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祠内石匾虽残缺 文化学说仍赓续

惠州博物馆户外文物展区,展出大量石匾碑刻,其中有一块残缺的石匾,榜书阳刻“王文”二字。

这是惠州桥东白鹤峰“王文成公祠”的石匾,由有着“翰墨将军”之称的桥东人张玉堂所书。石匾出土时断成两截,一截有“王文”二字,另一截残留“公”字和一个完整的“祠”字,落款“张玉堂敬书”。这块断匾,作为明代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守仁与惠州的缘分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武功

平定浰头请立惠州府和平县

王守仁(1472—1529),明代余姚人(今属浙江宁波),初名云,后改今名,字伯安,号阳明,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仕于孝宗、武宗、世宗三朝,自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宸濠之乱,因功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王守仁晚年官拜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于嘉靖七年十一月逝世,享年五十七岁,谥文成,世称“阳明先生”“王文成公”,为宋明理学之心学集大成者。

入明后,由于历史原因,赣南和闽西南流民大举进入粤东北山区。这批流民初入粤时被称为“化外之民”,加上部分流民不守本分,落草为寇,受到官府和地方的平剿和镇压。反过来,他们为了共同利益,组成武装集团与官府博弈,从而造成粤东北地区社会秩序大幅动荡,惠州为甚。

正德十一年(1516年)九月,一直看重王守仁才华的兵部尚书王琼推荐他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命他巡抚江西南安、赣州及湖广郴州和广东南雄、韶州、惠州、潮州等地,如有贼盗,即设法剿捕。

饱读兵书、满腹经纶的王守仁,对形势作了认真分析。先前,王守仁克服官军纪律松懈、狼兵(湘西、贵州等少数民族军队)不可用、军饷不足等不利条件,平定了漳南山贼。正德十二年(1517年)二月中,王守仁平定漳南詹师富,奏设清平县(今平和县)。此役之后,王守仁声名大振,一封《告谕浰头巢贼》书,劝降了龙川“贼”卢珂、郑志高、陈英及浰头的黄金巢等。对如何平定包括浰头在内的三大股南赣乱民,王守仁已成竹在胸。

王守仁为何对浰头战役如此重视呢?“惠之龙川北抵赣,其山谷贼巢,亡虑数百,而浰头最大。”(见《王阳明全集·阳明先生平浰头记》)与王守仁同时代的内阁首辅费宏作出了回答。

王守仁率领官兵平定浰头后,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奏请割惠州府龙川、河源二县地,立和平县。王守仁上《添设和平县治疏》说,“伏愿皇上鉴往事之明验,为将来之永图,念事机不可失,哀民困之不可再……建县之所地名和平,以地名县似为得宜。”朝廷准奏,于是析龙川县和平图、广义图、忠信图(今忠信、大湖、绣缎一带)、河源惠化图(今连平县)等设和平县。王守仁还举荐随其平贼的惠州知府陈祥升任广东按察副使。

正德十四年,“叛藩宸濠下九江、南康,守仁讨平。文臣用兵,未有及者。”(张友仁语)

惠州东部山区寇患平定后,为教化新归顺之民,预防受奸人挑唆复叛,使其尽快融入当地社会,王守仁又创“十家牌法”,由官府大力推行。十家编排既定,照式造册一本,留县以备查收,一县之事了如指掌,从而使自宋代开始实行的保甲制度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惠州社会治安得到很大改善。

学说

对惠州文脉传承产生深远影响

王守仁对惠州的影响,还表现在文化、学说方面,影响至深。

《王阳明全集》中有《栖禅寺雨中与惟乾同登》一诗:“绝顶深泥冒雨扳,天于佳景亦多悭。自怜久客频移棹,颇羡高僧独闭关。江草远连云梦泽,楚云长断九疑山。年来出处浑无定,惭愧沙鸥尽日闲。”诗中“惟乾”即冀元亨,字惟乾,湖南常德人,是王守仁早期主要弟子。

民国张友仁在《惠州西湖志》称,“栖禅寺,王守仁攀登深林绝壑间”,并称王守仁“尝过湖上,登栖禅寺赋诗。”

除了惠州西湖,罗浮山,也是王守仁神往之地。早年,他许下“遥拜罗浮云,奠以双琼环”的“罗浮之约”,嘉靖六年(1527年),王守仁兼理巡抚两广,为了却其20年前夙愿,行至罗浮山下,写下“行看罗浮云,此心聊复足。”

明代中晚期,以陈献章、湛若水、王守仁为代表人物的心学应运而生,特别是宣扬“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阳明学说”,对儒生学子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而被广泛传播,成为民间的显学。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后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王守仁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其众多门人弟子在传承王学的过程中不断发挥和创新,形成学派诸多的“阳明后学”群体。

早在明代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王守仁入门弟子、揭阳人薛侃过惠游湖,应惠州学者叶时等人之请,就在永福寺设席布道,传播阳明学说,四周学者闻风而至,接引不倦,李鹏举、叶萼尤日侍讲席,“粤派王门自此开”(江逢辰语)。增城湛若水、博罗张津、归善姚祥等皆与王守仁交往,“湖上五先生”之叶萼、李学一、杨起元等都为“阳明后学”,对惠州文脉传承发展产生积极深远影响。

伟岸之人之灵爽,在天为日月,在地为河岳。惠州府和平县设立后,惠州人将和平县城定名为阳明镇,于和平县署后堂建阳明王公祠,春秋祭拜,还设立阳明书院,讲学育才。惠州城里,则“景贤、鹤峰并祠”,纪念王守仁的功绩。

明万历三年(1575年),惠州知府李畿嗣将王守仁与唐庚、杨万里、陈鹏飞、陈次升、吴潜、文天祥、周敦颐、罗从彦等寓惠名人一起,入祀惠州西湖景贤祠,邑人四时致祀。

清代惠州翟火姑起义失败后,朝廷敕封明、清两朝在惠州平乱有功的王守仁为“康济”、谭公为“襄济”,在白鹤峰分别建“王文成公祠”和“谭公祠”,让其与苏东坡一起,配享惠州人香火。

文人骚客慕名而至。清代诗人杨炳勋有《谒循州王文成公庙》纪游:“有明一代称人杰,勋业文章两屹垂。晚岁平濠犹急难,专家讲学重良知。于今凛烈瞻生气,曾此遄征驻大师。为问里门旧无恙,姚江江水绿漪漪。”凭吊先贤,追思悠悠。

光绪年间进士高承瀛游历白鹤峰后,在《粤游见闻》记,“(东坡)祠之右有慈云寺,又有谭仙庙,额曰:'东江保障’……又东为王文成公祠,联云:'学溯姚江水,功高越海祠’。”民国叶庸庵《东坡故居游记》则称,“由楼前甬道,可绕出苏祠之前,其他庙宇之傍苏祠而建者,尚有王文成公祠、谭仙庙、慈云寺、文昌宫。”可见,从建成起,王文成公祠在惠州人心目中具有崇高地位。

王文成公祠后来坍塌,可能是与东坡祠一起,损毁于日军的炮火。这也是“王文成公祠”牌匾为什么会在白鹤峰出土的缘由。它的重新面世,无疑是弥足珍贵的。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王文成全書》明-王守仁
93, 王文成全书 | 王守仁
王文成全书 | 王守仁著 |
明代王守仁行书《青山诗》
王文成公全书
明代大哲学家王守仁纪念祠——阳明洞和阳明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