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巧用压力管班级

任何一个群体的行动都是在某种“压力”的推动之下实现的,而所有影响群体及其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压力”的总和就可以转变为群体动力。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勒温,他用场理论和力学概念说明群体成员之间各种力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认为群体不是个体的简单总和,群体会对个体产生巨大的影响,个体在群体中会产生不同于单独环境中的行为。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能巧妙创设“压力”暗示,合理引导群体规范、群体舆论氛围、群体愿景、群体情感等来创设群体“压力”,必将对班级管理的优化和学生的成才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营造规范“压力”氛围,培养规则意识

古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不仅是制度和章程,更是权利、责任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保证。每个人在用规则约束自己行为的同时,还能从中获得最大的自由和安全。规则意识,即人们在遵守这些制度或章程时所具备的良好态度和习惯,或者说是人们对于社会行为准则的自我认识和体验。社会是一个整体,规则意识决定着一个人终生适应社会的程度,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形象,甚至影响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命运。作为道德意识的启蒙者,学校和教师必须意识到,规则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关键是要在生活情境中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规则意识。

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班级有其特定的成员、特定的目标。因此,班级应成为规范性组织,在班级组织体系中,影响学生服从和参与的应是精神的手段。为使班级成为规范性组织,要求班主任把班级建设成朝正确方向发展的班集体。在班级建设中,如果缺乏被全班学生认同且内化的、足以对全班同学服从和参与起支配作用的集体规范,那么学生对班级管理的适应性、主动性、积极性就低,甚至可能采取完全对立的态度。由此,班级管理规则的制定应由全班同学集体讨论决定,这样制定的班级规则认同度高,因为经班级同学共同讨论通过的规则,使学生承担了执行的责任,对学生产生群体约束的无形“压力”,这种约束“压力”随学生觉察到班级内意见一致程度的提高而增强。一旦某个学生出现“越轨”行为,就会遇到班集体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自己的态度,自觉纠正自己的行为。在这种“压力”的驱使下,班级学生有意识地将“要我遵守规则”转变为“我要遵守规则”,外在的道德教育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使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和谐发展,长大后能够真正成为合格的守法公民。

二、巧用舆论“压力”,培养正确的集体观

在班级管理中,“刻意”运用积极向上的舆论“压力”,可以优化班级管理。正确的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和为多数人赞同的正确言论和意见。它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如果在班级管理中能形成一种正确的舆论,那么它对个别学生的影响,有时比教师个人的作用还显著。即是所谓的“众口铄金”。而正确舆论“压力”的形成,不是自发的,它是在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下,经过老师和全班学生共同努力而形成的。

人人都有着强烈的从众心理,集体对一个人的影响远比想像的深远。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良好的班风。如果班风不好,班级里没有正确的舆论导向,会对好学生造成压力,使一些意志薄弱者随波逐流。所以,教师要致力于建设班级优良班风和正确舆论导向,形成正确的强势舆论“压力”。积极的班级舆论对于违犯纪律、不良道德行为有巨大的“压力”。一旦形成良好的舆论压力,这种“压力”带来的惧怕感就转化为一股自我教育力量,对学生的言行产生巨大的约束力。为经营好这种舆论“压力”,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教育学生通过自己对各种问题不断反复思考和权衡后,把正确舆论的影响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动。还要积极宣讲班集体的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为自己能成为本班的一员而骄傲,用这种自豪感去鼓励其为班争光,与班共荣辱。

三、巧设愿景“压力”,维护班级共同愿景

班级共同愿景由班级成员自己制定,通过讨论,获得一致的共识,是大家愿意全力以赴的目标。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对于共同愿景的内涵做了这样的解释:“实际上,共同愿景只是引导组织成功的其中一个组成要素,是共同的目的感和使命感。”班级共同愿景包含下列几要素:第一项要素是愿景,即班级成员想要的未来图像。第二项要素是价值观,即班级成员的目的地。第三项要素是目的和使命,即班级存在的理由。第四项要素是目标,即学生们期望短期内达到的里程碑。在这种班级共同愿景下,班级中每位学生必然会产生愿景“压力”。

班级共同愿景“压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共同进步。这种“压力”会在班级每位学生心中产生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增强班级凝聚力,让班级的每位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认识,并为之奋斗。通过个人愿景的实现促进班级愿景的建设,通过班级愿景的实现成就个人的发展。

愿景“压力”有强大的驱动力,它会使班级中的弱势群体涌出奋起的勇气;愿景“压力”可以孕育无穷的创造力,它会使班级中的精英溅起灵感的火花;愿景“压力”为班级中每个人提供了开创明天的机会,愿景是如此让人难以抗拒,以致于没有人愿意放弃它。我们的班级不是要一枝独秀,而是要百花齐放满园春。共同愿景“压力”所追求的正如一句广告语而言:团结产生力量,凝聚诞生希望,和谐共进,协同创造,追求卓越。

四、善用情感“压力”,内化管理目标

教育心理学认为,在教育情境中,互动双方的情感关系是学生最终取得学业成功、教师最终实现教育成功的关键。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注意贯彻情感管理原则。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情感还具有调节学生行为的功能,教师对学生好恶本身便作为某种信息传递给学生,这种信息对学生的行为具有调节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这种状态能够激发起学生积极的认知活动,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回应,从而从教师那里获得更多的教益。

以情感人,以德治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如果对班主任具有良好的师生情感,教师就能巧妙地运用这份情感,产生一种无言的情感“压力”,利用这种情感“压力”来影响班级的管理,可以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就要让学生喜欢你,学生喜欢一个教师,除去品格、知识和教育能力的因素,在心理上取决于教师是否爱学生,爱护他们的自尊心、人格和情感。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管理;没有爱,就不可能掌握班级教育管理的主动权。因此,只有真正的爱生之情,才是实行有效管理的基础。

教师对全班学生热心帮助、以诚相待、体贴入微,这样才会带来学生对老师的亲和,进而产生关系到教育管理成败的“向师性”。没有爱的亲和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可敬而不可亲;没有亲和的爱由于缺少师生直接交往的体验而抽象空洞和毫无力量。只有与学生心灵相通,才能把握他们的情感脉搏,有效利用这种情感“压力”。师生双方时时刻刻都要不断完善自己,与自己的毛病和弱点进行斗争,从而给对方以美和善的感受。这意味着班主任每走一步都要为学生着想,从而也使自己的智力和行为越趋完善,使教育管理目标更易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要求。

一位心理咨询师说得好:“压力就像琴弦,没有压力,就不会产生音乐。但是如果绷得太紧,就会断掉。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压力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使压力的程度能够与我们的生活相协调。”“压力”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在班级管理中既有可能造成消极不利的影响,也有可能带来积极有利的作用。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在某些方面增加适当的“压力”,是为了增强班级活力,而不是使之运转失常。“压力”管理,不仅是为了改变班级的班风,同时也是为了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多年实践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反映压力较大的同时,认识到“压力”也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了正向的积极的动力。所以,通过有效的“压力”管理措施,在班级中形成合理的“压力”氛围,能够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情绪和学习习惯与态度,使班级形成共同目标和和谐的利益关系,产生共同守的群体规范,并以此协调学生的行动,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顺利完成共同的活动目标和内容,同时个体也得以自觉的发展和完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心理优化训练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
班级文化
行行好!别再鱼肉老师
2018年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习题第5期(1.8)
班主任工作艺术(4)
班级管理第 一至第三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