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灸法——医之大术,宜深体之,要中之要,无过此术 (2
灸法——医之大术,宜深体之,要中之要,无过此术
(2009-01-26 13:59:50)
转载▼
标签: 灸法
艾炷
外台秘要
扁鹊心书
汤药
杂谈
分类: 杂谈
、历代医家论灸法
1. 王焘论灸法
《外台秘要》卷十四说:“至于火艾,特有奇能。虽曰针汤散皆所不及,灸为其最要。……此之一法,医之大术,宜深体之,要中之要,无过此术。”《外台秘要》卷三十九说:“故汤药攻其内,以灸攻其外,则病无所逃,知火艾之功,过半于汤药矣。”
《外台秘要》卷三十九:“灸风者,宜从少以至多也;灸寒者,宜从多以至少也”;“寒湿者,宜从多以至少也”;“其手足外皆是阳脉也,不得过于二壮;腹中者,水谷之所盛,风寒之所结,灸之务欲多也”;“背之重厚,灸之宜多”;“衰老者少灸,盛壮肥实者多灸”。
2. 窦材论灸法
《扁鹊心书》说:“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世有百余种大病,不用灸艾丹药,如何救得性命,劫得病回?”
《扁鹊心书》说:“世俗用灸,不过三五十壮,殊不知去小疾则愈,驻命根则难”,“凡大病宜灸脐下五百壮,补接真气,即此法也,若去风邪四肢小疾,不过三五七壮而已”。
《扁鹊心书》说:“人于无病之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食窦穴)、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3. 闻人耆年论灸法
《备急灸法》说:“凡仓卒救人者,惟灼艾为第一”,“施之无疑,用之有效,返死回生,妙夺造化。”
4. 高武论灸法
《针灸聚英·卷三·艾炷大小》曰:“《千金》云:黄帝曰,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炷务大也,小弱乃小作之;又曰,小儿七日以上,周年以还,炷如雀粪。《明堂下经》云:凡灸欲炷根广三分,若不三分,即火气不能达,病未能愈,则是艾炷欲其大,惟头与四肢欲小耳。……艾炷若大,复灸多,其人永无心力,如头上灸多,令人失精神;背脚灸多,令人血脉枯竭,四肢细而无力;既失精神,又加细节,令人短寿。王节斋曰:面上艾炷须小,手足上则可。”
5. 杨继洲论灸法
《针灸大成·诸家得失策》说:“疾在肠胃,非药铒不能以济;在血脉,非针刺不能以及;在腠理,非熨焫不能以达;是针灸药者,医家之不可缺一者也。”
《针灸大成·灸疮要发》说:“《资生经》云:《下经》云:凡着艾得疮发,所患即瘥,若不发,其病不愈。《甲乙经》云:灸疮不发者,用故履底灸令热,熨之,三日即发,今人用赤皮葱三五茎去青,于煻灰中煨热,拍破,热熨疮上十余遍,其疮三日遂发。又以生麻油渍之而发;亦有用龟角煎汤,候冷频点之而发;亦有恐气血衰不发,服四物汤,滋养气血,不可一概论也。有复灸一二壮遂发;有食热炙之物,如烧鱼、煎豆腐、羊肉之类而发,在人以意相。”
《针灸大成·灸后调摄》说:“灸后不可就饮茶,恐解火气;及食,恐滞经气;须少停二时,即宜入室静卧,远人事,远**,平心定气,凡百事俱要宽解,尤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寒。至于生冷瓜果,亦宜忌之。惟食茹淡养胃之物,使气血通流,艾火逐出病气。若过厚毒味,酗醉,致生痰涎,阻滞病气矣。鲜鱼鸡羊,虽能发火,止可施于初灸,十数日之内,不可加于半月之后。”
艾灸的经典语录
(2012-05-28 14:31:12)
转载▼
标签: 关元
日本
《黄帝内经》
本草从新
艾灸
健康
分类: 杂谈
1、中医最经典的著作《黄帝内经》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意思是扎针灸治不好的病,应该用艾灸。
2、 《医学入门》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3、 《名医别录》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4、 一炷着肤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沉疴立除。
5、宋朝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指出:“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艾灸)第一。”
6、 《孟子》记载:“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
7、  唐朝药王孙思逊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8、 古语云:“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9、 《针灸资生经》说:“若要安,丹田(关元)三里莫要干。
10、 《小品方》云:“夫针须师乃行,其灸凡人便施。”
11、 唐朝药王孙思逊邈《千金药方》中提出: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称为“长寿穴”。
12、 日本很流行的话:不与不灸三里者同行。
13、俗语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
14、 《针灸易学》甚至强调:“灸疮必发,去病如把抓。”
15、 《黄帝内经》记有:“大风汗出,灸意喜穴。”
16、 宋《备急灸法》:“仓储救人者,唯灼艾第一”
17、 《宋史太祖本纪》:“太宗病,帝往视之,亲为灼艾。”宋太宗病了,太上皇去看望他,并亲自
给宋太宗艾灸治病。
18、 《庄子》里记载:孔子常常无病而自灸也。
19、《扁鹊心书》中说:“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中脘。。。。。。虽未得长生,也可保百余年寿矣。”
20、《神灸经论》云:“夫灸取于人,火性热而至速,体弱而刚用,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做炷,能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治百病,效如反掌。”
21、《本草从新》云:“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
22、 唐代名医王焘在《外台秘要》中指出:“祛除风邪,用汤药、针灸、蒸熨,随用一法皆能愈疾,艾灸为其最要。”
23、日本针灸名家八偶景山在《养生一言草》记载:灸治确为养生诀,年逾四十灸三里。施灸不为寒暑限,疲劳施灸为上策。小儿患病应施灸,胜似服药有神效。
24、 日本名著《东医保健》称脐灸有“养丹田,助两肾,填精补髓,返老还童,祛病延寿之功。
25、 《诗经-王风》:“彼此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26、 常言道:“家居常备艾,老少无疾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起学艾灸(一)基础知识
国医大师裘沛然:用针莫忘灸,荧荧焰火起沉疴!
广缘堂灸疗中心
学习灸法的相关材料
艾灸心法要诀
家庭实用艾灸1-15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