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惯子如杀子”,这五大惯子行为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家长必看

最近,网上有个视频引发了网友热议。

电影院里,一个小男孩在电影放映时,跑到荧幕前玩耍,之后对着幕布“拳打脚踢”。

小男孩的举动给观影的群众带来了很大困扰,可整个过程中,家长不管不顾,任由男孩跑来跑去。

有一位男子忍无可忍,联系了前台。

影院工作人员赶到后,出言制止小男孩的行为,小男孩不但没有理会,反而和工作人员玩起了“你追我赶”的游戏。

直到工作人员抱起小男孩,小男孩的妈妈才露面。

事后影院负责人发现,被小男孩拍打过的荧幕已无法修复,因此向家长索赔15000元。

图片来源:网络

视频一出,引发了网友对“熊孩子”“熊家长”的讨论。

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

父母不加管教的爱子行为,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隐形的伤害。

前央视主持人、自媒体人王小骞总结了几条父母的惯子行为,这些惯子行为,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快看看你家有没有。

特殊待遇

人民日报微博公布“熊家长”自查表,总结了10种容易惯坏孩子的行为。

其中第一条就是给孩子特殊待遇。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恨不得把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给他。

被称作“最牛中学校长”的刘长铭曾说:“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

电视剧《俺娘叫小草》里的喜凤,就是一个处处给孩子特殊照顾的妈妈。

全家人吃的都是菜糊糊,她单独给儿子吃火腿肠、方便面;

一起吃饭时,她把鸡蛋都放到儿子碗里。

图片来源:网络

在她的娇惯下,儿子不尊重爷爷奶奶,性格也变得自私自利。

从小在心底就出现这样一个错觉——我是世界的中心。

李玫瑾教授讲过自己的一个故事:

她带孩子回爷爷奶奶家,看电视的时候剥了一个橘子,剥完给孩子一瓣,让她给爷爷送去,又剥一瓣给奶奶送去,再剥一瓣给大姑送去,最后一瓣才给孩子,但是孩子把这一瓣给了妈妈,然后李教授又给她剥了个橘子。

这样一个简单的行为,让孩子知道,家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只围着她转的小星系。

有网友把一个家庭比作一棵大树,父母是根,孩子是果实。

如果我们想让这棵大树枝繁叶茂,就得把肥施在根上。

可现在很多父母把所有精华直接浇在果实上,结果可想而知,果实无法吸收这些养料,最终不是长不大就是长畸形。

当面袒护

《不打不骂的家教宝典》一书中这样说:

“让孩子犯错是必要的,而且孩子也有犯错的权力。”

孩子在摸索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定会犯错。错误也是一种资源,可以让孩子知道自身的不足,知道这个社会的规则。

而这个时候,正是孩子成长的好时机。

可很多父母溺爱孩子,不仅不教育,还一味袒护。

殊不知,这为孩子今后的成长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在电影《冰裂》中,小男孩田义教唆别人当着众人的面,去脱一个小女孩的裤子;看到别人在捕鱼,玩性大发的他把邻居家的纱窗偷偷拆了做渔网。

女孩的妈妈和邻居一起去找田义妈妈说理,田义妈妈却说:“我是大学老师,怎么教育孩子不用你来教我吧。”

图片来源:网络

在妈妈的袒护下,田义的胆子越来越大,刚上高中就谈恋爱,为了一个女生把人打得半死。

于是书读到一半,被劝退。

找工作,干啥啥不行,后来参加了黑社会,在一次打架斗殴中失手杀了人,被判死刑。

现实中,有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错时,总拿“他还是个孩子”当借口,处处袒护,以为这是在爱孩子。

却浑然不觉,在自己的袒护下,孩子已经被带到了错误的轨道,直到孩子被这个世界狠狠地教训。

轻易满足

俞敏洪曾说:

“孩子要什么父母给什么,这其实是剥夺了孩子对生命的探索和热爱。”

当一个人对生命失去了探索的欲望,也就失去了享受生命的可能。

过度的满足,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伤害。


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一个父亲觉得虽然家里不富裕,但怕儿子会自卑敏感,于是对他格外宠爱,从小要什么就给买什么。

最开始是小零食,到后来是玩具,再到名牌衣服、鞋。男孩的胃口越来越大,要的东西也越来越贵......

男孩16岁时,想要一部手机,父亲因为手头拮据就拒绝了他,男孩一怒之下拿刀刺向父亲。

最终,男孩因为故意杀人罪进了少管所,而事事满足他的父亲也在床上奄奄一息。

如果父母总是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那么孩子永远不懂得什么叫来之不易。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就算你倾尽所有,也满足不了孩子一辈子的需求。”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磨砺,不经过努力和汗水就得到想要的东西,永远也享受不到获得的喜悦。

肤浅的快乐,会在不知不觉中蚕食孩子努力的欲望,直到他永远失去这种能力。

轻易满足孩子,就是在扼杀孩子努力的决心。

生活懒散

前几天,看到一位网友吐槽他的室友小宝:

小宝因不喜交际,他妈妈在开学前就跟老师打好招呼:我家孩子不需要做自我介绍,也不想认识其他人。

这位网友第一次见到小宝的时候,小宝一句话不说,直接坐在凳子上玩游戏,然后他妈妈拿着抹布把他的桌子、床等从头到尾都擦了一遍。

开学以后,小宝的妈妈每周都会来宿舍帮他洗一次内裤。

更加离谱的是,有一周他妈妈有事来不了,竟然和宿舍其他人说:“这周阿姨有事去不了宿舍,你们能帮小宝洗下内裤吗?”

疫情期间,学校封校,小宝的妈妈无法进入学校。

于是几乎天天给小宝的舍友发微信:“你快看看我家小宝吃饭了没有?”“快看看小宝睡觉了没有?”……

网友调侃,和自己妈妈都没有联系这么频繁。

这样的妈妈纵容出来的孩子,就是生活懒散、做事没有主见的“巨婴”。

当有一天需要他独当一面的时候,他该如何面对?


在一期《超级育儿师》中,育儿师问一对父母:“你们想在孩子20岁的时候送他什么礼物?”

这对父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独立”。

作为父母,我们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唯有教会孩子独立,才是留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

害怕哭闹

孩子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用哭闹的方式要挟父母怎么办?

相信每位父母都遇到过孩子哭着闹着要东西的时候。

面对孩子的哭闹,很多父母会心软,为了尽快安抚孩子的情绪,就答应孩子的要求。

孩子在得逞后,就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只要我哭,就能得到我想要的。

网友@米妮育儿发过一个视频。

视频中,一个三岁小男孩躺在地上撒泼打滚,边哭边喊。

甚至拿脑袋猛烈地撞向栏杆。

妈妈只好妥协,给孩子说:“买买买。”

孩子因为情绪激动,打了妈妈一巴掌。

妈妈继续安慰道:“妈妈给你买,你别哭了,别哭了。”

图片来源:网络

这位妈妈表示,只要孩子做出过激的行为,她就会屈服。

有网友评论:“这孩子把妈妈拿捏得准准的。”

都说孩子是极聪明的,哭闹有效果,他们就会一直用这个方法,因为他们知道父母一定会妥协。

育儿专家说:“孩子一哭,父母就妥协,这绝对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孩子三岁的时候,也许是哭闹;当大一些,就会撒泼打滚,甚至伤害自己,进而伤害别人;再大一些,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郭德纲说:“孩子越宠越坏,必须要管。”

如果父母舍不得管孩子,总有一天他们走向社会,生活会加倍教育他们。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爱孩子,就要从小给够他们爱,教会他们这个社会的规则,帮他们锻炼出一颗坚韧善良的心。

这些都将成为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带着这些财富,才能抵抗未来的风风雨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急着让孩子说“对不起”了!根本不管用
孩子拒不认错,该“逼迫”他认错吗?聪明父母这样对付“犟孩子”
“会教”的父母,才能教出成功的孩子
朝华有话说:不要让孩子为你的过错“背黑锅”
孩子犯的这类“错”,其实不是错!爸妈们千万别迷糊!
幼升小的秘密19:你若不惩罚孩子,未来社会加倍惩罚他,你怎么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