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国时期
一)简介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专政,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大批破产。太平道首领张角以治病、传教为掩护,10余年间聚众达数十丌人,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公元184年在各地同时起义。起义军以黄巾裹头,称为“黄巾军”。他们焚烧官府,捕杀官吏,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东汉政府派皇甫嵩等率领镇压,屡为起义军所败。后因领袖张角病死,以及缺少作战经验等原因,于同年年底失败。但分散在各地的黄巾军仍此伏比起,继续战斗,坚持了20多年。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地方豪强,州郡官吏趁机扩展实力,割 一方。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曹操 中原,孙权 长江中、下游,刘备 长江上游和西南一部,逐渐形成三大割 中心,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都洛阳,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于蜀,国号汉。229年,孙权称帝于建业,国号吴。中国进入三国鼎立时期。三国时期自220年曹丕代汉称帝起,到265年晋国代魏止,共历46年。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 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或以赤壁之战后魏、蜀、吴建国前的历史也划入三国时期。

(二)曹魏王朝
曹魏王朝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次子曹丕建立的。曹丕,字子恒,中平四年(公元187年)生于沛国焦郡(今安徽亳州)。曹丕生长的青年时代,正是东汉王朝走向没落,群雄角逐,军阀混战的时期。曹丕四岁就开始学习骑马、射箭,自幼跟随父亲南征北战,过著戎马生活。这一时期,也正是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以丞相名义四处征战、剪灭群雄的时期。曹操在消灭异己的同时,努力迅速发展势力,成了中原地区事实上的霸主。战争生活,不仅使曹丕兄弟增长了文韬武略,也培养了他们政治上统驭江山的雄心。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与刘备、孙权逐渐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东汉政权以名存实亡。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献帝封曹操为魏(今河北省临漳县、东汉时为冀州治所)公,加九锡(皇帝赐给有大功或有权势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物品:车马、衣服、乐则、朱户、纳陛、虎贲、弓失、铁绒、钜鬯)。随后又封曹操为魏王,准其建都于邺(今河北临漳),并以丞相职领冀州牧。魏王表面上低汉帝一级,实际上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利已完全落入曹操手中,当时东汉朝廷的一切政务皆出自曹操,魏王与皇帝只是称呼上的差别。公元219年,曹操采用谋士司马懿的 间计,挑唆孙权杀死了蜀国大将关羽并占领了荆州,分裂了吴蜀联盟。曹操又以朝廷的名义封孙权为南昌侯。为了表示感激,孙权派使者给曹操送来一封信,表示愿意归顺曹操,并且劝曹操顺应天命,趁早即位称帝,但曹操认为,现在汉室虽然衰落,还有个正统的名义,现在天下还没统一,自己做了皇帝,还会有人不服。就对大臣们说:“孙权劝我称帝,是成心让我为难”。后来,大臣陈群、大将夏侯椁等人也劝曹操不要犹豫,早立大位。见部下都拥护他称帝,曹操才说出真心话:“如果我真有天命,那我就当周文王吧”!明确表示他愿意为儿子当皇帝创造条件,自己不愿称帝。
在这种情况下,立谁为继承基业的王太子,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曹操共有二十五个儿子,且都有文才武略。除长子曹昂在随曹操南征张绣时战死,曹丕在诸兄弟中就是长兄了。在诸兄弟中,除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是被立为正室的卞夫人所生,其他都是庶生。庶生子一般是没有资格立为太子的。因此,按照嫡长子继承的传统制度,曹丕争立太子的条件最
为优越。同时,曹丕能文能武,早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就被封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按说立曹丕为太子是非常正常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曹丕面对的不仅是雄才大略的父亲,同

时还有几位才识卓越,也雄心勃勃的兄弟,太子的桂冠不会轻易落到他的头上。最早对曹丕腹成威胁的是他同父异母的小弟曹冲,自从曹冲称象以后,曹操看他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才智,非常高兴,时常带他在身边,当时,战乱年代,刑法严峻,不少人因犯小罪而被处死。曹冲每次看到犯罪受刑的人,都前去探询,了解其中是否有冤情,对于那些平时勤勉而因某一过失触犯刑律的官吏,曹冲经常替他们向曹操陈述,代为请求宽刑。经曹冲辩明冤情而免遭杀戮的有几十人。因此,曹操经常对群臣称赞曹冲,说他即才识明达,又有仁爱之心,并且容貌俊美,一表人才,有意让曹冲继承事业。不过,这位小兄弟才13岁便得病死去。曹操十分悲痛,曹丕劝曹操不要过分悲伤,曹操说:“曹冲的死,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兄弟的大幸”。可见,曹冲若在,曹丕即位是很成问题的。所以,曹丕当了皇帝后还经常说:“如果苍舒(曹冲字)在世的话,我也不会有天下”。但真正使曹丕提心吊胆的是二弟曹植。同曹丕一样,曹植也是能文能武,胸有大志的人物。若论才思敏捷,他比曹丕有过之而无不及。建安十五年,曹操在邺城诛铜雀台,带诸子上台观景,让他们各自作赋,曹丕作出“飞阁崛其特起,层楼严以承天”的名句。曹植也援笔力成,而且文词通达耐读曹操很是 异曹植的才华。每当曹操问以军国大事,他都能应声而答,因此特别受到曹操的宠爱。曹植同父亲一样,生活简朴,不尚华丽。但曹植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任性而行,饮酒无度,行为不检点,又不注意掩饰,多次违反宫中的规矩。有一次,他在宫里坐著马车,私自打开中门出去了,这是封建礼制绝对不能允许的,曹操知道后,大为生气,把管宫门的官吏处死,并下令严禁诸侯们违反制度。又有一次,曹操要派曹植带兵出征,曹丕事先得到消息,便派人送去酒食,同曹植一起喝酒,致使曹植大醉,曹操派人连催几次,曹植还没醒来,只好另派别人去了。打这以后,曹植在曹操心中越来越失宠了,但曹操还是认为曹植是诸子中最有才华的。对于善于选拔人才、深知人才对于事业成败有著重要意义的曹操,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一直举棋不定。一天,他屏退左右,就立太子的问题单独征询心腹大臣贾诩,但贾诩只是微笑并不回答,曹操说:“问你问题,你不回答,这是为什么”?贾诩说:“我现在正在想袁本初和刘景升父子的事呢”。经贾诩提醒,曹操大笑。于是,立谁为太子的事在曹操心中定了下来。袁本初即袁绍,刘景升即刘表,贾诩虽未说明,实际上是提醒曹操,如果象袁绍、刘表那样废长立幼,难免日后诸子纷争,内乱不休。这正好触及了曹操的心事,如何使自己开创的基业传继下去,并且长治久安,才是曹操最关心的问题,至于什么传统礼仪,对于根本就不循常规的曹操来说并不重要,建安二十二年,曹丕被立为魏王太子,时年31岁。为了保住曹丕的位置,曹操怕主簿、建安七子之一、曹植的好朋友扬修支持曹植,便“以罪诛之”。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的宿疾头痛病又犯了,不久便在洛阳逝世。朝中文武百官一面派人象曹丕报丧,一面将曹操装殓入棺。恰好这是御史大夫华歆 来,他之所以晚来是先进宫逼著献帝下诏,封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领冀州牧。。有了皇帝的诏书,文武百官有了依 ,一天之内,就把继位的仪式筹备齐全,曹丕当日即位。曹丕继丞相、魏王、领冀州牧后,随著权位的巩固,威望的增加,他一面总揽朝政,裁决丌机,一面为代汉作准备。于是,社会上就接连传出象征要改朝换代的吉祥之兆。3月,安徽亳州出现黄龙;4月,河北饶安出现白色山鸡;8月,河北石邑凤凰云集。10月,汉献帝在众臣的威逼下,让御史大夫张春持节奉玺绶禅位曹丕,曹丕假意推让一番,然后举行了隆重的禅位典礼,正式登基称帝,都洛阳,国号为魏,改元黄初,这年曹丕33岁。操丕登上皇位以后,随即提拔在拥立自己登上皇位过程中出过力的大臣: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把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一党手中。鉴于汉末宦官乱政的教训,曹丕下令宦人不能做官,只能做跑腿服侍的杂役。当然,曹丕也没忘记那些曾对自己继位带来很大威胁的兄弟们,尤其是二弟曹植,素有才名,身边还有一帮文人推波助澜,实在是心腹大患。公元221年,曹丕将诸兄弟们一一封

侯,后又改封为王,全部让他们到封地去了。曹植开始被封为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侯(后改封东阿王),也回到了封地,在封地,曹植心情十分郁闷,过去赋诗喝酒的朋友没有了,而朝廷派来监国的官吏管的又十分严厉,使他动不动就违反规矩。于是心灰意懒,终日饮酒,借酒烧愁,醉后行为自然疏狂,经常酒醉骂人,还把朝廷派去监视他的官员扣押起来,曹丕听到后大怒,派兵火速将曹植捉拿到京,要办他死罪。曹丕的母亲卞太后听说后急忙出来哭著劝阻说:“你兄弟平时就嗜酒疏狂,行为放纵,这你是知道的,念你们是同胞兄弟,就留下他一条命吧”!曹丕说:“我也深爱他的才华,只是想惩戒一下他的疏狂脾气,并不是真要杀他”。曹丕的心腹大臣华歆对曹丕说:“子健(曹植字)才智颇高,又有大志,若不早日除掉,必为后患”。曹丕说:“但母命不可违”。华歆献策说:“人们都说子健出口成章,我不大相信,皇上可召他进宫,试试他的才华,如果不能出口成章,就杀了他;如果真如此,就贬他”。曹丕认为可行,就召曹植进宫说:“我和你情份上是兄弟,但道义上是君臣,你竟敢依仗有才华,就蔑视礼仪。以前先王在世时,常在别人面前夸你的文章,我怀疑你是找人代写的。现在,限你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能做到,就免你一死,否则从重治罪,决不宽贷”。曹植让曹丕出题目,曹丕说;“你我是兄弟,就以此为题,但不许涉及‘兄弟’二字”。曹植连想都没想一下,随著曹丕的话音就赋出一首至尽还脍炙人口的七步诗。曹丕听后,动了骨肉之情,禁不住凄然泪下,于是就免了兄弟的死罪,被贬为安乡侯。曹植以他超群的文才逃过了一次危机。
曹丕的大弟曹彰开始被封为鄢陵侯,后改为任城王。曹彰刚毅威猛,武艺过人,并且深谙兵法,连曹操在伐吴、蜀时也问曹彰如何行军布阵。曹丕即位后,他奉命到各地巡视,各地军阀都息兵自保,不敢妄动。曹丕曾说:“以任城王的雄壮威武,吞并巴蜀,如同苍鹰饺死鼠那样容易”。曹彰以为先帝在世时,他攻城悼ua,多受重用,现在他也希望得到哥哥的重用。但曹丕却感到,兄弟如此骁勇,手握重兵,丌一这位虎弟不听号令,起兵谋反,后果不可收拾,坚持让曹彰去封地。曹彰见同胞哥哥如此铁面无私,十分不高兴,不等他下令,就交出兵权,到封地去了。但曹丕还是觉得曹彰终归是自己的一大威胁。公元223年6月,曹彰进京朝见,曹丕与曹彰在母亲的宫中下围棋,边下边吃红枣。曹丕事先命人在一部分枣中下了毒,他自己挑无毒的吃,曹彰不知,随便拿著吃,当场中毒身亡。对于其他诸弟,曹丕也是多方限制,处处防范。虽然他将诸弟都封了王,但只是徒有虚名而无实地。每个王国只拨给100多老兵守卫,诸王外出游猎不得超过30里,并设监国对他们进行监视,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曹植一事后,曹氏兄弟们人人自危,不敢有一点违规之举。曹氏诸王的封地和境地如此可怜,曹丕仍怕日后尾大不掉。临终前又改封诸王为县王,诸王的封地由一郡缩小到一县,这种分封实际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事实上,曹丕的分封,并不是为了屏障中央,而是为了防止诸弟争权,他的这个目的达到了,曹魏王朝自始至终没有出现过外藩强盛而欺凌中央的现象。但也造成了皇室孤立无援的弊病,致使日后司马懿父子能够较为容易的篡夺了曹氏大权。曹丕在位期间,魏、蜀、吴三方经过多年的经营,根基均以牢固,蜀、吴虽然弱小,但联合起来也足以与曹魏抗衡。曹丕虽然也想建功立业,曾二次对吴用兵,但都无功而返,这是因为当时即不具备灭吴灭蜀的客观条件,曹丕本人也没有父亲那样的胸才大略,再孙权和诸葛亮这样老谋深算的对手面前,他在军事上不可能取得什么大的成就,曹丕虽然在吴蜀争雄中没有什么佳绩可言,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却是有口皆碑的。在父亲的影响下,曹丕和二弟曹植,在青少年时就有很好的文学造诣,文学史上把他们父子合称为“三曹”。以后,曹丕长期同阶uX在曹氏政权周围的孔融、王桀、陈琳、刘桢、徐干、扬修、邯郸淳等才华横溢的人在一起,如鱼得水,诗文大长。加之曹操连年在外征战,常以曹丕留守邺城。曹丕在公务之余,常与文友饮宴歌舞,赋诗唱和,隐隐领导著邺城文坛。东汉建安十六年(212年),曹

丕被封为五官中郎将以后,他与文学名士之间往来更加密切。无关将府一时宾客如云,名流如鲫。除那个让梨的孔融因与曹操争论国事被杀以外,曹丕与“建安七子”中的其他六子经常在一起,赋诗作文,唱和酬答,欣赏奇文,相析异议。建安二十二年,瘟疫流行,徐干、陈琳等4人先后去世。文友作古,曹丕不 悲痛。他写信给好友吴质说:“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不可言。这年冬天,曹丕著述的《典论》脱稿了,在《典论•论文》一篇中,曹丕对亡友的文学成就和诗文特色做了公正的评说,他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和亡友的诗作特点,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论点,在文学理论上作出了重要建树。他提出四科八类的文章分类,各种文体都有自己的体裁特点。同时,再文章中他的“文人相轻”和“贵远贱近”的倾向,提倡“审己以度人”。末了,曹丕意气昂然地提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把文学的地位和价值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篇文学理论专著、总括了建安时期各位名作家的诗文成就和特点,对文学提出了新认识和新观点,确实是不朽之作。
黄初六年(225年)十月,曹丕率军十丌南征东吴,因天气寒冷,水道冰封,只得无功而返。途中被东吴的500敢死队袭击,曹丕的备用御车“羽盖”也被抢走。226年正月曹丕回到许昌,刚要进城,突然城南门平白无故地崩塌了。曹丕认为是不祥之兆,命车驾转向洛阳。两次 慌之余,回到洛阳曹丕就病倒了,弥留之际,曹丕下令立曹睿为太子,并为其选择辅政大臣。也许是神志恍惚的缘故,也许是司马懿平时的干练忠顺给了他良好的印象,曹丕在这关键的时刻忘记了先王曹操的遗嘱:“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不然必为国家大祸”。曹丕选择了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修和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为辅政大臣。其实,这时的司马懿并无二心,多年来,曹操对司马懿又使用又限制,时时提防,到曹丕掌权,才渐渐付以实权,让他独挡一面。曹丕的信任使司马懿更加勤奋忠诚,加上他的才智过人,确实为魏王朝办了不少漂亮事,在三国征战的多事之秋,司马懿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恐怕曹丕正是看到了这些才做了这个选择的。曹丕并没有错,司马懿毕竟是曹丕死后为魏王朝挡住诸葛亮多次攻伐和平定各方叛乱的不二功臣,如果没有司马懿,魏明帝的日子怕更不好过。问题在于,明帝临终前竟又一次象他父亲那样托孤于司马懿,他没有看到司马懿此时已权重翼丰,从而为曹氏子孙留下后来的祸根。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魏王朝开国皇帝兼一代文豪魏文帝曹丕,在洛阳嘉福殿病逝,终年40岁,在位7年。曹魏王朝的统治地区有今淮河两岸以上的中原地区;秦岭以北的关中、陇右、河西地区;向西包括新疆;东至朝鲜半岛西北部。
【曹魏王朝的傀儡皇帝】魏文帝曹丕死后,他的儿子曹睿继位,是为明帝。明帝即位以后,政治上任用贤能,刷新政治。军事上南防蜀吴,北伐辽东,确实做出了一些政绩。但是明帝在生活上却奢侈无度。他喜欢大兴土木,纵情淫乐。由于肆淫不已,已到壮年,仍没有子嗣。为了有人接替皇位,青龙三年他在宗室中领养了二个儿子,一个叫曹芳,封为齐王;一个叫曹询,封为秦王。238年,明帝病重弥留之际,决定让齐王曹芳继承皇位,由宗室大臣曹爽和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共同辅佐幼主。这时的司马懿正在平定辽东公孙渊后的返朝途中,接到明帝的诏书,他星夜兼程 回洛阳,当他入宫晋见时,明帝已经生命垂危了,他握住司马懿的手说:“我强忍不死,就是等你。我把后事托付给你,由你和曹爽辅佐幼儿,能同你想见我虽死无恨”。接著,把曹芳、曹询叫到床前,拽著曹芳对司马懿说:“就是他了,不要弄错”。司马懿上前说:“请陛下放心,先帝不是也将陛下托付给我了吗”。明帝听后放心的说:“你愿意辅佐他就好了”。于是,让曹芳上前紧紧抱住司马懿的脖子。这一动人的托孤场面,让在场的都落下了眼泪。明帝当天死去,曹芳即位,是为少帝。曹爽任大将军,司马懿任太尉。当时曹芳才8岁,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一切政务均由曹爽和司马懿处理,两人各领兵3千,轮流在皇宫值班。司马懿是今河南温县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曹操任丞相

时,听说司马懿很有才能,曾召他出来做官,但司马懿嫌曹操出身低微,不愿应召,但又不敢得罪曹操,于是就假装得了风瘫病,卧床不起。曹操怀疑司马懿有意推托,就派了一个刺客深夜闯进司马懿的卧室去查看,果然看见司马懿直挺挺的躺在床上,刺客还不相信,就把刀架在司马懿的身上装出要劈下去得样子,但司马懿的身体纹丝不动,眼楮直望著刺客,刺客这才相信,收起刀向曹操汇报去了。司马懿知道曹操不会放过他,过了一段时间,让人传出消息,说他风瘫病好了。等曹操再一次召他的时候,也就不再拒绝了。司马懿聪毅果断,用兵如神,先后在曹操和魏文帝曹丕手下担任重要职务,到了魏明帝的时候,已经是魏国的元老了。由于司马懿长期带兵驻守关中,阻止蜀国诸葛亮的入侵,所以,魏国的大部分兵权落到他的手中。238年,辽东太守公孙渊叛乱,司马懿奉命从关中奔赴辽东平息了叛乱。在带兵返回长安的途中,受到明帝的委托。
曹爽是一个宗室大臣,论资格、能力都比司马懿差的远,开始的时候,他不得不尊重司马懿,有事总听听司马懿的意见。后来,曹爽手下的一批人提醒曹爽说:“大权不能分给别人”。又给曹爽出了一个主意,让他用少帝的名义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太傅是皇帝的老师,地位尊贵,名声吓人,却是一个闲职,实际上是夺去了司马懿的兵权。接著,曹爽又把自己的心腹、兄弟都安排了重要职位,从此大权独揽。对曹爽的结党专权,司马懿看在眼里,并没有干涉,因为他觉得,要清除曹爽一党,力量还不够。所以,只好暂时忍让,他上书给曹芳说自己年老有病,要求退职闲居。随后便推并不出。司马懿告病还乡,正合曹霜之意,但他竟毕还是不放心,想探听太傅得病是真是假。正好曹爽的一个亲信官员李 要调任荆州刺史,曹爽就让他以告别为名探听虚实。对于李 的来意,司马懿非常清楚,他装出重病在身得样子,叫两个婢女扶著来见客人。在和李 说话时,司马懿装做神志不清,说话颠三倒四。婢女让他吃粥,他不用手接碗,只把嘴凑到碗边喝,没喝上几口,粥就沿著嘴角流了出来,弄了满身粥浆。这一切,李 都信以为真,回去向曹爽报告说:“司马懿已经形神 散,只剩下一口气了,你就不用担心了”。曹爽听后十分高兴,认为天下从此无忧,便开始纵情享受,他平时饮食衣服,跟皇帝一样,并经常把少帝的歌女、舞女带回家作乐。他的弟弟曹羲深感忧虑,劝他说:“你每天这样饮酒作乐,不是长久之计啊”。曹爽呵斥他道:“兵权在我手中,谁敢造反”!他那里知道,司马懿已经利用其子司马师担任中护军之便,掌握了一部分军队,又暗中蓄养了三千敢死之士,同时得到元老重臣、太尉蒋济的暗中支持,一切准备就绪,正在等待时机了。嘉平元年(249年),少帝曹芳到洛阳城外去祭扫父亲的陵墓,草爽和他的弟弟、亲信大臣也一同前往,洛阳城内空虚。这时的司马懿病全好了,他披戴盔甲,精神抖擞,带著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发动了政变,很快就控制了洛阳城,并假传皇太后的诏书,把曹爽大将军的职务撤了。曹爽和他的兄弟、心腹们在城外听道消息,急得乱成一团。有人给他献计,要他挟持少帝退到许昌,收集人马,对抗司马懿。但曹爽一党都是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人,没有这个胆量。司马懿派人劝他们投降,说是只要交出兵权,决不为难他们。曹爽等人就乖乖投降了。过了几天,有人告发曹爽一伙谋反,司马懿将他们全部抓起来处死并诛灭三族。从此,魏王朝名义上是曹氏的,实际上已转到司马氏手中去了。虽然有一部分有实力的亲曹势力先后起兵反对,但不久就被司马懿镇压下去。公元251年,司马懿年老病逝,他的长子司马师接任抚军大将军之职,继续辅政。这时的少帝曹芳已经20岁,每次上朝,大臣有事上,都是曹芳还没说话,司马师已作出了处理,曹芳对司马师的专权非常不满,但又无可奈何,为此便经常向中书令李丰(明帝的女婿)、太常夏侯玄(曹爽的姑表兄弟)、张缉(曹芳的岳父)诉说苦衷,说到司马师的专横之处,往往泪流满面。这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利益,决定利用曹芳册封后宫贵人的机会诛杀司马师。谁知事情泄露,司马师先下手为强,下令处死了李丰、夏侯玄和张缉,并诛夷了他们的三族。做了这一切,司马师还不解气,他带剑入宫,向

曹芳索要张皇后。曹芳无奈,只得让张皇后出宫,很快就被司马师害死。经过陆续几个回合的较量,司马师决定废黜不听摆布的曹芳。254年9月19日,司马师假托皇太后之命,召集群臣,胁迫他们同意废掉曹芳并将早已准备好的奏章拿出来让大家签名,然后,率兵去永宁宫见郭太后,郭太后知道事情已无法挽回,只得同意。于是,司马师以郭太后的名义宣布:曹芳荒淫无道,没有资格再当皇帝,应打发他回到原来的封国。曹芳于当天被迫 开皇宫,返回齐国。曹芳从8岁即位到23岁被废,在位14年。
废掉曹芳后,司马师想立彭城王曹 为帝。郭太后听后不满意,他说:“彭城王是我叔叔,如果立他为帝,我怎么办?我看文帝的孙子高贵乡公曹髦,温文俭让,可以立他为君”。司马师觉得也有道理,于是就改立了曹髦。曹髦,字彦士,东海定王之子。当年14岁,虽然年纪不大,但他是曹魏的宗室,耳闻目睹了司马师的专横,他不愿意做徒有虚名的皇帝,便向郭太后极力推辞,但没被允许,只得即位登基。改嘉平六年(254年)为正元元年。司马师随心所欲的废立皇帝,使地方上的亲曹势力大为不满。正元二年正月,扬州都督、征东大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等人假托郭太后密诏,散发檄文于各州郡,起兵讨伐司马师。司马师带病出征,很快将毋丘俭、文钦镇压下去。司马师得 回师后,因眼疾发作病逝,临终前,他把政事交给了弟弟司马昭,并嘱咐他说:“要谨慎从事,凡是大事,千丌不要轻易托付别人,否则将会自取灭族之祸”。从此司马昭又开始掌握曹氏大权。257年,扬州都督诸葛诞起病反对司马昭,司马昭挟持太后、皇帝一起,率兵26丌,消灭了诸葛诞。司马昭得 回来,曹髦不得不封他为相国,加九锡,进一步加强了司马昭的地位。但曹髦不甘心被人宰割,总想有所作为,夺回失去的政权,成为魏王朝的中兴之主。但是,在司马集团的严密监控下,他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傀儡地位,忧闷之中,他做了一首诗以自讽: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蟠居于井底,鳅膳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诗写的虽不太高明,却反映了当时曹髦的心境。司马昭看到这首诗后,发现了曹髦对他不满的内心世界。他对左右的人说:“他是要学曹芳的样子呀”。立即指使心腹贾充等人作好废帝的准备。260年4月的一天,司马昭佩剑上殿,曹髦不满的瞪眼看他,司马昭愤愤地说:“看我干什么”!曹髦低头不语。这时群臣大声呼叫:大将军功德卓越,应为晋公。曹髦仍低头不语。司马昭厉声问道:“我家父子三人立有大功,封我为晋公,还为过吗”?曹髦颤抖著回答:“谁敢不从”。司马昭接著又问:“《潜龙诗》里,把我当作泥鳅是什么意思”?曹髦听后,汗流如雨,司马昭冷笑著退下殿去。曹髦回宫后,想到司马昭的所作所为,真是欺君太甚,忍无可忍。第二天,他召来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入宫,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被废的耻辱,请你们3人与我一同讨伐他”。3人知道,现在同司马昭作对,简直就是鸡旦踫石头,劝他忍耐,不要闯出大祸来。可曹髦不听劝阻,从怀里掏出预先写好的诏书,仍在地上说:“我以下定决心,死而无恨”。说完就进内宫禀报太后去了。王沈、王业见事不妙,也急忙向司马昭汇报去了。一会,曹髦阶uX了宫中的一些禁卫军和侍从太监,吵吵嚷嚷的从宫中杀了出来,曹髦自己拿著一口宝剑,站在车上指挥。这时,贾充披戴盔甲率领三千铁甲禁兵拦住曹髦的去路,双方打了起来,太子舍人成济在贾充的唆使下,一矛将曹髦刺死。贾充又让太后下令历数曹髦的罪状,将他贬为庶人,后来,为了安定人心,司马昭又杀了成济并诛了他的三族。曹髦公元254年即位,公元260年被杀,终年19岁。
曹髦被杀后,司马昭立15岁的常道乡公曹奂为帝。曹奂,字景明,曹操之孙,燕王曹宁之子。曹奂即位后的处境比以前二位皇帝更加恶劣,曹芳、曹髦在位时,还有一些亲曹势力聚阶ub周围,为他们出谋划策,地方上也多次有亲曹派起兵对司马氏进行讨伐。而到了曹奂时,亲曹势力已被消灭骀尽,曹奂身边布满了司马昭的爪牙,孤立无缘的曹奂根本就没有反抗司马昭的条件,只能逆来顺受的逢迎司马昭的专权。曹奂一即位,就迫于司马昭的淫威,

加封他为晋公、相国加九锡。但此时的司马昭已看不上这些头饺,他要做的是皇帝。所以,司马昭没有接受。为了给他代魏创造条件,捞取政治资本,公元263年,司马昭攻灭了蜀汉,这样,司马集团的势力更加强大,威信也进一步提高。随后,司马昭又争取了部分社会名士的支持。公元264年3月,他以皇帝的名义给自己进爵为晋王,并让皇帝给他特殊的待遇,让他的王妃称后,世子称太子。公元265年8月,司马昭中风病逝,他的儿子司马炎继任相国、晋王。当年的12月,经过精心准备,司马炎仿效曹丕代魏的故事,接受了魏元帝曹奂的禅让,成为两晋王朝的开国君主,曹魏王朝灭亡。
曹魏王朝自曹丕公元220年开国到公元265年曹奂禅位,共历五帝四十六年。

曹奂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将其迁居金镛城(今河南洛阳市白马寺东、汉魏洛阳故咱u _角,魏晋时被废的皇帝、后妃都安置于此),后又迁居邺城,让他安养天年。西晋太安元年(302年),曹奂因年老体衰而辞世,享年58岁。

【曹魏皇陵】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境内首阳山中。曹丕代汉当了皇帝后,按照父亲曹操生前颁布的《终令》,陵“因高为陵,不封不树”的训诫,并鉴于汉代诸皇陵无不被盗毁的现状,故决定自己的陵墓“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故曹魏皇陵的确切位置还没有发现。但魏文帝的这种不封不树、使后人不知其处的做法对以后的陵寝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曹魏王朝世系表

陵名 皇帝姓名 世 系 生卒年代 在位年代 庙号 谥号 死因及陵址
首阳陵 曹丕 东汉丞相 187—226 220—226 世祖 文皇帝 河南偃师首阳山
高平陵 曹睿 曹丕之子 205—239 227—239 烈祖 明皇帝 河南洛阳市南
曹芳 曹睿养子 231—274 240—253 邵陵厉公 河南武陟县
曹髦 曹丕之孙 241—260 254—259 高贵乡公 洛阳西北瘗涧之滨
曹奂 曹操之孙 246—302 260—265 元皇帝 河北临漳县

(三)绍汉(公孙渊)王朝
绍汉王朝是三国时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公孙渊建立的。公孙渊的祖父公孙度在东汉末年献帝刘协时任辽东太守。189年,公孙度杀郡中名豪大姓百余家,攻乌桓、高句丽,名传内外,遂有割 辽东之意。190年,公孙度分辽东郡为辽西、中辽两郡,并置太守。以后,又越海攻取东莱诸县,置营州刺史,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开始割 辽东。204年,公孙度被曹操表为武威将军、永宁乡侯。不久,公孙度死,其子公孙康继位。这时,连年与曹操争雄的袁绍病死,袁绍幼子袁尚继位,袁尚与哥哥、青州刺史袁谭相争,兵败,投奔二哥、幽州刺史袁熙,又被部将所攻,袁尚与袁熙投奔辽西乌桓。207年,袁尚又被曹操所败,投奔辽东公孙康。公孙康将二人斩杀,首级送给曹操,被封为襄平侯、授左将军。公孙康死,因其子公孙渊年幼,众人推其弟公孙恭继位。进入三国,228年,公孙渊成年,夺回爵位,魏明帝曹
睿命他继领辽东。之后,公孙渊又同孙吴交好,被孙权立为燕王。233年,公孙渊又以吴远难恃,将吴使杀掉,讨好于魏,魏授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持节、领郡如故。237年正月,
魏明帝命公孙渊入朝,遂反。公孙渊自立为燕王,建元绍汉,置百官,并诱使鲜卑侵扰北方。

第二年8月被魏大将司马懿攻杀。邵汉王朝亡。
绍汉王朝自公孙渊237年开国至238年被司马懿所杀共历一帝二年。而自公孙度189年自立为辽东侯至公孙渊被杀则公孙氏割 辽东三主五十年。

(四)蜀汉王朝
蜀汉王朝是西汉景帝刘启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建立的。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刘备的祖父刘雄、父亲刘弘都曾在州郡做过官,但父亲早卒,家境虽之败落,刘备从小就同母亲以织席贩履维持生活。艰苦的生活磨练了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少年的时候便立志要成就一番事业。刘备15岁时,再同宗刘元起的资助下,拜东汉名儒卢植为师,学习经史,但刘备不大喜欢读书,而对狗马、声色、衣著有浓厚兴趣。刘备平时不爱讲话,且喜怒不形于色。在乡里他结交了很多少年豪侠之士,其中就有后来成为三国名将的关羽和张飞。东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爆发了黄巾起义,朝廷派大军镇压,各地的军阀豪强也纷纷拉起人马,以镇压起义军为名,强占地盘,扩展实力。刘备在商人张士平、苏双的资助下,集结了一支队伍,参加了镇压黄巾军的行列。因镇压黄巾军有功,刘备被朝廷任命为安喜县(今河北省定州市)尉,后又为下密县(今山东省昌邑市)丞,高唐县(今山东省禹城市)尉、县令。公元190年高唐县被黄巾军攻克,刘备败投中郎将公孙瓒。第二年,公孙瓒任命刘备为别部司马,率军到青州协助刺史田楷抵抗冀州牧袁绍。刘备因屡建战功,被提升为平原县令,后又任平原国相。不久,公孙瓒被袁绍打败,刘备与青州刺史田楷驻守齐国(今山东省淄博市)。193年,曹操进攻徐州,徐州牧陶谦派人向田楷求援。田楷与刘备率兵前去救援。当时刘备只有士兵千余人,沿途他又收拢了数千饥民,到徐州后,陶谦又拨给他四千丹阳兵。刘备的力量初步壮大。于是,他便脱离了田楷归附了陶谦,陶谦推荐他为豫州刺史,屯兵小沛(今江苏沛县),刘备在豫周礼贤下士,威望日益提高。后陶谦病故,死前嘱部下迎刘备为徐州牧,刘备经过一番谦让后,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领徐州牧,当时的徐州统领东海、广陵二郡,琅琊、彭城三国共63个县,刘备第一次跻身于地方大军阀之列。这时,割据淮南的大军阀袁术,听说刘备得到了徐州,立即派兵前来争夺,刘备率兵迎战,在盱胎(今江苏盱胎县)淮阴(今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一带两军相持月余。而此时为争夺兖州而败给曹操、投奔刘备的吕布,趁机背叛刘备、袭击并占领了下邳县(今江苏睢宁县),并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儿女。刘备闻讯后,回兵相救,被吕布击败,只得投降。吕布任命刘备为豫州刺史,驻兵小沛。在小沛,刘备重整人马、兵士渐渐增至万余人,这又引起吕布的不安,亲自带兵攻打刘备,刘备战败,被迫投奔曹操。曹操待刘备为上宾,推荐他为豫州牧。并给了刘备许多兵士和军粮,让他在去小沛一代收集余众,出击吕布,但又被吕布打败,又一次将刘备的妻子掠去。198年曹操亲自率军前往,才将吕布擒住将他缢杀。曹军得胜后,刘备跟随曹操到了许昌,曹操又上表推荐刘备为左将军。曹操对刘备非常敬重,两人“出则同车,坐则同席。”但刘备并不甘心如此寄人篱下,而且他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独揽朝政也十分不满。正在此时,汉献帝及其岳父车骑将军董承等正在密谋诛杀曹操,以夺回失去的权力,但是他们觉得力量还不够,认为刘备是皇室的后代,一定会帮助他们,于是就邀刘备密谈,刘备同意了,并从董乘手中接过了汉献帝以衣襟写的手诏。刘备处事极其谨慎,密谋以后,便深居简出,闭门谢客,等待时机。一次,曹操请刘备喝酒,席间谈起天下英雄,刘备以为曹操称他是英雄,可能是密谋之事泄露,吓的他把筷子都掉到了地上。刘备知道曹操不能长期容纳自己,早晚要把他杀掉,因此也做好了逃跑的准备。正好,袁术因被曹操打败,想通过徐州北上去投奔哥哥袁绍,曹操不愿意让他们兄弟俩联合,便派兵截击。刘备趁

机请求前往,曹操未加考虑就随口答应了,刘备立即带兵脱离曹操而去。刘备还没同袁军相遇,袁术就病死途中。趁此机会,刘备公布了汉献帝要诛杀曹操的诏书,杀死了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举兵反曹,附近的几个郡县也都背叛了曹操,归附了刘备,刘备又一次占领了徐州。公元200年,董承等人谋杀曹操的计划泄露,曹操将他们全部杀死,听说刘备也参与了此事,决定亲自带兵讨伐。刘备再次失败,投奔了袁绍。但他的妻子来不及逃跑,被曹操俘获。镇守下邳的关羽,抵挡不住曹军的猛烈进攻,也只得投降。袁绍听说刘备兵败投奔自己,十分高兴,以为又添了一个抗曹的帮手,亲自出邺城二里相迎。随后,袁绍南下攻曹,派刘备率军到汝南袭击曹操的后方。结果,又被曹军将领曹仁打的溃不成军。后来,袁绍在官渡全军覆没,于是,刘备又只好再次收拾人马,南奔投靠荆州刘表。刘表好谋无断,虽然拥兵十万,但无所作为。见刘被前来投奔,表面非常客气,内心却十分猜忌。他让刘备屯驻新野(今河南新野),防备曹军南下。
长期以来,刘备没有固定的地盘,经常寄人篱下,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四处奔波,颠沛流利,十分狼狈。徐州两次得而复失,南北征战接连失败。主要原因是刘备实力不足,无法与势力雄厚的曹操、袁绍等人抗衡。再者,刘备也深知自己虽有关羽、张飞等几员猛将,但缺乏才能出众的军事谋士。因此,刘备渴望贤才奇士辅佐自己。于是,刘备在荆州以忠、义、仁、信的个人品德厚树贤德。极力招揽、访求人才。一次,刘备前去拜访襄阳名士司马微,向他请教天下事,司马微指点他说:“俗生儒士,岂能识事务?识事务者,在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风雏”。刘备忙问二人是谁,司马微说:“诸葛孔明、庞士元(庞统)也”。不久,徐庶到新野投奔刘备,刘备十分器重徐庶,请徐庶再推荐一位贤士,徐庶也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并建议刘备亲自相请。于是刘备冒严寒三顾茅庐,最后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二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会话之中,刘备对诸葛亮说:“现在汉室倾危,奸臣执政,我不度德量力,欲审大义于天下。但智术短浅,屡遭失败,至尽一无所成。但我壮志未减,希望先生为我出谋划策”。诸葛亮对刘备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所感动。于是,他向刘备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提出了“复兴汉室,还于旧都”的战略方针,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策”。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建议刘备:利用“帝室之胄”的身份,打出“兴复汉室”的鲜明旗帜,号召天下。首先要占领荆州、益州(仅四川成都)为根据地。利用二州险要的地理位置,北据曹操,东联孙吴,安抚西南少数民族,对内,广招人才、励精图治、积蓄力量,一旦时机成熟,即分兵两路,直取南阳、洛阳、长安,消灭曹操。这样“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了”。刘备对诸葛亮精辟得分析,心悦诚服,他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成就大业。诸葛亮一来久闻刘备的英名,也知刘备是成大事之人,二来为刘备的诚心所感动,便同意出山。从此,诸葛亮就成了刘备的股肱之臣,为蜀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奋斗了终生。公元208年,曹操在统一了北方以后,8月,率大军南下,进攻刘表,要夺取荆州。这是,刘表病危,他的次子刘琮继位荆州牧。9月,曹操攻克新野,刘琮举州投降。驻守樊城(今湖北襄樊)的刘备还不知道此事,待知道时,曹军以到宛城。这时,诸葛亮劝刘备赶快袭击刘琮、夺取荆州,而刘备认为刘表待己不薄,说:“刘表临死时将其子托付于我,背信弃义之事,我不能干”。决定率军退往荆州重镇江陵。这样,刘备失去了取得荆州的最好机会。在向江陵撤退途中,刘备又吸收了大量荆州军民,队伍增到10万多人。曹操听说江陵存有大量军械粮草,担心刘备到达江陵后,实力会更加壮大,于是就舍弃辎重,轻装赶到襄阳,见刘备以过去,随即率领三千精锐骑兵昼夜兼弛,再当阳长阪坡(今湖北武汉汉口区)追上刘备,刘备又被杀的大败,只得又抛弃妻子儿女,部属民众,只带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突围而走,在江陵同关羽汇合后,又与刘表的长子江夏太守刘琦合兵共两万人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汉汉口),后又退至樊口(今湖北鄂城市)。曹操占据了荆州后,收纳了刘琮的水军,又占领了江陵,缴获了大

量的军资,声势更大。曹军沿江东下,准备消灭刘备,进而吞并孙权,占领江南。在这危机时刻,诸葛亮请求刘备派他到东吴求救于孙权。于是诸葛亮前往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见孙权。此时东吴营中有主战、主降两派,孙权正在举棋不定。诸葛亮到东吴后,二人商谈极为融洽,孙权同意联刘抗曹,遂派鲁肃、周瑜、程普等率水军数万,与刘备一起并力抵抗曹操。孙刘联军在赤壁(今湖北咸宁赤壁市)与曹军相遇。后来,曹操中了周瑜部将的诈降计,放松了警惕,船只营寨被吴军用火烧毁,孙刘联军乘胜进攻,迫使曹操退回北方。赤壁之战后,刘备推荐刘琦为荆州刺史,利用刘表父子在荆州的势力和影响,招抚了长江以南荆州8郡中的武陵(今湖南常德,东汉时辖12县)、长沙(今湖南长沙,东汉时辖13县)、桂阳(今湖南郴州,东汉时辖11县)零陵(今湖南永州,东汉时辖13县)四郡,势力得到极大的增强。第二年,刘琦病死,刘备自任荆州牧。此时的荆州八郡中的其余四郡,南阳、章陵二郡为曹操占据;南郡(今湖北荆州江陵区,东汉时辖17县)、江夏(今湖北黄岗市,东汉时辖14县)二郡落入孙权之手。以后,刘备以地盘狭小为名,亲自到江东见孙权,请求督统整个荆州。孙权此时对刘备的实力也另眼相看,同时也想利用刘备在荆州作江东屏障以对抗曹操。孙权不但把荆州借给了刘备,承认了刘备为荆州牧的事实,还主动把他妹妹嫁给了刘备,以近一步巩固孙刘联盟。
刘备占有了荆州大部,又当上了荆州牧,有了立足之地,但其实力和地盘同曹、孙相比,仍远远不能与之抗衡。因此,增强实力,扩张地盘是刘备的当务之急。按照隆中对策,刘备已占有荆州,下一步便著手进取益州。益州,主要是现在的四川,还包括现在的云、贵、甘、陕等省的一部分。这里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号称天府之国。益州牧刘璋,也是汉朝宗室,懦弱无能,空有贤才而不用,手下的军队纪律极坏,但他又不能禁止。因此,全州上下都盼望一个贤德之人入主益州。220年,刘璋在内受土著地主集团的反对,外受占据汉中、张鲁农民起义军的进攻,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接受了别驾从事张松的建议:请刘备入蜀,消灭张鲁。张鲁派军议校尉法正携带重礼去荆州邀请刘备。这正是刘备求之不得的,他欣然接受了刘璋的请求,他留诸葛亮、关羽、赵云等留守荆州,自己带庞统等数万人由水道入蜀。刘璋命令沿途为他们提供军食,并亲自由成都赴涪县(今四川绵阳市)与刘备相会,会见时关系十分友好,欢宴达一百多日。期间,庞统等人劝刘备在宴会上杀掉刘璋,这样就不费一并一卒而取得益州。但刘备认为这是大失道义,没有答应。以后,刘璋任命刘备为大司马,拨给他米二十万斛,战马千匹,战车千辆及大量军用物资并将扬怀、高沛的两支军队也交给刘备指挥,让刘备攻打张鲁。而刘备入蜀的目的是夺取益州,自然不会真正替刘璋效力。刘璋日夜盼望刘备为他出击张鲁,而刘备却进军到葭萌(今四川广元)便停滞不前,反而作起笼络人心,树立恩德的事来,一时间,益州士民纷纷归附。212年,曹操出兵攻打孙权,孙权请刘备救援,刘备采用庞统的计谋,借口曹操要进攻孙权和荆州,请求回师救援,并要求刘璋再借给他一万军队和粮晌。这时刘璋对刘备的图谋也有所察觉,所以只给了他四千兵士和一半粮草。不久,与刘备私通的张松被其兄告发,刘璋将张松斩首,同时下令各关隘堵截刘备,刘备诱使刘璋挑起战争的阴谋成功。于是,他立即斩杀了刘璋派在身边的扬怀、高沛二将,收编了他们的军队,率军回师攻下涪县、绵竹、,进围雒城(今四川广汉),经过一年多的战斗,214年,刘璋出城投降,实现了隆中对策中“跨有荆、益”的战略步骤。
荆州的南郡和江夏在东吴的上游,也是东吴的门户。刘备的势力逐渐强大,并大有吞并山河之势,这引起了孙权的不安。为了防止后患,在刘备攻占了益州的第二年,就以刘备已取得了益州为由,派人向刘备索要南郡和江夏。南郡对于刘备来说,是统一天下,北进中原的快捷方式。所以,他对来人说:“等我得到凉州(今甘肃一带)再归还南郡”。孙权听后大怒,立即派大将吕蒙率军攻占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闻讯后,连忙令关羽争夺三郡。正当

孙、刘双方拔剑张弩之时,曹操趁机出兵攻打汉中。刘备恐曹操在攻益州,就主动向孙权讲和,双方以湘水为界,中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这样,虽然避免了一场大战但孙刘之间的裂痕已无法弥补。217年,刘备进兵汉中,219年春,驻守汉中的曹军被刘备击溃,曹操的大将夏侯渊被杀,这年夏天,曹操下令撤军,汉中为刘备所得。汉中的取得,进一步稳固了刘备在益州的统治。不久,在曹操称魏王后,刘备也自立为汉中王,当刘备大败曹军,攻占汉中时,镇守汉中的关羽也配合刘备的攻势,向魏发动进攻。关羽先攻下襄阳,接著进围樊城,樊城的的守将曹仁带几万人驻扎在樊城北面。时值盛夏,突然几场大雨致使江北决口,将曹军全部淹没。关羽趁机猛烈进攻,曹军数万人消灭殆尽,诸多将领或战死或投降,关羽由此威震宇内,连曹操都迁都河北以避其锋,以后曹操用司马懿之计,联吴击蜀,利用孙权和刘备的矛盾,答应以江南之地封给孙权。孙权对于关羽在荆州的空前盛势也感到恐慌,他接受了曹操的建议,派大将吕蒙、陆逊等人趁关羽围攻樊城之机突袭南郡,很快占据了南郡大部,关羽见后方危险,急忙回师救援,被吴军打败,关羽被杀。从此,整个荆州完全落入孙权手中,孙刘联盟也彻底破裂。
荆州对于刘备来说至关重要。按照即定的战略方针,刘备以讨伐曹操、复兴汉室的名义,分两路进攻中原,一路出汉中,一路出荆州,互相呼应配合。失去荆州以后,北伐曹操只剩汉中一路,而且山多路险,粮草男继,取胜希望不大。入不夺回荆州,便会被封闭在三峡之内,极难发展。因此,刘备决定进攻东吴,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这时,传来曹操病死,曹丕代汉称帝,建立魏国的消息,并有谣言说汉献帝已被害死。刘备是汉朝宗室,现在又占有一隅之地,于是,他决定自称汉帝。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一般称为蜀汉,年号为章武,以诸葛亮为丞相。刘备称帝后,下令调集全国的军队,准备出兵伐吴。蜀中群臣都不同意攻吴,镇军将军赵云劝刘备说:“现在的国贼是曹操,而不是孙权。如果我们先灭掉魏,孙权自然会降,现在曹丕篡位,政局不稳,我们应该及时灭魏”。但刘备不听,持意出战。他派人通知车骑将军张飞率兵万人到江州(今重庆市)会师。谁知张飞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将士,帐下部将张达、范疆不堪其苦,临出发前,二人叛变,杀死了张飞,拿著张飞的首级投奔东吴去了。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大军七、八万人,出巫峡,沿长江水陆并进,直扑东吴。孙权见刘备来势凶猛,派人向刘备讲和,但刘备志在必胜,坚决不许。222年2月,刘备大军推进至夷陵(今湖北宜昌),从巫峡到夷陵有六、七百里路,江岸两侧高山峻连绵不断。刘备在江岸南侧沿路扎营,树立木栅。又命令水军登陆,也在山林中扎营,沿江设了几十处营寨。表面上看蜀军声势浩大,实际上兵力分散,实力大大削弱了。刘备率主力屯驻夷陵啸亭(今湖北省枝城市长江东岸),他数次派人向东吴挑战,但吴军主帅陆逊就是坚守不出。双方在啸厅相持了六七个月之久,蜀军始终找不到同吴军交战的机会,时间一久,蜀军被拖的疲惫不堪。222年6月,正是暑热的天气,气温极高,蜀军营寨多依林而建。吴军主帅陆逊命令出击蜀军,火烧蜀营。一时间,蜀军营寨和木栅全被烧毁“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骀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刘备趁夜色突出重围,先退至秭归,又退到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县)。啸厅大败,对于已进入暮年的刘备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致使心情郁闷,一并不起。223年春,刘备病情加重,他急召诸葛亮到白帝城托付后事。刘备希望诸葛亮能辅佐太子刘禅,但又担心刘禅实在担当不起治国的重任。临终前,他流著眼泪,语重心长的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必然能安定国家,成就大事。如果太子可以辅佐,你就辅佐;如果实在不行,你可以代替他自己做皇帝”。诸葛亮看刘备这样信任自己,十分感动,也泣不成声地说:“我一定尽心尽力,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己”。刘备又把刘禅兄弟几人叫到床前对他们说:“我死了以后,你们要把丞相看作父亲一样与他一同治理好国家”。4月,刘备在白帝城永安宫病势,终年六十三岁。蜀汉王朝当时统治的地区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

陕西南部;湖北、湖南南部以及甘肃白龙江流域一部分。
【孝怀帝刘禅】刘备去世后,223年6月,17岁的长子刘禅继位,改元建兴。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其生母甘夫人是刘备的小妾,因为刘备数丧正室,就经常让甘夫人掌管内事。官渡之战,刘备大败,投奔荆州刘表,驻守新野。207年,甘夫人生下刘禅。刘禅一出生,便同父亲过著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生活,倍受磨难,且几次险象环生。208年,曹操统一了北方以后,率军南下进攻刘表。刘备在退往江陵的途中,在当阳长阪坡被曹军追上,刘备的军队很快被曹军击溃,刘备只得抛妻别子,带著诸葛亮等人仓皇南逃,刘禅母子陷入了曹军的万马丛中,幸亏大将赵云拼死相救,才将刘禅母子救出重围。赤壁之战以后,刘备从孙权手中借到荆州暂居。为了巩固同刘备的关系,孙权主动将妹妹嫁与刘备。但又怕刘备日后反悔,便在刘备离开荆州攻取益州的时候,派人去荆州接回妹妹并企图将刘禅带走,以作为日后向刘备讨还荆州的人质。正当孙夫人带著刘禅弃岸登舟,眼看就要消失在浩淼的长江之中的危机时关头,被赵云、张飞领兵阻截,又一次救回了刘禅。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刘禅被立为太子。221年,刘备正式称帝,刘禅被立为皇太子。
刘禅从小在颠沛流离中生活,没有机会接受适当的教育,而且刘备也没有将他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让他接受锻炼和培养。在治国理政方面更显得无能为力,但刘禅有自知之明,他即位以后,仍以诸葛亮为丞相,封武乡侯。他对诸葛亮说:“政由葛出,祭则寡人”。就是说一切政务由诸葛亮处理,自己只管一些礼仪方面的事情。实际上是让诸葛亮以大臣之身,行君主之事。但这时的蜀汉王朝正在面临著严重的危机,首先,刘备调动全国的军队伐吴大败,使蜀国的元气大伤;再有,作为蜀国后方的南中地区(今四川大渡河以南,云南、贵州一带)听说刘备以死,先后发动叛乱。先是益州豪强雍阎杀死了益州太守,发动叛乱。为了壮大声势,他还拉拢了南中地区一个少数民族中很有威望的首领孟获,挑唆他联络西南一些部族反抗蜀汉王朝。不久,藏柯(地名:今贵州遵义一带)太守朱褒,越西(今四川西昌)部族首领高定,也起兵反叛。一时间,蜀国管辖的一半地区都打出了反叛的旗号。加上孙吴政权在其中腿推波助澜蜀汉王朝摇摇欲坠。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诸葛亮冷静的分析了形势,他采取了抚外安内的策略,一方面,他派邓芝出使孙吴,成功的说服了孙权断绝了与曹魏的关系,使得一度破裂的吴蜀关系得以恢复,避免了蜀汉内外受敌的局面,同时,在蜀中地区大力发展农业,兴修水利,积蓄粮草,训练兵马,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蜀中形势走向稳定。225年3月,诸葛亮分兵三路进军南中,这时的蜀军士气高涨,所向披靡,不到半个月,就平定了叛乱。在对待少数民族的叛乱问题上,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攻心之计,七擒孟获,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并说服了各部族首领很快归附了蜀汉。为了节约军队开支,避免官府同南中地区少数民族再发生冲突,诸葛亮决定不在这里设一官一府,不留一兵一卒,仍然请孟获及各部卒首领各自管好自己的属地,友好相处。还派人教导少数民族人民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教他们煮盐、冶铁。以后,南中地区所产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源源不断的运往蜀中,为蜀汉王朝以后的北伐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同时也巩固了蜀汉王朝的后方。从这以后,诸葛亮一面积蓄财富,一面训练人马。两年以后,蜀国财富增多,兵强马壮。227年,诸葛亮决定北伐曹魏,在离开成都的时候,他给刘禅上了一道奏章,提示刘禅不要满足现状,妄自菲薄;要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并表示他决心担负起兴复汉朝的重担,这道奏章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出师表》。诸葛亮还将张力离、蒋琬、费讳、陈震、董允、郭攸之等一大批正直、有才干的大臣推荐给刘禅,希望刘禅能任贤用能,励精图治。这时的刘禅20多岁。
227年3月,诸葛亮率大军进驻汉中。从227年3月到231年2月的五年间,诸葛亮先后四次北伐曹魏,但都因粮食供应问题无功而返。234年,经过充分准备,诸葛亮发动十万大军进行第五次北伐,并派使者到东吴约孙权发动攻势,从南北两面夹击曹魏,诸葛亮首先率军

到了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今陕西歧山县境),为了做长期打算,他派一部分兵士构筑营垒,另派一部分兵士在五丈原屯田,与老百姓一起耕种,以筹备军粮。孙权接到诸葛亮的信,带兵10万分三路进攻魏国,但被魏明帝曹睿亲自带领的军队阻击在合肥以南。孙权久攻合肥不下,又损失了大将孙泰,加之东吴军中瘟疫流行,只得撤军回国。这边与诸葛亮对垒的魏将司马懿采用“深沟高垒,拒不应战”的策略,使诸葛亮进不能战,退不甘心,双方相持100多天。诸葛亮在军中事必亲躬,劳累过度,终于病倒了,不久就在军中病逝。诸葛亮病逝的消息传到成都,视诸葛亮为父亲的刘禅十分悲痛,以至于“肝心若裂”。刘禅下诏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一生,称他:“在汉朝末年建下了丰功伟绩,其功劳可与伊尹、周公并论“。按照诸葛亮生前的建议,刘禅任命蒋琬为尚书兼益州刺史,后又拜大将军,总理蜀国的一切政务。蒋琬才干出众,老成持重,在新丧丞相群臣慌然之际抑制自己的悲痛,镇静自若,有条不紊的处理政事,形势逐渐安定下来。237年,蜀汉建兴十五年正月,刘禅立皇后张氏,大赦天下,改元延熙,尔后立儿子刘璇为太子,刘瑶为安定王。246年11月,蒋琬病逝,刘禅自摄国政,任命费讳为大将军,掌管蜀国军事大权,费讳是蜀国重臣,很有治国才能,也是诸葛亮生前器重的人物,但他在辅政期间,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军事上,长期领兵在外,很少过问宫中之事。但刘禅对他十分敬重,在蒋琬、费讳辅政期间,每当遇有大事,刘禅都要派人去征求他们的意见,等待他们断决后,再加以执行。刘禅的任贤信能,在蒋琬、费讳在世时,蜀国政局比较稳定。之所以稳定,还是因为他们执行了一套稳健的政策,即以防御为主。蒋琬、费讳二人对蜀国的国力和自身的能力都有十分清楚得认识。费讳曾对积极主张北伐的大将姜维说:”我们的能力远远比不上诸葛丞相,以丞相的才能,都无法平定中原,何况我们呢?还不如保境安民,守好国家,以等待能者。如靠侥幸而决成败于一战,导致失败,那时后悔晚了“。从当时蜀魏双方的综合国力对比上看,费讳的意见显然是非常明智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费讳对姜维北伐的规模加以严格限制,每次给他的兵力不过万人。以至姜维每次同曹魏交战均告失败,在朝廷中失去威信,最后被宦官黄皓一伙排挤出朝廷,给刘禅留下魏军攻蜀没有良将的隐患。
在诸葛亮、蒋琬、费讳的辅佐和教诲下,刘禅逐渐具备了处理政务的能力。蜀汉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魏国大将、右将军夏侯霸投奔蜀国。夏侯霸是魏国名将,征西大将军夏侯渊的儿子,夏侯渊与曹操是连襟,因此是曹魏宗室。249年,司马懿诛杀了曹爽,夺取了曹魏实权,夏侯霸怕被司马氏杀害,故叛魏投蜀。而夏侯霸又与蜀国有杀父之仇。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夏侯渊镇守汉中,定军山一战被刘备的部将所杀,因此,夏侯霸与蜀国不共戴天,时刻不忘报仇雪恨。但另一方面,夏侯霸又与刘禅有姻亲关系。原来,夏侯霸的从妹嫁给了张飞为妻,婚后生下一女,长成后嫁给了刘禅当了皇后。在这种情况下,夏侯霸被迫亡命西蜀,其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刘禅对夏侯霸降蜀一事非常重视,也非常理解夏侯霸当时的心情,他派人远道迎接夏侯霸,相见时,特地向他解释:“你的父亲当初是在两军对阵时死于乱军之中,并不是我父亲亲手杀死的”。然后,指著自己的儿子对夏侯霸说:“这都是你们夏侯家的外甥”。又对夏侯霸大加赏赐,很好的处理了这一事件。公元253年春天,大将军费讳被假降的魏将郭修刺杀身亡。刘禅在诸葛亮、蒋琬、费讳辅佐时,出于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还是有所进取的。但在他们故去以后,尤其是在他宠爱的宦官黄皓的挑唆下,刘禅贪图享乐的劣性渐渐膨胀起来,他经常带领宫人,宦官外出游乐,还派人在宫中广置声乐,以供自己赏玩娱乐。在处理一些事情上也开始为所欲为。一次,大臣刘琰的妻子胡氏进宫朝见太后,太后特命胡氏一人留在宫中,她在宫中留住了一个月才回家。因为胡氏长的很漂亮,刘琰怀疑她同刘禅私通,便命人将她绑起来,让士兵用鞋抽打她的脸,然后将她休弃。刘禅听说此事后,竟将刘琰处以极刑,刘禅这种处理问题的作法,引起当时朝廷上下一片非议。而

刘禅对黄皓却是越来越宠信,刘禅的弟弟鲁王刘永对黄皓的所作所为十分痛恨,结果他10年见不到哥哥;当时掌管蜀国兵权的大将军姜维,对黄皓的专权十分厌恶,曾密奏刘禅让他杀掉黄皓,而刘禅却说姜维多管闲事。姜维看到刘禅如此偏袒黄皓,害怕继续留在成都会遭到黄皓的暗算,不久就要求去沓中(今甘肃临潭县)屯田去了,从此不敢再回成都。从这以后,黄皓等人更加为所欲为,蜀国内政越发不可收拾了。262年,姜维发现魏国镇西将军钟会在关中操练兵马,大有伐蜀迹象,便立即上表刘禅,建议他派重兵防守阳平关(今陕西勉县)和阴平(今甘肃文县)。刘禅接到姜维的奏章后,召见黄皓商讨对策,黄皓却说这是姜维在慌报军情,后又装神弄鬼,假托巫鬼的意旨说魏军决不会进攻四川。这样,刘禅便不再重视姜维的建议,每天依然寻欢作乐,没做任何备战准备,而从边境各地传来的告急文书又都被黄皓扣押起来,刘禅无从知晓。直到魏军攻占了汉中,刘禅才慌了手脚,赶快派张翼、廖化等将率兵抵抗,但为时已晚,魏军势如破竹,直逼成都最后一道屏障涪城(今四川绵竹市)。涪城守将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魏军大将邓艾派人对其劝降并许他降后封为琅琊王,诸葛瞻愤怒的撕毁了来信,斩杀了来使,决心与魏军死战,经过奋勇搏斗,终因寡不敌众,诸葛瞻兵败被杀。他的儿子诸葛尚,年仅十九岁,也随军作战,听说父亲战死,叹口气说:“我父子深受国恩,不能早斩黄皓,以至有现在的祸败,我活著还有什么意思”。说完,跨上战马冲入敌阵战死。涪城失守,成都已无险可守,无将可战,魏军兵临城下,刘禅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有人主张投奔魏国,有人主张退守南中,光禄大夫焦周则主张降魏。刘禅左思右想,实无两全之策,只得准备投降魏军。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听说父亲要投降魏国,十分愤怒,他对刘禅说:“就算我们势穷力屈,注定要遭受灭顶之灾,但也要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为社稷而死,然后一同去地下见先帝,为什么一定要投降魏国呢”?可刘禅对刘谌的话置之不理,执意降魏。刘谌大哭而去,他带著妻子来到供奉刘备的昭烈庙大哭一场,先杀了妻子,然后自杀。刘禅则派侍中张绍、驸马都尉绍良等人带著他的皇帝玺绶去魏军营中投降,并派尚书郎李虎送上蜀国的户籍财物,共计有户28万,人口94万,士卒10•2万,官吏4万,米40余万斛,金银各2000斤,锦、绮、彩绢各20万匹。刘禅反绑著双手,拉著棺材,带著太子、诸王及群臣数十人到成都城北投降,邓艾对刘禅的投降表示欢迎,亲自给刘禅解开绑绳,并下令烧毁棺材,以表示对刘禅以礼相待的诚意。至此,历时43年的蜀汉王朝宣告灭亡。
虽然成都陷落,刘禅投降,但各地的蜀军将士们仍在拼死抵抗魏军,姜维、张翼、廖化等人仍在坚守剑阁,挡著钟会进川的道路。刘禅派人到各地去命令蜀军停止抵抗,向魏军投降,姜维等人得知刘禅已降,并让他们投降钟会时,不仅义愤填膺,纷纷拔出刀剑力劈山石,以泄其愤,单最后还是投降了钟会。坐镇南中的蜀国安南将军霍戈,对蜀国忠心耿耿,早在魏军攻蜀之始,就请求北上救援,但刘禅没有同意。得知成都陷落,刘禅投降的消息,霍戈素服号哭,大恸三日。其部下劝他听命投降,霍戈表示:“现今道路隔塞,皇上安危还不知晓,如果皇上在魏国受到礼遇,我则保境而降,为时不晚。倘若皇上受到屈辱,我将以死抗之”。司马昭看到刘禅还有众多的忠贞死节之臣在抵抗魏军,尤其是在姜维、钟会兵变之后,觉得让刘禅留在成都总是一个后患。于是在263年冬天,派心腹大臣贾充把刘禅接到洛阳,为了笼络人心,稳定对蜀汉地区的统治,刘禅到洛阳后,司马昭以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食邑1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还把他的子孙和原来蜀国的大臣等50多人封了侯。为了求生,刘禅使了“乐不思蜀”的韬晦之计,骗过了司马昭、贾充和他们身边的大臣,得以在魏国生活了近十年。公元271年,刘禅病死于洛阳金镛城,终年66岁,在位42年。

【蜀汉皇陵】蜀汉王朝共历两帝,刘备死后葬在今四川市南郊武侯祠内,称昭烈帝陵。刘禅死后葬在今河南洛阳市孟津县境,尚无发现。

【昭烈帝陵】史称惠陵。刘备死后,谥号昭烈皇帝,史载: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病死永安宫(今重庆市奉节县城),5月,梓宫还成都,8月葬惠陵。孝怀帝刘禅从诸葛亮之意,先后将甘、吴两位夫人合葬于此,并依陵建“昭烈帝庙”。昭烈帝陵封土呈圆锥形,高12米,周长180米,形若小丘,占地3亩。莹上树木参差,绿草茵茵,陵边古柏森森。四周红墙环绕,万竿修竹,枝叶婆娑,寂静清幽。陵墓建筑由照壁、栅栏门、神道、寝殿、阙坊和封土组成,排列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自成一体。壁照长10米,高5米,正中瓖嵌菱形石雕,上刻环绕双龙戏珠与四角石雕蝙蝠相映成趣。栅栏门宽12米,进深7米,三开间,正中悬挂“汉昭烈陵”匾额,神道两旁翠柏绿树参差错落,原有石像生,清代仍有残存,今无。寝殿面阔11米,进深8米,建于高0•4米的台基之上。左右两壁嵌有石碑3块,是后人为惠陵留下的题记。殿内正中放置明代铸造的三足大铁鼎一个,造型古朴,鼓腹双耳,纹饰繁复,口径0•77米,高1•24米。寝殿之后,矗立著清康熙七年(1668年)建的阙坊建筑。阕坊正中瓖嵌墓碑一通,弧形碑帽上雕刻双龙抱宝彩绘浮雕图案,碑身正中阴刻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楷书“汉昭烈皇帝之墓”七个大字,阕坊后边是封土。公元304年,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李雄在成都称王,他在成都南郊惠陵以西稍南处建“武侯祠”,以纪念三国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武侯祠”与“昭烈庙”相邻。宋、元二代,“祠”、“庙”都屡加修茸。明初,蜀王朱椿认为丞相祠堂与皇帝庙宇并立不符和礼制,遂以“君臣宜一体”为籍口,废弃了武侯祠,在刘备殿的东侧塑诸葛亮像陪祀。明末,武侯祠毁于战火。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在旧址上重建武侯祠。前殿祀昭烈,后殿奉侯(诸葛亮),配以子瞻(诸葛瞻),孙尚(诸葛尚),为诸葛亮祖孙三代立专殿崇祀。但又有意抬高刘备殿的殿基,以示”君尊、臣卑“的封建等级关系。这个布局延续至今,已有300多年。这座高悬著“汉昭烈庙”金字匾额的君臣合祀庙,当地人们一直称为“武侯祠”。有人曾做诗咏叹这件事: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殊勋上,丞相功高百代思。1961年,国务院公布成都昭烈庙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按人们的传统,沿用了“武侯祠”这一人民熟悉的名称。数千年来,中国各地地面上可见的帝王陵墓多已被盗,唯独惠陵安然无恙。

蜀汉王朝世系表

陵名 皇帝姓名 世 系 生卒年代 在位年代 庙号 谥号 死因及陵址
惠陵 刘备 西汉刘启后裔 161—223 221—223 昭烈帝 四川成都武侯祠
刘禅 刘备之子 207—271 224—263 后主 孝怀帝 洛阳孟津平乐乡

(五)东吴王朝
东吴王朝是东汉末年占据江南的讨虏大将军、会嵇太守孙权建立的。东吴也是中国江南历史上第一个不属于中原王朝、独立的封建王朝。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市)人,生于东汉灵帝光和五年(182年)。父亲孙坚,字文台,自称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的后代。孙坚起身县吏,曾经历事张温、袁术,因讨伐黄巾军有功,受封侯爵,曾任破虏将军、长沙太守,后封乌程(今浙江湖州市)侯。191年孙权10岁时,孙坚在为袁术攻打荆州时,中剑身亡。其长子16岁的孙策以帮助袁术平定江东为由,带领父亲的部众脱离袁术。孙策在江东得到土著豪门顾、陆、宋、张及江北土族周瑜、张昭的支持,很快就占领了会嵇(今浙江绍兴市,东汉时辖14县)郡、吴(今江苏吴县市,东汉时辖13县)郡、丹阳(今湖北宜昌市,东汉时辖17县)郡、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东汉时辖17县)郡、庐陵(今江西吉安

市,东汉时辖8县)郡、庐江(今安徽庐江县,东汉时辖8县)郡六郡八十一县,在江东占稳了脚跟,奠定了东吴政权的基础。后曹操为了笼络孙策,以魏元帝的名义封孙策为讨逆将军,会嵇太守、吴侯。
孙权在少年时代就随父兄南征北战,见多识广,并十分喜欢读书,他不仅熟读了《诗经》、《尚书》、《礼记》、《左传》等儒家经典,还浏览了许多关于历史和国家方面的书籍。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系统的文化修养,使孙权很快的成长起来。孙策征战江东时,孙权常随其左右,并参与计谋,其谋略之高明常令孙策为之赞叹,15岁时,孙策就任命他为阳羡(今江苏宜兴市)县长,不久,又担任了仅次于将军的军职。200年,孙策在游猎时被原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刺杀,临终之时,将官印授予孙权,并对他说:“若论率江东之众,冲锋陷阵,与天下英雄争高下,你不如我;若论举贤任能,使众人齐心协力保有江东,我不如你。你要好自为之”。当夜,孙策身亡,19岁的孙权接替了父兄的基业。这时,孙权虽已拥有了江东六郡,但这些地方新占不久,人心并未归服,统治还不稳固。而孙策的一些部下,见孙权这样年轻,能否成就大业,也很怀疑,许多江东英豪和北方侨寓之士,也多徘徊观望,有的人甚至想改换门庭,另投新主。在这关键时刻,江东名士、孙权父兄时的老臣周瑜从驻地巴丘(今江西峡江县)率军前来,在与大臣张昭和孙权的母亲吴氏的齐心辅佐下,江东的人心逐渐安定下来。孙权统治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秦汉时期社会经济十分落后。东汉以来,长江下游三角洲一带有所发展,但部分地区仍是虎狼出没,野草丛生之地。东汉末年,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孙权执政后,积极招揽流民,使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孙权在毗陵(今江苏武进市)等地组织大规模的民屯,政府免除屯田百姓的兵役、徭役,使他们专门从事农业生产。此外,他还组织士兵屯田,称“军屯”。为了鼓励将士积极屯垦,孙权以身作则,把自己驾车的八头牛改作耕牛。屯田制度的实行,不但保证了东吴军队的粮食供应,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还使大批北方流民与土地重新结合,促进了江南的农业发展。故东吴一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此外,孙权还多次派兵驱迫山越人出山。当时在今天的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省山区居住著秦汉时期百越人的后代——山越。为了逃避汉族官府的统治和剥削,他们隐遁山林,以血缘关系群居。汉末群雄割据,他们“宗帅”自立,组成“宗部”、“宗伍”,大者数万家,小者八千户,拒绝向官府纳税服役。山越人强悍好武,勇于阵战,他们依阻山险,极难战胜。孙权即位后,不断出兵征讨山越,将各地山越的宗帅擒拿斩首,强迫山越人出山定居,其中强壮青年编入军队当兵,其余的人列为编户农民,成为向东吴纳税、服役的百姓。当时,东吴军队里来自山越的士兵多达十余万人。山越人的出山,不但扩展了兵源、税源,而且由于与汉族的融洽,也使他们自身的经济文化水平迅速提高,对江南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为保证农业的发展,孙权还注重兴修水利。江东地区河湖密布,为了防止水旱灾季,保证农业灌溉及交通运输的发展,230年,他修筑了东兴堤以阻遏巢湖水外泄。240年,孙权派左台御史郗俭指挥开凿京城建业西南、自秦淮抵宫苑之内的仓城。第二年,又凿东渠通北堑,以泄玄武湖水,南接秦淮河,称青溪。245年孙权开凿自句容小其(今江苏句容市)至云阳(今江苏丹阳市)的运河,称破岗浚。破岗浚成为都城建业连接三吴的水道,他的开凿,不仅有利于军事运输,而且对江东商品流通也有著重要的意义,因此,孙权统治时期,江南的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也为孙权扩展疆域,巩固统治提供了物质基础。242年,孙权派将军聂友率兵三万出讨珠崖(今雷州半岛)、儋耳(今海南岛),在那里恢复设立了郡县制度。此外,孙权还恢复了西汉旧制,在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设置了交州,治所在龙编(今越南河内市),后随著广州经济的发展,交州治所移至番禺(今广州市)。进一步加强了东吴政权对南方沿海的管理与开发。这时的东吴政权已经拥有今长江中下游,南到福建、两广以及越南北部和中部广大地区。229年4月,孙权在曹丕、刘备先后称帝,而

且曹魏幼主临国,不可能有大的作为;吴蜀关系较为融洽;国内统治又十分稳定的情况下,正式建立了吴国,定都建业(今南京),改元黄武。
东吴王朝之所以能由弱到强,国祚相对较长,除他本人有精锐的政治素质、能灵活的处理魏、蜀两国的关系外,其中最重要的还在于他坚持了一条“举贤任能”的用人路线,君臣相得,各尽其心。如皖北人鲁肃,渡江到达江东,周瑜把他推荐给孙权。张昭等人认为鲁肃出身“平凡”,年少粗疏,不可用。而孙权经过考察,认为鲁肃有一短二长,而“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孤忘其短而取其长”。对鲁肃重用不疑。周瑜死后,鲁肃接其任,为江东政权的创建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大将吕蒙,出身低贱,但有勇有谋,孙权对他颇为器重,鲁肃死,孙权破格用他代肃领兵,以后在夺取荆州、袭杀关羽时,吕蒙立下卓著战功。故他死后,孙权哀痛不已,竟至“为之消瘦”。还有周泰、凌统、董袭、陈武等人都是孙权不顾门第、资历等陋习陈规、提拔重用的名将。孙权不但慧眼识人,量能受器,而且还能作到“用而不疑”,使君臣间非常信任。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汉末移居江东,受到孙权重用,官至南郡太守,大将军。吴蜀夷陵之战前夕,诸葛瑾为了阻止吴蜀联盟的破裂,维护吴国的利益,曾写信给刘备,劝其收兵议和。有人就此事密告孙权说诸葛瑾通敌,孙权不信并说:“我与子瑜(诸葛瑾字)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不负我,就像我不负子瑜一样”。陆逊本是一介儒士,但颇具将才。经吕蒙推荐,受到孙权重用。夷陵之战,陆逊任大都督,以“后发制人‘之术指挥吴军大败刘备,从而倍受孙权信任。夷陵之战后,吴蜀重新修好,孙权任命陆逊为荆州牧,坐镇武昌并制孙权之印给陆逊,让他负责全权处理对蜀外交。孙权每次给刘禅、诸葛亮的信函,都请陆逊过目之后才盖章认可。孙权为了让各位臣僚对吴国忠心耿耿,除了对他们用而不疑,十分信任外,还积极与他们建立一种“同荣辱,等休戚”骨肉之情般的关系。如对周瑜,孙权不但推诚信之,而且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周瑜之子周循为妻,又为太子孙登娶周瑜的女儿为妃,以这种姻亲关系进一步密切君臣感情。因而周瑜也极其感念孙权的知遇之恩。208年赤壁之战前,曹操派蒋干过江游说周瑜投降,遭到周瑜的言辞拒绝。222年,陆逊击败蜀军凯旋回朝,贵为人主的孙权亲自为他执鞭。孙权为表明他与臣僚的这种“骨肉之情”,曾“泣周泰之夷;殉陈武之妾;请吕蒙之命;育凌统之孤”。因此,东吴王朝内部团结一致,各个尽心竭力,吴国才得以兴旺、巩固。孙权在创建东吴王朝时期,与臣僚间“幸福喜戚,相与共之”的君臣关系,是历史上罕见的。但到了孙权晚年,随著政权的巩固,他刚腹自用,猜忌群臣,信用奸佞,排斥忠良,和前期的孙权相比判若两人。当初,孙权为了笼络世族大家,取得他们的支持,曾给了他们世袭领兵权,即父死子继,世代相袭,结果造成了私人武装的过分强大。此外,他还实行了复客赐客制,即免除世家大族佃客的税役,还不时的赐复若干平户给他们,其结果导致了世家大族经济实力的膨胀。史书称他们拥有的“童仆成军;闭门为帝;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极大的影响了国家的兵远源、税源,造成了阶级矛盾的日趋尖锐,由此势必危机东吴王朝的稳固。因此,孙权一改前期对臣僚推诚任之、荣辱与共而改为百般猜忌、甚至横加杀戮。为了监视文武百官,孙权专门设置了校事、察战两职以督察百官政务。宦官吕壹任中书校事时,他诋毁大臣,罗织罪名,构陷无辜,让无罪有功之臣,互相纠举,横受大刑。一时间,忠良遭到排挤,无辜受诬陷,就连丞相顾雍、江夏太守刁嘉均遭诋毁,几乎失去官职和性命。太子孙登、大将军陆逊多次向孙权进谏,孙权都不与采纳。以至太常卿潘浚竟想在宴会之机刺杀吕壹,除去祸患,东吴王朝陷入混乱之中。后因吕壹陷害左将军朱据事败,孙权才醒悟过来,将吕壹下狱治罪,但校事等官职仍然没废。事后,孙权派中书郎袁应向各位受害的大臣谢罪,并征求他们对朝廷的意见。但昔日肝胆相照的大臣如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都以不管民事而推辞,不发表意见。其他大臣,即使有人提出谏言,也多“怀执危怖,有不自安之心”。可见当时君臣疑忌之深。而这种疑忌以后愈益严重。最突出

的表现是孙权处理太子废立问题。孙权共有7个儿子,起初,孙权立长子孙登为太子,241年孙登兵死。第二年,孙权立孙登的弟弟孙和为太子,同时又封孙和的弟弟孙霸为鲁王。孙权对孙和、孙霸都很喜欢,但相比之下,更宠爱孙霸一些。鲁王孙霸也野心勃勃想夺太子之位,到处结党营私,扩展势力。太子孙和也不甘示弱,与之对抗。于是,吴国朝臣分为两大派,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嵇太守腾胤、大都督施渍、尚书丁密等支持太子孙和;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支持鲁王孙霸,两派斗争十分激烈。孙权最初偏袒孙霸,对那些为孙和辩护的人大加打击。顾谭及其弟顾承被流放到交州,吾桀被诛杀,鲁逊也受到孙权的多次责难,终于愤恨而死。250年,孙权欲废太子孙和另立太子。无难都督陈正、五营都督陈象上书谏阻,朱据、屈晃也极言相劝,孙权拒谏,终废太子为庶人,流放到丹阳,另立小儿子孙亮为太子。为此陈正、陈象全族被杀,朱据、屈晃各被仗打100,牵及此案的10余人,或被诛杀、或被流放。同时鲁王孙霸也被孙权赐死,依附于孙霸的扬竺、全寄、吴安、孙奇被诛杀,在这次事件中,大量无辜官员遭到杀戮或流放,更加剧了东吴统治集团的矛盾。东吴太元元年(251年)冬11月,孙权出南郊祭天地回宫以后,即得风疾,12月,孙权将大将军诸葛恪召回,拜为太子太傅,开始安排后事。252年夏4月,孙权兵死。太子孙亮即位,孙权谥号“大皇帝”。
【末帝孙皓】孙皓、字元宗,又名彭祖、字皓宗。是被孙权废掉的太子、孙和的长子。东吴景帝孙休时,被封为乌程侯。孙皓在封国期间,与左典军万域关系极好。264年7月,孙休兵死。而这时的吴国,正面临著严重的内忧外患。孙休死后,国内叛乱频繁,加上蜀汉刚被曹魏灭亡,曹魏对吴虎视眈眈,大有灭蜀之余威而一举荡灭东吴之势。东吴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朝野上下都希望有一个成年而有为的英明君主继承帝位,以便固国自保。这时,万域屡次在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面前对孙皓大加赞扬,说孙皓年方23岁,年轻有为,聪明好学,遵守法度,英识果断,大有名君之相。一时间说的濮阳兴、张布也心动了。于是三人一同去劝说孙休妃朱太后,立孙皓为嗣君。朱太后说:“我一个寡妇,知道什么国家大事,只要你们觉得这样做对国家有利就行了”。于是大家迎来孙皓,立为吴帝。改元元兴,大赦天下。追尊父亲孙和为昭献皇帝,母亲何氏被尊为昭献皇后,不久又被尊为皇太后。孙皓即位以后,颇有振作之象。他发布优诏,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还将后宫内宫女放出去以配无妻之人。于是,朝野一片赞扬之声,人们暗自庆幸,吴国又得到了明君。谁知好景不长,孙皓即暴露出他骄暴淫佚的本性。整天沉湎于酒色之中,不问政事。这样,连濮阳兴和张布也后悔了。这时,有人趁机对他们加以谮毁,而孙皓也忘记了二人的迎立之恩,借机诛杀了他们并夷其三族。265年7月,孙皓又派人诛杀了朱太后。朱太后死后,孙皓不让在正殿停灵,却让人将尸体停放在花园内的小屋里。本来,在迎立孙皓为帝的这件事上,是朱太太后同意了张布等人的意见他才得以登基。而孙皓却恩将仇报。治丧之时,众大臣都知道朱太后死于非命,即为他惋惜,又痛恨孙皓。不久,孙皓又将孙休的四个儿子遣送到一个偏远小城,随即杀害了两个年纪稍大的。
第二年六月,孙皓命工匠营建昭明宫。建宫殿需要大量巨木,孙皓下令官吏中二千石以下者都入山中,督率民工伐木。12月,宫殿竣工。昭明宫豪华壮丽,穷极技巧,方500丈,宫内陈设富丽堂皇,连宫外也有许多假山楼观,整个工程花费以万亿计。这期间,奸臣何定秽声远闻,却倍受重用。补吏何定时任楼下都尉,专管后勤。何定善于谄上欺下,曲意媚主,虽得此一低职,便百般讨好,不久便获得了孙皓的信任,不断的委托他办各种事情,何定也由此弄权作威作福。何定曾为其子求少府李勖的女儿为妻,但李勖根本瞧不起何定这样的奸妄小人,坚决不许。何定大为恼怒,于是挟私愤在孙皓面前谮毁李勖。孙皓不问青红皂白,将李勖一家大小全部诛杀,还焚烧了李勖的尸体。孙皓爱养猎犬,何定常以搜求御犬名义让

诸将寻求好狗。为了迎合孙皓,一些阿谀逢迎的官员,纷纷远至千里之外,不惜重金拼命网罗查找好狗,狗价因而大涨,一条好猎狗的价值相当于数十匹绸缎,连狗脖子上栓的丝带也值一万。何定还规定一条御犬配一个士兵,专门捕捉野兔以喂养。于是,群情哗然,而孙皓却认为何定忠心勤谨,竟赐爵列侯。后来何定劣迹昭彰,秽声远扬,朝野一片谴责之声。孙皓见众怒难犯,才不得不下令杀了他。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使百官膛目结舌的事。孙皓的爱妾经常命人去市场抢掠百姓财物,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司市中郎将陈声是孙皓的宠臣,为孙皓做了许多助纣为虐的事,这次他依仗皇帝宠幸,想树立自己执法严格、刚正不阿的形象,把抢掠者绳之以法。爱妾哭著告诉了孙皓,孙皓听说后勃然大怒,找借口将陈声抓获,用烧红了的锯子锯断了陈声的头。275年,会嵇一带大旱,民众收获甚少,不得己联名要求政府给予赈济。会嵇太守车浚素来为政清廉忠直不阿,见此时民情可憨,遂命开仓放粮。孙皓却认为车浚欲树私恩,派人将车浚斩首。尚书熊睦见孙皓暴虐太甚,微有谏词,孙皓即派人用刀背将他砍死。熊睦死后,体无完肤。孙皓性情忌刻,昏庸猜疑,经常滥杀忠良大臣和胜于己者。侍郎张尚,因多才多艺,言语敏捷,而使孙皓嫉恨,终因言语杵怒孙皓而被杀。中常侍楼玄以身作则,奉公守法,经常仗义执言,切谏孙皓,名声极佳。孙皓忌楼玄名声,后来因他人诬告说楼玄诽谤时政,孙皓借机下诏责问,并将其发配广州,不久即被迫自杀。
孙皓荒淫好色,喜怒无常,杀起人来随心所欲。他原来十分宠爱张布的女儿张美人,张布被他杀害以后,他故意问张美人:“你父亲那里去了”?张美人愤而答到:被奸贼杀死了。孙皓大怒,命人将张美人用木棒捶死。后来,孙皓又思念张美人的美貌,命人刻制了她的木像,整天放在座位旁边。有一次,孙皓问左右:“张布还有女儿吗”!有人报告说:尚有一女现以嫁给大臣冯朝之子冯纯。孙皓马上命人将其抢夺入宫。对其大加宠爱,并拜为左夫人,昼夜与她欢宴,不理朝政。其实,孙皓沉湎于酒色,并没有独钟于左夫人张氏。昭明宫内姬妾如云,人数达到五千,佩皇后玺印的也比比皆是。就是这样,孙皓还不满足,又使宦官巡行各州郡,采择不己。他还规定二千石以上大臣的女儿,都要每年报告,年龄在15岁以上的都要一一挑选,不中者才能出嫁。队这些美女,孙皓从不怜悯,他让人挖掘壕沟,将水引入昭明宫,凡是他不满意的便毫不留情的杀掉,扔进水沟随水冲走。孙皓的杀人方法五花八门。活剥人皮、挖眼楮、砍双足等刑法是他常用的酷刑。他还有一个怪毛病,即不准别人看他,大臣上朝不许抬头,连宫廷卫兵也必须两眼看地,如果发现有谁看他,就立即挖出那人的眼楮。左丞相陆凯对他说;“君臣之间没有不相识的道理,如果仓猝之间发生变故,大臣们将不知所所错。孙皓听后觉得有道理,但仅让陆凯一人有此特权。
孙皓的残暴使得许多吴国将领纷纷外逃投奔晋国。269年,夏口守将孙秀率军降晋。276年,京口守将孙楷投降司马炎,降晋后在晋国受到礼遇和重用,拜将封侯。东吴各地百姓对孙皓的暴政也十分愤怒,纷纷起义。279年,孙皓为增加国库收入,下令检查广州户口,士兵郭马率众起义,杀了广州守将虞授和南阳太守刘略,孙皓动用大量军队才把这次起义镇压下去。279年冬,西晋军队经过充分准备,对吴国发动了全面进攻。司马炎出动二十万大军分兵六路,直奔东吴东来,而吴国朝廷内早已人心涣散,军队又久未征战。各路晋军长驱直入,所过之地,吴军防线立刻土崩瓦解,东吴守将或遭擒获、或望风而归降。龙骧将军王浚率领水军东下,进军神速,直逼建业城下。走头无路的孙皓,在光禄勋薛宝、中书令胡冲的劝说下,决定向晋军投降,他派出的请降使者分别向王浚、王浑、司马柚递交了降书。王浚接到孙皓的降书后,率大军乘风破浪,直奔石头城。昔日不可一世孙皓自缚双手,让士兵抬著棺材,带领百官来到王浚大营中投降。王浚对孙皓以礼相待,亲自为他解开绳索,并命人当众烧毁棺材,随后,王浚率大军开进建业,偏安东南一隅的东吴王朝至此灭亡。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五月,东吴末代皇帝孙皓及其宗族成员在司马柚的押解下离开建

业,长途跋涉来到晋国都城洛阳。晋武帝司马炎亲自接见了他们并赐孙皓归命侯的爵位,太子孙瑾为中郎,其他诸子皆封为郎中,还赐给他们衣服、车乘、田30倾、每年给钱30万、谷五千斛、锦、绢各500匹。一天,司马炎在宫中举行盛大宴会,孙皓也应邀参加,出席宴会的有文武百官,外国使者以及国子监的学生。宴会大厅中,孙皓上殿称臣,额头触地,礼节完毕后,司马炎让孙皓坐下,随后摆出胜利者的姿态,向他提出了一个令他十分难堪的问题,司马炎指著孙皓的座位说:“我设置这个座位等待你已有很长时间了”。面对如此富有挑衅性的问题,孙皓百感交集,阶下囚的身份使他不得不忍气吞声,但他不甘心如此受辱,斗胆回敬了一句:“我在江南也为陛下准备好了同样的座位”。看到司马炎被孙皓顶了回去,坐在一旁的贾充站了出来,对孙皓提出了一个更富有挑衅性的问题:“听说你在南方挖人眼,剥人皮,请问这是什么刑罚”?孙皓一看是贾充,便针锋相对的回答:“凡是作臣子的,犯上作乱,杀害其君主的,还有那些奸邪不忠者,则用此刑”。贾冲一听此话,顿时面红耳赤,悄悄退了回去。原来,贾充曾受曹魏之恩,却依附于司马氏,并指使成济杀害了魏帝曹髦。对于孙皓在宴会上的表现,有人或许认为他还有几分骨气,比蜀汉后主刘禅要胜一筹,其实这也只是斗嘴而已。对于东吴王朝的灭亡,孙皓也有些自知之明,他给舅舅何植的一封信中说道:“如今国土不守,并不是因为粮食不足,城池不固,而是士兵不愿努力作战。这种情况不能责怪士兵,完全是我的责任。并非天亡东吴,是孤所招也”。孙皓自公元264年即位,到公元280年投降,在位16年。晋武帝太康四年(283年)孙皓死于河南洛阳金镛城,终年42岁。
东吴王朝自孙权222年开国到280年灭亡,共历四帝,五十九年。

【东吴皇陵】东吴王朝共历四帝,会嵇王孙亮被贬自杀后,葬在今安徽省当涂县定陵。景帝孙休葬在今南京市旧城外宣陵。末帝孙皓死于河南洛阳金镛城,无考。

【孙权陵】古称蒋陵、孙陵岗,又叫吴王坟。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外钟山明孝陵前面、御河桥南岸,在明孝陵神道的环抱之中。因孙权陵四周广植红梅,故此地也称梅花山。公元252年4月,孙权病死,与潘皇后、步皇后合葬于此,宣明太子孙登亦葬在附近。相传,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朱元璋在营建明孝陵时,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准备把孙权墓迁走。朱元璋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就让他看门吧。”所以,只把孙权陵前的石麒麟移往他处。现在孙权陵旁新建有“孙权故事园”。园内有孙权雕像和孙权故事碑廊,孙权陵所在地梅花山已成为我国著名的赏梅胜地,每到春天,游客络绎不绝。

东吴王朝世系表

陵名 皇帝姓名 世 系 生卒年代 在位年代 庙号 谥号 死因及陵址
蒋陵 孙权 182—252 222—252 太祖 大帝 南京中山门外梅花山
定陵 孙亮 孙权之子 142—260 253—258 会稽王 安徽马鞍山当涂县
宣陵 孙休 孙权六子 234—264 259—263 景帝 江苏南京市旧城外
孙皓 孙权之孙 242—283 264—280 末帝 河南洛阳市,无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帝王简介
三国时期各政权帝系表
三国君主铁律,虎父生犬子,一代不如一代
历史上的三国皇帝列表《魏蜀吴》
从三国诸大将,剖析刘禅的精明之处
三国共有11位皇帝,谁在位的时间最长,最短的又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