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味药组成的方子,备急可用

巴豆,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以巴蜀为多,故称巴豆。

性味辛,热,有毒。入胃、大肠经。

对于其毒气的去除,除了景日昣提到的炙与熬,元代医家王好古曰︰若急治,去皮、心、膜、油,生用,为泻药。若缓治,炒去烟令紫黑,可治积食消包块。其功效既可以通肠,又可以止泻,世人不知道呀!

对于这一点,古代名医陶弘景也赞成说:巴豆最能泻人。而李时珍大人更将其落实到行动中,曾用50丸巴豆丸治好了病人的腹泻。原因在于,“冷积凝滞”,也是会造成腹泻的,所以他选择用热下的办法,采用泻药巴豆,除寒来止泻。

泻药家族不止有巴豆,还有大黄,两者如何选用呢?

大黄性味苦寒,巴豆辛温,所以大黄苦寒,善于泻热通便、攻肠内热积。巴豆辛热,善于快速消寒气导致的积食。

看起来一个泻热,一个泻寒,是对头(相畏)。但战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可能的情况下,它们又可以搞联合,所以两者又相使。

比如《金匮要略》记载的一个三味药的小方子——三物备急丸。

三物备急丸之名,是因三药的药性都十分峻厉, “非急莫施,故曰备急”。

组成:大黄30g,干姜30g,巴豆30g(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三药合用,巴豆得大黄,其泻下之力变缓和而持久;大黄得巴豆,其寒性可去;再加温中散寒之干姜,以助散寒之力。温里散寒,通便止痛善,治寒积便秘。

也就是说,对于饮食不节、冷食积滞导致的胃肠阻滞不通,或暴饮暴食后,又感染了寒邪导致气机不行,甚至气机逆乱,有比较好的效果。


针对症状为:突发心腹胀痛、痛如锥刺、气急口不能言、大便不通、手足不通、舌苔白腻等。

制法服法:

先将大黄、干姜研末,再研巴豆,然后一起和匀共捣为散;或加蜂蜜炼成丸剂,用瓷器密封贮藏。每次服大豆般大小 3~4丸,温开水送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它是大名远扬的泻药,却又可治肝腹水,耳聋,恶疮等!
泻下方之三物备急丸
天台乌药散
巴豆是治腹泻的良药?
贾海忠金匮要略(一五五)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肠胃气逆胸痹的治疗/九痛丸
今天说一个男人专用的方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