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诸葛亮刚去世,刘禅连杀3位重臣,众人才反应过来:他一直在装傻

嘉平元年,发生一件大事,曹魏的将领夏侯霸前来投降蜀汉,蜀国有不少人等着看笑话,考验刘禅的时候到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

夏侯霸是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渊的次子,夏侯家族跟曹操本来就有血缘关系,而夏侯霸的母亲跟曹操的妻子丁氏是姊妹,他应该管曹操叫姨父,曹丕叫表哥。

他之所以出逃蜀国,是因为在那里混不下去了,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将曹魏重臣曹爽诛杀,作为曹魏栋梁的夏侯家族自然也被边缘化,还有被除掉的危险。

因此,夏侯霸惶惶不可终日,索性投奔曾经的敌人蜀汉。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夏侯渊则是在蜀魏两国的汉中之战中被魏国大将黄忠给一箭射死。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父亲死的时候,当时还是个少年的夏侯霸哭得死去活来,然后他紧握铁拳,咬碎钢牙,发誓说:“父仇不报,枉为人也。”

他现在投降,表面看是一件好事,其实是在蜀国安放了一颗定时炸弹,成为蜀国的不稳定因素。

而这时候,诸葛亮已经去世了15年,蜀国的内政外交,基本国策,都是刘禅自己说了算。

刘禅这个名字前面通常有个定语,那就是“扶不起的阿斗”。不少人都觉得,依照刘禅的能力,肯定无法驾驭夏侯霸,大家等着看笑话。

首先,接见夏侯霸的时候,能不能避免尴尬,刘禅就难以妥善处置。

可是事实让人大跌眼镜,刘禅的处置出乎意料。

《魏略》中记载,阿斗面带微笑,主动跟夏侯霸热情握手,他并没有回避那段过往,主动提起。

阿斗非常诚恳地说:“卿父自遇害於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意思是说,非常遗憾,你父亲是死于两国交兵的战场厮杀之中,这很正常,一来我们没有用下三滥手段暗杀,二来你父亲也不是我先人亲手所杀。

一语带过之后,阿斗一只手拉过自己的儿子套近乎说:“乖,快来叫舅舅。”听了这句话,夏侯霸一脸蒙圈,心说我在蜀国什么时候有个外甥?

原来,阿斗娶了张飞的女儿为妻,而张飞之妻又为夏侯霸的从妹。

蜀汉和曹魏是敌国,夏侯霸显然不会主动把妹妹许配给张飞。那一天,张飞没事到外面转悠,在树林里偶遇夏侯霸的妹妹,可能是多喝了点酒,他没有把持住自己,就霸王硬上弓,生米做成了熟饭。

要不然,张飞的尊容,任何一个少女也不会对他产生好感。夏侯霸生得那么体面,妹妹也不会是个丑八怪。如果夏侯霸的妹妹人说不过去,按照遗传学的说法,张飞和她生下的女儿肯定也是个丑八怪,刘备也不会让儿子娶过来当妻子。

不管怎么说,阿斗让儿子管夏侯霸叫舅舅,凸显出他的超人的政治智慧。双方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往昔恩怨轻松化解。

这个小插曲,显示出刘禅的高情商。

之后,他的驾驭能力再次让蜀国人折服。

刘禅对夏侯霸“厚加爵宠”,让夏侯霸这个桀骜不驯的武将死心塌地为蜀国效力,成为蜀汉后期的名将。

在姜维伐魏的时候,夏侯霸独当一面,在洮西杀得魏兵落花流水。

阿斗对夏侯霸的这一套怀柔之术不同凡响,让人心悦诚服。足见其绝非世人认为的平庸之辈,他所谓的傻都是装的,是一种手段。

也就是说,刘禅不但骗过了蜀国的文武大臣,他的父亲刘备也没有看出来。

刘备去世的时候,刘禅已经16岁了,按照古代人的说法,完全可以独掌朝政,君临天下了。

但是在临终前,刘备却硬是来了一个托孤,将蜀汉的未来和儿子刘禅都托付给了丞相诸葛亮。这是因为,在他眼里,儿子傻乎乎的,智商低,情商也不高,是不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

只有诸葛亮站台,权力才能平稳过渡。因此,他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诸葛亮身上,希望他能够全力辅佐刘禅。

刘备还叮嘱阿斗:“儿啊,我走后,你要把丞相当做是自己的父亲,凡事要听取他的意见……”

面对诸葛亮和另一个托孤大臣李严,刘备甚至说出了令人吃惊的话:“如果刘禅没有能力,丞相您就取而代之,亲自当皇帝得了。”

当然,诸葛亮听到这话之后,一是惶恐,跪在地上直叩头,紧张得衣服被汗水湿透。二来诸葛亮很感动,表示会竭尽全力辅佐刘禅,不会怀有二心。

有人据此断定,刘备死后,蜀汉政权能够存在,没阿斗什么事,都是诸葛亮的功劳,其实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诸葛亮是公元234年去世的,蜀汉是263年亡国的。诸葛亮死时,阿斗才26岁,丞相只辅佐了11年。

诸葛亮死后,蜀汉一没有发生农民起义,二没有发生兵变,三没有出现王莽、董卓那样专权的权臣,刘禅并没有被架空,还在行使皇帝的权力。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如果刘禅是人们想象中的昏君,早就被取代,或者是成为汉献帝那样的傀儡了。

而且诸葛亮在世的时候,阿斗能妥善处理二人的关系,已经显示出他的过人之处。

诸葛亮对于阿斗,于公来说是蜀汉丞相,于私来说则是相父(干爹);对于诸葛亮总揽蜀汉军政大权,刘禅应该放心不疑。

但是如果刘禅是个昏君,他毕竟是个皇帝,很难对诸葛亮耳教导恭顺聆听。即使当面不说,背后也会抱怨。一旦那样,皇帝身边的小人就会借机搞事,兴风作浪,挑拨离间,刘禅和诸葛亮的君臣关系就会出现裂痕,难以那么融洽。甚至逼急了,诸葛亮真的会为了蜀汉的安定,而将刘禅打入冷宫。

事实上,在诸葛亮执政的十多年里,他们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没有出现任何波澜。

也许你会说,这是因为诸葛亮在执政期间,做得太好,无可挑剔。

人无完人,即使是诸葛亮也会有失误。别的不说,就是他不顾天时地利,一个劲北伐,劳而无功,耗尽蜀汉的元气这一点,就不能说是完全正确的。

而且刘禅还看了出来,还不赞成这样做。但是,他深藏不露,没有任何抱怨,对身边人都没有讲过。

总之,对于诸葛亮的失误,他保持了宽容大度,没有进行任何责备,这是君臣关系融洽的主要因素。

诸葛亮去世后,阿斗不再依赖别人,而是“乃自摄国事”。

他主政之后,做出的第一件事就不同凡响。

那就是将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丞相制废除,设立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职,让大臣互相制衡,把军政事务分开。而且他还叫停了连年的征战,等国力雄厚了再继续北伐。

他改变了战略,把重点放在防范东邻吴国上面。——“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

蒋琬、费祎、董允等人主政之后,遵照刘禅的旨意,开始休养生息。对赞同北伐的姜维也进行了打压,或者是采取了制衡措施,放慢了“北伐”的节奏。

你还会说,这不是刘禅的功劳,是蒋琬、费祎、董允有能耐。

别忘了,中国有句古话,叫“一山不容二虎”,这三个人越有才干,就谁也不服谁,容易进行内斗,斗得不可开交,让蜀国动荡不安,群臣身不由己介入党争,曹魏或者孙吴就会乘虚而入,消灭蜀汉政权。

事实上,这样的事没有发生。这说明,刘禅驾驭大臣的能力还是不错的,懂得如何去施展平衡术。

说刘禅无能的人,还会拿太监黄皓说事。

其实那恰好说明,刘禅掌控能力不错。如果说,宦官黄皓是个坏人,而且专权乱政。那么,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局面:刘禅大兴土木,残害忠良,好色纵欲,但是这三种现象都没有发生。

而且黄皓一没有成为刘瑾,卖官鬻爵,贪污腐化;二没有成为魏忠贤,特务政治,专权独裁;三没有成为刘克明,密谋叛乱。

这说明,要么黄皓还不算太坏,要么刘禅能掌控全局,让宦官成不了气候。

刘禅主政之后,还先后处置了三位重臣,更显示出他的执政能力。

这三位大臣,是李邈、刘琰和杨仪。刘禅为何要严惩他们?

表面上是他们自作自受,咎由自取。

其实,刘禅也是为了杀鸡吓猴,为自己在朝中树立威信,巩固皇权,防止出现安禄山和董卓那样的重臣出现。

李邈是四川本地人,刘备政权对当地人来说,是外来户,是鸠占鹊巢。益州权贵从内心来说是排斥的,是不放在眼里的。

具体到李邈,更是如此,他不但心怀不满,而且毫不掩饰说出来,对刘备、诸葛亮都是如此。

公元214年(东汉建安十九年),刘备赶走刘璋,夺取益州,领益州牧之后,很重用李邈,任命他为益州从事。

可是,他在刘备举行的宴会上,公开批评说:“我认以将军夺取鄙州,不大妥当。”

刘备问:“既然你认为我不该夺取益州,那么之前你为什么不去帮刘璋?”

李邈说:“不是不想帮,而是实力不足。”

刘备一听大怒,执法官员也感到不忿,提出要杀李邈,诸葛亮急忙出来,为李邈求情,让他免于一死。

公元228年(蜀汉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因为失街亭要斩马谡,李邈出面阻拦。诸葛亮不悦,将其遣还到后方。

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去世,在追悼会上,李邈守着后主刘禅的面诋毁诸葛亮。他说,诸葛亮掌握兵权,连年北伐,劳民伤财,不把您放在眼里。如今他终于去世,国家也不必连年征战,这是件值得庆贺的好事,所以皇上您大可不必过于悲痛。

说实话,李邈不是小人,也不是奸臣,是和魏征、海瑞一样的诤臣,敢于直言。他说的话,有很多说在了刘禅的心上,观点基本上是正确的。

但是,刘禅如果不严惩,将会产生严重后果。

诸葛亮对蜀汉鞠躬尽瘁,刘禅如果此时面对诋毁丞相的言论无动于衷,那就让自己的人设崩塌,谁还敢当忠臣,毕竟人家尸骨未寒啊。

再说,诸葛亮掌握军政大权多年,朝廷官员无不是他一手提拔,不妥善处理,这些大臣就会明里暗里搞事,刘禅的皇位还能坐稳吗?

因此,李邈很不幸成为牺牲品,被关进大牢并处死。

他的下场,跟那个在汉中之战中建议曹操克扣军粮,而被借走脑袋的官员相似。

刘禅处死的第二个官员名叫刘琰,他也是刘备的老臣。

刘琰的妻子到皇宫去,被太后留下住了两晚上,因此刘琰怀疑后主给自己戴了绿帽子。妻子回家后,他不但对其家暴,还诋毁刘禅。

刘禅得知后,果断将其处死。

说实话,刘琰死得有点冤,但是对刘禅来说,好处多多。

处死不该处死的官员,才更能显示出皇上的专断,对于一个被人瞧不起的皇上来说,这样做非常必要。

这一来,官员对后主的看法大变:我们都说人家懦弱,傻里傻气,事实上并非如此,人家明明是一直装傻啊,大家日后可一定都要小心点。

刘禅处死的第三位大臣,名叫杨仪,相信大家都熟悉,是蜀汉一位重量级人物,他还是诸葛亮一手培养和提拔的干部。

然而,诸葛亮死后,他多次对刘禅提意见,言辞激烈,相当不敬。因此刘禅给杨仪“穿小鞋”,将他削职为民,流放外地。

杨仪没有收敛,又上书诽谤皇上。刘禅大怒,将其下狱,最后他自杀身亡。

说实在的,这三个大臣死得都有点冤。你一定会说,这不正好说明刘禅是个无道昏君吗?

大家要注意这个时间节点,刘琰和李邈死在234年,当时诸葛亮刚去世。杨仪死在诸葛亮去世第二年,即235年。

值得注意的是,刘禅之后没有再这样做过。这说明,他是刻意杀人的。在特定时期,刘禅为了给大臣一个下马威,才让他们三个做了牺牲品。

刘禅对于处置重臣的做法不值得肯定,后人也多有争议。但站在刘禅自己的角度讲,他这样做很有必要,对蜀汉稳定是有积极意义的。

至少说明,刘禅非但不是昏君,而是深藏不露的性格。

不幸的是,蜀汉所处的地理环境,注定了它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连神机妙算的诸葛丞相都没有完成北伐,我们又怎能苛求刘禅?

能将蜀汉维持30年,在最后关头又能为黎民百姓考虑,主动投降,还得以善终,已经非常难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智若帅,阿斗竟然是个盖世明君?!
诸葛亮:阿斗为什么不傻!阿斗:你也不看看我师傅是谁?
我刘禅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以史为证,领导都不傻,阿斗是个“托”
[评论随笔]诸葛亮的七宗罪
刘备之子阿斗绝非等闲之辈,诸葛亮死后,其稳坐江山竟达二十九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