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预习后的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反刍”中尽情演绎
预习后的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反刍”中尽情演绎
3203朱萍萍 发表于 2006-5-10 0:15:00

今天,几位数学老师漫谈时,无意中聊到了预习的问题,从而引发了我对数学课预习的一些思考。

现在关于是否需要预习存在较大的争议。反方认为:

1学生不预习课堂上经常有精彩之语,学生预习了课堂反而沉闷了,没有激情,只有少数几个人在跳,多数人做了陪衬。

2)部分学生对预习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尤其是中下等生,好学生会越学好,差生则学不会,跟不上全班学习的步伐,弄得不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不是以增多学生的学习时间来换取一定的学习效果吗?教师还是要把目光投向课堂。

4)绝大多数的学生进行的预习,只注重了结果,而往往忽略过程。到了课堂上,是“一瓶不满而半瓶晃荡”,说他不会吧,他又知道结果了,说他会吧,他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于是乎,对所学内容又缺乏应有的兴趣,不能参与到真正的探究中来,(他所掌握的知识,和死记硬背得来的差不了多少)这样下去的结果是,过不了三天,对所学内容是忘记的一干二净,不要说灵活的应用了。

5)学生众口一词,教师顺水行船,课堂就像表演场。

6)不预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种新鲜感,有一种探究的欲望和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正方认为:

1)如果预习得法,课堂教学的方法加以改进,课堂教学会更精彩。

2)有了预习,更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体现真正的教学民主。

3)预习使课堂教学变得充实、丰满起来,使课堂上的交流充分、深刻起来。

4)学生经过预习,课堂上能够积极表现自己,就会越来越自信。

5)学生经过预习,课堂上讲到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时,他们就更能专心听讲,提高课堂效率。

6)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考虑,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我个人的观点是赞成要预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体验性学习,课堂体验需要真实的教学情境。体验以主体经验为基础,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体味。离开了真实的情境和主体的经验联系便不再有真实的体验,预习也应成为真实的情境和主体经验。以下三个问题着实应让我们好好思索一番:

一、预习———学生有“心动感觉吗”?

预习,学生能做、会做吗?学生不是“木偶”,做什么就只做什么,缺乏主动性;学生也不是“容器”,装什么就只装什么,缺乏思辨性。他们完全可能、有能力去预习属于他们的书本,他们同样有权利,有义务去自学属于他们的知识。尽管这一过程或许是“囫囵吞枣”的不细致,或许是“蜻蜓点水”般的不深入,但他们毕竟有所知、有所获,更需要的课堂中及时“反刍”(特别是预习时“吃不了兜着走”的知识),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细嚼”,琢磨和消化其精华。

二、预习———学生有“爱你永久吗”?

预习,学生想做、爱做吗?实验证明:预习如同“弹簧”,前阶段对部分学生(中下学生)压力较大,但只要教师扶一扶、引一引,他们就会在“弹高”中逐渐品尝到事半功倍的快乐;预习如同“探宝”,后阶段对部分学生(中上学生)潜力开发,去挖掘教材中蕴涵的知识“宝藏”,他们就会在“钻探”中逐渐体验到探索创新的喜悦。当学生亲身体会到,预习可以让他们从容又顺利回答的问题,增加表现自己的机会,一些“创造发明”又能博得老师的表扬与鼓励,他们就会主动去预习,以便下节课能做得更好。至此,预习就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转而成为学生的“致富”门路和“追求”对象。

三、预习———课堂还“涛声依旧吗”?

预习,学生课上做什么?预习后的数学教学,“教材”变成“学材”,成为学生演习的“图纸”,“课堂”变成“学堂”,成为学生演习的“阵地”,“学习”变成“学问”,成为学生演习的“武器”。教师仅需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唱起来吧、跳起来吧,伙伴们” ,真情演绎完一节数学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四四”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验报告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小学数学教学智慧研究》读后感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有效教学讲座二之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