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64年的机密会议,张爱萍中途请假想提前离场,周总理:搜他口袋

1964年9月的一天,周恩来召开了一场参加人数极少的机密会议,与会人员包括贺龙、陈毅、张爱萍等军队高层。

会议进行到快要结束时,其中的张爱萍突然站起了身子,向周总理请假,“总理,今天晚上我还安排了外事任务,必须要我亲自到场,能不能请个假?”
会议请假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况且张爱萍是有正当理由的,按照常理来看,谦谦君子风格的总理没道理阻拦。
然而,正当张爱萍准备拉开椅子走时,周总理却突然站了起,伸手把他拦了下来,“爱萍呐,你身上有没有带这次会议的秘密文件?”

看到总理一脸严肃的模样,张爱萍愣了愣神,拍拍口袋说:“什么也没有。”

但这一句话并没有让周总理满意,随后,总理向张爱萍问出了一个极其“刁钻”的问题:“要不翻一翻你的口袋看看?”

为何一向随和的周恩来会做出如此举动?在此次事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背景?

张爱萍搜身的背后,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

事实上,之所以周恩来会如此严格,理由很简单,此次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即将到来的新中国第一次原子弹试验。

1964年九月,新中国的原子弹研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只差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便是发射试验,可是,在什么时候发射,什么条件发射,依然有待商榷。

有人认为,目前美苏两国虎视眈眈,应当韬光养晦,也有人认为,应当尽早发射,毕竟只有核试验成功,国家才有基本的安全保障。

最后拍板的还是毛主席,在一次会议上,毛主席表示:“原子弹是一个吓唬人的东西,但既然我们要拿它来吓人,那当然要早点拿出来。”

最终,原子弹的发射时间被敲定在了1964年10月19日,这个日子避开了国庆节,能够有效放松美苏的警惕,避免节外生枝。

此次试验,无论是中央还是科研单位都采取了极其严格的保密,甚至连当时的贺龙、陈毅、张爱萍等将帅,也是在距离发射的前一个月的这场会议上才得到消息的。

这场会议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提前通知,让解放军部队在近期做好防空准备。

原子弹不是小事,它的诞生对世界局势都会产生深远影响,最好的结果是各国之间相安无事,维持巧妙的均衡,最坏的结果可能就是敌人出动飞机,直接对我国的核试验场进行破坏,不得不防。

对国防方面进行安排过后,周恩来用极其郑重的语气对现场的将领们说道:“同志们,这是改变国家命运的一刻,这场会议的全部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允许任何人知道,保密无小事,你们的邓大姐也是个老党员了,我连她可都是保密的,你们也一定要注意呀!”

周恩来的妻子邓颖超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女性党员,觉悟和工作能力都极高,与总理相伴的数十年里两人也感情深厚,可是,就连她也不知道这个消息,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原子弹的保密程度。

在强调完原子弹的重要性以后,张爱萍刚好在此时起身请假,正因如此,周恩来才会提出要“搜他的身”。

之所以要搜张爱萍的身,倒并不是真的怀疑张爱萍,要知道,张爱萍是两弹一星的领导组成员,也是原子弹项目“中央专门委员会”的核心成员,甚至在早期研究过程中,张爱萍还曾经身穿防化服在现场进行调查记录,如果他要泄密,根本不需要这种方式。

周恩来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警示现场所有人,用一种最为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加强与会人员的印象:保密无小事。

当着与会人员的面,张爱萍当场将自己的口袋翻了出来一个个展示,确定自己没有带任何会议文件。

直到这时,周恩来才拍了拍他的肩膀,放行让他离开。

“221厂”:新中国最大的保密工程

原子弹研究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整个研发过程中,它需要成千上万人的协调,因此,其保密工作难度是极大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新中国研发原子弹是世界上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项保密工程。

从1958年到新中国创办了第一座核武器研究院,再到1964年原子弹成功试爆,在此过程中,有无数人为其隐姓埋名,默默耕耘,可以说,这场行动本身已经超越了一切影视大片。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国家在青海省海晏县的金银滩草原成立了西北核武器研究设计院,负责原子弹和氢弹研制组装工作。

为了能够保守秘密,外界只知道这里的一个称号,那就是“221厂”。

221厂位于金银滩草原的中心位置,但是其保密范围却涵盖了整个草原,面积约为600平方公里,只要踏入这里,任何人都必须要坚守着一个原则:“不该问的不要问,知道的也不要说”。

绝大多数接受征调的科研人员直到工作多年,也不知道自己是在搞原子弹。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以后,甚至还有科研人员向当时的核武器研究院长李觉询问:“咱们国家的原子弹究竟是在哪造出来的?”

原子弹研究工作最高峰时期,人数可达八千人,这么大的一支队伍,免不了会与后勤人员、保卫人员接触。

为了避免泄密,当时的221厂有一条“一问三不知”的准则,有人问干什么工作,就回答不知道,有人问在哪里上班,也说不知道,有人问地址,还是要回答不知道。

即便是与家人的信件,也不得透露任何工作信息,发送之前还要经过有关部门的重重审查,稍有疑问便会被打回。

正因如此,当时的科研人员书信大都有两个特点:字数少,内容简单。有时候仅仅只有一句,“工作顺利,一切都好”。

221厂的信件是有出无进的,就算有亲人想要写回信,也不知道具体地址。

1958年,邓稼先奉命调往221厂时,回家只对妻子说了一句“要调到保密单位了”,就收拾东西离开了。

原子弹搞完,还要接着搞氢弹,氢弹搞完,原子弹又要更新迭代……最终,邓稼先这一走就走了整整28年。

在这28年里,邓稼先回家次数不超过十次,每次见到妻子都要反复强调,不要向单位的同事说自己的事情,也别让旁人到自己家里来,就仿佛自己不存在一般……

可以说,不单单是草原上的科研人员做出了贡献,这些人的家属们,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即使是在221厂内部,人们也会自觉的避免谈起“敏感信息”,在当时221厂的人们相互都称其为“草原人”,后来工厂内部创办了报刊转载国内外新闻,也用了这个名字,叫《草原工人报》。

这些“草原人”大都来自于不同地方,不同单位,在整个原子弹研制期间,全国26个部委20个省市区、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均不同程度的参加了攻关。

但是,从1958年机构成立,再到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参加研制的八千人没有任何人走漏一点消息,完美完成任务。

为了同一个目标,这些人坚守在草原之上,正如同毛主席所说的那句话一样:“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正是他们持之以恒的坚持,使得新中国拥有了自己的剑和盾,使中国人从此直起了腰杆。

试爆成功,总理:不可掉以轻心

1964年10月,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行动,已经到了最后关头。

此时此刻,保密工作也已经到了最为紧要的时刻,如果在这时出现差错,泄露消息,那么后果将难以估计。

为了这一关键时刻,周恩来为此可以说是操碎了心。早在几个月以前,他便召集了解放军、国防科委、公安部三大机构负责人,抽选精兵强将,组成保卫保密小组,并且集中进行特训。

参训人员不单单要熟练背诵了解保密准则、保密知识,还要对运输、防震、防空、防爆等知识进行学习。

虽然不知道具体时间具体地点,但整个流程他们已经演练无数遍,从火车站交接,伪装,再到进场,他们都一一进行了反复试验,并做好了一切紧急情况备案,甚至连各单位车速、车距,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为了避免消息泄露,此次保密行动还在领导小组中建立了一套类似黑话的“暗语”:原子弹实弹的代号是“邱小姐”,装配流程代号是“穿衣”,如果实弹还在装配间,那么就算“住下房”,如果实弹到了发射塔上,那么就被称之为“住上房”……

整本暗语手册的内容相当丰富,其中还包括安保、组件等诸多专业名词,这些名词很多可能永远都不会被使用,但相关人员还是为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准备工作之严谨,可见一斑。

1964年10月19日当天,工作人员终于收到了事先准备好的暗语:

“邱小姐在梳妆台,八点梳辫子。”

翻译过来就是:“原子弹已经抵达发射台下,八点接上了电缆线。”

到了当天九点前,第二句暗语收到:“邱小姐住上房。”也就是说原子弹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发射。

此时此刻,试验现场的所有人员已经悉数撤离,这是新中国改变国运的一刻,也是成千上万科研人员的努力开花结果的一刻,成败在此一举。

随着指挥室“十、九、八、七……”的倒计时,所有人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终于,当电台里传来“发射!”的口令,一道光划破天际,罗布泊中心,传来了一声巨响,光亮过后,一朵遮天蔽日的蘑菇云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中国第一次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了!

在申报成功的同一时间,新华社,人民日报向全世界郑重宣布这一消息,1964年10月19日,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世界局势,由此发生了惊天逆转。

原子弹试爆只是一个开始,在之后的日子里,我国继续前进,先后在西北戈壁完成了三次核试验,这标志着中国核技术已然走向成熟,从此,再未有任何敌人敢于踏上中国国土。

为了纪念这一伟大成就,在1966年的时候,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专题纪录片《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预备在当年国庆节全国上映。

1966年9月30日,在电影上映之前,开国中将罗舜初向周总理写了一封信件:“为了配合影片公映,现采取四张核试验现场照片进行公开,是否要发表,请审定。”

在罗舜初的信封里,附带着的是由摄影记者孟昭瑞拍摄的核武器烟云、火球等照片,如果审查通过的话,这四幅照片将是电影的最好宣传画。

单从摄影技术来看,这四张照片是十分精美的,角度、光线都十分到位,然而,看着看着,周恩来的眉头却紧皱起来。在当天晚上,照片摄影师孟昭瑞被紧急叫到了中南海,会见周恩来。

此次谈话中,周恩来对照片的一个细节做出了建议:“为了避免我们核试验场地泄露,我建议应当裁去照片底部的地面部分,放大蘑菇云上方天空的高度。”

对于总理的建议,孟昭瑞当然毫无保留的采纳,在回到住处以后,他连夜加班,最终在第二天国庆节凌晨,将裁剪好的照片送往了人民日报编辑部,顺利发表。

这起事件给孟昭瑞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要知道,在当时中国已经三次进行核试验,相关信息也已经脱密,但是,总理还是一眼能够看到问题所在,老一辈革命家的那种事无巨细,细致入微的态度,令人钦佩。

参考资料: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内情-文摘报-光明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64年的特别会议,张爱萍中途提前离场,周总理:搜他口袋
1964年张爱萍在重要会议中告假,周总理拦下搜其口袋,这是为何?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决策回顾
原子弹试爆前,开国将军叮嘱:一定取走毛主席像,否则就是大错误
1964年张爱萍开会期间中途告假,周总理将他拦下搜查口袋,是为何
1964年,会议中张爱萍突然告假,周恩来拦下搜身:要警惕保密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