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 克 王 帝 辛

    商纣王。一个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尤其以明朝人许仲琳(实乃陆西星也),他在封神演义里面,把纣王描述成了无恶不赦的坏蛋!

    在中国人心中,商纣王不仅是中国古往今来昏君、暴君的“代言人”,而且已经成为邪恶势力和罪恶人性的象征。但随着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实事似乎又并非如此。

    毛主席曾这样评价道:“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它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 “商纣王是很有本领的人,周武王把他说得很坏。他的俘虏政策做得不大好,所以以后失败了。”

    武丁死后,他所开创的太平盛世并没能长久的延续下去武丁中兴——奠基殷商王朝的百年黄金岁月。究其原因,是武丁的改革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并没有触及商王朝内乱的根源——王室贵族和神权集团的利益争夺。尤其王室内乱问题贯穿了商王朝整个600年历史,始终是历代君王最棘手的难题九世之乱——商王朝的百年王位争夺战。盘庚—武丁时期之所以政治形式稳定,并不是问题得到彻底根治。而是由于王朝有一位极其强有力的铁腕君王,其强悍的威势足以震慑、压制反抗势力。这种形势最大弊端,就在于其是建立在个人威严和能力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一整套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上。一旦强势君主死去,由于再没有人或势力可以震慑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势力,势必造成内乱再起。从祖庚、祖甲起,以后诸王始终要随时面临来自王朝内部的争斗。尤其是到晚期帝乙帝辛时期,内部矛盾已经空前尖锐。

    公元前1075年,商王朝君王帝乙驾崩。此时的商王朝已经风雨飘摇。内有王室、大贵族集团和宗教神权集团争权夺利,外有各方国和外族的叛乱入侵。在如此危局下,由于王长子微子启是“庶出”,无权继承王位。加之其过于忠厚,根本无力面对王朝内外的复杂局势。于是,帝乙的第3个儿子子寿在老臣比干和宿卫将领恶来等人的支持下登上王位。他要面对的是历代先王留给他的乱摊子。这位子寿的王号是帝辛,他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商纣王。

    帝辛,是商国的人称呼自己的国君的叫法。因为国君的名字就叫辛。按照现已发现的甲骨和史书的资料来看,商王朝的帝王的名字,一直是以天干命名的。而商帝国的人在称呼君主时,便是在名字前加一个帝字,如帝祖甲、帝文丁、帝太丁、帝武丁等等,商纣王,或殷纣王,则是周人侮辱、蔑视性的称呼。

    帝辛即位时,先王留给他的是一个残破的河山和破败的政局。国内,他要面临已经崩溃的经济、不断出现的奴隶起义和来自王室、大贵族集团以及以大祭祀为首的宗教神权集团对他权利的挑战。对外,他要面对从四面八方涌入的外族入侵。在这种危局下,年轻的帝辛表现出超凡的才智、勇气、高超的政治手段和冷酷残暴的铁腕。

    史料记载,帝辛聪明机智,智慧过人。而且产才健壮高大,力大无穷。可以“手格猛兽”。在先王老臣的辅佐下,年轻的帝辛开始了他砺志强国的历程。首先是选拔贤能。在帝辛的支持下,一批有才能的从中下层管理和善战的将领被重用。在能臣如微子、比干的辅佐和京城宿卫将领的支持下,帝辛开始对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是针对王室、大贵族集团。当时的规定是奴隶主贵族“世袭”制。王室成员和大贵族从中获得巨大利益。获得利益后的王室成员和大贵族为了保护既得利益经常干预政务。为此,帝辛采取大胆改革,废除了以往贵族的世袭权利并收回了他们的领地。大胆地从中下层官员甚至是社会底层“小人”(当时的“小人”是指王国底层的自由平民)中提拔了一批新人。一大批有才能的中下层官员,甚至是平民和善战的低级军官被破格提拔重用。丧失领地和权利后就意味贵族以及王室成员再也无力组织起与中央的对抗。利益受到损失的王室成员和大贵族进行了激烈的反抗甚至发动了武装叛乱。而且还勾结以大祭祀为首的宗教神权集团。

    在商代,国家要经常进行祭祀活动。凡事都要进行占卜,大到对外用兵,小到杀一只鸡都必须通过占卜“问神”,因此宗教神权集团的权利极大。以大祭祀为首的宗教神权集团经常用占卜等宗教手段干涉朝政,严重威胁到王权的稳固。为此,帝辛进行了坚定的宗教改革。他惩处了一批为非作歹的宗教人员,同时明确规定政、教分离。宗教不得干预国家世俗政治事物,而这就危及到宗教集团的利益。为此,大祭祀为首的宗教神权集团联合贵族集团进行武装叛乱。面对两股敌对势力的勾结,帝辛毫不手段,进行了空前血腥的镇压。大批贵族和包括大祭祀的神职人员被处决,都城内血流成河。忠于帝辛的神职祭祀被任命为新的大祭祀。至此,王室、大贵族集团已经以大祭祀为首的宗教神权集团手到毁灭性打击,再也无力对君王构成威胁。

    随着王朝上层统治集团内乱的终结,国家内部局势迅速稳定。帝辛开始大规模整顿国内经济,鼓励生产,减少赋税和劳役。手工业、畜牧业和农业迅速恢复,国家经济逐步得到明显改善,国力得到极大提高。随着国力的迅速回升,商王帝辛开始大规模整顿、扩充军队。大批新式武器装备新式战车、青铜兵器-铠甲-盾牌、远程弓弩和战略物资迅速补充到军队中。尤其是已经衰败多年的商军象阵得到根本性恢复,同时大量下级军官被破格提升。大商王朝军事实力迅速得到恢复和增强,而这就为帝辛下一步对外行动做好了准备。

    约公元前1070年,商王帝辛起商朝本国中央军1万人,加上附属方国的军队共1万5千人,御驾亲征北伐鬼方。原本世代生长于温暖的中原地区的商军,在寒冷的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鬼方地区面临着地理生疏、无法适应严寒干冷气候等严峻考验。面对危局,每次战争中作为王朝最高统治者和军队最高统帅的帝辛都披挂铠甲,亲自驾驭他那辆镶嵌有黄金宝石的战车,挥舞青铜长戈冲在最前线。在统帅勇武举动的鼓舞下,商军士气大振。克服严寒、地利不便等恶劣条件,采取正面进攻和大后方远距离迂回包抄结合的战术,同时对其上层进行分化、诱降。经过5年的艰苦鏖战,大商王朝于约公元前1065年彻底击败鬼方。鬼方上层统治集团同时发生政变,坚决反商的原部落首领被杀后被“献首”于商王,鬼方全族战败投降。商王帝辛为永诀后患,决定采取分割瓦解的战略。将原来相对完整的鬼方分为昆戎、洛泉、昆夷、绲夷、串夷等多个小部。分别委派忠于商王朝的贵族执掌,同时留驻了一支由商王朝本族中央军和始终坚定的忠于商王朝的方国军队组成的约1000-1500人的商军永久性驻扎在当地以震慑鬼方。威胁中原中央王朝近600年之久的北方强敌鬼方彻底灭亡,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战后,少部分留居原地的鬼方人后来融入西戎,春秋时期发展为林胡、东胡等北方少数民族,在战国时期最终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北方第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而大部分鬼方人开始不断被内迁至中原地区,逐步与华夏族融合到了一起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至此,经过商王帝辛的努力,今天的山西中部和北部、陕北部、内蒙古南部靠近今河北、山西的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这片地区构成日后中原王朝北部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万里长城上的大量重要战略咽喉隘口如雁门关等就在其中。而商王帝辛与他的将士们历时5年,历尽艰辛平灭鬼方的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经过后世“文人骚客”的陆西星艺术加工和渲染,最终演变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封神演义》中“大商太师闻仲征北海”。远征的主角则从真实的商王帝辛被人为的篡改为“人造英雄”闻仲,商王帝辛对中国版图作出的巨大贡献也就这样被轻易抹杀了。

    灭亡鬼方后,商王帝辛开始将目光投向西方中原王朝的宿敌西羌。与征伐鬼方的反侵略性质相比,帝辛对西羌的战争一方面是为打击入侵者,另一方面是为掠夺财富和奴隶。最终,商军基本征服了大部分西羌部族,今天的山西西北部、陕西北部和西部、甘肃东南一部分和青海部分地区地区自此并入中国版图,商王朝在西方的巨大胜利不可避免的引发了他同当地首要势力的直接对抗。这股势力的崛起速度非常惊人。它曾经是商的西方“方国”,到商末期,它已经达到可以可商王朝分庭抗礼的程度,而且最终就是它灭亡了强大的商王朝。这就是——周。

    商朝初年,强大的商王朝征服了周。周的首领受封为侯,替商王朝戍守西方边境抵御西羌的入侵,成为王朝属下一个“方国”。到商王文丁时期,由于王朝内乱不断,根本无力自己出兵攻打西羌。于是便授予王朝西方当时最大的“方国”周以“行征伐之权”,就是给了周可以自行对外发动战争的权利,这已经是当时中央王朝君主能够给于属国君主的最大的特权。在这种情况下,周充分把握机中央王朝衰落无力西顾的历史性机遇大肆扩张,不断蚕食商的领土。甚至公然灭亡了在其周边的其他商的属国,国势迅速强大。仅仅经过周侯季历到西伯姬昌两代时间,周方国占有的领土已到“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地步。姬昌甚至嚣张到敢于自立为“文王”。要知道当时只有中央王朝君主才有资格称王,姬昌的行为已经充分暴露了他的野心。随着商王朝开始大规模向西拓展,周人开始与原来的宗主国商发生直接武装冲突,最终发展为战争。周西伯姬昌自持国力强大,亲自领兵进攻商王朝,帝辛亲征西周。双方主力在今山西黎城爆发大规模激战。结果周军大败,周西伯姬昌被俘,被囚禁在羑里七年,周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关键时刻,西周丞相姜尚进京斡旋。以大量珍宝和美女进贡商王帝辛,同时贿赂其身边的宠臣说情,终于赎出了姬昌。

    姬昌回国立即去文王号,上表谢罪、称臣,大量进贡以表明对商的忠心。为博得商王的信任,姬昌甚至主动裁撤军队拆除边境关隘。帝辛此时并没有掉以轻心,在西部驻扎了相当数量的军队。同时联合当地忠于商朝的方国如崇国等对西周进行严密监控。为缓解危机,西周丞相姜尚,他派人到东方策动东夷对商的入侵。西周的计谋迅速得逞,商王帝辛开始面临他即位以来最强悍的对手。

    面对东夷的侵犯,作为商军最高统帅,商王帝辛再次决定亲征。为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帝辛开始大规模征调军队。包括商王朝本国中央军最精锐的2万人,战车500乘。大举征调虎方、盂方等附属方国军队1万人,共计出兵3万人。为保证军需,调集大量牲畜和奴隶以保证运输。同时为确保胜利还动用了商军最强悍的杀手锏,出动由1千多头重装甲胄战象组成的空前庞大的象阵。

    约公元前1051年,一切准备就绪的商王帝辛率领由商王朝中央军和方国军队组成3万联军自都城正式誓师东征。出征前,商王帝辛与诸侯在黎(灵云注:即今山东鄄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祭祀,开始了对东夷的征伐。

    面对强大的商军,作为部落联盟的东夷方面内部意见分歧严重被迫迅速逃跑。商王帝辛率大军出河南一直追赶到淮河流域,这是此前中原王朝军队极少涉足的区域。淮水是东夷的老巢,为此不得不集结重兵进行死守。在淮水之滨,双方主力遭遇。中原中央王朝与东夷集团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决定性会战在淮水之滨终于爆发了!

    战斗打响后,集结在当地的数万东夷军队拼死抵抗。面对如此强敌,商军空前强大的象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1千多头重甲战象跟今天的主战坦克一样,吼叫着的冲入东夷军队阵中。象背上的士兵在战楼的掩护下远用箭射近用长戈击杀,同时驾驭用象牙攻击。战象的象牙轻易地戳穿了东夷士兵的胸膛然后把尸体抛向空中。战象还用象鼻攻击敌军,用巨蹄碾踏敌军。重甲战象每次冲入敌军阵内,身后都会在东夷军阵中留下一条血色的“胡同”!

    在商军庞大象阵的反复冲击下,东夷军队被冲击的七零八落,士兵一批批倒了下去。在象阵的引导下,商军战车集团发起冲锋,开始围剿溃散的敌军,随后步兵跟近出战。在商军强大打击下,东夷正面防线土崩瓦解,主力崩溃。商王帝辛指挥商军在正面冲杀的同时采取侧翼包围,成功的围歼东夷主力。结果,东夷人的军队数万人被彻底击溃。伴随着军队的战败,淮河流域的东夷东夷部落开始四散奔逃,商军开始在淮水两岸大肆围捕战俘。在十余万溃逃的东夷人中,有一个叫有苏氏的东夷小部落集体被俘。按当时的规矩,俘虏只有两种结局——被杀或作为奴隶。

    面对商军锋利的屠刀,有苏氏的部落首领为了保全性命,将自己的年轻貌美的女儿献给了商王帝辛。商王帝辛见到这名女子后被其惊世美貌震惊,甚至认为自己得到了仙女。这个女子用个人的牺牲拯救了自己的部落。她,就是日后导致商朝灭亡的重要人物,受到万世唾骂并在《封神演义》中被描绘为千年狐狸精的——妲己。

    淮水决战以商军的全面获胜告终。商军在淮水决战中掠获大量批财宝以及数万奴隶,而商王帝辛本人更是得到妲己。到此,东夷主力受到沉重打击,志得意满的帝辛决定回国。但他知道,东夷虽然在淮水战败,但作为一个足以同中原王朝相匹敌的强大部落联盟依然拥有巨大的势力。如果不斩草除根,今后一旦实力恢复后必定卷土重来。于是他决定留下主力商军继续作战,追击东夷残余势力。商朝名将攸候喜被任命为东征军最高统帅。商王帝辛本以为战争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结果商王朝上到国王下到士兵谁都没有料到,这场战争将产生何等影响。

    淮水决战后,商军开始在江淮流域和东海之滨进行漫长的作战。但战事的发展是商王朝上下都没有料到的。

    东夷的主力虽在淮水一役基本覆没,已经丧失了大规模正面交锋的能力。但东夷方面却进行了异常顽强的抵抗。随着商军深入南方和东部大纵深地区,东夷武装力量迅速改变战术,放弃正面战场正规战。充分依托南方复杂的水网和丘陵地形,发挥自己善于水战和山地战的优势与商军展开大规模游击战。东夷士兵尽量避免以大兵团与大股商军进行面对面的交锋,将兵力化整为零。经常少则三五成群,多则百余人的小队,或驾驶轻舟航行于水上,或徒步出没于山岭,使用弓箭等兵器以打了就跑的战术在水上和山间不断袭击商军。商军从中原内陆初来乍到,完全不了解当地的水文地理。面对这群神出鬼没却近乎茹毛饮血的东夷人,商军士兵虽有满身的武艺和精良的武器却不知道对手在哪,不知道该打谁,经常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东夷士兵的武器如弓箭本来不如商军,但随着战局进入胶着状态,东夷人在不断歼灭商军后缴获对方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大大改善了自身的条件。在众多缴获武器中,东夷武士尤其喜欢商军强悍的远程弓弩和青铜刀剑。这些轻便的步兵兵器非常适合南方水网、山地地区的步兵游击战和水战。而商军笨重、庞大的的战车在南方水网、丘陵密布的环境反倒不如东夷人的独木舟管用。而1千多头战象虽然适合南方战场,但面对如此庞大的地域数量严重不足,根本不能满足需要,商军被迫放弃自己本来最擅长的象战和战车,以步兵面对敌军。同时,东夷也并不是一味的进行“零敲碎打”式的小规模袭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偶尔集中兵力搞一些较大规模的袭击,给商军造成相当大的伤亡。

    商军在东方战场从初期占尽优势,开始迅速陷入被动局面,这支昔日所向披靡的军队被牢牢的钉在南方的水域和山间。

    更重要的是,商王帝辛回国后将大约3万主力留在东夷战场,如此庞大的兵力在当时已经是不可想像了。但随着战局的不断发展,商军开始占领大片领土。为此必须分出大量兵力去占领并巩固新征服的地区,结果如此广袤的区域极大的稀释了商军有限的兵力。而东夷方面改变当初的战术。东夷与商朝不同,根本不存在正规的国家军队,兵、民一体是最典型的部落武装性质的民兵。一旦敌军逼近来就全族迅速撤退,坚壁清野,将不能带走的粮食和牲畜全都销毁。同时东夷游击队不断依托水路和山地袭击、切断商军后勤补给线,造成前方大军补给不利。结果,当东征进行到第3年时,东方战场商军彻底陷入泥潭,兵员、粮草、武器装备全线告急。东征面临失败的危局,东征军最高统帅攸候喜向后方紧急求援。

    危局下,重臣比干和微子等人不断建议立即撤军,避免陷入更深。但商王帝辛却力主坚决打下去。一方面,他考虑到一旦撤军此前所有努力将前功尽弃。同时,东征后带来了大量奴隶和财宝,如此巨大的经济利益商王帝辛绝对无法放弃的。于是,帝辛决定对东夷的抵抗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向东方战场全面增兵。如此庞大的战场需要大量兵员,于是商王帝辛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征兵。当时的法律明文规定,奴隶是绝对不允许参军的。于是商朝本国大量平民青、壮年男子被强征入伍。同时,向所有方国征兵。这遭到很多方国的反抗,结果帝辛对其进行了血腥镇压,这在后来直接导致他失去大批方国的拥护。

    而就在帝辛全力征兵的同时,西周方面却不断进贡,而且供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提升,更重要的则是西周方面不断臣服和表示忠诚的行为。结果,此时已经变得刚愎自用的帝辛被西周的举动蒙蔽,彻底放松了对西方的警惕。将本来部署在西方用于监视周的中央军,以及西方忠于商的最强大方国崇国的军队全部调往东方。结果没过多久,商王朝的西部防线就几乎空无一人。这直接导致当西周再次进犯时,在商朝西方根本没有受到任何像样的抵抗。

    随着商王朝向东方的全力增兵,东方战场商军数量急剧膨胀,最高达到近30万人,如此规模的军事集结在中国夏、商时期是极其罕见的!至此,除少量都城卫戍部队和王室宿卫外,商朝国内和方国全部军队悉数云集东方战场,国内极度空虚。30万大军要消耗巨额粮饷,军需后勤对商朝国内造成巨大压力。为解决大军粮饷,商王帝辛一改即位初期削减赋税以恢复、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本国和方国大规模增加赋税和徭役。税收的种类多达上千种,对方国索取的财物和粮草等更是变本加厉。而从东夷缴获来的大量财宝除了供应商王帝辛以及王室、贵族的奢靡生活外,剩余的几乎全部用于共给东方战场。从战场掠获的几十万奴隶则受尽贵族残暴的折磨,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承担着繁重的劳役。为保证前方作战需要,除少量必须用于耕作和运输外,全国几乎所有牲畜、车辆都被征调起来向前方运送物资。而当时商人拥有的最强大的运输工具同时也是家畜——大象,除了少部分必须留在本土进行农耕和建筑宫殿的材料运输以及做为战象拱卫京都以外,其他的基本都被训练为战象投入东方战场作战。本来只有长象牙的成年公象才能作为战象,但到最后时刻,为满足前方商军对战象的急切需求。商王朝居然走到极端:大量不长牙的母象和幼象都被披上甲胄送到前线充当战象。此外,为满足前方对战象的需求,商人开始竭尽全力的冲到丛林中去捕捉大象。在几乎是全国动员的情况下,商王朝最终集结了空前庞大的粮草、兵器等军需物资。

    粮草充足了,兵员齐备了,却无法送到前线去,因为距离太远而交通状况又太落后。当时的交通条件非常落后,为解决前线军需运输问题将数量空前庞大的辎重和兵员及时运到遥远的东海和南方前线。商王帝辛征发大量工匠和十几万奴隶,修筑起一条从都城直达东方战场的的大道。从商王朝本土即今天河南到遥远的东方海滨和南方江淮战场相距万里,远隔万水千山。其间山谷纵横河流密布,自然地理条件极其复杂,施工难度极大。而当时的科技水平更是极端原始落后,铁器还没有发明。属于战略物资的青铜除了制作贵重的祭祀礼器等外,要全部用于制造武器。开路施工和农业生产只能使用木制和石制工具。商朝的工匠经过了精密测算,制定了最佳施工方案。奴隶们在商朝军队刀剑和皮鞭的威逼下,依靠史前的技术和工具。战胜了今人永远无法想像的艰辛和磨难,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硬是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开凿出这条沟通商王朝本土和中国东海之滨、长江之畔长达数千里的大道,创造了人类古代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最终,在商王帝辛钢铁般意志的指挥下,商王朝已经是倾尽全国之力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支持东征。

    道路开通了,通往遥远东方的大动脉终于通常了。随着大道的开通以及运输工具的增加,商王朝后方无数的物资、兵员开始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东方和南方前线。前方商军总兵里最终达到西周之前空前的30万人!对当地东夷武装力量形成数量和质量上的压倒性绝对优势。与此同时,商王帝辛根据前方实战得出的经验全面改变战略。首先为适应并充分依靠南方和东部水网地区的地理特点,商军放弃了传统的战车。从国内和东夷本地迅速集中大量工匠、奴隶全力造船,迅速组建起一直强大的水上作战力量。商军使用的船只小的可以搭载数人,大的则可以运载战车、战马甚至战象。商军将大量船只投入战场,用于作战和给养运输。大量船舶的使用终于是商军拥有了与东夷人平等作战的利器。

与此同时,商王朝彻底改变了当初对东夷方面全面武力打击的方针。

    作为最典型的部落联盟,庞大的东夷民族集团并不是铁板一块。其内部充满了钩心斗角和利益纷争,更存在着大部落对小部落的欺凌。而商族从严格意义上将,其本身就属于东夷集团的一个分支,双方在经济、文化和传统上存在着难以割断的纠葛。商王帝辛充分抓住这一条件,利用东夷内部重重矛盾对其进行分化瓦解。商军也一改以往土匪野兽般单纯的杀戮和劫掠,对于支持商朝和持中立态度的东夷部落不但停止绞杀,而且向其提供大量帮助。尤其是将中原地区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农业生产、手工业、冶金和制造业和文化科技传授给当地人。东夷部落大部分非常原始落后,很多部落干脆就过着茹毛饮血的野人生活。商军的做法在极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了东夷的文明程度,极大的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水平。此外,商军还极力笼络当地东夷部落首领和贵族。帮其修造宫殿,还提供大量当地从来没有过的先进器物如豪华车辆、骏马或特制的青铜兵器等。结果双方之间的关系极速改善,商军在东夷地区从最初的到处树敌,改变为得到大量当地人尤其是很多东夷部落首领、贵族的大力支持。他们不但为商军提供情报和向导,部分人甚至直接参与到针对东夷其他部落的战斗中。

    得到当地人的支持以及后方全力增援后,商王朝东征大军转入全面反击,开始进入江海、深山大规模清剿东夷武装。商军将士或搭乘船只,或徒步行军。在东方大海之滨,南国长江之畔和群山密林之间与东夷武士展开殊死搏斗。商军乘坐船只深入南方江湖之中的岛屿,甚至扬帆出海,远征部分东海沿海岛屿。将士们不但要与东夷人作战,还要同时克服地形生疏,环境陌生甚至是山林、江河大海中的鳄鱼、鲨鱼和毒蛇猛兽的袭击。战争的惨烈和艰难程度是后人无法想像的,有时一支上千人的大军出发后就永远的消失在山水之间。与东夷人在山地作战时,有时为清剿一座山上的东夷武装,甚至要放火烧山。大商将士在那蛮荒遥远的群山江海中,克服着后人难以想像的困难,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一步一步的向东方的大海和南方的长江推进!书写着一部伟大壮丽的中华拓疆诗史!

    在大商王朝倾全国之力的全力支援下,商军在东方势如破竹,大商东海拓边战争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公元前1045年年初,经过历时八年之久的艰苦争战。大商远征军从淮河流域出发,向东一直打到今江苏南部长江口地区以及浙江北部,东北进入山东半岛最北端,向南一直打到湖北长江流域。东夷集团中最强大的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凤夷、阳夷九夷相继败亡,众多中、小部落先后归顺。另一支反抗力量南方九苗也被征服,大商王朝终于取得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最后胜利。至此,今天中国的山东、江苏、上海、安徽全部和湖北、浙江北部以及长江、淮河流域全部并入大商王朝版图。大商王朝的疆域达到顶点。北起内蒙南端,西北到甘肃西南部,包括陕西全境青海东部少数地区;东北到河北北部燕山脚下;东到东中国海之滨;最南端到达湖北长江流域,东南到达长江入海口以及浙江北部。今天中国在长江以北以及长江流域除今新疆、蒙古和东北地区外的主要领土最终确立,商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之一。而且商军在争战的同时,还将先进、的中原文化传播到落后的东南地区,极大的提高了当地的文明水平。庞大的国土上居住着华夏(既汉,含商族和周族等中原民族)、九夷、苗、鬼方、西羌等众多民族。至此,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大国正式形成。

    胜利的消息传回王朝都城朝歌后,此时已经蜕变为荒淫暴君的商王帝辛亲自主持空前隆重的祭祀仪式。在祭祀仪式上,帝辛以大商第三十二代君王的身份正式向大商王朝历代先王祭告:东夷,这个已经威胁中原千年之久的心腹之患终于得到根除。大商王朝第三十二代君商王帝辛子受,这个被后世无数文人唾骂为魔鬼和禽兽杂交体的“纣王”。面对依靠无数大商将士生命换来的胜利喜极而哭,放声痛哭。他和他的将士在商王朝已经衰败的情况下,用了仅仅8年时间,倾全国之力彻底灭亡了东夷这个中原民族的千年劲敌,取得了这场东夷和中原华夏千年争霸战的最终胜利。创造了不仅是中国,更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罕见的奇迹和伟业!随后,商王帝辛亲自巡视了东夷地区并慰问前方将士,在当年年底返回王朝新都朝歌。

    东夷灭亡后,依然拥有庞大的势力。为彻底根绝其重新崛起的可能性,商王帝辛对东夷使用了分而治之的战略。将原本的东夷九个主要大部落和一些小部落陆续分割为五十个小国,委任忠于中央王朝的贵族进行统治。对于一些占据战略咽喉的重要部落,直接委任王室贵族进行管理。至此,东夷作为曾经强大且相对统一的部落联盟彻底崩溃,再也无力对中原王朝形成大的威胁。从此东中国海沿岸和长江流域再也没有脱离中华版图。

    大商王朝平定东夷之战的胜利,将其带入历史上最辉煌的巅峰。但正所谓盛极必衰,商朝耗尽国力取得的这个世纪性的胜利,最终带个这个王朝的却是悲剧性的结局。

    商朝取得平定东夷之战的胜利是在公元前1045年年初,当年年底商王帝辛巡视完东夷前线后回都城过年。而此时商朝除有限的王室宿卫和京城卫队外,全部30万大军都在遥远的东方,国内尤其是西方防线几乎空无一人。而这一切都被的帝辛在商朝内部的反对派们告知了西周,于是已经蛰伏几十年的西周立即集中全国兵力趁机下手。公元前1046年正月,经过多年的精心筹划,已经蓄积了足够力量的周正式出兵伐商。而此时商朝本土有是国土几乎任何没有正规军防守,周人已经取得了对商王朝本土军事力量的绝对优势。

    周军于公元前1046年二月初四甲子日拂晓抵达商都朝歌最后的门户牧野,而此时商朝举国上下正沉浸在新年的欢乐中,没有丝毫准备。由于此时商军主力全在东方,都城仅有少量宿卫军和王室卫队,战象更是少的可怜。于是,仓促之下帝辛只得将都城的大批奴隶临时武装起来,加上部分贵族部队,再次御驾亲征,开赴牧野迎战周师。

    用这样一支由饱受贵族残暴摧残,对商朝恨之入骨的奴隶们组成的乌合之众对抗西周正规军,其结局是可想而知的——数十万奴隶与周军一接触便当场倒戈,商朝防线顷刻灰飞烟灭。结果商朝在刚一开战就丧失了兵力优势。但出人意料的是,另外一支由商朝首都宿卫军和京城“小人”组成的人数约2万人的本土精锐部队,却在商王帝辛的亲自率领下给周人造成重大杀伤。战况之惨烈程度被后人用一句最形象的成语所概括:“血流漂杵”,意思是战场上的血多到可以将舂米的木棰都浮起来(数日的大雨,周军右翼护卫阵地为河流)。最终,性格刚猛的商王帝辛拒绝了麾下将领恶来等人前往东方与商军主力会师,随后以刚刚平定的东夷地区为基地反攻周军的建议,在战败后自焚于都城宫殿“鹿台”,结束了他充满争议的一生。随后周军攻占并焚掠商朝都城朝歌。在殷商的废墟上,周人建立了一个前后绵延800年之久的国家——周王朝。而周人建国后,给亡国的商王帝辛追封了一个极具象征性的谥号——纣王。其意思是“残又损善的王”。于是,后人只知道有个昏君商纣王而很少有人知道那个曾经争战四方奠定中国主要版图和多民族国家基础的商王帝辛。

    帝辛那个时候很有名声,老百姓都很拥护祂,就连投奔仁爱的西伯昌,姜子牙称赞为两个有德的人,伯夷叔齐最后都不食周栗,而自绝于首阳山上。《荀子.非相篇》称赞帝辛长局娇美,天下之杰也!这句话评价非常高。孟子评价《武成》,信书不如无书,以至仁伐不仁,而血流漂杵乎?孔子言《韶》,尽善尽美矣;《武》尽美,未尽善也。大同世界在之前的万万年至虞朝一千多年,直到孔子之前不断出现。而礼崩乐坏早就在夏打破禅让开始的家天下,再就是王族利益集团与综矫势力,也存在与周方国的本身呀。故春秋时期八佾舞于庭就不足为奇了。

    编者按:根据考究,咸丰年间的《重修兴化县志》卷八"人物志"的记载,陆西星,字长庚,江苏兴化人,聪明过人,颇具才华。他博览群书,文章娴熟,又工于书画,能领悟性命天道之类深奥的道理。与著名文人宗臣等都以才名冠绝当时,多次参加乡试,都未能获取好成绩,于是抛弃儒服,头顶黄冠,作方外游客,几次碰到高人异士,学了不少仙真秘诀,后来撰写了数十种有关仙释的书籍,并为《庄子》作注,名《南华副墨》。不少学者认为,陆西星擅长文章,又精通释道,以他的经历修养,应该是《封神演义》最合适的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历史学家说商纣王不是昏君?
《大周王朝》之四:武王伐纣
众人只道纣王昏庸无道,却不知其厉害之处
《比干的世界》第20章 纣王有悔 第1节 帝辛传略
【将进酒Bar】纣王真相:功业怎堪骂名长?
[周代甘肃境内的方国]周代的密须地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