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月备考,1年通过,9门提督的一注经历
清水,本硕双清,设计院一线女建筑师,最年轻的一级注册建筑师之一,“模度一注”创始人。
建筑师们越来越钟爱清水混凝土,虽然在大众视角下,那更像是一种粗简的建筑墙体,而建筑从业者知道,其中需要耗费的技术与投资远超普通饰面,在墙面中更像是一种低调的奢华。
我们的工作也是一样,要让建筑作品以“素颜”效果示于人前,需要投入的精力也远非一朝一夕。

You must be very hard and then will look effortless.

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清水混凝土,也可以用来形容兼顾着家庭与事业,同时走在繁复备考之路上的我们。

大家好,我是清水——2017年参加工作,2019年走进考场,经过3个月的准备,通过了一注考试的9个科目,有幸成为最快上岸的建筑师之一。更有幸的是,通过“模度一注”这个平台,把我的考试经历分享出来,希望帮助更多考友快速通过一注考试。

今天的内容会分为三个部分:

1复习时间(=12月x0.5+3月x0.5+4月+5月)

2复习策略(=知识题x6+作图题x3)
3一些技巧

复习时间

在今年的考前,我经历了和很多考友一样的焦虑。复习初始,面临的问题很是严峻:

没有从容应对,面面俱到的复习时间;

忙于工作,没有全心投入复习的完整精力

对考试内容没有概念,无法明确各科复习计划;

对考试条件没有预估;

……

在工作和加班的同时,要克服这些困难通过全部科目不曾容易。12月x0.5+3月x0.5+4月+5月≈3个月的时间里,我一直不断调整并推进自己的复习计划,力求在有限时间内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 2018年12月

过年前花了半个月复习结构力学,主要是利用加班之后回到家的2~3个小时时间,平均在10点到凌晨1点左右。从简单的静定结构计算,到超静定次数的判定,将在校期间的结构知识又捡起来缕了一遍。
  • 2019年1月到3月

受到工作项目影响,过年前后加班变多,复习就中断了。

  • 2019年3月

3月底设计院项目进入尾声,我又将精力大部分转移到备考上来。

从3月底到5月初,我利用白天的零散时间复习了6门知识题,同时,利用晚上下班时间研读作图题。这么安排主要是因为,知识题可以灵活复习,无论通勤、排队,在不同场合下,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刷题,而作图题需要静下来对着真题和解析写写画画。

网络上的知识题准确性有限,遇到有疑问的,我会将题目收藏,在方便的时候翻阅教材和纸质版真题,查看更完整的解析。就这样,大概每门知识题用1周的时间,在周末做一套模拟题,考察自己一周来的学习成果。

复习策略-知识题
图片源自网络 | 侵删
总体来说,我的6科知识题复习思路可以分为三种:
  • 建筑知识题——直接做模拟题,适应考试过程;
  • 建筑结构的力学部分——学习教材、笔记,做模拟题;
  • 经济、场地知识、材料与构造、物理与设备、建筑结构除了力学的其它部分——从真题入手,按章节顺序,记录重点,考前模拟,复盘检验。

这样划分主要是依照各科目的不同特点:

1建筑设计

这个科目考点虽多,但是知识点很基础,很多人选择裸考。我在复习的前中后期,一共做了3套模拟题,通过复盘查漏补缺,最终92分通过。

2建筑经济、施工与设计业务管理

3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

这两个科目知识点比较集中,考题数量少。从真题入手,按照题目解析,整理一遍知识框架,在刷题后和考试前分别做了一套模拟题,进考场前复习一遍笔记。
复习中随手记录的设备笔记和材料笔记

4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

这是我复习收获最大的一个科目,复习的时候直接按照声、光、热、水、暖、电六大部分刷题,并结合所做的项目熟悉相关专业的规范。认真复习一遍后,不仅能通过考试,还能对全专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5建筑材料与构造

知识点多而杂,且考试安排在第二周,所以我将它放在最后一个复习,在第一周考试结束后,我利用一周时间,集中学习真题和解析,考前通过模拟题和笔记进行第二遍复习。最后不仅通过了考试,在之后的旅行中,遇到山里的典型岩石还能准确回忆出它的相关知识。

6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可以分为力学和其它知识两部分,这两部分知识的特点不同,我的复习思路也略有不同。

复习中整理的力学笔记

力学部分
力学部分因为它的理科特性,更容易对抗遗忘,所以我把力学放在第一科准备。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力学知识重在理解,需要更为专注,而当时距离考试时间还长,可以更加从容的复习,因此早些投入力学复习也可以学的更加扎实。
近年来力学题目数量虽然下降,但是在这门考试中所占比重依然很大。过年前,我利用晚上时间学完了力学,学习资料以教材为主:
1. 一级注册建筑师系列教材中的《建筑结构》;
2. 建筑学本科教材《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本科时期的学习笔记;
3. 一名热心的结构师朋友
花了很多精力研究教材之后,真题就不需要全部刷完了(也是因为力学往年题目太多,刷不过来)。因为力学知识体系复习的很充分,所以常能够帮助同事解答问题,这个过程也弥补了没刷题的缺失。
结构其他知识
除了力学部分,结构的其他知识以记忆为主。具体思路和另外几科知识题一样这里不再详述。

复习策略-作图题

图片源自网络 | 侵删
我将晚上下班后的整块时间用于研读作图题,主要的复习资料是真题、教材和图集。技术作图所用时间最多,大设计和场地作图各半个月左右,其他时间都用来看技术作图,三科时间有穿插。

1建筑方案设计(作图题)

又叫大设计,要面对的共有两个问题,一是设计,二是速度。

设计

既考验建筑学基本功,又考验应试能力。由于复习时间有限,又不甘心裸考,所以我只能通过阅读和分析往年真题进行简单的准备。通过对解析的研读,纠正自己的思考方式,设计思路和大方向,归纳题目陷阱,将考试注意点总结下来。如此反复几次,也有了不少的积累。

速度

大部分归功于在校的保研考试和求职快题,有过这两种考试经验的考友都有一定了解,这种快题考试虽然考题难度较低,但需要在6小时内设计并绘制效果图、总图、平、立、剖甚至分析图、轴测图等,绘图量十分巨大。

相比之下,两张平面图和一张总图的绘图量不算很大,有过之前的考场训练,小清不仅克服了考场纠结,也基本保证了绘图速度和忙而不乱的绘图节奏。

2场地设计

和知识题“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有很多重复知识点,所以在复习中,我是将两个科目一起安排的——白天刷场地知识题,晚上复习场地作图题。
复习过程和大设计类似,以真题和解析为主,有时遇到不懂的就和模度讨论。很感谢度兄在复习中的帮助,让我快速的获得了一些解题经验。

3建筑技术设计

 练习技术作图时记录的笔记

技术作图与大设计并列为最难通过的科目,由1建筑剖面、2建筑构造、3建筑结构、4建筑设备四个题目组成,2018年改革后分值分别为30+30+20+20=100分。

考试中,我的应对策略是:

做题顺序:1剖面→3结构→4设备→2构造

时间预算:3h+45min+45min+1.5h(按做题顺序)

得分目标:24+16+16+14~24=70~80(按做题顺序)

之所以将构造放在考试最后做,是因为构造题知识点多而杂,在来不及详细准备的情况下,我将复习精力放在了“性价比”更高的第1、3、4题,保证这三道题得高分,给构造题减轻压力。

复习真题时,技术作图给我的感觉是知识型作图题,相比其他两个作图科目,更侧重对知识的考察,尤其是构造、结构和设备三道题。因此,在三门作图题里,技术作图也花了我最多的精力。
第一题,建筑剖面,考察建筑学的基本功,在学习和工作中有过一定的积累,所以想要保证作图速度和准确率不难,考前复习时更注重对细节的查漏补缺,例如标高、面层线等,同时整理成考前tips,用于考场外等候时间的复习。
第二题,建筑构造,复习时间紧张,来不及详细准备,通过对往年题目的整理分析,我重点记忆了几种构造。幸运的是,最终考题“种植屋面的构造层次”不仅在我重点准备的范围内,还在科目“建筑材料与构造”的选择题中多次出现过。
第三题结构、第四题设备,在准备的时候,我通读了往年所有类型的真题和解析,主要是整理不同题型涉及到的考点和考法,总结不同题型的应对思路。
这两道题绘图任务很轻,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点的理解。因为“建筑结构”、“建筑物理与设备”两个科目准备的很充分,理解这两道题目并不难——复习时候,利用考试科目间的相通性,准备起来会更加轻松。

一些技巧

备考过程中,光做到时间的投入是完全不够的,战术上的勤奋不能弥补战略上的懒惰。这里是我在复习时觉得有用的一些技巧,希望帮助大家制定复习战略。
  • 复盘

自测后及时复盘,对照答案重新过一遍试卷,回想曾经犹豫的知识点,对加深记忆有很大帮助。

  • 列表记忆

这是在我学生时代就常用的方法——在觉得知识结构不清晰的时候,可以试试将混乱的知识列为表格。往往列下来一遍之后,就打通了知识脉络,即使不能全部记住,在后续复习时也能快速回忆起来。

  • 利用科目相通性

有些知识题和作图题的考试范围是重叠的,只是考察侧重点不同,例如:

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  vs  场地作图
建筑材料与构造  vs  技术作图构造题
建筑结构  vs  技术作图结构题
建筑物理与设备  vs  技术作图设备题

将重叠的科目就近复习,事半功倍。(在之后技术作图的文章中,我也会继续分析这些科目的区别和联系)

 
以上就是我的备考经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全部科目,有运气的成分在,但我认为起决定因素的,
是复习时所投入的心思和精力,
是熬夜刷过的每一道题,
是一页页复习笔记上的圈圈点点,
是对每个科目的敬畏之心。
——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复习节奏,希望读到这里的考友能够在小清的备考经验中获得一点参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复习战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注那么难考,怎样才能一次过9门?
2016苏州大学考研建筑学全面解析
大神教你考同济 - 02 | 同济建筑考研概况之技术专篇(内含讲座视频~)
一级建筑师考试心得:如何一次性过九个科目?
我是如何通过一注的[精华]
图解|建筑技术设计(作图)备考方法(纯干货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