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平天国叛将程学启1863年的留影,不久后,他被洋枪队爆头而亡

这是一张拍摄于1863年的照片,照片上的三个人身份截然不同。

站在左边的,是太平天国的将领程学启。

站在中间的,是湘军名将刘典。

而站在最右边的,是淮军名将韩进春。

众所周知,太平军的宗旨就是反对爱新觉罗家族统治,推翻大清政权;而曾国藩创建的湘军和李鸿章创建的淮军,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保卫清政府,消灭犯上作乱的太平军。

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是势不两立、水火不容的。既然如此,他们怎么走到了一起,而且看起来还比较和谐?

谁都知道,犯上作乱在任何朝代都是十恶不赦的死罪,造反者在清朝时期是要被千刀万剐,诛灭九族的。

太平军将领被俘后,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那就是被凌迟处死。陈玉成、石达开、林凤祥 等将领,被俘后无一例外被处以极刑。

还有洪秀全年仅15岁的儿子洪天福贵,被俘后也是如此。

甚至被俘后贪生怕死,丧失气节向敌人投降,写下“自白书”的太平军将领李秀成,也难逃一死,最后也被曾国藩干掉。

既然是这样,那张照片是怎么回事?

太平军的将领多来自广西,因为那里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源地,洪秀全起兵就在广西。

而程学启是安徽人,1829年出生于桐城南乡(今安徽枞阳县会宫镇)。虽然他跟洪秀全等人相距千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生活在底层,都是被压迫者。

程学启是个苦孩子,父亲是个农民,家里一贫如洗,他的童年是在饥饿中度过的。

更可怜的是,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不在人世了,没有母爱的他,整天穿得脏兮兮的,没有人正眼相看。村里顽皮的孩子,也总是把他当做捉弄、虐待的对象,变着法子欺负他。这在程学启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也养成了他愤世嫉俗的叛逆性格。

每次受欺负,被捉弄的时候,他表面上默不作声,但是都会暗暗发誓:别看你们这么嚣张,老子有一天得势了,把这一切反过来,将你们踩在脚下,让你们瑟瑟发抖,向爷求饶。

反正他心中燃烧着怒火,要烧掉不公对待他的人,还有这个不公的世道。

但是,程学启也只能这样想,根本没有机会复仇。想你程学启,孤身一人,势单力薄;别说没有本事,就是武艺超群又能怎样?要知道恶人太多,国家机器太庞大,一个人想要挑战显然是太微不足道了。

所以,复仇也只能是在梦中,醒来后一切如故。除非出现奇迹,不然命运无法改变。

后来,奇迹终于出现了。

1851年(清咸丰三年)1月11日 ,在洪秀全领导下,2万多农民在广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推翻大清政权。

虽然统治者调兵遣将,不遗余力去剿灭。但是革命烈火不但没有被破灭,反而越烧越旺。原因很简单,统治者横征暴敛,利益集团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老百姓怨声载道,天下苦“清”久矣。所以洪秀全起兵,可以说是一呼百应,老百姓纷纷加入。

星星之火,很快燎原。起义军势如破竹,长驱直入,一路北上。短短两年(1853年),起义军就打到了安徽。

被踩在脚下喘不过气的程学启,一听说敢于挑战政府的太平军到了,高兴得穿着一身破衣服就去报名。从此之后,他的命运发生了改变。程学启心中积压多年的怒火,化作炽热的岩浆,终于喷发出来。他的浑身充满力量,扬鞭策马,挥刀劈向“清妖”,犹如砍瓜切菜。

程学启打仗奋不顾身,屡立战功,不久便成为一名中级将领。1854年1月,太平军占领庐江,程学启的队伍中加入了一个小青年。他虽然骨瘦如柴,但双眼炯炯有神,眉宇间蕴藏一股霸气,一看就不是寻常人。这个人,名叫丁汝昌,没错,是后来成为北洋水师老大的那个丁汝昌。

丁汝昌的祖上当过兵,但是没有进入利益集团,到父亲这一代已经成为无地农民,生活极其贫苦。

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18岁的丁汝昌加入了太平军。同时加入的,还有当地一大批青壮年。安徽男人有血性,打仗舍生忘死,他们为骨干的“淮军”,在朱元璋的率领下,灭掉了曾经强大无比的,蒙古人建立的元朝。

李鸿章挂帅的“淮军”,后来成为太平天国的克星。

由此可见,安徽小伙不是好惹的。有了丁汝昌等老乡的辅佐,程学启如虎添翼,继续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加官进爵,累晋至"弼天豫"之职。丁汝昌也立功受奖,成为太平军一名小头领。

可以说,程学启得到重用,前程灿烂。丁汝昌也前途无量,很有奔头。当时的守安庆太平天国将领叶芸来,对程学启很是赏识。除了程勇冠三军,打仗勇敢之外, 还因为他是本地人,可以起到稳定安徽的作用。

为了笼络程学启,叶芸来特地将自己的小姨子给他为妻。叶芸来是土生土长的广西人,是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的心腹,能得到他的赏识,对程学启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只要好好干,就能跻身太平军上层。因此,程学启当时是感激涕零,发誓要忠于洪天王,为姐夫叶芸来效犬马之劳。

既然这样,后来他为何忘记初心,加入到大清阵营?

这一切,还要从安庆之战说起。

咸丰十年(1860年),湘军包围了安庆。湘军是太平军的终结者,但是当初的湘军战斗力实在很来及,那是马尾穿豆腐,根本不能提。

曾国藩是千古名相,古代难得的英才,曾经受到毛主席和蒋介石的同时赞誉。但是他只善于选拔将领,不善于亲自指挥打仗。

就像晚清文学家王闿运说他的那样:用将则胜,自将则败。

那时候,曾国藩没有遇到得力干将,只好和弟弟曾国荃亲自指挥军队跟太平军作战,但是胜少败多,有两次曾国藩身陷绝境,差点跳水自杀。

1860年的时候,湘军已经组建6年,但是围攻安庆的曾国藩也没有胜算。

而且太平军在这里也经营了6年,安庆城城防坚固,固若金汤。因此,尽管湘军经过了精心准备,但是久攻不下,还付出了很大伤亡。

曾国藩人称“曾剃头”是个狠角色,镇压太平军毫不留情。但是他对士兵很仁慈,不是只要战果不管伤亡数字的那种将领。蔡锷将军曾经评价说:曾国藩“带兵如带子弟”。曾国藩带兵讲究的是“结硬寨,打呆仗”,初衷就是为了减少损失,积小胜为大成。

原因也很简单,湘军是子弟兵,大家不是同乡就是父子兄弟,如果不爱惜士兵生命,不惜代价搞人海战术肯定有负面作用,让大家寒心。

再说了,军队也是他自己的本钱,他不心疼谁心疼?

所以曾国藩在进攻受挫之后,就改变战术,不再强攻硬取,打算策反程学启。但是程学启不买账,把劝降的人狠狠骂了一顿,说曾国藩最好是死了这条心,他不可能投降,要誓死效忠洪天王。

曾国藩一看,没招了。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这时候,曾国藩手下的幕僚出了个馊主意。

他说,程学启有个软肋,那就是太孝顺母亲。曾国藩一听顿悟,就开始不厌其烦做程母的思想工作,也少不了威逼利诱。

程母毕竟是农村妇女,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经不起曾国藩连咋呼带哄,就决定劝说儿子投降。

程母穿着补丁衣服,拿着一个破碗、一根打狗棍,化装为要饭的,来到程学启的军营,声泪俱下劝说儿子投降。

当时太平军已经走了下坡路,天京事变发生四年了。那次事变是太平军高层内讧引起,后果非常严重。直接导致东王杨秀清、韦昌辉被杀,石达开带兵出走。从那之后,太平军凝聚力下降,士气低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程学启一想,干脆叛变吧,再干下去也没有前途。

问题来了,程学启年幼时就死了母亲,哪里冒出一个娘?

原来丧母之后,族人程惟栋的母亲见这孩子可怜,就收留了他,将其养大成人。程学启为了前途也好,为了孝顺也罢,反正是决定了投降,但是他投降的路也一波三折。因为叶芸来也不是省油的灯,平时就派手下暗地里监视程学启。

见有了风吹草动,便派人去捉拿程学启。

程学启本来想带兵过去的,这一来也顾不了那么多,带几个亲信连夜出逃,直奔安庆北门外湘军大营。

投降之后的程学启日子并不好过,因为你投降一次,就可能再背叛第二次。就像出轨的女人和情人结婚,情人认为你可以背叛前丈夫,也能给我戴绿帽子一样。

曾国荃对程学启并不放心,考验了数月后,才基本信任。曾国藩的心腹胡林翼对他不放心,多次交代曾国荃:要提防这小子。

同时,湘军将士们对程学启也是又妒忌,又仇恨。

妒忌的是,这货很能打仗,战功都被他抢去,显得大家没有本事。仇恨的是,之前这小子在太平军的时候,杀了不少湘军。而湘军不是兄弟,就是父子,或者是街坊邻居。总之大家关系紧密,打断骨头连着筋。因此,大家一有机会,就上眼药,怂恿曾国荃杀了程学启。

如果只是下面人起哄,也不会有事。问题是曾国藩对程学启也不感冒,一来是他压根看不起投降的人,不然他就不会杀李秀成。

二来,曾国藩自以为会相面,会通过五官来辨别人的好坏,屡试不爽。

他偷偷给程学启相面,觉得此人五官不正,眉毛不舒展,鼻嘴歪斜,根本靠不住,跟三国蜀汉将领魏延一样,脑后长有反骨。

这个时候,曾国藩的谋士孙云锦站出来劝阻说:“我愿意以全家性命担保,此人对不会有反心。”

孙云锦说这话也是有底气的,因为程学启叛变的时候,妻女丢在了城中。

叶芸来是个狠角色,将他们全都杀了,还暴尸三日,把头颅挂在安庆城头。程学启看到后,当时就哭晕了。醒来后,他咬碎钢牙,怒目圆睁大骂叶芸来不是东西,发誓要报仇雪恨。

后来,程学启果然身先士卒攻入安庆城中,将叶芸来碎尸万段。

这一来,曾国藩不再怀疑,还曾保奏其为从三品游击,赐带花翎。程学启从此开始死心塌地为曾国藩效力,在湘军攻占无为州、运漕镇、东关等城隘的战斗表现抢眼,再立新功,被提拔正三品参将。

此刻的他,红得发紫,深受曾国藩信任。

可是后来程学启却跟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葆闹掰,到了淮军。


回到这一张罕见的合影,当时的摄像机还是一个稀罕物,所以这一张照片显得弥足珍贵。

初看照片,程学启头戴瓜皮帽,他的面容凝重有力,虽然眼睛很小,却透露出坚毅与勇武的气质,刘典则展现出一种俊逸之美,眼神坚定而专注,一看就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而韩进春则有着质朴和憨厚的特质,如果不做过多介绍,估计还有人以为他是一个土财主,他们看起来仿佛是晚清时期的文人,当然这都是表面现象,现实却截然不同。

镜头中的这三位人物,都是杀伐果断之人,而且视人命为草芥,与文人和知识分子截然不同,特别是程学启,他自从投降满清朝廷后,被委以重任,官至江西南赣镇总兵加提督衔,他的倒戈可以说改变了湘军与太平军之间的军力对比,功劳甚大,之后他帮助曾国藩取得了巨大的战绩,并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灭亡。

作为攻苏主将,程学启为了追求胜利,甚至主导了让人闻风丧胆的苏州杀降事件,显露出他不择手段、不拘一格的本性。

然而,尽管他在军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生命却在嘉兴攻城战前线被终结。1864年3月10日,程学启被太平军的子弹命中左侧太阳穴,终因脑浆崩流而死亡,

从这一张老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程学启、刘典和韩进春的形象与他们真实的行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这也提醒着我们,不要将人物简单地划分为善与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杀人如麻的叛徒,却被曾国藩称为名将,可怜妻儿都死于非命
这位安徽将领骁勇善战,后来背叛太平军,亲手埋葬了天国!
太平天国降将丁汝昌为什么会被清朝重用?
他杀死一万多名俘虏,又是第一个攻入天京的将领,却郁郁不得志
他是太平天国的叛徒,也是甲午战争中的英雄,最后悲壮的自杀殉国
曾国藩不是“完人”,国外一份报纸,揭露了他令人发指的残暴手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