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尚书》注译《文侯之命》

《文侯之命》

平王锡晋文侯秬鬯、圭瓒,作《文侯之命》。

王若曰:“父义和!丕显文、武,克慎明德,昭升于上,敷闻在下。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越小大谋猷罔不率从,肆先祖怀在位。

呜呼!闵予小子嗣,造天丕愆。殄资泽于下民,侵戎我国家纯。即我御事,罔或耆寿俊在厥服,予则罔克。曰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

呜呼!有绩,予一人永绥在位。

父义和!汝克绍乃显祖,汝肇刑文、武,用会绍乃辟,追孝于前文人。汝多修,扞我于艰,若汝,予嘉。

王曰:“父义和!其归视尔师,宁尔邦。用赉尔秬鬯一卣,彤弓一,彤矢百,卢弓一,卢矢百,马四匹。父往哉!柔远能迩,惠康小民,无荒宁。简恤尔都,用成尔显德。”

【题解】

《文侯之命》:《尚书·周书》篇名。晋文侯(公元前780-746年在位),姬姓,穆侯费王长子,名仇。是西周末年到春秋早期的晋国君主。文侯11年,即公元前770年(辛未),周平王开始执掌朝政,此年为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的开始。平王执政长达51年之久,政权得以平稳过渡,皆为文侯之功。这一时期周王朝下属的诸侯国分别有鲁、齐、晋、秦、楚、宋。晋文侯是晋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君主。 

《史记·晋世家》“二十七年,穆侯卒,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殇叔三年,周宣王崩。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袭殇叔而立,是为文侯。文侯十年,周幽王无道,犬戎杀幽王,周东徙。而秦襄公始列为诸侯。三十五年,文侯仇卒,子昭侯伯立。……周作《晋文侯命》。王若曰:‘父义和,丕显文、武,能慎明德,昭登于上,布闻在下,维时上帝集厥命于文、武。恤朕身、继予一人永其在位。’于是晋文公称伯。癸亥,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

陈戍国先生在《尚书校注》中称,太史公在叙述这一段史实的时候将晋文侯误称为晋文公,是对的。癸亥年(公元前778年),即文侯3年,“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晋文公重耳执政是乙酉年(公元前636年),前后相差142年。以太史公史家之笔绝对不可能连文侯和文公都分不清,仔细阅读《史记·晋世家》原文,您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与其说是错误,还不如说是笔误。这样说来对太史公会更公道一点。

【书序】

    平王锡晋文侯秬鬯、圭瓒1,作《文侯之命》2

【注释】

    1.平王:周平王,幽王子,名宜臼。幽王为犬戎所杀,诸侯迎立之,东迁洛邑,避犬戎,是为东周。锡:赐也。《易》“王三锡命”。古有九锡之典,以宠诸侯。秬鬯(jù chàng):祭祀所用之酒,以鬱金酿秬黍为之,谓之秬鬯。[注]“秬,黑黍,酿以鬯草,以赐有功之诸侯者。)圭瓒:古酒器,形如勺,以圭为柄。《诗》“釐尔圭瓒”。

    2.作《文侯之命》:《尚书正义》“幽王嬖褒姒,废申后,逐太子宜臼。宜臼奔申。申侯与犬戎既杀幽王,晋文侯与郑武公迎宜臼立之,是为平王,迁于东都。平王乃以文侯为方伯,赐其秬鬯之酒,以圭瓒副焉,作策书命之。”

【译文】

周平王赏赐晋文侯秬鬯、圭瓒,史叙其事,作《文侯之命》。

【原文】

    王若曰:“父义和1!丕显文、武2,克慎明德3,昭升于上4,敷闻在下5。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6。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7,越小大谋猷罔不率从8,肆先祖怀在位9

【注释】

1.父:平王敬称文侯曰伯父。义和:马云“能以义和诸侯”。

2.丕显文、武:《尚书·君牙》“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左传》“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诗》“於乎丕显,文王之德之纯。”丕,大也。显,光明也。

3.克:能也。慎:谨也,谓谨慎不苟也。如言慎微、慎独。明德:谓至德也。《大学》“在明明德”。谓显明其至德也。《左传》“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

4.昭升于上:光明磊落升闻于天也。昭,光明也。《诗》“於昭于天”。升,登也,进也。《尚书·毕命》“道有升降”。《诗》“如日之升”。此谓升闻也。《尚书·舜典》“玄德升闻”。 

5.敷闻在下:因践行德政而闻名天下也。敷,布也,陈也。《尚书·舜典》“敬敷五教在宽”。此言敷布善政(德政)也。闻,声所至也。《诗》“声闻于天”。此谓名誉也。《孟子》“令闻广誉施于身”。下,指下国,谓诸侯之国也。

6.时:是也。上帝:天帝也。集:就也,成也。《尚书·武成》“大统未集”。厥:其也。命:天命也。(天命:天道之流行而赋于物者,有物必有则,如命令也。《论语》“五十而知天命”。言所学者,皆知其所当然,而极其精也。俗以为穷达得丧,皆有造物之主宰,谓之天命。《尚书·皋陶谟》“天命有德”。)文王:周武王父,名昌。本为殷之诸侯,其后武王有天下,乃追尊为文王。当纣之时,国于岐山之下,施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之,为崇侯虎所谗,纣囚之于羑里,散宜生以美女、珍宝奉纣,纣释之,使专征伐,为西方诸侯之长,曰西伯,迁都于丰,遂有天下三分之二。

7.先正:先贤也。正,谓贤者。保衡:即阿衡,商官名,伊尹为之。[疏]“阿衡保衡,非常之人官名,盖当时特以此名号伊尹也。”《尚书·说命下》“昔正保衡,作我先王。”克:能也。左右:辅翼之义。与“佐佑”同。佐,辅也。佑,助也。《尚书·汤诰》“上天孚佑下民”。《尚书·益稷》“予欲左右有民”。昭事厥辟:谓光明磊落地侍奉其君也。事,侍奉也。厥,其也。辟,君也。

8.越小大谋猷罔不率从:谓君臣上下在谋求善政的时候,事无巨细无不循天道而从之。越,于也。谋,谋划。猷,道也,谓德政之道也。率,循也,由也。

9.肆:语词,遂也。《尚书·舜典》“肆类于上帝”。先祖怀在位:谓先祖们怀柔天下,慎乃在位也。怀,安也。《尚书·秦誓》“邦之荣怀”。

【译文】

平王顺言道:“伯父能以义和诸侯!发扬光大文王、武王开辟的伟业,能谨慎不苟地奉行至德之道,光明磊落升闻于天,敷衍善政誉满天下。正因为如此,上帝才成就天命于文王,也惟有先贤伊尹(保衡)能为辅翼之臣,光明磊落地侍奉他的君主。君臣上下,在谋求善政的时候,无论大事小事,无不顺从天道,于是,大周的先祖们怀安天下、谨慎不苟地居于天子之位。

【原文】

呜呼!闵予小子嗣1,造天丕愆2。殄资泽于下民3,侵戎我国家纯4。即我御事5,罔或耆寿俊在厥服6,予则罔克7。曰惟祖惟父8,其伊恤朕躬9

呜呼!有绩10,予一人永绥在位11

【注释】

1.闵:伤念也。《诗》“闵予小子”。予小子:古者天子自称曰“予小子”。周公亦自称予小子旦,皆对于先王而言。后世平人亦有自称小子以示谦者。嗣:继也,续也,凡有统系而继承之者皆曰嗣。《唐书》“嗣续之重,不绝如缕。”

2.造:来也。《尚书·盘庚中》“其有众咸造”。丕愆(qiān):大过也。愆,过也,罪也。《尚书·大禹谟》“帝德罔愆”。王肃云:“遭天之大愆,谓幽王为犬戎所杀,殄绝其先祖之泽于下民。侵犯兵寇,伤我国家甚大。”

3.殄(tiǎn):尽也,绝也。《尚书·毕命》“馀风未殄”。《诗》“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笺]“贤人皆奔亡,则天下邦国将尽困穷。”资泽:货财与德泽也。资,货财也。《诗》“丧乱蔑资”。泽,恩德之及于人者曰泽。《孟子》“膏泽下于民”。下民:下国之民也。(下国:谓诸侯之国也。《诗》“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4.侵:掠取也。戎:战争曰戎。《尚书·说命中》“惟甲胄起戎”。国家:国家之称,起于封建时代,诸侯称国,大夫称家,不能混用。封建废后,遂成为单独名词。今日国家学上之界说,则专指有土地、人民及完全统治权者也,土地、人民、主权,皆为国家之本原,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失其国家资格。纯:大也。《诗》“纯嘏而常矣”。《诗》“天赐公纯嘏”。谓赐以纯全之福也。

5.即我御事:此时此刻,我的治事之官。即,今也,如言即日、即刻。御事,治事之官也。

6.罔或:没有人。耆寿俊:老、寿、俊乂者。耆,老也。如言耆宿、耆艾。(耆宿:谓年老宿儒也。耆艾:六十曰耆,五十曰艾。故以耆艾为老人之通称。《诗》“俾尔耆而艾”。)俊,与“儁”、“雋”并通。才智过人者曰俊。凡事物杰出者皆谓之俊。如雄俊、俊逸。《尚书·皋陶谟》“俊乂在官”。在厥服:居其位者也。厥,其也。服,职也。《尚书·旅獒》“无替厥服”。

7.予则罔克:我则无能为力也。罔,无也。克,能也。

8.曰惟祖惟父:惟有哀告于祖宗的在天之灵和祈求伯父的辅翼。

9.其:庶几也。希望之辞。伊:是也,彼也。《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彼人也,平王希望能有周公那样的排难恤孤之臣辅佐自己。恤:怜悯也。如言抚恤、恤孤。《大学》“上恤孤而民不倍”。《唐书》“排难恤孤”。朕躬:平王自称之辞。《尚书·汤诰》“罪当朕躬”。

10.有:丰也,犹言富有。《诗》“自今伊始,岁其有。”绩:功业也,事也。《诗》“维禹之绩”。《尚书·尧典》“庶绩咸熙”。

11.予一人:古者称天子为一人,天子自称曰“予一人”。《尚书·太甲下》“一人元良,万邦以贞。”《白虎通》“王者自谓一人者,谦也,欲言己材能当一人耳。”故《论语》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永:久远也。绥:安也。

【译文】

唉!伤念我这个嗣位的小天子吧,周邦不幸招来上天降下的巨大灾祸。断绝资财与德泽于下国之民,异族侵略、战争不断,蚕食我大周纯全之福。此时此刻,我的治事之官,已无德高望重的老寿俊乂之臣身居官位了,(国难当头)我却无能为力。惟有哀告于祖宗和祈求于伯父,希望能有像周公那样的排难恤孤之臣辅佐自己!

唉!希望您能够建立丰功伟绩,使我这个天子长久地安居于天子之位。

【原文】

父义和!汝克绍乃显祖1,汝肇刑文、武2,用会绍乃辟3,追孝于前文人4。汝多修5,扞我于艰6,若汝7,予嘉8

【注释】

1.克:能也。绍:继也。《尚书·盘庚上》“绍复先王之大业”。乃:尔、汝之称。显祖:显德之先祖也。古人称先祖为皇祖,元大德朝,改皇为显,以庶士不得称皇也。

2.肇(zhào):谋也。见《尔雅》。《诗》“肇敏戎公”。又正也。《国语》“竱本肇末”。刑:法也;罚总名也。旧刑律以死、流、徒、杖、笞为五刑。文、武:谓文王、武王也。(周文王:周武王父,名昌。本为殷之诸侯,其后武王有天下,乃追尊为文王。当纣之时,国于岐山之下,施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之,为崇侯虎所谗,纣囚之于羑里,散宜生以美女、珍宝奉纣,纣释之,使专征伐,为西方诸侯之长,曰西伯,迁都于丰,遂有天下三分之二。武王:周武王,文王子,名发。时商纣暴虐,武王率诸侯东征,战于牧野,败纣师,灭殷,即帝位,都镐。)

    3.用:以也。会:会合也。《论语注》“君子之人,以文德会合朋友。”绍:继也。谓继承先王之法也。乃辟():《尚书·君陈》“辟以止辟,乃辟。”(刑法是用于制止违法的手段,如果能够杀一儆百,就依法严惩。)辟,刑法也。

4.追孝于前文人:追随、孝顺于前文德之人也。追,随也。[曹植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杜甫诗]“追踪话渺茫”。[刘蕡文]“追踪三五”。孝,善事父母曰孝;对于祖先亦称孝。《诗》“孝孙有庆”。文人,有文德之人也。《诗》“告于文人”。

5.汝多修:汝多子,当修文德以和我有夏之诸邦。《尚书·洛诰》“予旦以多子越御事,笃前人成烈,答其师,作周孚先。考朕昭子刑,乃单文祖德,伻来毖殷,乃命宁予以秬鬯二卣。”。(我周公旦以及众卿大夫与治事之官,得天独厚于前人的成功之业,应当答拜于师尊,我大周成王以君子之德取信于天下,开君子德信之先河。完成我大周昭明子孙的典刑之法,您还以宽厚的文祖之德,教使臣们谨慎不苟地在殷地为官,您诰命要赐我两尊美酒,要祭祀先祖以安我宗庙社稷。)多,多子也,谓众卿大夫也。修,整治也;整治之以求尽善也。《论语》“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尚书·君奭》“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孔传]“能修政化以和我所有之诸夏”。《尚书·大禹谟》“敬修其可愿”。(只有恪尽职守,修和万邦,德政的理想才可以实现。)

6.扞(hàn):卫也。亦作“捍”。《汉书》“手足之扞头目”。艰:难也。

7.若汝:惟有您能以义和诸侯。若:词之“惟”也。

8.予嘉:我将嘉勉您的善举。嘉,以为美善也。《尚书·大禹谟》“嘉乃丕绩”。福祉亦谓之嘉,《史记》“故神降之嘉”。

【译文】

伯父能以义和诸侯!您还能继承您有显德的先祖之业,谋刑法于文王、武王之道,以大义会合诸侯,让他们继承先王之法,并懂得违法将被依法严惩的道理,让他们追随并孝顺于从前的文德之人。各位卿大夫,当修文德以和我有夏各邦,以赤子之心捍卫我,帮我渡过这个艰难的时刻。惟有您能以义和诸侯,我将嘉勉您的善举。

【原文】

    王曰:“父义和!其归视尔师1,宁尔邦2。用赉尔秬鬯一卣3,彤弓一,彤矢百,卢弓一,卢矢百,马四匹4。父往哉6!柔远能迩6,惠康小民7,无荒宁8。简恤尔都9,用成尔显德10

【注释】

1.其:庶几,希望之辞。归:还也。《诗》“薄言旋归”。视:与“示”通。《诗》“视民不恌”。尔师:尔众也。师,众也。

2.宁:安也。《易》“首出庶物,万国咸宁。”邦:封国曰邦。

3.用:以也。赉(lài):赐予也。《论语》“周有大赉”。秬鬯一卣(yǒu):《尚书·洛诰》“乃命宁予以秬鬯二卣”。秬鬯,见前注。鬯,祭祀所用酒也,以鬱金酿秬黍为之,谓之秬鬯。卣,中尊器也。[疏] “孙炎云:尊彝为上,罍(léi)为下,卣居中。

4.彤弓一,彤矢百,卢弓一,卢矢百,马四匹:皆赏赐之物。彤弓,朱弓,古以赐有功之诸侯者也。《诗》“彤弓弨兮”。《公羊传》“礼,天子雕弓,诸侯彤弓。”彤矢,《左传》“彤弓一,彤矢百。”[注]“彤,赤也;丹饰也。诸侯有大功,赐弓矢,然后专征伐。”卢,黑色。

5.往:之也。《尚书·舜典》“汝往哉”。

6.柔远能迩:《尚书·舜典》“柔远能迩”。柔,安也。迩,近也。谓安远方能安近也。

7.惠:顺也。见《尔雅》。仁爱亦谓之惠,《论语》“其养民也惠”。康:安也。《尚书·蔡仲之命》“康济小民”。[传]当安小民之居,成小民之业。小民:细民也。

8.无荒宁:勿荒怠以自安也。荒,废也。《尚书·蔡仲之命》“汝往哉!无荒弃朕命!”

9.简:要也,略也。《论语》“居敬而行简”。恤:恤功,谓恤民之功也。都:区域之名,小曰邑,大曰都。《左传》“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10.用:以也。成:就也,毕也,凡功卒业就谓之成。《论语》“巍巍乎其有成功也”。显德:显明之德也。显,光明也。《诗》“於乎丕显,文王之德之纯。”德,行道而有得于心也。

【译文】

平王说道:“伯父能以义和诸侯!希望您回到晋国之后告示您的百姓,安定您的国家。我以先王之礼赐您黑黍美酒一卣,彤弓一柄,彤矢百支,黑弓一柄,黑矢百支,宝马四匹。伯父,前往履行您的使命吧!安远方能安近,您要以德政顺安下国之民,不可荒弃王命以贪图安逸。在您的都邑要居敬而行简,以(德政)建立恤民之功,用善政之美成就您的显明之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卷二十 文侯之命第三十
尚书详解卷四十八
《先秦诗文大全集》卷2(201-400篇)
◎卷十八 十八之四〔大雅〕
《竹书纪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子居:清华简八《摄命》末简解析 | 中国先秦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