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影《孔秀》故事新编

3月1日下午,在作家朋友COCO的带领下,参加了由天涯杂志社组织的电影《孔秀》海口观摩研讨会。先看电影,再进行讨论,和中学老师做课例研讨时,先上课再讨论的形式一样。现场影评嘉宾有著名作家韩少功先生和海南作协主席梅国云先生。韩老师肯定了电影风格,指出两人丈夫渣得雷同,还说这样的渣从过去到现在从来没有改变,说明电影有现实意义。梅主席说孔秀在那么艰难困苦的人生中走出一条光明的路很励志,对当下躺平的人是一种激励。

主演沈诗雨女士和导演王超先生也和观众见面。沈诗雨讲了自己对人物的理解与创作的经验,导演王超先生谈了自己创作初衷。最后主创人员回答了两位观众的提问。

电影讲的是女作家孔秀从196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的命运轨迹。这个印染厂的女工经历早嫁、两次失败的婚姻、生了三个孩子,后来成为女作家的故事。导演先是作家而后是导演,他认为作家的个人经历比写作技巧更有用,作品是因为作家经历中很多事堵在心里,要喷薄而出的结果。因此,电影让孔秀经历了失去父亲、和妈宝男前夫离婚、和家暴的二婚丈夫离婚、和儿女感情疏离等痛苦,在条件稍允许后开始重拾作家梦,成为作家。

在电影中打出1972、1974、1980等字幕时,我的脑海里也在放电影,想起那个年代的人和事。我们村里有两位和孔秀一样是国营纺纱厂工人的女子,我的小学民办教师当年也娶过一位国营工厂的女工人、养育一儿一女。她们和电影里的孔秀在一个时代有一样的身份,但她们在乡村里、在农村的家里得到广泛尊重与羡慕,谁也舍不得怠慢吃商品粮的她们。孔秀居然还被离婚了,只能说孔秀实在不幸。

我们村里也有农业技术员,他们通常在育秧室、育苗室里观察、测温度,真正走到田间地头和农民说栽种,还要听农民的,说不清楚农民会戏谑、调侃。电影里孔秀的前夫给农民讲那些技术术语,如挖几厘米的沟,播种的疏密间距,农民们恭敬地听着,还夸他到底是大学生,讲得就是好。那时候,农村计量单位是亩、丈、尺、寸,说厘米农民根本听不懂,他们听不懂的时候,调侃是善意的,遇见暴脾气的人是要骂娘的。

我生长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国营厂是怎么一回事不太清楚。感觉那部分内容应该拍得有年代感。

导演与主演的创作都很认真,是想拍一部年代文艺片的态度。可是,电影故事就像一把珠子,其中有一些精美的珍珠,但没有用一根线把它穿好。珠子堆在那里,让凭苦难造就一个作家的故事没有什么说服力。

主演很优秀,演绎的角色很有生活气息。但孔秀人物设计似乎不够确定,在用细节拼凑的很多侧面中,从哪个面看上去都动人,但拼凑的痕迹太明显,让整个人物反而变得模糊。主演说她的很多表现说明了她的不屈,而整体看来,关于命运,她除了在第一次离婚中下了决心之外,对命运的摆布一味隐忍。人物性格的底色究竟是什么很难看清。这不是能用人性的复杂可搪塞过去的。

孔秀的两任丈夫形象更加单薄,除了妈宝男、家暴男两个标签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印象,连角色的名字都让很多观众记不住。有意思的是,上网搜演员表,也只有演员的名字而没有角色的名字,似乎他们存在的意义仅仅是为了说明孔秀有多么不幸。

因为郑重其事地看了电影研讨,才对这场电影有这么多想法。今天是三八节,是这场电影全国公映的日子。在这里,把《孔秀》这个电影的故事,根据笔者对那个年代生活的印象,改写一下,作为节日的娱乐。本来想写文学剧本的,学着别人写剧本的格式写出了16段戏,大约全剧的三分之一还没有写完,就已经有4000多字了。太长,今天很难完成,留着日后慢慢写。先讲个电影故事,一吐为快。

1980年代初,工人作家孔秀在小城里成了名人,被邀请到各单位做“自学成材、自写成家”的巡回报告。这天被 邀请到她儿子上的中学,和爱写作的几位同学座谈,被问及她立恒志的起始原因,她回忆了自己读初中时的一段经历。

孔秀家在农村,但是“半边户”,父亲在县城印染厂当电工,童年生活有饼干、小人书读,很幸福。孔秀爸爸爱读书看报,送孔秀《格林童话》、《鲁迅选集》。童话给孔秀插上想象的翅膀,鲁迅让她具有批判思维。她的作文常被当流水作文被老师宣读,她在读书和写作文中获得无比快乐,告诉爸爸自己长大要写书,当作家。

孔秀初中毕业前爸爸英公牺牲,单位照顾一人顶职,妈妈让孔秀去,孔秀成了公家人,也因此缀学。孔秀带上自己喜欢的书去当了一名印染工,繁重的体力劳动常常让她枕着书睡着了。她有时候觉得文学离自己越来越远,但她内心从没有放弃。

学校语文老师挑了几篇作文让孔秀看,说这些将来都是写作的好苗子。孔秀看到一本作文本上名字是小冬,那是她儿子的名字,她读着小冬的作文,肯定那就是自己的儿子。当听说小冬请假没有听孔秀的报告时,不禁回想起自己第一段失败的婚姻。

孔秀的前夫(简称A)是回乡知青,本来考取了大学学机械,因为遇上那个时代的大学并转停,没有毕业就回到农村。他钻研科学种田,村长爱惜人才,让他在村里当技术员。孔秀每星期天从工厂回到家里,常见在田间地头观察、记录、和农民讨论的A,印象深刻。他们有眼神交流。

一次,孔秀路过地头,A在给农民讲播种,他讲到播种深度多少厘米合适、播种密度多少相宜。他文皱皱的书面语遭到农民们的嘲笑,这让他难堪。看到路过的孔秀注意到这一幕,年轻人更加冏迫。农民开玩笑说:“你这些书上的技术,要讲给她这样的人听,她可能爱听。”孔秀不顾农民们异样的目光,对年轻人说:“你讲得很好!”年轻人红了脸、流着汗,但心是舒坦的。

孔秀和A开始交往,孔秀送A技术书籍,A送孔秀到班车上、下客处。孔秀对A讲自己写作梦因为工作繁忙、基础有限而变得遥远,但她还要坚持。A讲他的种植技术虽然推广难他也要继续努力。他们相约青春要追梦,要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来。

孔秀和A恋爱了,他们的恋情遭到各自母亲的反对。A母认为孔秀是公家人,儿子娶了她会显得矮一截,她不想儿子被媳妇压一头。孔母认为,女儿离开农村了,不要再嫁回农村。在A犹豫不定的时候,孔秀很坚定。在她的坚持下,她和A登记结婚。

婚后,孔秀想努力做一个婆婆满意的儿媳,后来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婆婆满意。于是带着孩子住在厂里不回家,这样连丈夫都不满意了。经济、家务、孩子、工作多方的压力,让孔秀变得粗糙,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不甘心过这样的生活,在多次和丈夫争执后,冒着舆论的压力提出离婚。孔母也嫌儿子窝囊,支持离婚,要求孙子被夫家养,孙女由孔秀养。

孔秀带儿子小冬下馆子吃了他喜欢的四喜丸子后,骑着自行车把儿子送回农村。坐在车后的儿子说他不想离开妈妈,想永远和妈妈在一起。孔秀泪流满面,没有做声。孔秀几次去前夫家看小冬,总是被婆婆百般阻扰与排斥,儿子和她越来越疏离。

孔秀从学校回到家,女儿和小儿子非常高兴,妈妈作报告的报道又上报纸了。孩子们一边分享快乐,一边谈着学习,家里充满温馨的气氛。孔秀看着墙上亡夫的遗像,陷入了沉思。

孔秀带着女儿在工作生活,工作上不甘人后,月月先进榜上有名。可客观上家务重、主观上个人认识,她对开会、花式改革不那么热衷,引起车间主任不满,先是被教育,后是被刁难。可孔秀有自己的认识,她不盲从,坚持默默地做一位生产积极的边缘人。厂里一技术员“老右”(简称B)看在眼里,同情并敬佩孔秀,常常默默地帮助她。孔秀见他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红岩》等书籍,心生向往。

孔秀和B再婚了,他们的生活很幸福,孔秀又生了一个儿子。他们在家里讲身边的人和事,孔秀讲的事情常常让B觉得很有趣。B说,她把这些写下来都是好小说。孔秀不信:写小说哪有那么简单?再说工作家务那么忙,哪有时间写下来?B鼓励她不妨试试。由于B的鼓励,她很喜欢讲故事。由于B的分担和提供的书籍,她睡前可以读喜欢的书。

在那个特殊年代里,B因为错误言论被捕,孔秀背着反动家属的罪名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后来人送回一骨灰盒,被告知B病死狱中,孔秀受到沉重打击,痛不欲生。但看到两个待哺的孩子,她坚强地挺了过来。她开始用写日记的方式给亡夫讲故事,写了好多好多本日记。

后来,亡夫平反了,大学招生了,孩子长大了,各自在学校努力学习。孔秀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和孩子们比赛学习,并开始写作,向各期刊投稿。开始退稿纷纷,后来陆续发表了。再后来成了小城名人。

孔秀从学校回来后,开始给大儿子写信,信都如泥牛入海。她经常到儿子学校偷看他,和儿子的语文老师了解儿子的情况。这天得知儿子的奶奶病重,她带着女儿赶回前夫家。在前夫家,奶奶拉着孙女的手看她很久,后转向孔秀,眼里淌出一行泪,安详逝世。

孔秀的儿子考取了武汉大学中文系,他找到孔秀,把录取通知书递给她看。孔秀捧着录取通知书百感交集,泣不成声,儿子说:“从我奶奶死的那时候起,我就一点也不怪你了。”孔秀和儿子紧紧地抱在一起。她告诉大儿子,妹妹也考取了中专。

孔秀要去北京参加作家培训。他把小儿子托付给当初大儿子的老师,师生俩都让她放心。她坐上火车,踏上新的征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8年前的“中国抗日神剧”横扫奥斯卡
我心中的彩缤姐
为什么有些农民后来会成为有名的作家?
诵读|轮 回(一个真实的故事)
1992年11月17日,著名作家路遥逝世
四川省遂宁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零诊模拟语文试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