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有万能模板,只有万能思维

没有万能模板,只有万能思维

——2020年高考11道作文题带来的启示

文/陈素志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今年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那应该是“猜对了开头,却没猜对结果”。

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分别为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命题中都涉及疫情,在此大背景下,人生感悟、历史变革、国际关系、科技作用等成为立意热点。

一、材料丰富,贴近生活

正如大家都能猜想到的,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度,“yg”以及由此衍生的社会思考,必然会成为各命题专家的关注点。试题开放后,人们发现,一方面,疫情确为多地高考作文的主题;但另一方面,命题的切入点却大不相同。11道作文题中有多道题目与疫情相关。疫情所引发的全社会对于个体与群体关系、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职业情怀等各方面的思考,均体现在命题中。

如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天津卷的“中国面孔”,则聚焦疫情下的医务工作者等人物;全国Ⅱ卷作文题“携手世界,共创未来”,引导学生从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入手,思考人类的危机应对之道,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前瞻性。

相当一部分作文题目贴近生活、以小见大,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发现自我。如全国Ⅲ卷的“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全国新高考Ⅱ卷的“带你走近____”,北京卷的“一条信息”,上海卷的“转折”等。近年来中学教育对于历史和古典文学的重视,充分体现在高考作文中。全国Ⅰ卷作文题“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有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历史陈述,有后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让学生感受历史、品评人物、观照现实、思考个人发展。此外,北京卷涉及的北斗卫星、江苏卷的智能互联网等主题涉及最新科技话题,彰显了高考命题的前沿性。

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命题把握时代脉搏,紧贴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应用写作能力考查,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奋斗精神。试卷体现了时代性,把握了时代脉搏,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中国精神的参与者、见证者,几套试卷都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特点。作文题目与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做到了有机融合,考生写作成功的关键,在于关心社会时政,充分了解、积极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

二、注重思维,思辨批判

特别需要重视的是,对思辨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的考查,也体现在今年作文命题中。

批判性思维属于高阶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审慎思考、分析推理。辩证思维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思维领域的鲜活表征,要求学生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试题加强了对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

比如全国Ⅲ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通过设置充分的思辨空间,由浅入深地考查了学生对这两项能力的综合运用。首先,学生需要对试题材料进行细读辨析,挖掘其中内含的逻辑关系:认识自我的困难,如何克服这一困难,以及认识自我的意义,这三个环节构成辩证统一的整体。其次,学生还要运用辩证思维从中提炼出三对重要的辩证关系:自我作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镜子与自画像、个体与社会。最后,写作任务将学生拉到生活实践中,一方面促使学生批判性地探究,“画好像”中“好”的标准何在、具体内涵是什么;另一方面启发学生认识到,“画好”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上述三对关系。整个作文题的材料、情境和任务设置,就在“如何”的思考与“画好”的求索中,使学生体会到理论思辨与现实实践的辩证统一。

上海卷作文“转折”从个体、群体和人类等角度,引导学生关注发展进程中的转折,思考人在转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全国II卷第15题,要求学生回答王安石《读史》诗所阐述的道理,引导学生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关于批判性思维,各地都有学者在研究,我所认识的南京中华中学徐飞教授长期从事“批判性思维研究”,他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普通高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负责人,相关成果对学生的思维开发有独到见解,值得大家关注。

三、任务驱动,文体多样

对实用文体掌握能力的考查,也是今年作文命题的新特点之一。全国Ⅰ卷要求作文为发言稿、全国Ⅱ卷的要求是演讲稿形式、全国Ⅲ卷规定体裁为书信、全国新高考Ⅱ卷规定写主持词。对文体提出不同限定,实际是对考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一名优秀的高中生应适应各种文体要求,这也是为之后的论文和公文写作打基础。

拿书信文体来说,一方面要合乎基本的格式要求“称呼顶格书写、应有问候语、祝颂语应写在左起空两格的位置、写信时间应在署名下方”等,另一方面,在以书信的形式写作高考作文时,除了要注意格式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到考场作文书信体的特殊性,应避免日常书信那种拉拉杂杂、意到笔随的写法,具体而言,需做到以下两点:

1.情感真挚,擅用呼告

书信这一文体本身就可以让一些不好当面表达的话真实袒露:或是自己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或是对别人的情感、态度、关爱……考生可以尽可能地敞开心扉,从而起到以情动人的效果。当然,写真情实感不意味着将自己的感情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一要注意适度与节制,二要注意站位。写自己,不写猥琐、卑俗的思想,体现高姿态;写与别人的关系,要低调,多一些宽容理解,少一些牢骚抱怨;多一些豁达乐观,少一些斤斤计较。当感情达到高峰时,可以把想象中的人或物当作就在眼前,直接呼唤,并向其进行倾诉。

2.凸显细节,精叙精议

考场书信体作文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书信,切忌家长里短,东拉西扯,漫无主题,而要紧扣话题,注重条理,行文不蔓不枝。一般来说,书信的取材没有什么重大题材,多数都是以写一些生活琐事来表达主题,因此这就要求考生应该精心打造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细节。另外,在叙述描写的同时不要忘记对此展开议论,议论时既要有的放矢,也要注重思辨。

此外,考场书信体作文与现实生活中的书信在表达方式上也有不同:一是考场书信体作文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个主题便是作文材料的主旨,故而,这类作文的自由度很低;二是考场书信体作文中,议论是表达的主体(少数作文是边叙述边议论),也可以说这类作文多半是“化妆”后的议论文;三是考场书信体作文的语言讲究精练,要将口语与书面语结合起来,若其跟现实生活中的书信一样,过分口语化,就会显得平直乏味,难入阅卷老师的“法眼”;若其过分讲究文采,又会脱离书信的基本特征。

四、未来展望,步步为“赢”

观察近年作文考题,不难看出语文教育的一些重要趋势。

——时代与家国的关切。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更加关注时事和社会重大事件。以往的“两耳不闻窗外事”已行不通,考生不能与社会脱节,需要充分了解世界。山西太原第五中学语文老师赵旭说,青年学子们需要更多站在时代的“C位”上思考问题,肩负起社会责任,在时代的奔涌中“乘风破浪”。

梳理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不难发现,家国情怀的主题频频出现。如2017年全国Ⅰ卷作文题“中国关键词”中囊括了“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北京卷第二题是“共和国,我为你拍照”;2018年的全国Ⅰ卷以“世纪宝宝中国梦”为主题;以及2019年全国Ⅱ卷的“青春接棒,强国有我”,天津卷的“爱国情怀”等。

——经典与文化的传承。

2017年高考作文中有三道题和书有关:浙江卷作文题“人要读三本大书”、天津卷“重读长辈这部书”和山东卷的“24小时书店”。2019年北京卷“中华文明的韧性”、上海卷“中国味”则凸显中国元素,引导考生深入领悟中华文明“韧”的精神内核,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强化文化自信。

作文题越来越多考量经典与文化,这要求学生多读书、勤思考、了解历史,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也体现了以文化人、育人的要求。

——思维与视野的延展。

作文命题的内容更丰富、视野更开阔,把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结合起来,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教育不仅仅是认识社会、世界,更重要的是认识自己。”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说。

人们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不再固守同一角度,也没有不变的结论,因此备考也要更多引导学生,不能先入为主、囿于成见,而要针对具体的人和事深度思考。

高考作文将语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将个人体验和情境深度结合,从外显的看,到内在的思,很好地将综合素养和思辨态度相结合,充满了“生气”。

作文没有万能模板,只有万能思维。作文写作要“稳中取新”,学生需打破定式思维,扩展心胸视野。读书如销铜,作文如铸器。“前写作”做足功课,写作自然会水到渠成。

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不忘铸魂育人的考试初心,牢记为国选才的崇高使命,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关注思想导向、情感熏陶、人格养成,确保试题经得起检验,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将高考作文升华?上海语文名师谈批判性写作
在写作中有条理地“讲出自己的观点”是如何做到的?
2020年高考语文解读:语文关键能力是突破点,考查学生思维能力
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导向一一走向哲学
思维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转载)
难吗?看看美国”高考“作文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