(今河南叶县旧城),后因平定叛乱分封到南阳,赐爵为公,史称叶公,为叶姓得姓始祖。这里的东谷,则是指玉华叶氏第三世祖叶克诚,号东谷居士。








享堂后部两侧各开一小门,通往三进寝堂。

寝堂地台有所抬高,需上五级石台阶。如前所述,寝堂为五开间重楼构造,彰显地位之高。

梁板雕刻夔龙纹。

柱头斗拱雕刻同样十分精美,以夔龙纹和卷云纹为主;梁身雕刻花卉,梁头上有阳刻的“寿”字。在梁头刻字,去过的古村落里,好像也就是新叶村用得特别多。

三进寝堂,供奉有玉华叶氏始祖塑像与牌位。





祠堂两侧房屋檐下石柱与精美的鳌鱼撑拱。

出了祠堂,绕着前面的池塘东行。

村子南边沿山势起伏的美妙田园风光。

北边才是古村建筑的主要所在。

村子南边东西走向的小溪,据说也是叶氏先祖按照五行九宫的风水布局人工开挖的,而且流向西边。

到达村子东南角,就眼前一座白墙灰檐的宝塔高高耸立。


原来这就是村子的风水塔--抟云塔。

抟云塔,又名文峰塔,始建于明隆元庆(公元1567年),落成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是新叶村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古建筑塔为砖砌,高38.8米,围13.8米,六面七层;底层开三个券门,二层以上每层设三个券窗,为求塔体坚固相互错开排列;顶部置铁质塔刹。塔名取意于庄子《逍遥游》中对大鹏鸟的描述“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自然是祈求子孙文运昌盛、一飞冲天了。这是古代最常见的风水塔之一,主要为培植文运,所以整座塔的造型就像一支毛笔直插云霄。据《玉华叶氏宗谱》记载,“造塔因巽方不足而补之”。原来,新叶村的村口位于村子的东南面,也就是八卦所称的“巽位”,地势欠缺, 不利科甲。玉华叶氏第十一世叶一清曾师从王阳明,精通堪舆之术。根据造塔术,此地需要建一建筑物高于周边的小山,所以他就建塔补之,使其与玉华山、道峰山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有效弥补了之前的不足。故此塔又称“巽塔”。


塔身分层以六重狗牙式砖叠涩出檐,略呈弯弧形;檐角上翘,设有鳌鱼装饰;每层略有收分,往上层高逐级降低。塔身刷成白色,与青砖塔檐互相映衬,更显得古朴、端庄。




底层开三个券门,塔壁上还砌有神位。


塔内各层装有木楼板,空间狭小,看来只能以简易活动木梯上下了。


紧接着抟云塔的,是土地祠与文昌阁。这也是新叶村非常重要的一组建筑群。文昌阁是文峰塔的配套建筑,建造于清同治年间,同样为了乞祈求文运。这时距离文峰塔建成已经过去300多年了。1919年,修缮文昌阁时,村民们又在其旁增建了一座土地祠。土地祠,俗称土地庙、五谷祠等,是供奉中国民间最为普遍的信仰“土地神”之场所。除了供村民祈求五谷丰登、阖家平安外,更大的作用是出于风水上的考量:配合抟云塔和文昌阁,增加水口封锁层次,加强对水口的镇锁,起到改善古村风水的作用。风水是否变好我不懂,但因应风水理论而造成村子的规划有序和景观提升就是一目了然的事了。

土地祠祈求的是收成,文峰塔和文昌阁祈求的是文运,加在一起,正好完整反映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根深蒂固的“耕读传家”的理想与追求。据《寿昌县志.文昌祠碑记》载:“尝谓主文之柄者神也,兴文之运者人也,继文之脉者地也。三者相需,缺一不可。”






文昌阁面阔三开间,外面采用一个重檐歇山顶两层楼阁形式;八字门,两侧设封火墙,飞檐翘角、造型美观。




走近文昌阁细看,雕梁刻栋、斗拱飞檐,竟然还是一座木雕精品。


大梁雕刻的戏曲人物故事,估计与科举有关,可惜老牛不懂啊...

檐角斗拱出挑,雕刻精美的夔龙纹、莲花座斗、灯笼,最上面的翼板还雕刻有丹凤朝阳,雕工精湛、刻画入微

两侧雀替雕刻的人物,按所持兵器猜测,右侧人物手持水磨竹节钢鞭,当为尉迟恭。


右侧人物手持一对镀金熟铜锏当为秦琼。这二位也是最常见的门神了。

梁上有一对精雕爬狮撑拱。

男左女右,左边雄狮带了一个娃。


右边雌狮带了两个娃。还是有一点点的不平等啦...

文昌阁二层正面有四个撑拱,梁头各刻有一个字,合起来为“龙凤楼阁”。





从侧门入,里面为两进一天井构造。

既然是文昌阁,摆放的自然也是笔墨纸砚了。

一进楼阁底层天花八卦藻井。

中间有一天井。







二进中堂挂有孔子像,以前应该是蒙童馆,就是小孩子读书的地方。



天井周围四根柱子,撑拱雕刻八仙图案,梁头刻字合起来为“天官赐福”。







文昌阁左侧开有小门。


入内为一个半口字形二层楼阁,中间围成一天井。


中堂悬挂八仙过海图,两侧对联云:读书明事理,过海显神通。感觉是老师休息、会客之所。


文昌阁右侧小门。


里面其实就是之前大门紧锁的土地祠了,同样为两进一天井构造,三开间,两侧通廊。




这里的撑拱梁头刻的是“人杰地灵”四个字。






二进中间祀地母娘娘像,对联为:世上人,法无定法,然后乃立法法矣;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地母娘娘,也称后土娘娘、地母元君,全称“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神。后土娘娘是一位主宰大地山川的女性神祗,与主持天界的皇天大帝(玉皇大帝)正好是一阴一阳,互相配合


右侧次间供奉土地公婆,对联为:禾麦常歌大有年,梓榆共乐升平日。

左侧次间为“子孙堂”,所谓:传一代喜气洋洋,传二代子孙满堂,传三代荣华富贵,传四代世代满堂,传五代五子登科。说到底就是古人“多子多福”理念的体现,繁衍后代始终是最基本的一种本能需要啊。

抟云塔北边有一口池塘,树影斑驳。


村子西边的山峰云雾缭绕,美不胜收。这就是新叶村的祖山--玉华山,玉华叶氏得名之山。


抟云塔如一只大毛笔直插天空,又倒影池中,相映成趣。


至此,老牛开始沿村道向西北方向进村。


村口立有“耕读人家”牌坊。


背后是“狮象呈祥”。俺老辈的说法,塔的东面是狮子山,西边是象鼻山,从而形成狮象锁水口的村口布局。



路旁石砌边坡上还嵌有一方清代乾隆年间所立玉华叶氏高祖墓碑。


不远见到第二口池塘--四方塘。


池塘边有一块地坪。

这些都是什么狗狗啊,睡出各种奇葩造型...新叶村的生活太写意了。



池塘后建筑门口竖有两对旗杆,其中之一有木斗一个。按常理,这是有人在乡试中考取举人功名了。大门上书“荣宗益寿”四字,这是叶氏的一间支祠--荣寿堂。

旗杆石座造型别致,上面刻有精美花纹。


祠堂边还有一座八字门楼,上悬“进士第”木匾。原来,虽然十分重视耕读传统,但新叶村的科举成绩单并不显眼,仅仅在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时由叶元锡考中辛未科进士,之后便再无建树。尽管如此,叶氏族人还是对于科举和仕途孜孜以求。为鼓励族中子弟获取功名,整个叶氏宗族不遗余力在物质、经济上、家族地位上给予倾斜。甚至在村里纵横交错的窄巷中,专辟几条平整的青石板路,每条路都通往学校,为的就是让读书人“足不涉泥,雨不湿靴”,其用心之良苦,天可见怜!





进士第门楼之后为一条巷子,右侧民居为叶柏珍宅,全国重保。


造型别致的夔龙撑拱。


巷子中还有一座木质过街门楼,上悬“东有启明”木匾。语出《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原来,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有时会看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人们把它叫作“启明星”;而到了黄昏时分,西方的余辉中又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昏星,人们称之为“长庚星”。其实,这两颗都是同一颗星--金星。金星,在我国古代又称之为“太白”。在道教中,太白金星论地位仅在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之下,可谓是领导核心成员之一了。





一路的砖石小巷。

万叶耕读馆。







一路上有许多型制特别的八字门楼。





村中大抵上以木质门檐为主,所以这个青砖叠涩门楼反而显得有点另类了。


翰墨轩。

里面为二层楼阁,中间有天井。

照墙上有大大的福字,上书“耕读传家”。



醉倦居,从外表来看是一家酒坊。



里面是一个徽式“四水归堂”的格局,做新叶村土曲酒展示馆用途。



二层为走马楼。



舂米和酿酒的器具。




夔龙纹撑拱。


继续门楼展示。




忽然间,眼前一片豁然开朗...我还是很有几分被惊艳到的感觉--仿佛当年第一次看到宏村的南湖。十分赶巧的是,这个湖叫做南塘,是新叶村的中心。

又得回到风水的老话题了。如前所述,奠定今天新叶村总体格局和建筑秩序的,是玉华叶氏始祖叶坤之孙--叶氏三世祖东谷公叶克诚(1250-1323)。面对着这片贫瘠的土地,叶克诚并没有选择退缩逃避,而是穷其毕生精力,以天人合一、和谐有序的哲学思想,按照五行九宫理论,根据玉华山山脉的走向进行选址规划,使村落面朝北边的道峰山,为整个宗族村落定下了基本的位置和朝向;之后又从村后的玉华山上引来溪水,解决了灌溉和日用所需;在道峰山后(今新叶村儒源自然村)兴建“重乐书院,延请南宋著名理学家金仁山、许谦、柳贯、章燮等在此讲学。仁山先生当时曾预言:叶氏以后将会“千年无难、千丁出入。这也给勤劳的叶氏家族增添了无穷的信心。经过长期的开垦、改造、兴修水利,新叶村原来贫瘠的紫沙泥成了活土,农业经济有了很大的进步,村子也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到了明代中期,叶氏第十一世叶一清(1517-1583年,号白崖山人)时,因他从小就在外求学,曾就读于明代大儒王阳明的门下,精通堪舆学,又对新叶村重新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例如按照需要在住宅上增建“封火墙”;改造水口,建造抟云塔等;玉华山是叶氏的祖山、靠山(玄武),南塘就是八卦的中心了。村西、北分别有玉华山、道峰山两座大山,两山间形成一个很对称的半月型弧线,在风水学上称之为“天门”。天门至村落间又有五座小山岗围绕着玉华山,山岗的形状像展翅欲飞的凤凰,称为“五凤朝华”。这也成就了今天新叶村风生水起、人丁兴旺的大好局面。


这个角度正面面对的是村子西向的玉华山,南塘呈现一个60度夹角的扇形,而我正好处于扇形的圆弧线位置。远望山峦重叠,云蒸雾绕,水影清秀,确实是不可多得的福地。


池塘边这一带则是连续的石库门加木质门楼。






南塘的圆弧边。


池塘南面扇形直边部分,则是村子里的最主要祠堂群。下面会有介绍。


池塘北面扇形直边部分。

东北角房屋有一缺口,不但可以欣赏田园风光,还可以看到村子北边的道峰山,山峦层叠、此起彼伏。





沿着扇形北直边行至最西端,池边立有一座青砖照壁,上面写有大大的福字。

这一刻,村庄的房屋仿佛是悬浮在水面之上;新叶,也幻化成为了天空之城...





最后,上一张网上找来的广角照片--南塘全景图。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美浙西”建德行(新叶古村)
杭州新叶村、文澜阁
[自然风光]新叶古村
抟云塔和文昌阁
新叶古村,一个遗世独立的旧梦!
新叶村:被时光遗落的历史画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