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妙趣对联故事》

《妙趣对联故事》

    对联是汉字中一种十分有趣的艺术形式,对联讲究对偶,对仗。有些对联,不仅神才精妙,背后的故事,有谐趣、有意味,让人回味不绝。

上联:二三四五缺一

下联:六七八九少十

横批:南北

    上面这副对联被人戏称为最穷的对联,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增广贤文》中记载了很多关于世态炎凉的句子,如“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等等。讲述的是人们在生活富裕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人,前来攀亲道交情,而等到生活不顺,遭遇困难的时候,这些人就全都不见了。

    北宋名相吕蒙正,对于这种现象就有着非常深切的体会。吕蒙正出生于944年,他的祖父吕梦奇是后唐的户部侍郎,算得上是正部级官员;父亲吕龟图则是后周的起居郎,日常工作就是记录皇帝的日常言行,差事轻松而且地位不低。按说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作为官三代的吕蒙正应该是很轻松很幸福的,然而他却在很长时间里都过得极其艰难。原因也非常简单,吕蒙正的父亲听信了小老婆的坏话,将吕蒙正以及他的母亲赶出了家门。

    母子二人无处可去,也没有什么收入来源,无奈之下只能够住在河边的一处破窑洞里,吕蒙正自己给人打一些短工,捡拾一些柴禾,而他的母亲则帮人做女红,勉强维持生计。在做工的同时,吕蒙正还在极其刻苦地用功读书,这让他招来了很多的嘲笑,被许多的乡亲认为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也让他自己的生活很长时间里,都在贫困线上挣扎,甚至于有一年除夕的时候,吕蒙正家中不仅无法添置年货,甚至连粮食都已经没有了。吕蒙正向各种朋友与邻居以及亲戚去借,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借给他,吕蒙正在伤心失望之下,只能够返回那一个窑洞,随后不久就在门前贴了一幅奇怪的对联。

    这幅对联被称为史上最穷的对联。怎么个穷法?

二三四五缺一(衣)

六七八九少十(食)

横批:南北

    合起来就是缺衣少食,没有东西,能不穷吗?吕蒙正在这幅对联中,既抒发自己在困顿生活中的艰难,同时也是对于无人愿意资助的一种自嘲。自嘲过后还是得继续生活,吕蒙正在那一些艰难的日子里,从来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与努力;最终在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考中了状元,皇帝看他才华出众,还专门赏赐给他二十万钱,让他去担任升州通判。

    这个消息传回故乡时,当初的那一些亲戚邻居听说吕蒙正已经发达了,纷纷带着钱财礼物去进行攀亲;吕蒙正看着这些面上笑容洋溢的人,心中五味杂陈,于是在纸上写下一幅对联,请他们观看:

上联:旧岁饥荒,柴米无依靠,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亲外戚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下联:今科侥幸,吃穿有指望,夺取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亦扬,不论张三李四登门庆贺,尽来锦上添花。

    吕蒙正在功成名就时候的处境,与他在尚未发达时的处境,可谓是真正的贫富两重天;而他用这两幅对联道尽人世间的冷暖,极其犀利地说出了这种对比,而那一些亲戚邻居看到以后也纷纷羞愧地离开了。而吕蒙正则仕途通畅,一直做到宰相,终年68岁,影响极其深远,后世有“为官当为吕蒙正”的箴言流传。

莲子(怜子)心中苦

梨儿(离儿)腹内酸

  相传这副对联是金圣叹临死之前所作。金圣叹因“抗粮哭庙案”被朝廷下令处死,金圣叹的儿子来送行。才思敏捷的金圣叹,临刑时,见到悲痛的儿子,于是说,我出个对联你来对:

莲子(怜子)心中苦。儿子此时哪有心情对对子。

    金圣叹于是自己对出下联:

梨儿(离儿)腹内酸。旁听者,无不动容。

上联的“莲”与“怜”同音,意思是他看到儿子悲切恸哭之状深感可怜;

下联的“梨”与“离”同音,意即自己即将离别儿子,心中感到酸楚难忍。

    这副生死诀别对,出神入化,字字珠玑,一语双关,对仗严谨,可谓出神入化,撼人心魄:

上联:两船并行,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下联:八音齐鸣,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据说这副对联为纪晓岚所对。一次,纪晓岚乘船而行,遇一船与他并头而行,船上一个武夫人物出了一副对联后,拉帆快行,扬长而去,这副对联就是:

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纪晓岚马上明白了 , 这是借用鲁肃和樊哙两位古人的名字写的上联。鲁肃为东吴文臣 , 樊哙却是汉刘邦手下的武将 , 以此嘲笑文不如武。纪晓岚苦思冥想之后,对出下联:

八音齐奏 , 笛清怎比箫和

    笛清、箫合与狄青、箫何是谐音 , 而且也是一文一武。只是文官萧何能运筹帷握之内 , 决胜千里之外。以此显示文官的作用之大。

上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下联: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明人蒋焘,少时即能诗善对。一天,家中来了客人。此时窗外正下着小雨,客人想考考他,便出联云: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冻”字拆开是“东两点”,“洒”字拆开是“西三点”,十分巧妙。

    这时,只见他从屋里抱出个大西瓜,切成两半,其中一半切了七刀,另一半切了八刀,对客人说:“请各位指教,我的下联对出来了。”他见客人纳闷,补充说,刚才对的是:“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客人赞不绝口。“切”字拆开正好是“七”、“刀”,而“分”字拆开是“八”、“刀”。此联巧妙运用拆字,又富于生活情趣。

上联:世凯千古称帝

下联:中华民国万岁

    这副对联有人说是袁世凯恢复帝制时所作,有人说是袁世凯死时有人写的挽联。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推翻了清廷统治,后来,却被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几年后,袁世凯倒行逆施,筹划恢复帝制,想做皇帝,遭到全国民众的反对。对联讲究对偶,此联中“千古”对“万岁”是可以的,但“世凯千古”而“中华民国”,从对联的对仗、工整角度来说,是不成对的,即“对不上”、“对不起”。

上联: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下联: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

    明朝天启元年,宰相叶向高路过福州,留宿新科状元翁正春家中,翁即兴出对曰: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叶向高见联中全是宝盖头的字,先是一惊,接着和道: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这是一副精彩的同旁对,每一个字的偏旁都是一样,且意思通顺。

上联:忠义孝悌礼仪廉

下联:一二三四五六七

    据说这副对联和洪承畴有关。洪承畴本是明朝大臣,后归降后金。清军入关后的一个春节,洪承畴的门上就被贴上了这样一副对联,洪承畴一看,十分生气。原来,这是一副骂人的对联,上联缺“耻”,下联忘“八”。这分明是骂洪承畴是无耻的王八。

上联:何无忌,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尔亦无忌

下联:张相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于谦小时候,被称为神童,14岁赶考,碰巧主考官也叫虞谦。考前点名,主考连叫三次“于谦”,于谦不应答。主考问为何不答?于谦说:“小生与主考同名,故不敢答。”主考顺口出了上联来宽劝于谦:何无忌,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尔亦无忌。三个历史上名字都叫无忌的人物排出,告诉于谦,他们都没有忌讳,你也不必有。于谦一听,从容答对:张相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上联:张之洞

下联:陶然亭

    清末大臣张之洞,一日于北京陶然亭与李文田对饮。张一时兴起,以“陶然亭”出句,向李索无情对。李文田冲张之洞笑道:“若要无情,非阁下姓名莫属矣。”这是一个无情对,无情对属对联的一个特殊种类。即上、下联的每一个字都要求绝对工稳,不得含糊,但全联看去,上、下联的意思又风马牛不相及。此联以人名“张之洞”对地名“陶然亭”,上、下联词性对仗工稳,“张”对“陶”(名词,姓氏)、“之”对“然”(虚词)、“洞”对“亭”(名词),自然天成,令人叫绝。

上联: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下联:儒教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先,何敢在后。

    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一次梁启超到江夏拜访他。张之洞出联:“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上联既包含四水(指古代江、河、淮、济四水),长江排首位,又总括四季春、夏、秋、冬,夏排第二。接着提出了“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这样难以回答的问题。梁启超才思敏捷,略加思索即对出下联:“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先,何敢在后。”“三教”指儒、释、道,儒排在最前面,“三才”指天、地、人,人排最后,与张之洞的第一第二相呼应,十分妙绝。张之洞吟读再三,不禁叹息说:“此书生真乃天下奇才也!”

上联: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下联:一掌平平,五指两短三长

    杭州知府听人称徐文长为“天下才子”,并派人将他找来,洋洋得意地吟出此上联,命他应对。徐文长听后,并不答言,只是向知府举起一只手,摇了摇。知府以为徐对不出,并问道:“你为何不对?”徐文长答道:“你是口出上联,我是手对下联,扬起手掌,就是说'一掌平平,五指两短三长’。”徐文长如此解释,知府哑口无言。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副经典对联,说不尽的妙趣故事
三字趣联欣赏
【微也足道】汉字的无穷妙趣与博大精深:无情对
数字入联,妙趣多多
古今对联故事集锦 (一)
3副战斗力十足的妙趣对联,对仗工整,堪称千古绝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