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娜娜开讲》之“提线木偶”:华师一资深心理教师的家庭教育笔记(1)

人物名片:余娇娜,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资深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国知名心理专家朱建军教授(意象对话心理疗法创始人)的硕士;意象对话权威机构认证的专业意象对话心理咨询师(资深珍珠级);武汉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工作室专家;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武汉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辅导委员会理事;华师心理学院校外指导老师;武汉科技大学外聘研究生导师;中南民大和武汉大学心理咨询培训中心外聘教师;汉川法院外聘心理辅导督导。每年应邀在多所学校举办中高考考前心理讲座和家庭教育讲座,深受家长欢迎。

“提线木偶”

一个女孩,长得很美,身材也很好,很温柔,总是带着笑意。在咨询室里,她说话声音很低很低,头也总是垂着。她说她不快乐,也不开心。最近一段时间总是这样,心里面很不舒服。同学开了她的“玩笑”,她说的是玩笑,在我听来,已经带有人身攻击了,可是她说,我不可以这么小气,我不可以生气,可是她难受了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排解。她说她很想参加艺考,因为她最喜欢的是艺术类的专业,可是她不敢和父母说,因为她觉得父母肯定不会同意的,她觉得说了也是白说,没有希望的。她静静地,不多说,但是看得出来,她郁郁寡欢,很不开心。看得出来,她是那种从小就养成的乖乖女,比较言听计从,或许在她心里,乖才能让父母觉得她可爱吧,才能获得父母的爱吧。我记得我说了一句话:即使你不乖,也是可爱的。我能感觉到她内心的触动,她不停地往下吞咽,我能感受到她听到这句话,心里很难过。或许在她心里,一直以为不乖是不好的。可是因为习惯性地吞咽情绪,她愣是压下去了。

一个男生,健壮帅气,可是头脑却充满了各种强迫性思维。他总是感觉到周围有人在模仿他,有人在说他的坏话,一到学校,就开始紧张焦虑,压力很大,看起来都不正常了。父母特别担忧,孩子是否出了什么问题?他自己也特别痛苦,不敢上学。在咨询室里,他口口声声说自己做了错事,自己不好,他说他犯了错。他对家长,对老师都道了谦。事情起源于他和一个女生,互相有了好感,但是因为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压力,他觉得他应该做个乖孩子,不可以早恋。两人断了关系。他口口声声说自己早恋了,早恋了,觉得自己很不应该,觉得自己犯了错。父母也说,因为他早恋,让他在家里罚跪反思。老师也对他早恋非常反感。父母从小都对他特别严格,希望他能有好的前途。妈妈说,他从小都是个乖孩子,一直都是个乖孩子,为什么现在变成这样子了。其实,他没有任何精神问题。他是个乖孩子,不能违背老师和家长的意愿,不能得罪别人,要乖,做个好孩子。可是,他也是个人,是个人都会有情绪;是个人,都会有欲望,当所有的情绪和欲望都要被强行压制的时候,需要多大的内心能量来压呢?

如果把我们的情绪或者欲望比做小溪流,我们用沙袋去堵小溪流,开始堵得很好,可是,慢慢水会越积越多,会漫过沙袋,我们需要用更多的沙袋,再接着,我们需要更多更多的沙袋,到最后,沙袋的力量都不一定能堵得住了,因为溪流已经变成了洪水。当别人不断触碰他的内心底线,他还要忍耐自己,不能与别人抗争,不能允许自己不乖的时候,他得用多少压制的力量呢?这样的人,内心会有很多的冲突,内心的冲突会让我们焦虑,让我们恐惧,我们害怕堵不住啊,于是表现出来的就是各种强迫:强迫性思维,强迫性行为,强迫性意念等等。而且,长此以往,内心能量耗竭,也可能会变得抑郁。

我自己也在带孩子,我偶尔也希望孩子可以象提线木偶一样,我让他往东,他就往东,我让他往西,他就往西,我说刷牙,他就配合,我说睡觉,他就闭眼,我说吃饭,他就马上开始大口地吃。可是,怎么可能呢?我们这些愿望无非就是因为我们自己工作和生活本身就已经很疲惫了,我们内心也有很多我们自己的压力和负面情绪无法排解,加上我们内心也有很多的禁忌和各种规则标准。比如,玩沙好脏,玩水会着凉,在地上爬行多不雅观,磨破衣服,不能生气,不能闹,不要哭,不能耍赖等等等等。所以我们多么希望小孩可以听话,可以乖,这样可以省去我们很多麻烦。我们听到很多家长和老师对小孩的表扬都是:你今天好乖啊,真棒。我们今天省去的这些麻烦,可能真的可以培养出很乖的孩子。

殊不知,乖,是孩子要付出代价的。乖可能意味着他要压制他内心的很多想法,他不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他要遵守大人的各种禁忌和规则。就好象我们在孩子身上缠上了紧紧的绷带。等孩子长大了,我们把这些绷带拆下来,说,你大胆走吧。是的,真实的绷带拆走了,内心的绷带呢?已经深入潜意识的绷带呢?它不会自己随意掉落的。

我想我们不要再培养更多的乖乖宝贝吧。让孩子从小就可以学会尊重自己的想法,接纳自己的情绪,学会做选择,遵从自己的本心吧。当然,很不容易,需要我们父母有更大的接纳度和宽容心,还是那句话,做父母就必须要成长。

娜娜育儿理念:我们和孩子一起走在人生成长的旅程中,我们在不断学习如何用心去陪伴,聆听和爱他们。我们只是希望在我们的陪伴中,他们人格大厦的地基可以更加稳固。希望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总是可以感受到爱和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会心理】我们是谁的提线木偶?被谁操纵?
为什么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
养废一个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以爱的名义驯服他
高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
肉芽肿GLM术后为什么要压沙袋?
中等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案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