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柴胡桂枝干姜汤(但头汗出,心烦,焦虑症)(寒热并治方)的方证表达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证表达

(1)柴胡证:中年妇女多见,尤其是家庭主妇;情志郁闷,易抑郁;常感疲劳;对温度变化特别敏感,情绪曲线起伏大;面色黄白无泽;胸胁按之不适。

(2)黄芩证:易焦虑;蒸笼头;夜汗;舌红,唇红;心烦失眠;口干口苦;

(3)桂枝、甘草、牡蛎证:心中惊悸;脐下动悸;

(4)天花粉证:口舌干、大便干。

(5)干姜证:过度疲劳史 大量出汗史 饮食不规律史;腹泻,大便不成型;腹部有振水音;舌面湿润;腹部怕冷,脐下皮温低;脉弱。

少阳经病,汗下并施:

胆经伤则寒热往来,胸胁满结(柴芩解少阳,除寒热,舒胸胁)

脾土伤,则湿生尿短(桂枝泄小便以去土湿也)

中气伤则相火不降,烦渴头汗(牡蛎消满结,瓜蒌合黄芩以降相火

四维皆病,中气虚寒,干姜炙草以温补中气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第155条: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一、原文分析

  这是少阳病兼脾虚津伤的证治:

  往来寒热、心烦、胸胁满微结少阳经腑同病、枢机不利;

  小便不利少阳枢机不利、气化失常、三焦水道不通;

  口渴津伤;

  不呕病在少阳三焦,未及阳明胃腑;

  但头汗出少阳郁热

  “小便不利”和“渴而不呕”连起来看,说明病机是三焦气化不利、脾虚津伤,如果是胃有停水导致的口渴,小便不利往往就要“欲呕”。这个有鉴别诊断的意义。

  二、方证要点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表现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汗出、口渴,便溏、小便不利、心烦“临床上出现这些症状,不管什么病,什么人,都可以用这个方。但是临床上这些症状不一定全部都有,这个时候就要抓主证,何运强认为本方的主证有两点:

  1、口干口苦;

  2、下腹部畏寒喜暖。

  只要抓住这两点就可以运用。

  三、临床运用

  这个方刘渡舟老临床上用的非常溜,刘老的应用主要有四个方面:

  1、有少阳证又有太阴病的,就是少阳病兼有下利、腹胀的症状,就投此方。

  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往往出现这个现象,口干、口苦,肝胆有热,但肚子又发胀,大便稀溏,脾胃还有寒,可用此方;

  2、糖尿病,尤其是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继发的糖尿病,有口渴、心烦,又能喝水,用此方效果很好;

  3、寒多热少的疟疾;

  4、一些肝炎病,肝区痛,往往往后拽,往上面能到肩背,往下边能到腰部,疼得很厉害,而且手指头发麻,甚至碰一碰、打一打都不知道痛,脉弦而缓,下腹还有点胀,这个方子特别好用。

  何运强用此方加附子,认为可入六经:

  桂枝开太阳;

       柴胡、黄芩枢少阳;

       天花粉合阳明;

  干姜开太阴;

       牡蛎合厥阴;

       附子枢少阴。

  六经皆入,可使肝脾清气左升,肺胃浊气右降,从而达到天地交泰、清升浊降的境地。

  何运强运用经验

  1、如果热证突出,寒证次之,原方加连翘、栀子;

  2、腹胀、便干,加大黄;

  3、虚寒证明显,减黄芩、天花粉用量,加党参、白术合理中汤

  4、寒热错杂的咳嗽,加半夏厚朴汤;寒热错杂的痞满,加枳术汤;

  5、寒热错杂的盆腔炎,加当归芍药散;、

  6、痤疮以及一些慢性的皮肤病,合当归芍药散;

  7、风湿、类风湿、强制性脊柱炎,加桂枝芍药知母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在用于慢性疲劳综合征时可以加黄芪、茯苓来使用,

作者/肖相如老师

对于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五版教材的理解是对的。

但是有很多人持不同的观点,这就需要将它理解透彻,讲解清楚。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断断续续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来复习《伤寒杂病论》,最终整理成下面的样子。

但我还是没有信心认为是真正地说清楚了,留待大家讨论吧!

疑问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临床表现中,胸胁满、往来寒热、心烦,这是小柴胡汤证的基本表现,没有疑问。

小便不利、渴、但头汗出,这一组表现可以是津液损伤导致的,也可以是气机不畅,津液输布障碍导致的,究竟是何机理,存在争议

微结,所指为何,难以确定。

什么是“微结”?

先讨论“微结”。

微是程度副词,理解没有困难,指程度轻微。

一种是“胸胁满微结”连读,指胸胁满的程度较轻。

其比较对象应该是第96条的小柴胡汤证的“胸胁苦满”,即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胸胁满比小柴胡汤证的胸胁满要轻。

一种是“微结”独立,指病邪结于体内。

第一种情况:如果小便不利、渴、但头汗出,这一组表现是津液损伤导致的,则可能是指燥屎内结,即其症状可以有大便秘结。

因为是“微结”,则表明大便秘结的程度不重,也因为如此,有人认为“微结”就是下一条,即第148条所述的“阳微结”,是第147条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原文中漏掉了一个“阳”字。

第二种情况:如果小便不利、渴、但头汗出,这一组表现是气机不畅,津液输布障碍导致的,则可能是指水饮内结,同样,因为是“微结”,则水饮的程度也不重。

“小便不利、渴、但头汗出”的形成机理

下面讨论“小便不利、渴、但头汗出”的形成机理。

第111条: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

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第134条: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

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第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第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

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第226条: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第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一、以上这些原文中都有“但头汗出”。

其中,因为津液损伤不能全身汗出而只能“但头汗出”的,只有第111条的火逆变证,其他的原文都不可能是津液损伤。

如,第134条和第236条是湿热黄疸,第136条是水热互结的大陷胸汤证,第148条是用小柴胡汤治疗的阳微结,第226条是热扰胸膈的栀子豉汤证,都不是津液损伤

显然,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但头汗出”不可能与火逆变证等同,应当不是津伤的结果,而可能是气机不畅,津液被阻滞,不能畅达全身的结果。

二、其中,“小便不利、渴、但头汗出”同时出现的条文有第111条的火逆变证和第236条的湿热黄疸。

火逆变证是津液损伤,这毫无疑问;而湿热黄疸的茵陈蒿汤证则是湿热阻滞气机,导致津液输布异常。

显然,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小便不利、渴、但头汗出”的形成机理不可能与火逆变证等同。如果排除了津液损伤的可能,则只可能是气机不畅,津液的输布障碍。

 三、“小便不利、渴”并见的方证也不少。

第71条: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第223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第224条: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第10条: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蒌瞿麦丸主之。

五苓散证的病机是气化不利,津液输布障碍,其中的小便不利是气不化水,渴是津不上承。

猪苓汤证的病机是阴虚水热互结,构成要素有阴虚、热、水,从组方分析,以利水药为主。

二苓、泽泻是利水的基本药物;滑石甘寒,清热利水,即在利水的同时有清热作用,显然,清热的作用不是很强大,也就是热不太重;阿胶以养血为主,属于养血滋阴,重点不在滋阴生津

可见,水是重点,小便不利和渴都以水液停聚,津不上承为主,虽然可以有阴虚的因素,但不是重点。

第224条是阳明病热盛汗多津伤,从“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理解,应该有小便不利,否则就不会强调不能用猪苓汤利小便的问题。

如果有小便不利,就是口渴与小便不利同见,其形成机理为热盛津伤无疑,治疗应该用白虎加人参汤再加养阴生津药。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明显与此不同。

《金匮要略》中的栝蒌瞿麦丸明确提出 “有水气”,那么其小便不利与渴都是“有水气”的结果,治疗当然以利水为主,方中的栝蒌根虽然可以清热生津止渴,同时也是利水药。

如《伤寒论》第395条“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牡蛎泽泻散主之”,只强调了有水气,并没有强调有口渴,但方中也用了栝蒌根,这也可以证明栝蒌根有利水的作用,特别是和牡蛎同用,有较强的利水作用。

方剂分析

先看方名,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名中的三味药当然是最重要的。

其中,柴胡的意义是说明这是少阳病,这是小柴胡汤的加减方。

桂枝,辛甘温,现在认为功效有三,解肌祛风、温通心阳、平冲降逆。《神农本草经》记载有“补中益气”的功效。

桂枝的作用部位在心脾,温通心阳和平冲降逆都是以桂枝的温通作用为基础的。

温通心阳就是增强心阳的气化功能,心阳本身可以镇摄寒水,同时心阳还可以温暖肾阳,帮助肾阳温化寒水,以维持水液代谢的正常。

心阳虚除了可以影响心脏本身的功能,出现心悸等症状外,还经常出现水气泛滥的症状,故利水的方大多有桂枝,如五苓散、苓桂术甘汤、苓桂甘枣汤、茯苓甘草汤等。

桂枝还有补中益气的功能,作用部位在脾。桂枝汤的功效就是补脾胃以祛除寒邪,以补脾胃为主的小建中汤就是桂枝汤的变方。

而脾有运化功能,其运化水湿的功能是人体水液代谢的基础,脾虚就会生湿,《内经》甚至认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补脾本身就有利湿的作用。

桂枝温通心阳的作用和补中益气的作用都和利水有关,说桂枝是利水药并不为过。

干姜,辛热,功能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肺化饮。

干姜的辛热可以加强附子温肾回阳作用,在阳衰阴盛,甚至阳虚欲脱的时候常同用,如四逆汤之类。

温中散寒是干姜最重要的功能,用于脾阳虚弱,寒湿阻滞中焦,如理中汤;干姜也是温化寒饮的主药,如小青龙汤、甘草干姜汤之类。

则该方用干姜也可与寒湿和寒饮有关。

甘草,甘平偏温,首先可以益气健脾。

和桂枝配伍,即是桂枝甘草汤,可以温通心阳;和干姜配伍,即是甘草干姜汤,治疗虚寒肺痿的多涎唾,即可以温肺化饮。甘草的在该方中的作用也与水饮有关。

栝蒌根,即天花粉,甘、微苦,微寒。现在认为其功能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等。

其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用的最多,第96条小柴胡汤证或渴的时候就是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显然是清热生津止渴。

但是,《伤寒论》中也用天花粉来利水,前已述及牡蛎泽泻散即是其例

牡蛎,咸,微寒。功能滋阴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除了上述功能,《伤寒论》中也它用来利水,前已述及牡蛎泽泻散即是其例,特别是和栝蒌根同用,有较强的利水作用,这是张仲景的用法

从方剂组成分析,柴胡桂枝干姜汤治水饮的作用明确,养阴生津的作用不是主要的。

如果“小便不利、渴、但头汗出”是津液损伤,化源不足所致,则仅用栝蒌根来养阴生津,药力明显不够,更何况还用了辛温的桂枝、辛热的干姜,都有伤津的可能,于理不合。

再则,手少阳之腑为三焦。

《内经》认为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少阳病会影响三焦的功能,三焦水道不通畅,水液代谢障碍,就会产生水饮。

三焦功能障碍,水道不畅,水饮泛滥,是少阳病的基本病变。

如小柴胡汤证有呕,虽然有“邪在胆,逆在胃”的机理,但也有水饮犯胃的机理。

小柴胡汤的止呕,一方面用柴胡、黄芩,清胆热,使胆不犯胃;一方面用半夏、生姜,温化痰饮,降逆止呕。

其或然证中有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咳,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都与水饮有关。

并且,第230条明确指出,用小柴胡汤以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少阳病,三焦水道不通畅,津液不能畅达全身,出现小便不利、渴、但头汗出,也就并无费解之处。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特异性方证构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病机应该是少阳病有水饮。

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烦,是少阳病的基本表现;小便不利、渴、但头汗出,是三焦阻隔,水道不畅,津液输布障碍的表现。

至于“微结”是和“胸胁满”连读,还是独立,都不影响对病机的理解,已经不是重要的问题。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特异性方证构成,也是这两组表现。

  这几天看了几篇关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文章,就摘录了一些笔记上来作个小结。这个方在临床运用非常广的,可惜现在方剂学教材包括一些讲方剂的书籍都没有把它收录进去。有些人去看中医,有些医生会跟说“你阳虚啊,你阴虚啊,脾虚啊,肾虚啊,肝血不足啊……”等等,实际上临床上没有单纯的阳虚或者阴虚,也不会有单纯的脾虚或肾虚之类的。中医跟西医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医注重宏观,也就是整体,西医注重微观与局部。比如脾虚,那脾虚会怎么样?脾主运化,脾气虚了,脾失健运,那饮食水谷得不到运化,就会堆积在体内,时间长了就会形成积滞,积滞久了就会化热,那有积滞存在不就有实邪了吗,积滞郁而化热,原本一派寒象,这个时候就会出现热证。这就形成虚实寒热错杂了,所以在遣方用药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柴胡桂枝干姜汤就是一张治疗寒热错杂、虚实错杂的方。比如有些人特别怕冷,又经常长口腔溃疡,这个就是寒热错杂、上热下寒的表现。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运用:凡久病津液不足,有柴胡证,疲乏无力而渴者,概属本方证。慢性病口渴,疲乏甚,小便不利者,常用本方。

一、方剂

柴胡24g,桂枝9g,干姜6g,黄芩9g,天花粉12g,牡蛎12?15g,甘草6g。

水煎600mL,分3次服。

柴胡桂枝干姜汤■但头汗出,心烦,焦虑症

《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的附《外台秘要》方:“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

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注曰“伤寒五六日,已经汗下之后,则邪当解。今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即邪气犹在半表半里之介,为未解也。胸胁满,微结,寒热心烦者,邪在半表半里之间也。
小便不利而渴者,汗下后,亡津液内燥也。若热消津液,令小便不利而渴者,其人必呕,今渴不呕,知非里热也。

伤寒汗出则和,今但头汗出而余处无汗者,津液不足而阳虚于上也与柴胡桂枝干姜汤,以解表里之邪,复津液而助阳也……

柴胡、黄芩之苦,以解传里之邪

辛甘发散为阳,桂枝、甘草之辛甘,以散在表之邪

咸以软之,牡砺之咸,以胸胁之满

辛以润之,干姜之辛,以固阳虚之汗津液不足而为渴

苦以坚之,栝楼之苦,以生津液。”

吴谦在《医宗金鉴》中说:“少阳表里未解,故以柴胡、桂枝合剂而主之,即小柴胡汤之变法也。

去人参者,因其正气不虚

减半夏者,以其不呕恐助燥也。

加括萎根,以其能止渴兼生津液也;

倍柴胡加桂枝,以主少阳之表

加牡蛎,以软少阳之结

干姜佐桂枝,以散往来之寒

黄芩佐柴胡,以除往来之热,且可制干姜不益心烦也。

诸药寒温不一,必需甘草以和之

初服微烦。药力未及。复服汗出即愈者。可知此证非汗出不解也。”

彭子益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说:

少阳经病,汗下并施:

胆经伤则寒热往来,胸胁满结(柴芩解少阳,除寒热,舒胸胁)

脾土伤,则湿生尿短(桂枝泄小便以去土湿也)

中气伤则相火不降,烦渴头汗(牡蛎消满结,瓜蒌合黄芩以降相火

四维皆病,中气虚寒,干姜炙草以温补中。)

原文中说“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此为病因误用下法伤及脾土,脾土枢机不利。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土上升,胃土下降;肝气随脾土而升,化为心火;肺气随胃土下降,化为肾水

如今脾胃枢机失调,肝气本应随脾气上升,郁结不能上,故胸胁满微结心火不能降下而独盛于上,故可见“但头汗出”。心火不降则肾水不得温煦,闭藏于内,而上有肝木欲升发,“木欲泄而水藏之,故梗涩而不利”发为小便不利。心火亢盛则心烦,伤及津液则口渴,少阳胆气郁蒸则往来寒热。

方中柴胡舒达肝木,黄芩清泻心火,同时黄芩可制约干姜之热,不至于加重心烦;干姜与甘草温补中焦脾土;牡蛎重镇,可助心火下行,栝楼根益阴生津以解口渴;桂枝辛甘,可助肝木疏发,又可补益中气。肝主疏泻,汗与小便的正常排出都有赖于肝疏泄功能的调节,服药后由汗出恢复正常可知体内肝气升发恢复正常,由外而知内,可知此时疾病已愈。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证表达
(1)柴胡证:
中年妇女多见,尤其是家庭主妇;
情志郁闷,易抑郁;
常感疲劳;
对温度变化特别敏感,情绪曲线起伏大;
面色黄白无泽;
胸胁按之不适。
(2)黄芩证:
易焦虑;
蒸笼头;
夜汗;
舌红,唇红;
心烦失眠;
口干口苦;
(3)桂枝 甘草 牡蛎证:
心中惊悸;
脐下动悸;
(4)天花粉证:
口舌干、大便干。
(5)干姜证:
过度疲劳史 大量出汗史 饮食不规律史;
腹泻,大便不成型;
腹部有振水音;
舌面湿润;
腹部怕冷,脐下皮温低;脉弱。

寒热不均,少阳主证,用柴桂;
大便秘者加小承气,
结胸者加瓜蒌、焦三仙、黄芩、法夏,润燥止痉。

少阳者,半表半里之谓也,上下之关卡。
柴胡加莱菔子亦治牡畜肚疼。


柴胡桂枝干姜汤
✔抑郁、疲劳、怕冷:柴胡
✔焦虑、心烦、口苦:黄芩
✔头汗、失眠、心中悸动、脐腹悸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
✔口干、便干:天花粉
✔肠鸣下利,舌面水润:干姜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 胸肋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柴胡12,桂枝9,干姜6,栝蒌根15,黄芩9,生牡蛎6,炙甘草6.

解:病在少阳,本当和,汗, 下皆不对;

下伤肝气,汗伤脾胃;

肝肺为争力,肝气不升,则肺气不降,故升肝气,辛苦和一,开降之路,补汗上阴,之烦,渴;
肝气不达,而脾胃中虚,心肺火气不降;
此处,认为下伤肝气;汗伤脾胃;心肺肾汗伤液,而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用,黄芩,干姜者,开结也;柴胡,桂枝提升肝气;其余补汗伤之液也;

柴胡桂枝干姜汤:容易出汗、疲劳、腹泻,要注意到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
别名柴胡桂姜汤

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3克 栝楼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6克(熬)炙甘草6克

功能主治和解散寒生津敛阴

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温服150毫升,日二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柴胡桂枝干姜汤
功能主治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用法用量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功能主治太阳中风,兼少阳寒热;少阳症兼见太阳,小便不利。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法:

(1)腹中疼痛 面黄 眩晕:合当归芍药散

(2)口渴(水少) 浮肿水多):合五苓散

(3)腹胀腹痛:合四逆散。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焦虑症

六经辩证分析

病史:苏XX,男,62岁,因“失眠焦虑,坐立不安3年,加重9个月”来诊。

患者多年前经商失败患上“焦虑症”,失眠,焦虑,坐立不安,担心恐惧害怕,心烦气躁,经过多方中西医治疗,与文拉法辛,帕罗西汀等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现服用丁螺环酮,阿普唑仑,奎硫平。

刻诊:失眠,心烦,焦虑,坐立不安,口干,口苦,下午四五点开始潮热,面热,晚上恶寒怕冷,恶风,穿2条棉裤仍觉得冷,二便正常。舌暗红苔白,脉寸浮尺沉细

六经辨证:

患者口干,口苦,头晕,属少阳,典型的少阳证提纲证

心烦,潮热,面热,为阳明外证,晚上恶寒怕冷,钦州天气现在正常穿一条长裤即可,患者晚上要穿两条棉裤,为阳郁厥逆,上热下寒,寸脉浮,恶风怕冷,断为有表证,心烦,为上有热。

辨证:不寐—上热下寒,少阳枢机不利,表证不解,少阴阳虚不温,属厥阴。

考虑良久,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加减。

柴胡30克 桂枝20克 干姜10克

黄芩15克 牡蛎20克 甘草10克

白芍15克 当归15克 川芎10克

党参20克 大枣10克 龙骨30克

半夏20克

四剂,水煎600毫升,分三次服用。

这是典型的“上热下寒”表现。上热:口干,口苦,心烦,潮热,寸脉浮。下寒:

渴欲饮温水,晚上恶寒,尺脉沉细。少阳火郁枢机不利,肾阴无以上达蒸腾滋

润,肝胆之火愈旺;上下不交,心火不暖肾阳,致热者愈热,寒者愈寒。

关于六经辩证的思路及问诊可以点击:一例干燥综合征病案的经方辩证思路分析

方子含有小柴胡,桂枝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当归芍药散之意,疏解少阳枢

机不利,桂枝汤扶正调营卫气血,解肌,当归芍药川芎调气血,干姜温运下焦之

寒,与桂枝合用,龙骨牡蛎降逆安神,寒热并调,气血并立。

2017.03.17二诊:

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口干口苦减轻,潮热不甚明显,裤子只需一条外裤,整个精

神状态好转,患者说老中医说我是典型阴虚火旺,要滋阴降火,老中医看了你的

方子,说绝对不敢开干姜桂枝给我。

我说,您的体质及目前表现,不是滋阴降火治疗,您吃了那么久药还不好,还是

两条裤子,现在症状好转了。说明思路是对的。

舌淡苔白逆,脉沉细,症状好转,效不更方,加茯苓30g,苍术30g入太阴。

《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热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

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

之。”

是说伤寒五六日,虽已发汗,病不解则常转入少阳柴胡汤证,医者不详查,而又

误用下法,因使邪热内陷,虽胸胁满未去,但呈现微结。

汗、下、邪热皆伤津液,津液不下,故小便不利;津液虚少、热伤津致燥,故渴

而不呕。气冲于上,故但头汗出。往来寒热,为邪还在半表半里。心烦,为上有

热。

这里的微结,是针对大陷胸汤证说的,即是说此结轻微,与大陷胸汤证结如石硬

为阳明证者显异。

小柴胡汤方证属半表半里,这是人们的共识。柴胡桂枝干姜汤由小柴胡变化而

来,由以上各家对其方解可知,该方证的病位仍与小柴胡汤一样属半表半里。

而且不少人看到了两者的不同,如《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记有:“当年刘渡舟

老师与经方名家陈慎吾先生请教本方的运用时,陈老指出: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

少阳病而又兼见阴证机转者,用之最恰。”

张路玉指出:“小柴胡汤本阴阳二停之方,可随疟之进退,加桂枝、干姜,则进

而从阳,若加栝楼、石膏,则进而从阴。”

阴证机转是什么?从阴从阳是什么?未曾说明。

经方大师胡希恕一语道破了其机关,在所著《伤寒约言录》中把柴胡桂枝干姜汤

放在少阳病篇讲解。

当讲解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时明确指出:伤寒五六日,为表病常传少阳之期,因

已发汗而复下之,使津液大伤,使半表半里的阳证变为半表半里的阴证。

可知小柴胡汤从阴,是适应治疗半表半里阳证,从阳则适应治疗半表半里阴证。

也可知,阴证机转是指病位在半表半里由阳证转为阴证。

经方家认为:六经来自八纲,即人体病位表、里、半表半里的病性分阴阳。

半表半里有阴证、阳证之分,已知小柴胡汤方证属半表半里阳证,又称为少阳

病,很显然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属半表半里阴证,当属厥阴病。

那么用厥阴病提纲来衡量该方是不是相符的呢?厥阴病的提纲为:消渴,气上撞

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其主要病机特点是:半表半里,虚寒,上热下寒,冲逆明显。柴胡桂枝干姜汤的

适应证已如上述:治疟多寒,微有热,或但寒不热、往来寒热、心烦等,更值得

注意的是该方有桂枝可降冲逆,有花粉、生牡蛎可滋津、敛津止消渴,用干姜温

下寒、黄芩清上热,是治疗厥阴病典型的方药,而临床用其治疗厥阴病常能取

效。

当归芍药散是太阴方,方中有茯苓、白术、泽泻健脾利水,当归、川芎、白芍养

血,该方适合太阴里虚、津血不足、水湿内盛之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简析 – 经方派【组成】柴胡12g,桂枝6g,栝楼根6g,黄芩6g,牡蛎6g,甘草4g,干姜2g。

【原典】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效。(《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

【功效】和解少阳,兼化痰饮。

【主治】少阳证兼内有停饮的症状,如胸胁微结、往来寒热、食欲不振、口苦、咽干、目眩、小便不利、口渴、心下有振水声、脉弦滑或弦细、苔白腻等。

循证/临床应用】治疗:

①外感热性病,如感冒、肺结核、脑膜炎、疟疾、肝炎、肺炎、风湿热、泌尿系感染、胆囊炎、疟疾等出现寒热往来、口干口渴者;

②慢性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痢疾、十二指肠溃疡、过敏性结肠炎等病症;

③胆道系统疾病,如胆道感染或胆石症并发胆囊炎等疾病;

④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如高血压性眩晕、梅尼埃综合征、神经症、失眠等疾病;

⑤其他,如中耳炎、产后发热、乳腺小叶增生、阳痿、早泄、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及头部脂溢性湿疹、痤疮等皮肤病。

药理】保肝作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对二乙基亚硝胺制备大鼠肝损伤模型肝功能和脂质过氧化起保护作用。

    *体寒很重,一点生冷不敢吃,不渴,不烦,但是我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头汗特别多,一吃饭头汗就下来了,一喝水头汗就来了,尤其是吃火锅,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头汗如瀑,顺着脸颊汇聚到下巴,像小水龙头打开一样,常常招到同去的人的嘲笑和惊异。吃了很多药不管用(以前以为是胃热)。有一天看到柴胡桂枝干姜汤曰:胸胁微满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寒热往来,心烦者,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心中一动(我还兼有胸胁微满结),何不试试?

      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 干姜二两 瓜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 炙甘草二两

     于原方中去瓜蒌根、黄芩,加附子、细辛,一剂药头汗减少,共服三剂,头汗近无。还试着去吃了一次火锅,头汗微微。

      柴胡24 桂枝15 干姜12 附子20 细辛10 牡蛎12 炙甘草10

二、方解

此亦以柴胡为主药的制剂,但无半夏,不治呕,有瓜蒌根、牡蛎则润燥止渴,桂枝则治冲气。故治柴胡证津液枯燥,不呕而渴,心下微结,气上冲者。

胡老讲:此微结既不似大陷胸汤证的结如石硬,亦不及大柴胡汤的心下急,而只是心下微有结滞感尔,本方治疗确有捷效。

我常用本方,深有体会。凡久病津液不足,有柴胡证,疲乏无力而渴者,概属本方证。慢性病口渴,疲乏甚,小便不利者,常用本方。



三、应用

胡老临床常用本方与当归芍药散合方,屡起沉疴。

方用:柴胡24g,桂枝9g,干姜6g,瓜萎根12g,黄芩9g,牡蛎9g,炙甘草6g,白芍18g,当归9g,川芎9g,茯苓12g,白术10g,泽泻18g。

水煎400mL,日1剂,分2次服。

本合方适用于慢性肾炎、红斑狼疮、贫血病等,均有良效。长久无名低烧,用之尤验。

屡用本方加吴茱萸治头痛剧烈的青光眼,得奇效。

慢性肝炎肝区痛可加王不留行,增加甘草用量。

肝功能不正常宜加丹参、茵陈。

胡老常讲,本方症见:肝区疼痛,肩背痛,腰酸,渴而不呕,小便不利,疲倦无力

临床常配伍方剂:

血虚浮肿合当归芍药散。

腹胀食欲不好合半夏厚朴汤。

小便不利,大便溏,小腹胀合五苓散。

浮肿或有汗合防己黄芪汤。

肝区痛明显或左侧少腹痛合桂枝茯苓丸。

肝区痛较轻或胸痛合旋覆花汤。

头痛,头晕,吐涎沫合吴茱萸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妙用】之前视频讲过柴胡桂枝干姜汤这个神奇的处方,今天接着再说说。该男性患者口干口苦,心下痞,还便秘,还有一个令他烦恼的问题就是爱放屁。舌苔如下,因为是疫情期间没有把到脉,故脉不详。邪陷少阳,气郁不舒,故心下痞胆火上炎而灼津,故口干口苦内伤脾寒,加上少阳气机不利故放屁多。那很多人会伤寒疑惑原文中柴胡桂枝干姜汤多是便溏,而这里便秘居然有效果。其实临床中很多便秘的就是阳虚引起的阳气不足无法推动肠道中的shi结。方中柴胡、黄芩解少阳之热,舒畅气机干姜、炙甘草温中散寒桂枝通阳行气,以化津液栝楼根、牡蛎生津软坚以化心下痞硬

四、医案

李某,女,32岁,经两家医院确诊为红斑狼疮,因短期用激素治疗不效,经人介绍来诊。

症状有不规则发烧,面及背红肿,皮肤病变如牛皮癣样,兼有颈项腰背痛,血象变化亦明显。

给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合方,加生石膏45g,药后有效,故连服药30余剂后复诊。面部、背部红斑基本消失,血象正常,不规则发热、颈项腰背痛消失。

(《北京中医学院三十年论文选》“胡希恕柴胡剂的应用概述”)


宋某,女,40岁,北新桥帆布厂工人。1971年7月25日初诊。面部起红斑已半年,因牙痛到医院拔牙,医生看到鼻上眉间有红斑,怀疑是红斑狼疮,不给拔牙。

后经多次检查,找到狼疮细胞,告之为不治之症,建议中医治疗。

现症:鼻上及眉间生有两块红紫斑,斑上覆痂如白霜,偶有少量溢液,痒不明显,但见阳光后痒加重,自感全身疲软无力,食欲减少,时有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口干,经常感到身热,而体温不高,二便调,舌苔白少津,脉细沉。

证属血虚水盛,邪郁少阳。

治以养血利水,和解少阳,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柴胡四钱,黄芩三钱,天花粉四钱,生牡蛎五钱,桂枝三钱,干姜二钱,当归三钱,川芎三钱,泽泻五钱,茯苓三钱,白术三钱,白芍三钱,炙甘草二钱。六剂,水煎,分服。

二诊:1972年2月11日。自服上方后,眉间处狼疮红斑逐渐缩小,一般情况均见改善,故一直服上方。

三诊:患者全身症状明显好转,红斑仅在鼻尖上看到一小点,一般情况良好。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

本文选自《胡希恕伤寒论方证辨证》

        听过涂师讲座的人都知道,涂师常说,“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一部《伤寒论》为什么叫'伤寒’,仲景以伤寒为例,为我们讲述了寒邪这个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有其深刻意义的”。现代人因过劳、嗜凉等因素,体质多偏于阳虚,阳虚易生寒湿,肿瘤病人更是如此,涂老师常常以冰块作喻,“阳化气,阴成形”,人体的肿瘤好比冰块,人要做的不是去捞冰块,而是应找到结冰的原因,要升高水温,化掉冰块,提升人体的阳气,祛除体内的寒湿,调好体质,病自然去了。“小到癌症,大到感冒”,不论什么病,医圣的方都能治。此时虽值春初,依然天寒,时有雨雪,又逢肝气生发,所以涂老师临床除真武汤、吴茱萸汤、茯苓理中汤外,还多用柴胡桂枝汤及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在临床能解决哪些疾病呢?我们全国天南海北的师友给出了答案。

急性胆囊炎案

患者:邢某

性别:女

年龄:76岁

初诊日期:2015年5月2日

腹痛,呕吐,腹泻,在当地医院以急性肠炎治疗效果欠佳,县医院B超确诊为急性胆囊炎。

查:急性病面容,大便可,眠差,纳差。脉弦,舌质淡有瘀点,苔白腻。

辨:有少阳证系在太阴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方组:制附片15克 柴胡60克 桂枝25克 干姜15克 天花粉30克 黄芩25克 牡蛎15克 炙甘草15克

剂量:七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二诊:所有症状全部消失,临床治愈,停药。

相关条文:《伤寒论》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安徽·苏昌富医生)

【腹胀案】

姓名:万某

性别:女

年龄:69岁

初诊日期:2016年8月3号

病人于2012年7月因胆结石在石家庄某医院做胆囊切除术;2014年因右胁区胀疼在我院查出肝内胆管结石,后返复住院多次。

病人主诉口苦,腹胀午后开始,夜晚加重,下半夜减轻,有轻度发热,食偏少,大便日一次,不爽。

查:右寸关弦尺沉弱,左寸弱关滑尺弱,舌淡暗,苔白腻,舌下瘀络。

正好我刚从郑州学习回来两天,涂老师所讲柴胡桂枝干姜汤在脑海立即出现。

方组:柴胡60克 炙甘草15克 牡蛎20克 干姜15克 黄芩25克 肉桂20克 天花粉30克

剂量:七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治疗效果:8月11日病人电话告知全好了,不胀不发热,口也不苦了,又胁也不难受了,非常感谢。我想真要好好感谢涂老师才对呀!(河北 ·刘洪志医生)

慢性病

患者:张某(本人母亲)

性别:女

年龄:53岁

初诊日期:2016年5月

有高血压病史五年,高压高的时候是160-170mmHg,低压高110-120mmHg。患类风湿,症状加重三年,双手肿胀,难以屈伸,无名指最为严重。平时胃纳可,大便多年不成形,质溏薄,小便晚上次数多,且痰涎多,醒后入睡困难。甲亢病史十余年,平时易发脾气。最近两年在我们本地医院检查有颈骨动脉瘤,且面部有钱币大小老年斑,手臂前部也有明显的老年斑。平时乏力,怕冷。舌淡,苔白厚,脉沉细弱,尤其是尺脉非常弱。

诊断:病人体内淤积严重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制附片 仙灵脾各30g

方组:制附片30克 柴胡60克 党参20克 茯苓20克 龙骨20克 牡蛎20克 肉桂20克 磁石20克 黄芩20克 制半夏60克 生大黄20克 仙灵脾30克 生姜20克(切片) 干枣6个(撕开)

剂量:十四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再煮30分钟,去滓,分三次热服。

二诊:病人自我感觉疗效不明显,没有坚持意愿。考虑病人血压高,低压也高,给予病人补肾合剂加淫羊藿30g调理。

方组:制附片15g 白芍45g  茯苓45g  白术30g  肉桂30g  菟丝子30g  生龙骨45g  生牡蛎45g 淫羊藿30g  生姜45g(切片)

剂量:十四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热服。

三诊:补肾合剂喝至第五剂的时候,病人感觉精神状态特别好,身上也有劲儿,但是继续服用一段时间后,又感觉身体不舒服。后又改用柴龙汤加制附片、淫羊藿,十几剂后,效果仍然不特别明显。

四诊:7月12日,后来听涂老师讲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上热下寒中痞结、浑身症状比较多、虚又比较乱的病症,而且适合医疗工作者用来保健,我自己服用的同时,就想给母亲也用一下这个方子,让她保养一下。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方组:制附片150g(打碎)  柴胡125g 炙甘草60克  牡蛎60克 干姜60克 黄芩90克 桂枝90克 天花粉120克

煎服方法:大约加2500ml水,煎至1200ml,去药滓,将剩余药液煎至600ml,分三次温服。

      开始给我母亲少喝一点,一剂中药,中午尝试喝了几口,晚上喝的稍微多一点。次日早上起来以后,她三年多伸不直的手指竟然抻直了,脖子感觉也轻松,以前脖子都是发紧发强,舌头比以前灵活,说话比以前自在,全身都感到轻松。一副中药只喝了三分之二的量,还不到一剂(一般来说中药要喝七剂,七日来复),还没有喝到一剂就有这么大的疗效,效果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三剂之后,在没有吃西药的情况下,去医院检查血压,意外的发现血压也有好转,颈骨动脉瘤也好转很多。在服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之前,她还有全身怕冷的症状,但现在无论是类风湿症状、脖子不舒、胸闷、下肢怕冷怕凉的感觉,都大大的改善,病人自己感觉非常的明显。

     喝了不到五剂药后,小便次数明显比以前减少,痰涎也很少了,睡眠跟着也改善很多,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从头到脚,真的非常好。她自己都不能相信这个方子效果会这么明显,直称赞这个方子的疗效太厉害。目前还在坚持用这个方子调理。

感悟:深深地感叹经方精妙不可思议!而且在治病思路上,我深刻领悟到治病不能固定在病名上,比如说不能根据甲亢、高压高、慢性咽炎、肠炎、胃炎之类的诸多病名去用方。中医经方用对症了,疗效真的是超出想象。(湖北· 卢静医生)

【二尖瓣关闭不全

患者:李某

性别:女

年龄:69岁

初诊日期:2015年10月28日

心痛一个多月,在两家市级医院检查:二尖瓣关闭不全。两家医院都要求病人做手术,没有药物可治。10月28号来诊,诉稍动即胸口痛甚,有时不动也痛,头汗,齐颈而还。双下肢水肿二十年,心悸,眠差,心烦,纳可,大便可。脉沉细。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方组:柴胡60克 桂枝25克 干姜15克 天花粉30克 黄芩25克 牡蛎15克 炙甘草15克

剂量:十四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二诊:上方服十四剂后来诊,诸症好转,但活动幅度大时胸口还稍疼,原方加栝蒌实、薤白。

方组:柴胡60克 桂枝25克 干姜15克 天花粉30克 黄芩25克 牡蛎15克 炙甘草15克 栝蒌实30g 薤白30g

剂量:十七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治疗结果:11月29日来复诊,胸痛基本消失,共服三十一剂。感谢涂华新老师的指点帮助!

相关条文:《伤寒论》第148条: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湖南·刘立平医生)

【脑血栓案】

患者:某女

年龄:60岁

初诊日期:2016年1月25日

脑血栓。

自诉:住院约20余天,经别人介绍而出院,来我处治疗。胸闷、心悸、心慌、心烦,夜间头甚热不能眠,需贴到窗户的玻璃上凉透才能睡,头晕胀痛,右拇指食指不能持物,语言有时吐字不清,乏力甚!大便干,无汗。

脉诊:脉沉,弦紧,阳脉大于阴脉

舌诊:舌体大,尖红。

治疗:中药结合针灸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方组:制附片20g 柴胡60g 桂枝30g 干姜20g 黄芩30g 天花粉40g 牡蛎30g 炙甘草20g 大黄25g

剂量:5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复诊:第二天来做针灸,自诉:晚上头热明显好转,基本不怎么热了;说话好了,且用拇指食指捏我的白大衣,说:神了。

患语:“吃了多个中医大夫的药,都说中药慢慢调,真没想到吃了你的药这么快!该我好病啊”。

四天后血压130/90,各方面症状大好,正在治疗中….

按:“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吉林 陈亚平医生)

【口腔溃疡案】

患者:张某

性别:女

年龄:60岁

初诊日期:2016年2月2日

主诉:口腔溃疡平均每个月一次,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临近春节,不能吃好的,痛苦万分。

查:口干苦,大便溏,睡眠差。脉沉细,苔白厚。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方组:柴胡125克 炙甘草30克 牡蛎30克 干姜30克 桂枝45克 黄芩45克 天花粉60克

剂量:三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大约加2500ml水,煎至1200ml,去药滓,将剩余药液煎至600ml,分三次温服。

二诊:口腔溃疡痊愈,为巩固治疗,原方再开五剂,

2016年3月9日病人来我处治疗肩周炎,告知口腔溃疡未再出现。

方歌:八柴二草蛎干姜,芩桂宜三栝四尝,不呕渴烦头汗出,少阳枢病要精详。

相关条文: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河南 焦继锋医生)

【阳痿汗多案】

患者:黄某

性别:男

年龄:38岁

初诊日期:2016年1月2日

头身汗出,以子时后为甚一年余,汗出后怕冷,腰酸腿软,性生活欠佳,伴阳痿不举,纳食可,大便稀,日行2-3次,量适中,溲夜行2次,口干渴,喜温水,寐差,舌淡胖,苔白腻,边有齿痕,舌下络脉粗,左脉沉细,右脉沉弦略滑。

辨六经:厥阴病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制附片

方组:柴胡60克  桂枝25克  干姜15克  

   黄芩25克  天花粉30克  生牡蛎15克  

   炙甘草15克 制附片15克

剂量:10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二诊:药服完后患者诉精神较前佳,汗出稍有改善,阳事不举无变化,知药已中病,病重药轻。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制附片原量

方组:柴胡125克  桂枝45克  干姜30克  

   黄芩45克  天花粉60克  生牡蛎30克  

   炙甘草30克  制附片30克 

剂量:10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大约加2500ml水,煎至1200ml,去药滓,将剩余药液煎至600ml,分三次温服。

三诊:患者自诉汗出已止,大便能成形,日行一次,溲夜行一次,已出现晨勃,但房事仍无变化,再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制附片原量十剂。

效果:药尽患者诉症状已除,房事已有明显改善,予补肾合剂15剂巩固,嘱其忌寒凉食物,绿豆、啤酒等饮料,适房事。(江西 左文锋医生)

【急性多发性脑梗塞案】

患者:杨某

性别:男

年龄:58岁

患者一周前因家庭琐事操劳,于半夜突发右侧上肢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嗜睡,精神差,继而发生双腿无力,头痛,视力模糊,精神恍惚,口干口苦,左侧嘴角向右侧偏歪,说话不清晰,反应迟钝。曾在当地三甲医院以急性多发性脑梗塞收住院一周,疗效不显,遂来我处求治。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恍惚,精神差,嗜睡貌,舌苔黄厚,脉实稍有力,口渴,哈欠连天,晚上通宵失眠,整夜无法入眠。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真武汤

方组:制黑附片15g 麻黄15g 细辛15g 白芍45g 茯苓45g 白术30g 生姜45g(切)

剂量:四剂(每天一剂,少量多次,饭后服)

煎服方法:先煮黑附片40分钟后,再下其他的药物,水开再煮30分钟,熬药时不盖盖子。

二诊:上述症状无好转,改方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方组:柴胡根60g 炙甘草15g 牡蛎15g 干姜15g 生黄芩20g 桂枝20g 天花粉30g 郁金20g 合欢皮20g 远志20g

剂量:七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药注意: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甘草一定要用蜜炙的。

治疗效果:后又开七剂,共服药14剂,诸症全消,现病人行走自如。特感谢河南南阳涂华新恩师的教诲。(湖北 宋奎医生)

【持续性低热案】

患者:刘某

性别:女

年龄:36岁

初诊日期:2016年2月10日

自元月21日始低热20余天,经多家诊所治疗效果不佳,用药不详,经人介绍来我诊所治疗。主诉,全身乏力,低热,下午发热,大小便可。脉沉迟,苔白厚。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原量

方组:柴胡125g 炙甘30g 牡蛎30g 干姜30g 生黄芩45g 肉桂45g 天花粉60g

剂量:7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0分钟,去药渣再煮20分钟,分三次温服。忌绿豆类制品。 

治疗效果:药吃第三剂病去多半,嘱其继续服用。(河南 单团结医生 )

【长期面部痤疮

患者:李某

性别:女

年龄:42岁

初诊日期:2016年3月3日

主诉:面部长期粉刺痤疮,吃东西上火了长得就多,反复发作。平时吃中药会有所缓解,停药一段时间就又反复发作,来诊时,有口苦咽干、胸胁苦满的症状,还伴有盆腔炎,面部粉疮暗红点多,典型的上热下寒,吃热性食物容易上火,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苔黄。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方组:柴胡60g 炙甘草20g 牡蛎30g 干姜30g 黄芩45g 桂枝45g 天花粉60g 制附片15g(打碎)

剂量:七剂(一剂吃两天,每天三次,两天六次)

煎服方法:冷水泡半小时,煎煮45分钟,分三次温服,每次300ml。

二诊:2016年3月17日

面部痤疮淡了许多,自诉口不苦,胸部舒服了,头天吃了火锅也不上火了。

又带七剂巩固疗效,后电话随访说没有再长痤疮,各方面都好了许多,吃热性食物也不上火、长痘痘了。(云南 金国阳医生)

【6年头汗出

患者:段某

性别:男

年龄:26岁

初诊日期:2015年8月28日

头出汗6年余。2010年因参加学生会演讲时紧张,头出汗至今,他服用过桂枝汤类方无数,均不见效。刻下:头出汗,情绪紧张时、劳力时、喝汤时加重,冬天也照样出汗,苦不堪言。舌下静脉,迂曲怒张,舌质淡红,舌边右侧有白涎,舌中竖裂纹,脉浮弦滑,易生闷气。

辨证:气郁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方组:柴胡125g 桂枝45g 干姜30g 黄芩45g 天花粉60g 生牡蛎30g 炙甘草30g

剂量:1剂

煎服方法:冷水泡10分钟,煮开再煮20分钟,去滓重煎。一日一剂,一天三次,喝半纸杯。

忌:苦瓜,冰镇冷饮。

治疗效果:服一剂第二天汗止。

理论依据:《伤寒论》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辨证分析:患者为本所外治员工(陈老师诊所员工分内治、外治),他为了治头出汗到新华书店翻阅了各种医书,吃过玉屏风散、牡蛎散、桂枝汤、桂枝加黄芪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附子汤,均无效。

8月份从河南学习仲景经方回来后,我也给他用过柴胡剂,无效。之前也给他用过柴胡桂枝干姜汤,当时按1两=3g的小剂量来治疗,无效。

8月27日晚一直想此事,涂老师的话语在耳边回响“疑难病 找仲景”,对《伤寒论》要慢阅读,重新打开《伤寒论》原文一条条悦读,被第147条吸引住了。“但头汗出,心烦者,”病人从小父母离异,性格内向,长期气郁,能不烦吗?但此方用过啊?这次就按原剂量1两=15g来用,一剂下去,果然立止。

医者按:涂老师说中医不是慢郎中,是因为剂量不够才慢,按仲景先师原剂量,才能一剂知,甚至是一剂已。(云南 陈庆兵医生)

【严重失眠案】

患者:吴某

性别:女

年龄:43岁

初诊日期:2016年4月17日

主诉:严重失眠,胃口不好,口苦咽干,无力,子宫切除,肾切除,平日靠安眠药方可入睡2到4个小时,心烦。脉沉细,舌红苔白。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方组:柴胡125g 桂枝45g 炙甘草30g 干姜30g牡蛎30g 生黄芩45g 天花粉60g

剂量:5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加水2400ml,泡30分钟,水开后煮至1200ml,去滓,再煎至600ml,分三次温服。忌绿豆制品。

治疗效果:药吃完5剂症状明显减轻,睡眠可达6小时,效果明显继续服用,原方5剂加以巩固。(黑龙江 赵鹏医生)            

【三叉神经痛

患者:某男 

年龄:68岁 

初诊日期:2016年10月27日

左半侧额头至上唇阵发刀割样疼痛,额头迎香穴,太阳穴周围疼甚,一年余。经市中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中西药治疗年余无效,经人介绍来我处求治。 

主诉:发作时疼痛难忍、心烦小便次多夜甚,大便可,吃饭、说话受阻。 

刻诊:该患精神不振,双手抱头,少气懒言。左脉浮微弦,右脉沉弦,舌红苔黄腻,中裂纹,舌下静脉瘀滞。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原量,针刀松解 

方组:柴胡125克 肉桂45克 生黄芩45克 天花粉60克 炙甘草30克 牡蛎30克 干姜30克 

剂量:5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以2400ml水泡药10分钟煎煮,水开后煎煮30分钟,去滓再煮至600ml,分三次一日热服。 

二诊日期:2016年11月4日 诸症悉减,唯小便次多不见好转,效不更方,嘱其再服10剂。 11月9日电话随访,效果满意。10剂服完后,还是小便不利,夜甚多,考虑患者肾虚,前列腺肥大,予补肾合剂7剂,服完后尿多缓解,附桂地黄丸善后,11月28日随访,病告痊愈。 

相关条文: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体会:患者三叉神经痛一年余,经中医西医治疗无效,反复针灸、输液。中药治疗多次,无比心烦。10月26日从长沙学习仲圣经方回来后遇上第一位患者,涂老师在课堂上讲到:“疑难病,找仲圣”,患者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看作但头而疼,时发时止,心烦者,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临床应用其效如神,感谢仲圣平台王亮老师的指导和涂老师的教诲。(湖北 米其国医生)

【持续性发热

患者:毛某 唐河县人

性别:男

年龄:61岁

初诊日期:2015年5月13日

主要症状发热两月余,消瘦,身困乏力,在外院检查怀疑肺结核,汗出多,上半身易汗,眠纳二便可。舌淡红,苔滑腻,脉滑数。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制附片

方组:制附片15克 柴胡125克 炙甘草30克 牡蛎30克 干姜30克 黄芩45克 桂枝45克 天花粉60克

剂量:五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大约加2500ml水,煎至1200ml,去药滓,将剩余药液煎至600ml,分三次温服。

二诊:5月18日,体温正常,患者自述服药过程中,每日发热体温渐减,五剂药服完后体温恢复正常,无其他不适。

原方五剂,巩固疗效。

该患者至今未再发热。(涂华新先生医案)

以上医案均由仲圣平台师友临床提供,仲景中医文化传播编辑整理

                 柴胡桂枝干姜汤应用案例10则

1、云南省陈庆兵医生案例: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气郁

患者:段某

性别:男

年龄:26岁

初诊日期:2015年8月28日

头出汗6年余。2010年因参加学生会演讲时紧张,头出汗至今,他服用过桂枝汤类方无数,均不见效。刻下:头出汗,情绪紧张时、劳力时、喝汤时加重,冬天也照样出汗,苦不堪言。舌下静脉,迂曲怒张,舌质淡红,舌边右侧有白涎,舌中竖裂纹,脉浮弦滑,易生闷气。

辨证:气郁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方组:柴胡125克  桂枝45克 干姜30克  黄芩45克  天花粉60克  生牡蛎30克  炙甘草30克

剂量:1剂

煎服方法:冷水泡10分钟,煮开再煮20分钟,去滓重煎。一日一剂,一天三次,喝半纸杯。

忌:苦瓜,冰镇冷饮。

治疗效果:服一剂第二天汗止。

理论依据:《伤寒论》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辨证分析:患者为本所外治员工(陈老师诊所员工分内治、外治),他为了治头出汗到新华书店翻阅了各种医书,吃过玉屏风散、牡蛎散、桂枝汤、桂枝加黄芪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附子汤,均无效。

8月份从河南学习仲景经方回来后,我也给他用过柴胡剂,无效。之前也给他用过柴胡桂枝干姜汤,当时按1两=3g的小剂量来治疗,无效。

8月27日晚一直想此事,涂老师的话语在耳边回响“疑难病 找仲景”,对《伤寒论》要慢阅读,重新打开《伤寒论》原文一条条阅读,被第147条吸引住了。“但头汗出,心烦者,”病人从小父母离异,性格内向,长期气郁,能不烦吗?但此方用过啊?这次就按原剂量1两=15g来用,一剂下去,果然立止。

医者按:涂老师说中医不是慢郎中,是因为剂量不够才慢,按仲景先师原剂量,才能一剂知,甚至是一剂已。

2、安徽省苏昌富医生案例: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急性胆囊炎

患者:邢某

性别:女

年龄:76岁

初诊日期:2015年5月2日

腹痛,呕吐,腹泻,在当地医院以急性肠炎治疗效果欠佳,县医院B超确诊为急性胆囊炎。

查:急性病面容,脉弦,舌质淡有瘀点,苔白腻,大便可,眠差,纳差。

辨:有少阳证系在太阴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方组:制附片15克  柴胡60克  桂枝25克  干姜15克  天花粉30克  黄芩25克  牡蛎15克  炙甘草15克 

剂量:七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二诊:所有症状全部消失,临床治愈,停药。

相关条文:《伤寒论》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3、涂华新医生案例: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制附片治疗发热

患者:毛某 唐河县人

性别:男

年龄:61岁

初诊日期:2015年5月13日

主要症状发热两月余,消瘦,身困乏力,在外院检查怀疑肺结核,汗出多,上半身易汗,眠纳二便可,舌淡红,苔滑腻,脉滑数。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制附片

方组:制附片15克  柴胡125克  炙甘草30克  牡蛎30克  干姜30克  黄芩45克  桂枝45克  天花粉60克

剂量:五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大约加2500ml水,煎至1200ml,去药滓,将剩余药液煎至600ml,分三次温服。

二诊:5月18日,体温正常,患者自述服药过程中,每日发热体温渐减,五剂药服完后体温恢复正常,无其他不适。

原方五剂,巩固疗效。

该患者至今未再发热。

4、湖南省刘立平医生案例: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心痛、心悸

患者:李某

性别:女

年龄:69岁

初诊日期:2015年10月28日

心痛一个多月,在两家市级医院检查:二尖瓣关闭不全。两家医院都要求病人做手术,没有药物可治。10月28号来诊,诉稍动即胸口痛甚,有时不动也痛,头汗,齐颈而还。双下肢水肿二十年,心悸,眠差,心烦,纳可,大便可,脉沉细。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方组:柴胡60克 桂枝25克 干姜15克 天花粉30克 黄芩25克 牡蛎15克 炙甘草15克 

剂量:十四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二诊:上方服十四剂后来诊,诸症好转,但活动幅度大时胸口还稍疼,原方加栝蒌实、薤白。

方组:柴胡60克 桂枝25克 干姜15克 天花粉30克 黄芩25克 牡蛎15克 炙甘草15克 栝蒌实30g 薤白30g 

剂量:十七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治疗结果:11月29日来复诊,胸痛基本消失,共服三十一剂。感谢涂华新老师的指点帮助!

相关条文:《伤寒论》第148条: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5、湖北省宋奎医生案例: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治疗急性多发性脑梗塞

患者:杨某

性别:男

年龄:58岁

患者一周前因家庭琐事操劳,于半夜突发右侧上肢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嗜睡,精神差,继而发生双腿无力,头痛,视力模糊,精神恍惚,口干口苦,左侧嘴角向右侧偏歪,说话不清晰,反应迟钝。曾在当地三甲医院以急性多发性脑梗塞收住院一周,疗效不显,遂来我处求治。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恍惚,精神差,嗜睡貌,舌苔黄厚,脉实稍有力,口渴,哈欠连天,晚上通宵失眠,整夜无法入眠。遂拟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真武汤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真武汤

方组:制黑附片15g   麻黄15g 细辛15g 白芍45g 茯苓45g 白术30g 生姜45g(切) 

剂量:四剂(每天一剂,少量多次,饭后服)

煎服方法:先煮黑附片40分钟后,再下其他的药物,水开再煮30分钟,熬药时不盖盖子。

二诊:上述症状无好转,改方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方组:柴胡根60g 炙甘草15g 牡蛎15g 干姜15g 生黄芩20g 桂枝20g 天花粉30g 郁金20g 合欢皮20g 远志20g  

剂量:七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药注意: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甘草一定要用蜜炙的。

治疗效果:后又开七剂,共服药14剂,诸症全消,现病人行走自如。特感谢河南南阳涂华新恩师的教诲。

6、河南省单团结医生: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持续性低热

患者:刘某    性别:女

年龄:36岁

初诊日期:2016年2月10日

自元月21日始低热20余天,经多家诊所治疗效果不佳,用药不详,经人介绍来我诊所治疗。主诉:全身乏力,低热,下午发热,大小便可,脉沉迟,苔白厚。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原量

方组:柴胡125g 炙甘30g 牡蛎30g干姜30g 生黄芩45g肉桂45g 天花粉60g

剂量:7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0分钟,分三次温服。忌绿豆类制品。

治疗效果:药吃到第三剂病去多半,嘱其继续服用。

7、东北陈亚平医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脑血栓

患者:某女

年龄:60岁

初诊日期:2016年1月15日

脑血栓。

自诉:住院约20余天,经别人介绍而出院,来我处治疗。胸闷、心悸、心慌、心烦,夜间头甚热不能眠,需贴到窗户的玻璃上凉透才能睡,头晕胀痛,右拇指食指不能持物,语言有时吐字不清,乏力甚!大便干,无汗。

脉诊:脉沉,弦紧,阳脉大于阴脉

舌诊:舌体大,尖红。

治疗:中药结合针灸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方组:制附片20g 柴胡60g 桂枝30g 干姜20g 黄芩30g 天花粉40g 牡蛎30g 炙甘草20g 大黄25g

剂量:5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复诊:第二天来做针灸,自诉:晚上头热明显好转,基本不怎么热了;说话好了,且用拇指食指捏我的白大衣,说:神了。

患语:“吃了多个中医大夫的药,都说中药慢慢调,真没想到吃了你的药这么快!该我好病啊”。

四天后血压130/90,各方面症状大好,正在治疗中….

按:“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着,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8、黑龙江 赵鹏: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严重失眠

患者:吴某

性别:女

年龄:43岁

初诊日期:2016年4月17日

主诉:严重失眠,胃口不好,口苦咽干,无力,子宫切除,肾切除,平日靠安眠药方可入睡2到4个小时,心烦,脉沉细,舌红苔白。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方组:柴胡125g 桂枝45g 炙甘草30g 干姜30g牡蛎30g 生黄芩45g 天花粉60g

剂量:5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加水2400ml,泡30分钟,水开后煮至1200ml,去滓,再煎至600ml,分三次温服。忌绿豆制品。

治疗效果:药吃完5剂症状明显减轻,睡眠可达6小时,效果明显继续服用,原方5剂加以巩固

9、云南金国阳: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长期面部痤疮

患者:李某

性别:女

年龄:42岁

初诊日期:2016年3月3日

主诉:面部长期粉刺痤疮,吃东西上火了长得就多,反复发作。平时吃中药会有所缓解,停药一段时间就又反复发作,来诊时,有口苦咽干、胸胁苦满的症状,还伴有盆腔炎,面部粉疮暗红点多,舌质淡红,苔黄,典型的上热下寒,吃热性食物容易上火,大便正常。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方组:柴胡60g 炙甘草20g 牡蛎30g 干姜30g 黄芩45g 桂枝45g 天花粉60g 制附片15g(打碎)

剂量:七剂(一剂吃两天,每天三次,两天六次)

煎服方法:冷水泡半小时,煎煮45分钟,分三次温服,每次300ml。

二诊:2016年3月17日

面部痤疮淡了许多,自诉口不苦,胸部舒服了,头天吃了火锅也不上火了。

又带七剂巩固疗效,后电话随访说没有再长痤疮,各方面都好了许多,吃热性食物也不上火、长痘痘了。

10、安徽苏昌富医生: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脑外伤引起的癫痫:

患者:某女

年龄:52岁

初诊日期:2016年6月15日

4年前骑电瓶车被轿车撞上,当时出现脑外伤,住院治疗,未出现特殊症状而出院,出院半年左右,出现晕厥,发作时上吐下泄,神志不清几分钟,后自行醒来,先后去南京某三甲医院,八六军区医院治疗,脑电图有轻度不正常波,医院都以为是胃肠功能紊乱,一直以胃肠疾病治疗,一直不见好转,后由别人介绍来我处诊治。

查:神清,面稍黑黄,舌淡红,苔薄白,舌下瘀不显,脉左弦右缓弱,睡眠一般,饮食可,二便正常,每次在受凉,劳累,情绪不好等情况下出现上吐下泄,然后不醒人事,几分钟后缓解。

诊断:少阳枢机不利,太阴虚寒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附片

方组:附片15g  柴胡125g 桂枝45g 干姜30g  黄芩45g  天花粉60g  生牡蛎30g  炙甘草30g

剂量:7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水开后煮20分钟,分三次饭后温服。

二诊:2016年6月23日

自述近来一直很好,发作了一次,但没有晕厥了,现精神状态也好很多。后继前方,共用了35付,至今未发作。

叹经方,有是证用是方,效果佳,从六经来说,经,腑,脏的生克制化也是伤寒杂病论的精髓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经验录—习方心悟(十九)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经方笔记丨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及其运用 作者:张长恩
伤寒论29: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龙骨牡蛎汤。
抓住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主症,临床效果才会主杆见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