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议蓝瑛的没骨青绿山水
userphoto

2023.08.24 浙江

关注

明 蓝瑛《青山红树图》49.6×17.5cm 1652年
故宫博物院藏
蓝瑛(1585-1664或1666),字田叔,号蝶叟,晚年号万篆阿主者、石头陀、西湖研民、山公等,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为明末浙派代表画家之一。他开“武林一派”,工书善画,长于山水、花鸟。
没骨,即隐没骨线,或不加勾勒,以敷色来表现对象的画法。蓝瑛色彩明艳、极具装饰趣味的没骨青绿重彩山水,在整个明末清初显得别具风貌,乃至在整个画史上,都是别出心裁的,也是其重要的标签和成就。

这些作品中,有好几幅题“仿张僧繇”或“拟范长寿”,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谓:“范长寿(下品),师法张僧繇,官至司徒校尉。”可见范学张,二人属同一体系。但现今并无张、范的真迹传世,而关于两人的山水记载也极少。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言范长寿:“近代少见其画也。”那么在明代更不可能见到二人作品了。

西魏 敦煌莫高窟第249窟壁画《狩猎图》
局部之一、之二
最早提及张僧繇作没骨山水是南宋人楼观,他在跋《杨昇没骨山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卷云:“梁天监中,张僧繇每于缣素上不用墨笔,独以青绿重色图成峰岚泉石,谓之没骨法,驰誉一时。后惟杨昇学之,能得其秘。”楼观认为张开创了没骨法,而杨昇是这种画法的继承者。唐许嵩的《建康实录》记载张僧繇云:“一乘寺……寺门遍画凹凸花,代称张僧繇手迹。其画乃天竺遗法,朱及青绿所成,远望眼晕如凹凸,就视即平世咸异之,乃名凹凸寺。”可知张吸收外来画法影响,所画色彩浓淡过渡自然,形成了凹凸立体的视觉效果。今所见的一些唐壁画,如莫高窟《鹿王本生图》,能看出山水以色敷染的实例,而张将没骨法运用于山水也是很有可能的。

董其昌《燕吴八景册·西山雪霁图》
然而到明代都没有更多关于其没骨山水的记载,直到董其昌1621年所作的《仿古山水图册》中有敷色为主、少皴擦的一开设色山水,题云:“唐杨昇《峒关蒲雪图》,见之明州朱定国少府,以张僧繇为师,只为没骨山,都不落墨。尝见日本画有无笔者,意亦唐法也……”可知他见过杨昇的画,因此仿作没骨山。此外,他还有很多题款“仿张僧繇”的作品,如《西山雪霁图》《仿张僧繇山水图》《翠岫丹枫图轴》等。董其昌的没骨青绿山水相较于全以色造型、色彩浓丽的壁画而言,会用少量淡墨勾勒山石轮廓或以色线勾勒、皴擦,树干也用墨笔造型,再画彩色夹叶,显得清雅且富有文人气息,这明显是通过自我对没骨山水理解而创造的绘画形式。

董其昌 峒关蒲雪图

蓝瑛早年与董其昌有过交游,显然这种没骨山水也是受董其昌的启发和影响所致。从蓝瑛现存的各形式的青绿山水中,隐约可以看到董其昌没骨山水的痕迹。首先,两人坡渚的用笔都多少保留了黄公望披麻皴的笔意,这可能跟蓝瑛学黄公望有关,但运用于没骨山水中可能受到了董的启发;其二是点苔,两人均以红点点缀山头;第三是两者对于云气的处理,都直接用白粉敷染云的层次,强化云的形体,这种画法有可能是继承了唐代“钩粉为霁”的画法。蓝瑛《蜀山行旅图》题云:“钩粉为霁,起于张僧繇、范长寿,继王摩诘……”可见其对于张、范等人的画风的理解也包括了“钩粉为霁”的积雪画法,这样的理解和认知可能也是来自董,并被蓝瑛巧妙地运用于表现云气,成为了其没彩青绿山水的重要特色。

明 蓝瑛《仿张僧繇山水图》33×54cm
无锡博物馆藏
可见,蓝瑛并未见过张僧繇、杨昇的作品,他的“仿张”没骨山水在早期还是保留了很多董其昌青绿山水的特色,后来逐渐脱离董氏,发展出自己的风格。他直接用浓重青绿颜料敷染出山石,并注重用浓丽的色彩和具备层次感的白粉来点缀、烘染瑰丽的画境。这种画风既有他追随董氏文人山水的审美意趣和通过董氏对张僧繇风格的理解,也有他对院体画风吸收形成的艺术追求,蓝瑛兼收并蓄,融为己用,很好地平衡了红、绿、白等色彩,形成了他浓丽而不艳俗,且极具装饰趣味的没骨青绿山水。

蓝瑛 《澄观图》册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蓝瑛的没骨青绿山水,大都构图高远,近景以古树粗壮,中、远景云雾环绕,险山峻岭上杂树艳丽,幽谷中飞瀑激荡,间有文人策杖、观瀑、闲坐,或有山林掩映中、危石险山之下茅屋数重,主要用石青、石绿、赭石、铅粉等色彩强烈的矿物颜料设色敷染,画面色彩鲜丽,富有变化,明艳动人。

蓝瑛 《白云红树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白云红树图》是蓝瑛成熟的没骨青绿山水的代表作,自识:“白云红树,张僧繇没骨画法,时顺治戊戌清和画于听鹤轩。西湖外民蓝瑛。”作于1658年,蓝瑛时年74岁。画面下方坡渚敷上淡赭石,以朱砂点缀小草,亮丽醒目。山石先以平染赭石,再层层敷上石青、石绿,表现山体的凹凸,山石相接处又自然地布置绿草,山头上用墨点苔,再点石青、石绿,即所谓“嵌宝点”。树干以赭石勾勒,略有皴擦,粗壮而苍劲,红色、绿色、白色的夹叶皆精工细整,颇有宋画风味。绘云雾先留白,再涂染白粉,加上花青晕染过度,与山石掩映自然。设色整体以石青、石绿为主,红树、白云相得益彰,对比明快,充满了装饰美感,其中稍加墨色,又显得雅致而不艳俗。

明 蓝瑛《丹峰红树图》上海博物馆藏

上海博物馆藏《丹峰红树图》也是一幅没骨代表作,作于1642年,自题:“法张僧繇画于邗上草堂,西湖外史蓝瑛。”画中远山险峻耸立,腰间云雾萦绕,山泉缓缓流过山间,泉边古树矗立,红、白、绿三色树叶交相掩映之下一高士临流独坐,静谧清雅。
蓝瑛没骨重彩青绿山水几乎是大幅立轴,构图上山势雄伟,主峰突出,山水相接,留白自然,画面均衡,略有北宋构图的遗意。笔法上,山石以没骨画出,略有皴擦,树干笔法苍劲有力,设色以重彩青绿为主,间杂红白之树,营造出高古、苍茫、雄奇的意境。画中高士,又使得画面可观、可游、可望、可居,富余文人气息。作品在追求艳丽的装饰效果的同时又不失文人的雅致,浓重的色彩间强烈的对比因其率意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而使得画面不俗不恶,反而天真且质朴、明艳灿烂。

综合整理自:《东方收藏》《艺苑》《荣宝斋》等杂志。
来源:南山子春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聆听艺术|明 蓝瑛《白云红树图轴》
故宫展览︱不只有《千里江山图》,董其昌《仿杨昇没骨山水》、蓝瑛《白云红树图》不能不看
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画技法初探
蓝瑛《白云红树图》没骨青绿重彩山水画
邵彦:明末清初的红树青山图
青绿山水画法——没骨画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