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唐皇帝刚要去上早朝,被太监拦下:太子已经登基,你老实呆着吧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专属标签,唐代大概有三个标签,一个是“盛世”、一个是“开放”、一个是“宦官干政”。

盛世比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开放如武则天娶儿子李治,李隆基娶儿媳杨玉环;宦官干政的事例则不胜枚举。

说起唐朝的宦官,人们首先会想起唐明皇时期的高力士,其实小高就是名气大一点,人家根本就不能算干政,只是皇帝的家奴。

大唐进入中晚期后,大权完全落入宦官之手,皇帝成为不折不扣的摆设,天子成为宦官手中的玩偶。

其中被宦官玩弄得最厉害的,当属唐昭宗。据史料记载,某 一天,唐昭宗像往常一样兴冲冲地上朝办公,然而还没等走出屋门,大太监伸手拦住去路,非常认真地说:“陛下,太子已经继承皇位了,您老还是安享晚年,在屋里老老实实呆着吧。”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唐朝历时289年,从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开始,到907年后梁太祖朱温篡唐为止。

唐昭宗李晔(867年2月22日-904年),初名李杰,即位后改名李敏,后又改名李晔。他是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之弟,唐朝第十九位皇帝(除去武则天和殇帝以外),也是唐朝倒数第二个皇帝。

如果对唐昭宗没有印象,对他老爸唐僖宗肯定印象深刻,或者对“我花开后百花杀”的黄巢印象很深。

不错,唐僖宗在任的时候,发生了轰轰烈烈的黄巢农民起义。历时16年的黄巢起义虽然在政府军的残酷镇压下宣告失败,但是对大唐帝国的打击是沉重的。不但所谓的盛世一去不返,而且分崩离析,走向穷途末路。

唐僖宗即位的时候,宦官干政如火如荼、登峰造极。宦官干政从820年开始,到唐僖宗驾崩的888年,历经68年,先后有6次政权更迭是在宦官的直接操纵下进行的。

数了数,有6个皇帝是宦官扶植上台的。

唐穆宗是宦官王守橙册立;唐文宗是刘行深、韩文约扶植,唐武宗是仇士良拥立;唐宣宗是马元贽拥立;唐懿宗是王宗实册立;唐僖宗是刘行深、韩文约扶植上台的。

唐昭宗也不例外,是宦官扶植上台的第七个皇帝。

按照封建社会嫡长子继承的原则,唐昭宗李晔本来与皇位是无缘的。因为他是唐懿宗第七子,是唐僖宗的弟弟,怎么也轮不到他继承皇位。文德元年(888年)二月,唐僖宗病危,接班人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时候唐僖宗才26岁,属于英年早逝,儿子才十岁左右。

如果是和平年代,10岁完全可以当皇帝,在太后和大臣辅佐之下慢慢成长。而当时朝廷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黄巢起义之后,军阀遍地,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大大下降。在此情况下,如果让幼子登基,唐朝将会死得更快。

因此,只能破例让皇帝的弟弟接班。

最初大臣打算让皇弟吉王李保继承皇位,但是宦官杨复恭不同意,坚持要立唐僖宗同母弟寿王李杰(唐昭宗)。

杨复恭之所以拥立寿王李杰,当然是一直以来唐朝已经形成了宦官自行废立的潜规则。再说了,谁拥立皇帝谁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唐僖宗本来就是宦官手中的傀儡,加上这时候他已经病入膏肓、已经不能说话,只能点头表示通过。

于是,在文德元年(888年),天上掉下来馅饼,砸住了寿王李杰。

文德元年(888年)三月,僖宗撒手人寰,遗诏命太弟嗣位,改名为敏。李敏当即在哥哥的灵柩前宣誓就职,是为昭宗。

对于他的上台,最高兴的莫过于宦官中的带头大哥杨复恭。道理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唐昭宗是杨复恭扶植的,能不对他感恩戴德、言听计从?

再说了杨复恭的势力雄厚,不是等闲之辈。杨复恭是枢密使杨玄冀的养子,权宦杨复光的堂兄,其家世代权宦,也是不折不扣的宦二代。

他从小进入内侍省,长大后深受皇帝信任,经常出监各镇军队,也立下了不少战功。先是因参与镇压庞勋起义有功而升为宣徽使,后来又平定了朱玫之乱,担任了左神策中尉,封魏国公。

唐昭宗刚上任的时候,杨复恭掌握着禁军,势力如日中天。

这时候的杨复恭极为得意,无论怎么讲,皇帝都要依赖自己,他能不高兴吗?可是他高兴得太早了,唐昭宗可不是省油的灯。

唐昭宗虽然是宦官扶植上台的,但不是泛泛之辈,有理想、有抱负、有魄力。面对哥哥唐僖宗留下的烂摊子,唐昭宗很想力挽狂澜、励精图治,挽救奄奄一息的大唐王朝,不想当败家子,得过且过。

其实在昭宗没有上台的时候,已经深感宦官干政的危害,他登基之后暗下决心,一定要挖掉宦官这颗毒瘤,否则的话,唐朝江山就难以稳固。

此时的宦官头目正是力排众议、拥立昭宗即位的杨复恭,是昭宗的恩人,但是昭宗不像他的哥哥僖宗依赖宦官田令孜那样,依赖对自己有恩的杨复恭。

当然,昭宗表面上对杨复恭还是要客客气气,但只是表面文章,拿鸡毛蒜皮无伤大雅的事问问他。真正遇到事情,昭宗还是更看重宰相的意见。

而且昭宗还在背地里跟大臣们团结一起,商讨如何制约宦官权力,慢慢将权力从宦官那里收回。可是杨复恭对此没有保持足够警惕,依旧自以为是,肆意妄为,对朝政指手画脚。

比如昭宗想安排自己的舅舅王瓌出任节度使,因遭到杨复恭的反对而没有如愿。江山本是皇帝的,皇帝哪怕是安排一条狗当官,大臣也不能横加干涉,杨复恭显然太狂妄了。

不仅如此,杨复恭继续作死,假装提出同意王瓌出任黔南节度使,然后让亲信在王瓌就任的途中,将其一家老小全部谋杀。

杨复恭自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可还是被昭宗知道了。昭宗虽然没有东厂西厂和锦衣卫,但是情报系统还是非常发达的,这样大的事岂能瞒得过皇帝?

得知真相之后,杨复恭的好日子到头了。

无论从个人恩怨,还是从大唐江山考虑,杨复恭都成为昭宗要打倒的最大敌人,要清除的最大障碍。

可是杨复恭已经尾大不掉,直接清除,弄不好还会惹祸上身。对杨复恭这个大老虎,只能智取。

昭宗采取借刀杀人之计,对杨复恭的干儿子杨守立进行拉拢,分化瓦解他们。

杨守立勇武过人,有两把刷子,而且此人也像吕布一样,是个见利忘义的家伙,果然跟干爹开始对着干起来。

大顺二年(891年)八月,昭宗果断解除杨复恭手中的兵权,将其调离京城,让他到凤翔去当监军。

杨复恭对于这一决定意见很大,他拒不服从调令,上书提出要回家养病。此建议正好中了皇帝的下怀,唐昭宗将计就计,下令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告老回家,就像崇祯对待魏忠贤那样。

杨复恭索性破罐破摔,派自己的心腹张绾,将朝廷派来宣布诏旨的使臣直接干掉。

乖乖,性质这样就彻底变了,杨复恭跟唐昭宗彻底翻脸,成为朝廷通缉的逃犯,只能躲藏到商山。

他要是一直潜逃也就罢了,兴许还会安度晚年,但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一直成为焦点的杨复恭怎么能忍受寂寞,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他和另一个养子杨守信,以及侄子、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暗中勾结,煽动杨"积粟训兵,不要进奉中央",公开抗衡朝廷。

你一定会说,唐昭宗既然拿掉了杨复恭,为什么不除掉其养子和侄子?

前面交代过了,到了唐僖宗时期,中央政府控制力下降,地方政府都被军阀控制。唐昭宗刚刚上台,这一局面还没有改变,因此没有精力和能力收拾杨复恭的亲信。

一旦皇帝腾出手来,这两个人应该也不在话下。

杨复恭的阴谋活动很快被上报到中央,昭宗大怒,当即降旨命天威都将李顺节、神策管军使李守节率兵前去将杨复恭捉拿归案。

894年,逃亡华州的杨复恭等党羽落入法网。唐昭宗本来念着他的拥立扶植之恩,不忍处死他,只是将他关进大牢。但是杨复恭在狱中口出怨言,意思是说皇帝忘恩负义。

唐昭宗怒不可遏,索性将杨复恭处死。至此,将朝廷搞得乌烟瘴气的大宦官退出历史舞台。

虽然唐昭宗除掉了杨复恭,但是宦官并没有根除,没有了杨复恭,还有“李复恭”,“张复恭”。当时拥立唐昭宗不是杨复恭一个人的功劳,还有个大宦官刘季述也是幕后推手之一。刘季述一看昭宗对杨复恭下手,自己兔死狐悲,有了危机感,觉得下一个倒霉的肯定是自己。

于是刘季述决定先发制人,联合右军中尉王仲先、枢密使王彦范、薛齐偓等宦官密谋发动一场宫廷政变,打算拥立太子为帝,让唐昭宗靠边站,当太上皇。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自古如此,有了忠于自己的强有力的军队,还怕不能成功?

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十一月,刘季述趁昭宗正在呼呼大睡的时候,率领禁卫军,发动了宫廷政变,尊奉小太子继承帝位。

第二天早上,昭宗起床后,洗漱完毕,衣冠楚楚、精神焕发地前去上朝。还没有出门呢,宦官刘季述掀帘进来了。

“皇上,您这是到哪里去?”刘季述明知故问。

“废话,上朝啊”,昭宗没好气地说。

“皇上,为了您的身体健康,从今天起,太子已经开始办公,唐朝进入新时代,您就在家享清福吧。”刘季述阴阳怪气地说。

朕今年才33岁,就要朕退休,玩什么游戏?昭宗一听,怒发冲冠,他正要发作,看见了刘季述身后全副武装的士兵,那些人全都对自己怒目而视。

昭宗像泄气的皮球,瘫软在地上。就这样,唐昭宗阴沟里翻船,稀里糊涂地被剥夺了权力,随后,刘季述陈兵逼迫百官,接受了既成事实,扶植太子李裕登基。

唐昭宗自然不能像祖宗李隆基那样悠闲自得当太上皇,而是被囚禁起来,像明英宗那样,关在一个院子里,任何人不能进出,饮食则是从墙上挖的小窟窿往里递送。

刘季述虽然囚禁昭宗,拥立太子,独揽了朝政,但是依旧危机四伏。因为地方藩镇不服,纷纷谴责刘季述搞政变。

这时候,朱温(朱全忠)站了出来。

朱温出生在砀山县,黄巢起义的时候他曾经起兵响应,后来看黄巢大势已去,就背叛了黄巢投靠唐朝,被赐名朱全忠。

由此可见,此人跟吕布一样,是个倒戈将军,极端的利己主义者,没有什么忠君爱国的底线。

朱温靠镇压黄巢起义起家,手握重兵,是军阀中的佼佼者。

宦官发动政变,全国军阀不服,朱温看到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决定领头铲除宦官,下一个大赌注,为夺取唐朝江山做准备。

天复元年(901年)正月,在朱温和宰相崔胤操作下,昭宗复辟,刘季述一伙被铲除。

复出后的昭宗已经今非昔比,政治威望丧失殆尽,大权旁落,成为汉献帝第二,被迫迁都洛阳,成为朱温携天子令诸侯的工具,连自己身边人的安全都不能保证,朱温想什么时候杀就杀。

复辟之后的昭宗,跟被软禁的时候没有什么两样,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即使这样,朱温也不答应,他想杀了昭宗,省得别人再利用他做什么文章。

毕竟军阀混战,谁都想当皇帝,要是有个人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讨伐自己,那可就太被动了,如果昭宗一死,对外宣布死亡,不是一了百了?

天佑元年(904)八月十一日壬寅夜,37岁的昭宗正在皇宫安歇,朱温的手下蒋玄晖和史太带领一百多人深夜来到宫殿,要了这位傀儡皇帝的命。

昭宗一死,唐朝土崩瓦解,朱温又扶植了立昭宗儿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又称昭宣帝)。

天佑四年(907年),朱温迫不及待,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史称"后梁"。

到此,唐朝成为历史。

纵观昭宗的一生,他踌躇满志,很想有番作为,振兴唐朝。然而大唐气数已尽,支离破碎,积重难返,兵权被藩镇控制,他们个个都野心勃勃,想取而代之。昭宗也独木难支,他所做的,只是勉强使大唐多存在了几年罢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皇帝一觉睡到中午,醒来后被告知太子已登基,在大臣帮助下才夺回皇位
和陵迷踪:湮没在麦田里的皇陵,镌刻着穷途末路的大唐帝国凄凉的背影
[转载]极具悲剧色彩的大唐末代皇帝李晔
杨舟平 | 唐朝六帝在凤翔
唐」唐昭宗李晔为什么才算是唐朝的末代皇帝?
大话五代(3):理想主义者唐昭宗的奋斗与朱温专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